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摘 要:目的 探究云南高山普洱茶渥堆过程滋味和汤色品质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云南省高海拔地区生产的普洱茶为研究样本,通过理化成分测定、色差测定和感官审评的方法对普洱茶渥堆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及茶汤色差值变化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性分析探讨了相应指标与滋味、汤色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整个渥堆过程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儿茶素等物质含量均显著降低,咖啡碱含量变化不明显。以茶多酚为主体,生成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先升后降,茶褐素含量显著增加。渥堆过程中,茶汤 L*(明亮度)逐渐降低,红(a*)和黄(b*)色调增强。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茶多酚、大多数儿茶素、水浸出物等物质与滋味品质呈负相关,茶褐素可以正向促进普洱茶的滋味和汤色品质。结论 茶多酚和茶褐素是普洱茶渥堆过程中滋味和汤色品质形成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
不同氨基酸对普洱熟茶呈味物质和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氨基酸是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重要的中间物质,对普洱茶内含物质的转化和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在发酵时添加不同氨基酸对普洱熟茶产品的主要呈味物质和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外源氨基酸组的水浸出物含量在34.82~39.46%之间,茶褐素含量在6.31~7.17%之间,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在6.31~7.17%之间,这三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茶多酚含量在7.76~8.73%之间,水溶性糖在3.07~3.89%之间,均低于对照组,咖啡碱含量与对照组相差不大。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表明,醇类占香气成分的21.17~25.47%、醛类占15.64~18.71%、杂氧化合物类占13.75~17.92%、酯类占7.17~10.25%,这几类物质是主要的香气成分;实验组香气成分中的酯类和杂氧化合物类含量大于对照组,而它们又是陈年普洱茶的主要的特征香气成分。实验表明外源氨基酸对普洱茶汤中的呈味物质以及香气成分的形成有显著影响,能加快普洱茶特殊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从渥堆普洱茶样中分离纯化得到一个酵母菌菌株,使用该菌株对普洱茶生茶样进行发酵,对发酵前后茶叶中的重要风味化学成分(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黄酮、儿茶素和茶色素)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经过酵母菌发酵,茶样中的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的含量增加,而氨基酸、咖啡碱、黄酮、茶红素、茶褐素的含量减少,与渥堆发酵普洱茶有一定差异,因此酵母菌对普洱茶的品质形成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50个普洱熟茶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研究11个化学成分和感官审评结果间的相关性,揭示影响品质特性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水浸出物、总糖、茶多糖、茶多酚、氨基酸和茶色素与品质呈正相关;水分、总灰分、pH值、粗纤维和咖啡碱与品质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不同容器贮藏对普洱熟茶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绵纸对照, 选择纸箱、木箱、陶罐、铁罐4种容器对普洱熟茶进行12个月的贮藏。通过感官审评、香气成分测定和理化分析比较贮藏过程中普洱熟茶的品质变化。结果 贮藏过程中, 不同容器贮藏对普洱熟茶感官品质影响较大, 其中, 陶罐和木箱贮藏后普洱熟茶陈香馥郁; 陶罐贮藏后滋味甜醇; 不同容器贮藏的普洱熟茶香气组分的组成差异较大; 贮藏过程中, 不同容器贮藏对普洱熟茶呈味物质变化差异较大, 贮藏12个月后, 其中, 陶罐中普洱熟茶的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最高, 咖啡碱含量最低, 与感官滋味有纯甜味相一致, 铁罐中普洱熟茶的茶多酚、儿茶素、黄酮、茶黄素含量升高, 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 导致滋味出现粗、涩。结论 在贮藏过程中茶样之间的品质变化差异显著, 12个月之内存放普洱熟茶品质最优的贮藏容器为陶罐, 但长期贮藏普洱熟茶的容器选择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冯超浩  刘通讯 《食品科学》2013,34(7):135-139
