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二苯并噻吩高效降解菌Pseudomonas sp.LKY-5降解过程中产生表面活性剂的现象,进行碳源优化,将提取分离出的表面活性剂进行化学组分分析和理化性质测定,考察温度、pH、无机离子对其表面活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油为Pseudomonas sp.LKY-5产生表面活性剂的最佳碳源,产生的表面活性剂为鼠李糖脂,产量为0.15g/L,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80mg/L,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为12.3,对柴油24h的乳化能力达61%。该表面活性剂在温度30~80℃、pH 6~13的条件下表面活性稳定,能够耐受200g/L的NaCl或MgCl2以及20g/L的CaCl2,稳定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细胞Raman-D2O同位素标记技术确定了5种原油嗜蜡菌中的优势菌种;考察了其最佳生长条件,并对其代谢产物及其对原油的除蜡降黏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优势原油嗜蜡菌种为SS1,属于铜绿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aeruginosa);其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36℃、pH值7、NaCl质量浓度5 g/L;该菌...  相似文献   

3.
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式物筛选得到专一性脱硫菌Rhodopseudomonas sp.AS-21。通过单因素考察实验结果分析温度、pH、碳源、氮源和DBT初始浓度对脱硫率和细胞浓度的影响,得出菌株的最适宜生长和脱硫条件:培养温度为30℃,初始pH为7.5,碳源为10g/L甘油,氮源为2g/L的氯化铵,DBT初始浓度为100mg/L。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pH、DBT浓度影响的显著性较高。采用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曲面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共20组实验,得到脱硫率和细胞质量浓度的二次回归模型。在Design-Expert软件模拟的条件下,以响应值最大为目标进行优化求解,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9.70℃、pH为7.43、DBT初始浓度为105.47mg/L时可得到最大脱硫率(72.32%)及最大菌株生长量(2.311g/L)。经实验验证,所求最优解正确。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加氢脱硫方法难以脱除柴油中含有的大量以噻吩、二苯并噻吩(DBT)等形式存在的含硫化合物,以DBT为模型化合物,筛选出以DBT为唯一硫源且降解DBT较好的菌株HT1,正交实验确定菌株发酵最佳条件为:温度30 ℃,硫源DBT质量浓度102.0 mg/L,氮源NH4NO3质量浓度2.0 g/L,碳源甘油质量浓度5 g/L,培养时间4 d,pH值7.0。硫源对菌株HT1的生长及脱硫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硫源对菌株HT1的生长影响不大,但菌株HT1对以DBT为硫源的脱硫效果最佳。菌株HT1对其它含硫化合物的脱硫效果与含硫化合物的结构有关。菌株HT1对催化裂化柴油的脱硫率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甲酸盐钻井液对N80钢的腐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里平  孟英峰  梁发书 《钻采工艺》2003,26(6):83-85,88
通过静态挂片实验和自制的高温、高压装置腐蚀实验,用失重法研究了甲酸盐钻井液中NaCl含量、温度、钻井液pn值、钻井液流速、CO2分压和H2S含量对N80钢的腐蚀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酸盐钻井液对N80钢的腐蚀速率起初随NaCl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NaCl含量约为4%~6%时,N80钢的腐蚀速率达到最大。腐蚀随温度、流速、CO2分压和H2S含量的增加而变大,钻井液pH值越低,腐蚀越强。实验中筛选出咪唑啉衍生物和多元醇磷酸酯化合物复配的缓蚀剂在加量为1~2g/L时,缓蚀率达90%以上,就能较好地抑制钻井液对碳钢的腐蚀。  相似文献   

6.
瓜尔胶低分子量化降解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制备压裂液用低分子量瓜尔胶,以反应液25℃、170 s-1黏度减小幅度Δη为控制指标,实验考察了用β-甘露聚糖酶降解瓜尔胶的条件,确定瓜尔胶水溶液浓度10 g/L(黏度291 mPa.s,分子量2.435×106);pH值7;酶用量0.2 g/L;降解温度45℃;降解时间视对瓜尔胶分子量的要求而定,约40 min。随pH值升高(4~11)和温度升高(10~80℃),Δη经过最大值。将原料瓜尔胶在0.2 mol/L NaCl水溶液中配成2 g/L溶液,用β-甘露聚糖酶在45℃降解不同时间(0~90 min),得到10个反应液样,用同一NaCl溶液稀释至适当浓度,用激光光散射法在25℃测定其重均分子量Mw及其中5个样的特性黏数[η],用线性回归方法求得Mark-Houwink[η]~Mw关系式中的常数K=0.075 mL/g,α=0.662(分子量范围2.435×106~2.210×105)。图4表3参5。  相似文献   

