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微波PDH监控系统的早期发展和进一步发展以及微波SDH网管系统,着重于体系结构的介绍。无论是微波PDH监控系统,还是微波SDH网管系统,在系统体系结构中都设计了前端机,由此可见前端机在系统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微波光子射频前端具有频率覆盖范围大、工作波段和瞬时带宽可灵活重构、抗电磁干扰等优势,在泛在无线通信、软件无线电、雷达和电子战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减小系统的尺寸和功耗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构建基于光子集成芯片技术的微波光子射频前端微系统势在必行。文章分析了集成微波光子射频前端微系统目前在器件层面和系统集成层面面临的挑战,并从高精细、可重构的光滤波器设计、混合集成系统架构设计和系统频率漂移抑制方案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作者所在课题组开展的关于混合集成可重构微波光子射频前端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利用IP组播技术在广电传输网进行传输电视节目已经成为了主流趋势.本文详细介绍了太原微波站采用IP组播技术设计实现广电微波数字电视前端系统,重点阐述了对地数节目流信号中加入省地方台的前端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实现过程,供广电技术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提高无人机系统抗电磁干扰能力,是适应信息化战争复杂战场电磁环境的必然要求。分析了传统无人机接收前端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YIG调谐的、能够有效抑制干扰的高频接收前端的实现方法,并给出了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该射频前端特有的超宽带,不仅包括了多个型号现役无人机的工作频带,而且其多通路窄带控制模式,以及其适应恶劣环境温度的特性,都极大地提高了无人机的多系统兼容能力。  相似文献   

5.
刘宾容 《电讯技术》2004,44(3):120-123
介绍了接收信道前端在微波转发设备中的重要性,给出了信道前端设计的框图,介绍了各部分电路在接收信道中起的作用,讨论了接收机中混频器/本振、放大器性能和系统噪声系数设计、组合干扰产生等方面对接收机性能的影响,同时强调了设计中应该注意和兼顾考虑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针对战场环境下复杂传播环境及敌方干扰对无人机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综合信道衰落和干扰共同作用下的无人机通信信道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微波暗室设计实现了无人机通信干扰电磁环境半实物仿真系统。该系统利用硬件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实时模拟无人机通信信道和干扰信号,利用微波暗室模拟外场的无线传播环境,并通过天线位置和角度调节装置模拟发射机、干扰机和接收机之间的空间位置特性。实测结果表明,该半实物仿真系统能够真实复现无人机通信干扰电磁环境,可用于无人机数据链抗干扰性能的测试和评估。  相似文献   

7.
海洋风场是海洋与大气作用的重要参数之一。全极化微波辐射计是一种新型的微波遥感器。数字全极化微波辐射计采用多路数字相关技术,对水平和垂直极化信号进行相关处理,产生反演海面风场模型所需海面亮温Stokes矢量。详细介绍了数字全极化微波辐射计的系统设计方法,包括射频前端、中频段和数字相关器的设计。同时给出了系统内定标以及外定标方法。对数字全极化微波辐射计做了细致的理论分析和硬件实现设计。  相似文献   

8.
方德松 《导航》2007,43(2):57-60
介绍了接收信道前端在微波接收设备中的重要性,给出了信道前端设计的框图,介绍了各分电路在接收信道中起的作用,讨论了接收机中混频器/本振、放大器性能和系统噪声系数设计、组合干扰产生等方面对接收机性能的影响,同时强调了设计中应该注意和兼顾考虑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无人机系统中搭载多种微波、光电成像设备时,为了实现视频、图片等大量侦察数据实时高速传输至地面指挥终端,在机载数据通信系统中,基于RapidIO高速串行总线协议,提出了一种将多种侦察数据采集、封装组帧、复合下传的设计方法,同时匹配数据链带宽变化,完成侦察信息的实时回传,实现在作战中对战场态势的有效侦察,通过无人机系统试验验证该方法工作稳定可靠,满足系统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射频前端技术中电子器件在频率、带宽方面受限的问题,研究了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射频前端。介绍了微波光子技术在宽带、低损和灵活等方面的优势,分析了光学辅助本振产生、多频变换以及微波光子交叉连接等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一体化射频前端。这种新型的前端架构具有高频宽带、灵活可重构的特点,适应不同的射频体制,并且能够有效降低系统的体积、重量和功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