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工程中心场水厂取水泵站主要由取水平洞、取水竖井、排架式泵房、钢栈桥、取水设备等构成。由于受各种条件制约,虹吸管安装是该泵站施工的最大难点。在泵站的施工过程中分别进行了栈桥钢管桩和排架式泵房加固施工,使泵站能够安全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2.
白山抽水蓄能泵站以建成的白山水库和红石水库为上、下库,利用东北电网负荷低谷时的多余电能抽水, 高峰时增发峰荷电量。泵站安装两台水泵, 单机容量为150 MW。由于泵站位于白山一二期工程之间, 其施工受已建工程的制约。文章介绍了施工水文、施工方法、天然建筑材料、施工导流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引调水工程泵站基坑施工技术的日益成熟,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施工技术,保证泵站工程的整体质量,才能使工程发挥出更高的效益。基于此,本文以湛江市引调水工程鹤地泵站为实例,在分析工程区域地质等基本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该泵站锚杆施工、土钉支护、喷混凝土施工等环节中的技术,力求使工程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工程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泵站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排涝泵站工程基坑开挖施工技术,结合邹家排涝泵站工程实例,分析了基坑开挖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并提出相应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排涝泵站工程基坑范围大,施工难度大,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比较多,为保证开挖质量,避免发生超欠挖施工质量问题,可采取分阶段开挖的方法,控制好每层开挖的质量,才能保证基坑开挖工作能够按照设计标准和规范完成施任务,为后期泵站设备和其他结构的施工营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白山抽水蓄能泵站为地下式。文章介绍了抽水蓄能泵站地下厂房岩锚梁施工中的地下开挖、锚杆施工及混凝土浇筑等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6.
针对康平县小型排水泵站防渗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运用进行分析,探讨了小型排水泵站渗漏原因,内容有:工程不规范、工程结构变化、外界因素等。并且探讨了小型排水泵站中强化渗漏技术的应用原则,内容有:有据可循,保障原则,各项兼顾,综合防治。结合这些内容,总结了防渗施工技术在小型排水泵站中运用,主要包括:防渗墙施工技术,灌浆施工技术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部引黄工程首部枢纽泵站的两种泵站型式(半地下式泵站厂房和地下式泵站厂房),从地质条件、施工条件、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以及后期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地下式泵站厂房施工难度大,但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后期运行管理具有一定优势。因此,从工程长久运行考虑推荐地下式泵站厂房型式。  相似文献   

8.
在白山泵站施工期间二期厂房安装间防护工程设计中,采用了复合板及轻钢结构等新 型材料,节省投资,功能可靠、施工方便,提高了回收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对于泵站出水平洞衬砌的施工方法,应根据现有机械设备、施工成本、施工进度要求等因素综合分析后合理选择,可能是一种施工方法,也可能是多种施工方法的组合,文中以具体的工程实例为基础,论述了施工方法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泉州市浦西排涝泵站深基坑围护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泉州市浦西排涝泵站泵房、导流渠深基坑围护施工要求,针对深基坑施工中实际的地质情况,通过施工方案比选,该泵站采用钻孔桩及混凝土构件内撑、水泥搅拌桩外护帷幕止水的深基坑外围护的型式。围护结构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工效高、适应性广,可为泵站深基坑施工提供充足的时间。外护内撑式的基坑围护造价主要为钻孔桩及水泥搅拌桩,工程投资相对较省,采用水泥搅拌桩帷幕防渗效果较好,配备可靠的基坑降水措施,可适用于沿海淤泥夹砂地基的泵站深基坑围护施工,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东北地区 ,为赶工期 ,许多中小水利枢纽工程采取冬期施工是必要的。沈阳市浑南灌区渠道枢纽引水复建工程 ,为保证冬期施工质量采取以暖排法为主的综合供热方式进行保暖增温。作者以该工程为例 ,主要对冬期施工的供热及热工计算作以论述  相似文献   

12.
寒冷区明渠冬季输水结冰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面一旦形成冰盖其安全输水流量仅为设计流量的30%~50%,而气温是驱动冰盖形成的主要因子,如何科学评价冬季气温等级是冰期输水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分析了沿线8座气象站1951—2021年冬季日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数据,揭示了总干渠气温沿程和年际变化规律。基于拉格朗日质点跟踪法,结合沿线气温-水温-冰盖生成物理过程,提出了气温链概念并给出通用数学表达式。分别采用国标法、一月平均气温法和气温链法评价冬季气温等级,构建了71 a冬季气温位次。结果表明:①总干渠自南向北气温逐级下降速率为0.48 ℃/(100 km),保定站呈加速下降趋势,对冰盖生成贡献最大。②沿线冬季气温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升温速率为0.37 ℃/(10 a),强暖冬出现在最近30 a,强冷冬出现在前30 a,气温的总体上升有利于减缓大范围冰盖生成。③对于冰盖生成预测,气温链法优于一月平均气温法,更优于国标法;不同时间尺度组合评价可获得更优的结果;全球持续变暖背景下,可采用一月平均气温法和北方2站6 d气温链法联合评价。④给出了北方2站6 d气温链法冬季等级的分界阈值,即强暖冬TC≥-4.0 ℃,弱暖冬-5.7 ℃≤TC<-4.0 ℃,正常-7.4 ℃<TC<-5.7 ℃,弱冷冬-9.1 ℃<TC≤-7.4 ℃,强冷冬TC≤-9.1 ℃,长系列均值为-6.5 ℃。研究成果可更好地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冰盖生成提供新的参考基准。  相似文献   

