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为了构建食用油过氧化值快速检测分析方法,以食用油为试验材料,利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碘与淀粉的显色变化,建立食用油过氧化值的检测模型,探讨测定波长、饱和碘化钾添加量、反应时间、淀粉指示剂添加量、溶剂混合比例和油脂种类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通过模型建立和验证、盲样验证及精密度分析,结果表明:检测条件对测定结果影响均不显著;当取样质量为(0.100±0.010)g,入射光波长为535nm时,食用油过氧化值模型为:y=28.856x+0.1331(y为过氧化值,mmol/kg,x为溶液吸光度),R2=0.9985。模型预测值与国标法测定值高度线性相关,盲样验证相对误差均10%,检出限为0.79mmol/kg,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基于可见分光光度法的食用油过氧化值检测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将耐贮面包当作原料,对食品里的油脂进行提取,最后采取优化措施。其中,在提取油脂的过程中,旋蒸、干燥的时间是决定其效果的关键因素,选用油脂取样量、有机溶剂比例和体积、饱和碘化钾等措施进行优化,然后在根据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黄豆酱油渣油脂和膳食纤维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伟  朱新贵  刘滢  曾苑玲 《中国酿造》2013,32(10):109-112
黄豆酱油渣是传统酱油酿造后所产生的废渣,富含大豆油脂和膳食纤维。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提取油脂和膳食纤维的条件。提取油脂最佳工艺:料液比(正己烷量∶酱油渣量)2.5∶1,提取时间90min,提取温度60℃,油脂的提取率为44.1%;脱脂酱油渣膳食纤维最佳提取工艺:脱脂酱油渣经酸处理,并水洗至中性后,按料液比10∶1加入浓度4%的NaOH溶液,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60min,膳食纤维的提取率为27.0%。对提取产品进行分析,粗油脂颜色较深,过氧化值为2.26mmol/kg,酸价为51.51mg KOH/g;黄豆酱油渣的膳食纤维呈米白色,其溶胀性和持水力分别为3.20mL/g和4.53g/g。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全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方法。方法针对不同种类食品提出相对应的前处理方法,优化油脂提取条件,建立不同种食品过氧化值仪器测定最佳参数。结果提取溶剂为石油醚(30~60℃沸程),添加量为石油醚:样品量=3:1(V:V),40℃减压旋蒸去溶剂。建立的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过氧化值结果平行性好,日内精密度(RSD)1.62%~3.81%,日间精密度(RSD)3.21%~6.89%。测定结果与人工目视碘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方法精密度高于碘量法。结论全自动电位滴定方法适用于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结果准确度完全满足国标要求,且操作简单,精密度好,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影响大蒜素提取率的几个重要因素(酶解条件、料液比、提取温度与时间、反萃取体积、旋蒸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取大蒜素的最佳工艺为:取5g蒜泥,加入10mL蒸馏水,pH值调节在6.5左右,然后在50℃下酶解30min。按料液比1∶6加入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并在65℃,120r/min的条件下振荡提取120min。过滤后取滤液10mL,加入20mL正己烷反萃取,然后在30℃时减压浓缩至1~2mL(0.078MPa,75r/min),最终用正己烷定容到5mL,气相色谱仪FID上机检测。  相似文献   

6.
乐意  刘力 《中国酿造》2015,34(6):84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提取绞股蓝籽油脂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所得油脂进行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提取采用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时,最佳油脂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8(g∶mL),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400 W,超声温度50 ℃。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绞股蓝籽油脂提取率可达35.37%。所得绞股蓝籽油脂密度0.915 1 g/mL,酸值0.739 8 mg KOH/g,皂化值185.919 7 mg KOH/g,平均分子质量908.845 9 u,水分和挥发物含量0.281 9%。油脂中含有9种脂肪酸,其中6种为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5%,含量最多的是α-桐酸(56.24%)。  相似文献   

7.
水酶法提取葡萄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籽油的得率为指标,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料液比、蒸汽预处理时间、酶的种类、酶的添加量、酶解时间等5个因素对葡萄籽油得率的影响,再采用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料液比1∶6、蒸汽预处理时间15min,酶添加量为1.0%(V/W,纤维素酶/蛋白酶=1∶1),酶解时间8h为最优条件,提取率为13.26%。在此条件下所得葡萄籽油的理化指标检测结果为:酸值1.24(KOH)/(mg/g),皂化值153.4(KOH)/(mg/g),过氧化值2.4mmol/kg,碘值126.7g/100g。  相似文献   