通过设置不同潮水量进行实验室模拟普洱茶渥堆过程,系统地研究堆表与堆芯主要理化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找出普洱茶快速模拟发酵的潮水量。结果表明:至渥堆结束,茶坯的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氨基酸的含量均呈减少趋势,水溶性糖、茶褐素、咖啡碱的含量则呈增加趋势。不同潮水量条件下渥堆茶样的堆温以及参与发酵的微生物的差异,显著地影响普洱茶的品质。结合感官评价得出,潮水量为45%的普洱茶表现出较佳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8):142-148
为探讨超高压处理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研究了普洱生茶经100500 MPa超高压处理后的咖啡碱、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香气组分的变化规律,最后进行了感官品质的评价。结果表明: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等理化成分含量经超高压处理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符合普洱茶自然陈化的一般趋势;生茶在300500 MPa超高压处理后的咖啡碱、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香气组分的变化规律,最后进行了感官品质的评价。结果表明: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等理化成分含量经超高压处理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符合普洱茶自然陈化的一般趋势;生茶在300400 MPa下处理时感官评分较对照组高,口感和自然陈化的2年普洱茶相仿;经300 MPa下处理的生茶样品的香气组分与对照组相比,萜烯、酯类、醇类和醛类的质量分数明显增加,烷烃类和酮类有所下降,并且新增了α-柏木烯(1.26%)、4(14),11-桉叶二烯(1.55%)、癸醛(0.71%)等香气成分,这对普洱茶的风味改善起到良好效果,并与感官评定结果相符合,说明适当的超高压处理对加速普洱茶的陈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使用黑曲霉与顶头孢霉菌株,通过不同的组合接种方式发酵普洱茶,测定发酵过程中茶叶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黄酮、茶黄素、茶褐素、茶红素、单糖、多糖、寡糖等主要功能成分的变化,研究2种微生物在普洱茶发酵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不同的组合方式发酵普洱茶过程中,茶叶中主要化学功能成分的变化规律不同。发酵后,3种茶样中的多糖、茶多酚和茶红素的含量近似,而优先接种顶头孢霉茶样中的咖啡碱、氨基酸、儿茶素、茶褐素、黄酮和寡糖等品质成分含量均明显高于另外2组茶样,因此,以顶头孢霉作为优势菌株和黑曲霉进行组合发酵最有利于普洱茶优良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由于仓储环境的差异,普洱茶在贮藏过程中偶尔会产生"金花"。以金花普洱茶(熟茶)为实验材料,并以同批次普通普洱茶(熟茶)为参照,对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茶色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咖啡碱、水溶性糖、儿茶素类等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平板划线法对"金花"菌进行分离和菌落数量测定,并结合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金花"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金花普洱茶(熟茶)和普通普洱茶(熟茶)在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总量、EC、EGC、茶黄素、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含量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金花普洱茶(熟茶)中茶红素、水溶性总糖、没食子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普通普洱茶(熟茶),EGCG、茶褐素含量略低于普通普洱茶(熟茶);在普洱茶贮藏过程中分离出3株"金花"菌,分别鉴定为Aspergillus pallidofulvus(相似度99.9%)、Aspergillus sesamicola(相似度99.8%)、Penicillium manginii(相似度99.6%)。其中Aspergillus sesamicola为优势"金花"菌种,占"金花"菌群数量总量的66%。