7.
以颗粒状硅酸锆(ZrSiO4)作为载体,通过浸渍的方法将壳聚糖负载其上,制得壳聚糖-ZrSiO4吸附剂。用该吸附剂处理废水中的铅离子(Pb2+),考察了体系pH值、温度、时间等工艺条件对吸附和脱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b2+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pH值为6.0,吸附剂用量为24.0 g/L,吸附温度为30℃,吸附时间为1 h的优化条件下,该吸附剂对溶液中Pb2+的最大吸附率为86.4%,相应其最大吸附容量为180.1μg/g;用去离子水洗涤壳聚糖-ZrSiO4饱和吸附剂,调节脱附体系pH值为2.0,在10℃震荡10 min,该吸附剂对Pb2+的脱附率可达93.5%。  相似文献   

8.
室内研制出一种性能良好的有机钛交联剂LX-1,实验结果表明,在HPG含量为0.4%-1.0%,LX-1含量的0.20%-0.30%,温度为30-90℃,pH值为7-8时,HPG/LX-1交联体系有较好的延缓关联作用,HPG/LX-1交联全还具有良好的面温(80-90℃)和抗盐(NaCl含量为50-100g/L)性能。  相似文献   

9.
预交联AM/AA/DMDAAC堵剂的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进行溶液共聚反应,制备了预交联AM/AA/DMDAAC共聚物堵剂。对该堵剂进行了耐酸碱性、抗盐性、耐温性及水恢复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温度为80℃、100000mg/L的NaCl溶液中,堵剂吸水倍数达42g/g;在pH值为3—12酸碱液中,吸水倍数为26~933g/g;在高温120℃下,10000mg/L NaCl溶液中其吸水倍数仍达40g/g;水恢复率最高达96.4%。此堵剂具有良好的耐温抗盐性、耐酸碱性和水恢复性。  相似文献   

10.
常规压裂液耐温差、密度低,无法满足压裂需求,为保障勘探开发效果,必须研究耐高温、可加重、低成本的压裂液体系。为此选择室内自制羟丙基超级瓜胶JK202作为稠化剂,加入浓度为0.4%~0.45%(质量分数),优选出最佳有机硼交联剂XM-4,加入浓度为0.6%~0.65%,优选了加重密度为1.2 g/cm3以内的NaCl加重剂,确定加重密度为1.2 g/cm3时NaC1体系压裂液最优配方。对高温高密度压裂液体系进行综合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NaCl加重压裂液各添加剂之间配伍性良好,在150℃、170 s-1条件下剪切60 min,最终黏度稳定在100 mPa·s以上;通过调节pH值为9~12,交联时间可控制在2.7~10.3 min之间。该研究成果可为现场高温高应力储层压裂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响应面法优化固定化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炼油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和驯化了1株石油降解菌SJ-1,以秸秆材料WT为固定化载体,采用表面吸附法制备固定化微生物;以胜利原油为反应底物,考察了温度、微生物接种量、原油质量浓度、pH值对原油降解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降解条件,并在优化条件下进行了降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单因素对降解率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温度、pH值、原油质量浓度、接种量,其中pH值和原油质量浓度、原油质量浓度和温度的交互影响对原油降解率影响较显著;根据响应面模型计算得到的最佳降解条件为pH值7.0、原油质量浓度5000 mg/L、温度34℃、接种量46 g/L,此时原油降解率最高达68.3%;固定化微生物和游离微生物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且前者的降解速率是后者的3.67倍。  相似文献   

12.
SF型脱钙剂在高酸多巴原油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F型高效脱钙剂和破乳剂SP-169对多巴原油进行脱钙研究。考察SF型脱钙剂加剂量、反应温度、注水率、沉降时间等因素对脱钙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F型脱钙剂与破乳剂SP-169配伍对多巴原油具有较好的脱钙效果和优良的破乳效果,在剂钙质量比为2.5、破乳剂SP-169加入量为100 μg/g、反应温度为90 ℃、注水率为15%、反应时间为10 min、沉降时间为15 h的条件下,脱钙率达到87.7%,同时具有较好的脱铁效果,脱铁率达到68.2%。脱后原油钙含量为34.9 μg/g,盐含量为2.018 mg NaCl/L,原油水含量为0.17%,排水中油质量浓度小于50 mg/L。  相似文献   