8.
以马铃薯淀粉为底物,葡萄糖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淀粉酶解工艺,将水解液用于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最佳酶解条件为马铃薯淀粉质量浓度20 mg/mL,加酶量为干淀粉质量3.2%,α-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的质量比2.2∶1,pH 4.1,酶解时间4.1 h,得到最高葡萄糖含量为15.06 mg/mL。向此水解液中添加一定氮源和无机盐用于油脂酵母菌株Y004-2培养,在250 mL三角瓶中其生物量为14.43 g/L,油脂产量5.16 g/L,在5.0 L发酵罐中生物量为14.27 g/L,油脂产量5.10 g/L,其生物量和油脂产量均略高于以葡萄糖为碳源;且菌株Y004-2在以马铃薯淀粉水解液为碳源的培养基中所得油脂的组成与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所得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相同。  相似文献   

9.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调味料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含量的检测方法。含油脂类样品需经石油醚去脂,重复洗涤3次,低温挥去残留石油醚后用水提取目标物;不含油脂类样品直接经水提取,PXA混合阴离子固相萃取柱净化,液相色谱检测,外标法定量。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浓度在1.0μg/mL~100.0μg/mL范围内时,线性关系良好,其相关系数0.99996,检出限为0.01g/kg,定量限为0.03 g/kg,添加浓度在0.03g/kg~0.3 g/kg浓度范围内,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3.43%~95.50%,相对标准偏差为0.29%~2.44%。本方法适用调味料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含量的检测,并为食品中乙二胺四乙酸盐的安全检测提供实际方法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固相比色快速检测油炸食品中油脂过氧化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比色法快速检测油炸食品中油脂过氧化值,选取有机微孔滤膜和活化硅胶作固相载体。结果表明:有机微孔滤膜作固相载体,先吸附后显色效果最佳,滤膜显色条件:3.5 g/L氯化亚铁溶液0.05 mL,150 g/L硫氰酸钾溶液0.10 mL,在30 s内可以显色测定。硅胶测定,先显色后吸附富集。用固相比色法测定6种油炸食品的油脂过氧化值,并用溶液相光度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食品工业科技》2013,(05):100-104
以草鱼的肝脏和脂肪(1∶1)混合物为原料,采用稀碱水解法制备草鱼鱼油,研究草鱼鱼油提取条件对其特性的影响,并分析其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提取条件对鱼油的提取率、碘价、酸价、过氧化值和含皂量影响很大,以它们为指标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经绞肉机绞碎后的肝脏和脂肪糜与水1∶1混合后,在45℃下水浴5min,用NaOH溶液(1∶1,W/V)调至pH10.0,加入鱼糜质量分数10%的4%NaCl溶液,在60℃下盐析5min,离心分离鱼糜后,取上清液得到鱼油,在该条件下鱼油的得率为84.81%±0.56%。经脱酸脱胶后精制的鱼油用气相色谱分析,得出鱼油中含有16∶0、18∶1n-9、20∶5n-3(DHA)和22∶6n-3(EPA)等2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占30%左右,硬脂酸含量最高,占18.5%左右;不饱和脂肪酸占60%左右,油酸含量最高,占18.6%,EPA含量约0.7%,DHA含量约0.5%。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刺梨种子为原料,出油率为评价指标,对刺梨种子油进行超声提取工艺研究。选择料液比、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并研究了刺梨种子油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选择石油醚为提取溶剂,刺梨种子油最优提取工艺条件确定为超声功率100 W,料液比1∶12(g∶mL),提取时间80 min,提取温度50 ℃。在此提取条件下,刺梨种子出油率为8.27%。刺梨种子油的理化性质检测结果为酸值1.25 mg KOH/g,过氧化值3.24 mmol/kg,碘值161.2 g/100 g,皂化值177.20 mg KOH/g,相对密度0.924 3,折光系数1.469 7,各项指标均符合NY/T 751—2017《绿色食品 食用植物油》中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盐效应辅助水剂法提取南瓜籽油及其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改善水剂法提取的油乳化严重现象并且提高出油率。以南瓜籽为实验材料,碳酸钠溶液为萃取剂,采用盐效应辅助水剂法提取南瓜籽油。考察了碳酸钠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搅油温度四个因素对南瓜籽提油率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分析对提油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碳酸钠溶液浓度和液料比对提油率的影响较大;盐效应水剂法提取南瓜籽油在搅油温度为80℃条件下,最优工艺条件为:碳酸钠浓度1.8mol/L、液料比6.8∶1(mL∶g)、提取时间120.2min(实验实际提取时间选为120min),南瓜籽提油率为70.6%;南瓜籽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等均符合国家食用油质量标准,可以直接食用,表明盐效应辅助水剂法提取南瓜籽油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以碱蓬籽粉末为原料,石油醚(6090℃)为提取剂,采用微波法辅助提取碱蓬籽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碱蓬籽油的提取工艺。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碱蓬籽油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测定了其酸值、碘值、皂化值及过氧化值。研究结果表明,提取碱蓬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268 W、提取时间12 min、液料比33∶1(m L/g)。在最优工艺条件下,碱蓬籽的出油率为19.79%±0.29%。