13.
浅析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曲逆南支排水涵洞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实例,介绍了混凝土冬季施工原理,通过控制拌和温度、浇筑和养生温度等一系列保温加湿措施,证明了冬季混凝土施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在寒冷地区进行冬季混凝土施工,须采取低温保护的工程措施,才能使混凝土结构早期避免受冻,不出现裂缝。结合铜川市水厂工程项目,对冬季混凝土施工的机口倾出温度,养护时间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冬季混凝土施工的工程措施。分析表明,混凝土拌和物的最终温度为11.2℃,混凝土出机口温度为9.4℃,在冬季暖棚内养护8 d可达到标准。工程建成后,经过观察未出现裂缝;采用本文的工程措施对混凝土进行保暖和养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冬季早龄期混凝土表面保护时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仿真分析软件FZFX3D,以一个冬季开始混凝土浇筑的模型坝为例,计算了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一直裸露和浇筑后立即覆盖保温材料两种工况,分析了特定高程上混凝土的温度分布、热流量以及坝体整体温升,建议了冬季混凝土表面保护的最佳时刻。  相似文献   

16.
采用ANSYS软件,针对黄河李家峡水电站坝后背管,计算分析运行期冬、夏2个特殊阶段管壁内外温降、温升作用下的温度场和温度应力,以及温度场和内水压力叠加产生的应力。夏季管腰环向温度应力反映出从内壁到外壁、由受拉到受压的变化规律;冬季管腰环向温度应力反映出从内壁到外壁、由受压到受拉的变化规律。冬夏不同的温度梯度产生的拉压应力变化使背管混凝土裂缝处于闭合、张开的交替状态,会使裂缝的分布规律与纯粹的简支梁受弯构件的裂缝分布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橡胶坝冬季结冰运行,已成为橡胶坝设计、安全运行的重要课题。通过对五台县郭家寨水库橡胶坝两年冬季结冰运行的原型观测,分析坝袋内各点的温度变化情况及成因,发现大气降温为主要因素;坝袋内温度场的变化能反映结冰范围以及冰层厚度;人工补水可以调节坝袋内冰层厚度。实践证明,只要设计合理,管理得当,橡胶坝冬季运行是可行的。从而为橡胶坝冬季结冰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供同类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冬季输水安全,利用建立的总干渠全线一维水温模型,针对 350、280、210 和 150?m3/s?这 4 种不同输水流量方案,模拟分析各方案在强冷冬、冷冬、平冬和暖冬等典型冬季气象条件下总干渠 冬季输水保温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总干渠冬季无冰盖大流量输水水温调控措施。结果表明:针对不同典型冬季 气象条件,在有限条件下采取无冰盖大流量输水调度运行方式,可不同程度缩短输水流动时长、减少沿程水体热 量损失,从而达到保温效果;在各典型冬季年份气象条件下,随着总干渠输水流量增大,沿程水温比降相应减缓, 明渠末端水温相应提升;在冬季气象条件适宜情况下,总干渠冬季采取无冰盖大流量输水水温调控措施,既有利 于减小水温降幅,同时也可有效解决冬季输水能力受限问题;建议根据总干渠中短期气温预报和水温预测情况, 在冷冬、平冬和暖冬等典型冬季气象条件下尽可能采取较大输水流量输水模式,在强冷冬气象条件下可分时段、 分渠段采用无冰盖大流量输水模式。  相似文献   

19.
依据冬小麦不同水分处理的灌溉试验,分析了抽穗期5种土壤水分条件下叶片气孔导度、冠气温差及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的日变化规律,并对各生理指标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冬小麦抽穗期气孔导度、冠气温差及光合速率有着显著的影响,且各指标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气孔导度与冠气温差、光合速率均呈正向相关,两者均随气孔导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上升幅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基于近 100 多年来的均一化气温数据,从趋势变化、季节差异、突变特征、周期振荡方面诊断香港和澳门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 1) 港澳年平均气温和不同季节气温在近 100 多年来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春冬季节增加速率较大,夏秋季节增加速率较小。除秋冬季节外,其它时间上的香港气温增加趋势均大于澳门。港澳夏冬季节气温差异均呈减少趋势。( 2) 香港和澳门年平均气温分别于 1963 年和 1991 年发生突变。在季节上,港澳地区的气温突变均在秋季发生年份最晚,冬季次之,夏季再次之,春季最早。( 3) 香港年平均气温分别存在 3 a、7 a、15 a 和 30 a、60 a 和 120 a 的周期振荡特征。澳门年平均气温存在 3 a、6 a、12 a、24 a 和 48 a 左右的周期振荡特征。( 4) ENSO 与香港年平均气温在 4 a 以下尺度以同位相或提前 1 a 位相变化关系为主,在 4 a 以上尺度以同位相变化关系为主。ENSO 与澳门年平均气温在不同时频域均以同位相变化关系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