首次对普洱茶贮藏中的"金花"菌进行了鉴定,初步分析了"金花"菌对普洱茶(熟茶)品质的影响,为"金花"菌在普洱茶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添加不同浓度多酚氧化酶对渥堆发酵过程中普洱茶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多酚氧化酶处理后的普洱茶,其部分品质成分在渥堆发酵过程中的变化差异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渥堆平均温度相对较高,茶多酚、儿茶素指标变化速度加快,且与多酚氧化酶的添加量呈负相关;茶黄素发酵前期生成速度加快,后期转化速度提高;茶褐素有较快积累。加入多酚氧化酶的普洱茶发酵18d后,在外形、汤色、滋味、香气、叶底等感官品质上基本具有熟茶的品质,其中1.6U/g、3.2U/g多酚氧化酶组可达到陈年普洱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厚回甘,香气浓郁的品质特点。本研究为缩短发酵周期,改善普洱茶品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 比较7种贵州名优绿茶的品质化学成分。方法 对7种贵州名优绿茶进行感官审评和品质化学成分检测, 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7种贵州名优绿茶感官品质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 梵净山云雾茶>凤岗锌硒茶>绿宝石>贵定云雾茶>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石阡苔茶; 7种名优绿茶品质化学成分的总灰分含量为4.58%~4.98%, 茶多酚含量为15.59%~23.80%, 氨基酸含量为2.04%~4.93%, 咖啡碱含量为2.66%~3.83%, 可溶性糖含量为2.04%~5.07%, 水浸出物含量为41.23%~45.1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共10对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其中水浸出物与茶多酚极显著正相关(P<0.01), 与滋味显著负相关(P<0.05); 氨基酸与茶多酚极显著负相关(P<0.01), 与灰分显著负相关(P<0.05), 与香气显著正相关(P<0.05); 茶多酚与灰分显著正相关(P<0.05), 与滋味极显著负相关(P<0.01); 可溶性糖与咖啡碱极显著负相关(P<0.01), 与滋味极显著正相关(P<0.01); 咖啡碱与滋味极显著负相关(P<0.01);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7个茶样建立综合得分数学模型F=0.492F1+0.249F2, 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 湄潭翠芽>贵定云雾茶>都匀毛尖>凤岗锌硒茶>石阡苔茶>绿宝石>梵净山云雾茶。结论 贵州名优绿茶品质化学成分含量丰富, 整体品质优良, 研究结果将为贵州名优绿茶的生产加工和品质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3个不同等级烘青绿茶的生化成分、感官品质及抗氧化活性。方法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3种茶样中总黄酮、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利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1,1-dipheny-2-picryhydrazyl free radical, DPPH)法测定了其抗氧化活性,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 3个等级绿茶总黄酮、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差异显著(P<0.05),茶多酚随着茶样等级的降低而升高,咖啡碱的含量则相反,而氨基酸和黄酮是波动变化;不同等级绿茶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差异显著(P<0.05),且IC50随着等级的降低而下降;感官评价得分随着等级的降低而降低;3种茶的抗氧化活性与其茶多酚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咖啡碱的含量和感官审评得分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3个等级的炒青绿茶抗氧化性随着等级的降低而升高,且与其主要生化成分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膨化工艺对水仙乌龙茶进行处理,分析膨化前后茶叶的香气和滋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叶膨化后滋味成分中的水浸出物、灰分、咖啡碱与茶多酚的含量有所降低,而碳水化合物含量则有所提高。膨化后茶叶滋味成分的改变影响茶汤的滋味,咖啡碱和茶多酚的减少,使膨化后茶汤苦味和涩味变淡,而碳水化合物增加,使茶汤显得更加甘醇。茶叶膨化后,香型发生一定转变,原乌龙茶的特征成分吲哚、苯乙腈含量比例减少,橙花叔醇未检出,而热裂解产物吡嗪类、吡咯类化合物增加明显,使膨化茶叶呈现出类咖啡焦香味。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环保高效同时分离制备生物碱、无咖啡碱茶多酚和茶色素的葡聚糖凝胶LH-20柱层析方法。第一步使用蒸馏水分离茶色素和生物碱;第二步采用60%(v/v)乙醇溶液反向洗脱得到无咖啡碱茶多酚产品。经定量分析,生物碱得率3.14%,其中含93.87%咖啡碱和6.08%可可碱。