碱蓬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其中亚油酸含量达71.04%,油酸含量达13.86%,表明碱蓬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各理化指标的检测结果为:酸值1.90 mg KOH/g,碘值149.9 g I/100 g,皂化值192.1 mg KOH/g,过氧化值2.55 mmol/kg,均符合食用植物油标准,表明碱蓬籽油可用于开发高级保健食用油。研究结果为碱蓬的深度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水酶法提取番木瓜籽油工艺及其氧化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木瓜籽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酶种类、酶解时间、料液比、酶添加量、酶解温度等因素对番木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番木瓜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以番木瓜籽油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考察温度、光照、抗氧化剂对番木瓜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番木瓜籽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选用中性蛋白酶,酶添加量2.5%、酶解时间5 h、料液比1∶7、酶解温度45 ℃。在此条件下,番木瓜籽油的提取率为85.73%。温度、光照、氧气均会引起贮藏过程中番木瓜籽油过氧化值的升高。添加抗氧化剂可明显提高番木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其中叔丁基对苯二酚的抗氧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以沧州沿海地区盐地翅碱蓬籽为原料,以石油醚(60~90℃)为提取剂,以提油率为指标,采用浸出法提取翅碱蓬籽油。利用正交实验法和响应面法对颗粒度、液料比、提取时间进行优化,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双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两种实验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提油率差异不显著。正交实验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颗粒度100目、液料比20:1(mL:g)、提取时间150 min,此时提油率平均达到25.13%。响应面法优化后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颗粒度100目、液料比21:1(mL:g)、提取时间128 min,此时提油率平均可达到25.12%。对响应面最佳条件下得到的翅碱蓬籽油进行理化性质分析,检测结果为:皂化值199.09 mg KOH/g,碘值141.58 g I/100 g,酸值2.00 mg KOH/g,过氧化值2.53 mmol/kg,均符合食用油标准,具备开发为高级保健食用油的条件。研究结果为翅碱蓬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鱼类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以斑点叉尾鮰内脏为原料,采用水酶法制备鱼油。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H7.5、料液比1:1、加酶量3500U/g、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0.5h,该条件下鱼油的提取率达到80.94%;提取到的鱼油(即粗鱼油)外观呈黄褐色,具有鱼腥味和轻微的酸败味,其过氧化值较低,而酸值相对较高;粗鱼油中的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19.42%,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61.76% 和16.83%,Σn-3/Σn-6 的脂肪酸比值达到3.63。表明斑点叉尾鮰内脏是生产鱼油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化葵花籽过氧化值和酸价检测的油脂制备工艺。方法 借助超声优化油脂制备工艺,以油脂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然后用优化后工艺与国标法对6种葵花籽进行油脂提取并比较分析其油脂得率、过氧化值和酸价,评价优化方法可行性。结果 优化的超声最佳提取工艺为粉碎目数70目、料液比1:4 (g:mL)、浸提时间2h、超声功率312 W、超声时间37 min,经验证此优化工艺提取的油脂得率比国标法提高19%~25%,油脂制备时间由12h以上缩短至2.5h,缩短了80%的制备时间,提取效率更高,且测得的过氧化值结果更低。结论 优化的超声工艺提取油脂更多且耗时短,不仅满足了检测用油量的需求,还降低了长时间油脂提取的氧化风险,检测结果更准确,更能真实反映葵花籽的品质,经验证此方法准确可行,可用于葵花籽过氧化值和酸价检测的油脂提取制备。  相似文献   

19.
以火龙果籽(H.polyrhizus)为原料,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火龙果籽油,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抽提溶剂、干燥时间、液料比、抽提温度、抽提时间等因素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了溶剂抽提火龙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分析了火龙果籽油的理化性质及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石油醚抽提法提取火龙果籽油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7∶1(mL∶g),抽提温度78℃,抽提时间3h,在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31.47%;火龙果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等指标达到食用油脂的国家标准;GC-MS分析结果表明火龙果籽油中含8种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47.98%)、油酸(28.13%)、棕榈酸(16.77%)、硬脂酸(5.02%);通过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可知其不饱和脂肪酸占油脂总量的77.58%,因而是一种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的营养油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