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目前我国所掌握的稀有金属材料生产技术及常规板、棒、丝、管材制备技术现状.提出了稀有金属材料未来发展的三大趋势:即:产品设计、材料精确制备与成形加工趋向一体化;新技术及新产品的开发与具体应用结合更加紧密;向“规格大型化、品种多样化、性能优质化和经济低成本化”的“四化”方向发展.强调我国亟需发展的稀有金属精深加工技术为稀有金属带箔材精加工和近净成形深加工两大技术.发展稀有金属加工技术,有利于提高稀有金属产品的成品率及利用率,促进我国稀有金属从资源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发展加工技术有利于产业技术升级,加速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延伸,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相似文献   

2.
宝鸡稀有金属加工研究所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直属科研院所之一,与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结为姊妹单位,是国家六十年代重点投资建设的稀有金属材料的科研、生产基地。最初名为冶金工业部有色金属研究院第一分院,1972年改名为宝鸡有色金属研究所。1983年  相似文献   

3.
我国稀有金属资源相当丰富,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稀有金属的科研和生产,经过40年的艰苦努力,目前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稀有金属工业体系和科学研究体系,试制和生产了一大批新型材料,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贡献,主要稀有金属的生产都达到一定规模,稀土的生产量居世界第  相似文献   

4.
<正>5月28-29日,在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下,由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主办的“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第一届技术交流研讨会”在其院本部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荻,陕西省发改委创新和高新技术发展处处长安军,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党委书记、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建峰,副院长张于胜,院长助理、科技处处长、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海龙出席本次交流研讨会。250余名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及企业的专家、学者与会交流。  相似文献   

5.
征稿启事     
《稀有金属合金加工》经陕西省科委和出版局批准,已成为全国内部发行的刊物。本刊是一种学术性刊物,报道内容包括:1.稀有金属材料(钛、锆、铪、钒、铌、钽、钼、钨、铼、金、银、铂、钯、铑等及其合金),2.材料加工(粉末冶金、熔炼、铸造、压力加工、爆炸加工、涂复、焊接等),3.本领域的分析检验、材料性能测试,4.上述材料在宇航、原子能、电子、冶金、机  相似文献   

6.
征稿启事     
《稀有金属合金加工》经陕西省科委和出版局批准,已成为全国内部发行的刊物。本刊是一种学术性刊物,报道内容包括:1.稀有金属材料(钛、锆、铪、钒、铌、钽、钼、钨、铼、金、银、铂、钯、铑等及其合金),2.材料加工(粉末冶金、熔炼、铸造、压力加工、爆炸加工、涂复、焊接等),3.本领域的分析检验、材料性能测试,4.上述材料在宇航、原子能、电子、冶金、机  相似文献   

7.
《材料热处理学报》2005,26(4):21-21
《稀有金属快报》(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主办的稀有金属领域的技术类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61—1348/TG,国际标准刊号:1SSN1008—5939。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周廉教授任主编。该刊坚持以广、快、精的原则,报道轻稀有金属、难熔稀有金属、稀土金属、稀散金属、贵金属以及相关的超导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生物材料、功能材料、纳米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和生产现状、学术动态等,本刊物旨在为稀有金属研制、生产、商贸提供最新资讯,为培育稀有金属市场、引导稀有金属消费、促进稀有金属工业繁荣而努力。  相似文献   

8.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4,33(4):F002-F002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材料研究基地和行业技术开发中心,是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罔有色金属西北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的依托单位。研究院现有资产总值4.45亿元,仪器设备2000多台套,在职职工1000多人,其中科技人员600多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高工180多人,博士、硕士百余人。  相似文献   

9.
1984年10月7日至8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委托西安公司对宝鸡稀有金属加工研究所研制的“三层复合异型接点材料”  相似文献   

10.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4,33(10):1120-1120
2004年9月21日上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I)科学引文索引(SCI)选刊高级主管Jim Testa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学术月刊编委会主任周廉院士举行了工作会谈。首先,Jim Testa愉快地回顾了1997年秋到西安访问《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杂志社时的情景。那时,他和Rodney Chonka对《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认  相似文献   