13.
杨祖国  高秋英  任波  路熙 《油田化学》2021,38(1):101-107
针对边底水薄层特稠油油藏热采高轮次后注汽易窜,封堵困难,含水大幅上升导致开发效益下降的问题,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钠(AA)、4-苯基-1-丁烯(PB)、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四甲基乙二胺为催化剂制备了水溶性活性分子共聚物(AAPA)。研究了油剂比、AAPA加量、pH值、Ca2+、Mg2+、温度对降黏效果的影响,分析了AAPA的降黏机理,并以多浓度多段塞式注入的方法,进行了化学降黏冷采矿场试验。结果表明,1 g/L的AAPA与原油以质量比1∶1混合后的降黏效果最佳,可使黏度(50℃)<50 Pa·s的脱气脱水稠油的静置降黏率>90%。AAPA具有耐高矿化度、易于破乳以及降黏温度范围宽的特点。其有效降黏温度范围为50~180℃;耐Ca2+质量浓度≤10 g/L,耐Mg2+质量浓度<3 g/L;pH<4时降黏乳化后的稠油可快速破乳,pH>10时可进一步提高AAPA的降黏活性。现场应用4井次,提液增油效果明显。通过多浓度多段塞的方式将AAPA注入储层可有效降低原油黏度,明显提高边底水薄层特稠油油藏冷采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4.
降解原油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部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筛选得到4株可利用原油为碳源生长的菌株,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这4株菌对原油有很好的降黏作用,它们能利用长链烷烃生长,并且能耐受一定的温度、压力和矿化度。其中的M-3菌除降黏外还能产生酸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在以原油为碳源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时,可以使培养液的表面张力从72mN/m降至36mN/m,pH值从7.0降至约5.5。实验证明M-3菌液在室内条件下能提高原油采收率8.8%左右,在微生物采油中有很好的应用潜力。图1表4参19(李清心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塔河稠油沥青质含量高,并含有机械杂质的特点,合成了聚丙烯酸聚醚油溶性破乳剂,考察了合成路线、丙烯酸加量、引发剂加量、滴加温度等合成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并与助剂复配研制了油溶性复合破乳剂RP-04。实验室动态模拟试验评价结果表明,RP-04与现场对比剂的三级脱后油的水含量分别为0.09%和0.70%,盐(NaCl)含量分别为7 mg/L和9 mg/L。破乳剂与脱盐助剂联合使用可使脱后油总氯含量从16 μg/g降低到4.9 μg/g。  相似文献   

16.
从某炼油厂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效烷烃降解菌株C18,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变形假单胞菌。采用静态摇瓶实验,研究了菌株C18对正十六烷的降解条件和动力学特性,并应用于柴油的降解。菌株降解正十六烷的最适宜条件为温度30~37 ℃、初始pH=7、盐质量分数1%,且在pH=6~9和高盐含量(NaCl质量分数5%)条件下也有良好的降解能力。动力学研究显示,在底物浓度为10~300 mg/L时,获得的米氏方程中,米氏方程常数Km为15.22 mg/L,最大反应速率为11.22 mg/(L·h)。在60 h内,优势菌C18不仅能将浓度为3 000 mg/L的柴油中饱和中长链烷烃高效降解,而且对其中的环烷烃和芳烃也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7.
 阳离子对三元复合体系(表面活性剂+聚合物+NaOH,alkaline/surfactant/polymer,简称ASP)的性能影响较大。在纯水配制的三元复合体系中,利用NaOH和NaCl的质量分数来调节其中Na+的质量浓度,考察三元复合体系中Na+质量浓度对体系黏度及其与原油之间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元复合体系中Na+质量浓度达到较高值时,三元复合体系黏度就不再变化。在三元复合体系中,无论是NaOH质量分数高而NaCl质量分数低,还是NaCl质量分数高而NaOH质量分数低,只要体系中Na+质量浓度在5200~7700 mg/L,就能与原油形成超低油 水界面张力,这是三元复合体系Na+质量浓度的变化导致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发生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塔河原油中有机氯来源分析和脱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塔河稠油中氯盐的存在形态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不仅存在无机氯盐,而且存在有机氯盐,有机氯盐所占的比例在50%以上。用常规水洗脱盐的方法不能彻底脱除有机氯盐。有机氯盐在蒸馏过程中主要进入渣油中。开发了有针对性的脱氯助剂H,考察了脱氯助剂H对塔河原油的脱氯效果和对破乳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氯助剂H与破乳剂联合使用可以将脱后油的总氯质量分数降低到10 ?g/g以下,盐(NaCl)质量浓度降低到3 mg/L以下,并对破乳过程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Two bacteria (B1 and B2) were isolated from soil-contaminated sites.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biosurfactants produced by these bacteria were determined. These bacteria were given a good resistance to NaCl concentration up to 20%. The surface activity was detected with maximum value at pH7 with B1, whereas B2 was not affected by the change pH (3–12). The biosurfactants of these bacteria were added as a mixture or individual to crude oil given the good result in reducing the pour point. The infrared spectrum of wax or asphaltene fractions of Egyptian crude oil untreated and treated with biosurfactants was detec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