茶多酚的得率为12.27%,纯度为98.13%,其中儿茶素含量高达90.28%,抗氧化活性最强的EGCG含量达61.17%,咖啡碱未检出。柱层析对生物碱和茶多酚的回收率分别为98.14%和86.36%。副产的茶色素主要含有一些多酚氧化物以及黄酮苷类混合物,可作为天然色素利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植物学特征,将具代表性的四川古蔺牛皮茶茶树分为8种(Ⅰ)类型,测试了其茶鲜叶中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并对所制烘青绿茶品质进行评审。结果表明,古蔺牛皮茶鲜叶中生化成分含量较丰富,游离氨基酸总量为1.73%±0.02%4.96%±0.11%,茶多酚含量为19.04%±0.42%36.57%±0.57%,咖啡碱含量为3.28%±0.03%5.22%±0.04%,水浸出物含量为37.46%±0.09%47.79%±0.37%,儿茶素总量为(104.73±4.44)194.60±8.52mg/g。其中Ⅴ类的咖啡碱含量达5.22%±0.04%,为高咖啡碱材料,同时其茶多酚含量为36.57%±0.57%及EGCG含量为(82.80±1.05)mg,Ⅱ类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为4.96%±0.11%为氨基酸含量较高的育种材料,可从中选育功能成分含量较高的茶树品种。结合主要生化成分含量、酚/氨值及儿茶素组分等可推论,Ⅴ类适制红茶,Ⅱ类类制绿茶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6.
红茶萎凋处理温湿度条件对PPO、POD及茶多酚和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控制不同温湿度进行萎凋,然后在较理想的揉捻、发酵、干燥条件下制成红茶。检测加工期间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茶多酚、茶色素含量。研究表明:不同温湿度处理萎凋期间PPO活性与萎凋叶含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对湿度(RH)70%萎凋制得的红茶茶黄素含量最高,红茶发酵过程中茶多酚的氧化形成茶色素类与PPO、POD活性关系紧密,并且萎凋叶POD活性与成品茶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梨枣叶茶感官、滋味、色泽及营养品质随采收时期的变化规律。方法:采收五月至八月间五个时段的梨枣嫩叶,利用炒青工艺制茶,对枣叶茶进行感官评定,测定其水浸出物、可溶性糖、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矿质元素、总抗坏血酸以及叶绿素含量。结果:不同时期制成的枣叶茶水浸出物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及抗坏血酸含量都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由于咖啡碱含量极低,可视为未检出。此外梨枣叶茶具有高矿质元素Zn和Fe以及高VC含量的特点。最终五月份的梨枣叶茶条索紧细、色泽嫩绿,汤色明亮、滋味鲜醇,整体品质最好,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可溶性糖和VC含量分别为41.82%、8.99%、5.64%、114.72mg/g和136.5mg/100g;六月份叶茶干茶色泽和茶汤滋味次之,七月和八月份叶茶干茶色泽和茶汤滋味最差。结论:五月份是梨枣叶茶收获制茶的的最佳时期,枣叶茶作为一种矿物质、维生素营养丰富,且无咖啡碱的新型茶叶极具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扁形绿茶矿质元素含量与品质成分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实地采集5个产地(湖北省大悟县、浙江省磐安县、安徽省歙县、贵州省湄潭县、四川省峨眉山市)共10个代表性扁形绿茶样品,测定了9种矿质元素(Mg、K、Ca、P、Al、Mn、Fe、Zn、B)与5种品质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总糖、咖啡碱)含量。结果表明,扁形绿茶样品中矿质元素之间互相影响,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品质成分中水浸出物含量与B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茶多酚含量与Fe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可溶性总糖含量与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Mg、Ca含量则呈显著负相关(P<0.05),Fe、Mn含量与咖啡碱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解释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00%,Mg、Ca、Zn、Al、P可作为扁形绿茶的特征矿质元素,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可作为评价扁形绿茶品质的重要理化指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产地的扁形绿茶样品聚为一类,不同产地则明显区分开,表明扁形绿茶品质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