11.
钛及稀有金属粉末冶金材料和制品以其优异的性能和独特的功能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各部门.其加工工艺节能节材高效精密,受到世界各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钛及稀有金属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是国家科委批准建立的集科研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经营、人才培训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钛及稀有金属粉末冶金科技成果工程化研究基地.该“中心”的宗旨是将我国的钛及稀有金属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工程化,缩短我国在该领域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承担国家重大攻关任务,不断为企业提供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提供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参与本领域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解决工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印政府间科技交流计划 ,2 0 0 1年由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派出一个稀有金属材料代表团 ,赴印度进行了访问。在印度科技部的安排下 ,代表团访问了印度首都新德里、瓦拉纳西、孟买和海得拉巴等重要城市 ,参观了大学、研究机构和工厂共 9个单位。在稀有金属领域内 ,它们代表了印度的先进水平。通过同有关单位负责人、专家的座谈 ,对印度的稀有金属材料研究与生产现状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下面就涉及钛研究与生产的情况作简要介绍。贝拿勒斯大学 ( BHU)位于印度东部宗教名城——瓦拉纳西 ,是印度 5所著名大学之一 ,建于 1 91 6年 ,有 3个…  相似文献   

13.
“神舟邀苍穹,中华五千年”,多少代人为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载人航天首飞成功,终于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十年磨一剑”,在这成功的背后,凝聚着多少人的智慧和心血,全国有逾万名科学家、科技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举世瞩目的”神舟”五号的研制和发射工作,这其中也包含着有色金属科技战线的工作者和研制成果。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以下简称西北院)就承担着几项研制任务,并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攻关。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作为六十年代国家在三线建设的最大的稀有金属材料加工科研与试制基地,是我国国防、军工配套用新材料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稀有金属产业的不断发展,电子材料用稀有金属产品开发也取得重要进展,但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用稀有金属材料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寻求切实可行的赶超途径,对促进我国稀有金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贵金属》1986,(4)
本月刊经国家科委和冶金部批准于1980年1月份复刊,现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国外稀有金属》编辑部编辑、出版、发行。主要报道国外五十多种稀有金属的选矿、冶练、合金加工、分析检验、选冶药剂和半导体材料的水平动向、科研成果、生产工艺、应用和发展趋势等,着重介绍有关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包括综述、译文、文摘与消息动态、专利和新书介绍、会议报道等。读者对象为科研、  相似文献   

16.
宝鸡稀有金属加工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室组建于1966年。该室拥有各种大中型光栅、棱镜光谱仪、各种X射线荧光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气体分析仪、各种电化学分析、分光光度仪、高纯水和试剂提纯与制备仪器共120多台套,可以从事各种金属材料,特别是稀有金属及其合金的分析研究,以及分析化学领域的新分析方法、新仪器和新试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这是1966年苏联国民经济展览馆中展出的一些稀有金属展品及资料。虽然时过数年,但对了解苏联1966年稀有金属加工情况仍有一些参考作用,因此整理刊出。一、展品冶金展览馆中稀有金属研究院展出的由电子束熔炼锭制成的加工品有:  相似文献   

18.
由自贡大安盐厂、自贡市井盐设计研究所、宝鸡稀有金属加工研究所合作进行的Ti—12材料用于五万吨/年真空制盐—效加热室的工业模拟试验,经过两年现场运行试验,取得了预期效果,在自贡市轻工业局的  相似文献   

19.
2000年3月19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陕西省省长程安东的陪同下,考察了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并听取了该院的工作汇报。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位于古城西安,是一个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和地位的稀有金属及有色金属新材料与加工技术重要科研和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院35年来,西北院始终坚持为国防军工服务、为有色金属行业技术开发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先后获得科技成果奖近700项和专利技术116项,开发试制新产品8500多种,技术产品的年产值已达1.2亿元,并与大专院校合作共建有研究生分院…  相似文献   

20.
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多年来为国防军工、尖端科技承担了8000多项新材料的试制生产任务,为我国核工业、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等多个领域的多项重点工程提供了大量关键性稀有金属材料,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尖端科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建企40多年来,未发生一起失泄密事件,保密工作成绩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