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实验介绍美国红鱼经过复合酶制荆酶解后,红鱼肉中的蛋白质及各种营养成分的价值都得到了提高,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条件,确定了红鱼肉重组加工生产的无衣灌肠的最佳加工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优势腐败微生物对养殖美国红鱼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养殖美国红鱼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优势腐败微生物对养殖美国红鱼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弧菌属和黄杆菌属为主的优势腐败微生物分别作用下,醛类物质被不同程度地利用,产生烃类、酸类、酯类以及含硫、氮化舍物,其中主要的腥臭物质为甲基脂肪酸、甲硫醇、三甲胺和吲哚等.本试验验证了优势腐败微生物对于美国红鱼腥臭味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谢超  朱赞清 《肉类研究》2005,(12):18-20
本实验介绍美国红鱼经过复合酶制剂酶解后,红鱼肉中的蛋白质及各种营养成分的价值都得到了提高,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条件,确定了红鱼肉重组加工生产的无衣灌肠的最佳加工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美国红鱼属高蛋白低脂肪鱼类,其呈味氨基酸百分含量与其他鱼类相比较高,味道鲜美,常被制成生鱼片。生食对鱼肉的鲜度品质有极高要求,因此,对美国红鱼品质保鲜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延长红鱼货架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红鱼现有的保鲜技术,并结合其他生食海产品的保鲜方法,将气调包装结合低温保鲜等复合保鲜方式作为今后贮藏美国红鱼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美国红鱼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华  李敏  揭珍  林晨 《食品科技》2012,(11):136-140,148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下美国红鱼的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及巯基含量随存放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动力学特性,建立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巯基含量与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的动力学模型,以预测和控制养殖的美国红鱼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和货架期。贮藏过程中美国红鱼鱼肉的细菌总数增加,随贮藏温度的上升,鱼丸品质劣化速度加快。细菌总数、巯基和TVB-N值对一级化学反应模型和Arrhenius方程具有很高的拟和精度。  相似文献   

6.
不同贮藏温度下美国红鱼风味的电子鼻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华  耿利华 《食品科技》2011,(4):276-280
利用电子鼻PEN3系统对不同储藏温度下美国红鱼的风味成分进行检测分析。试验先通过电子鼻系统动态采集美国红鱼风味成分并得到电子鼻的响应值,再利用PCA、LDA等模式识别方法进行数据分析,LDA方法能更好区分不同储藏温度的美国红鱼,表明利用电子鼻能够无损检测区分不同新鲜度的美国红鱼,同时采用Loadings分析方法可以得知,传感器R2在美国红鱼新鲜度检测中起主要作用,这为进一步优化传感器以及探索方便快捷的美国红鱼新鲜程度的无损检测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谢超  罗红宇 《肉类研究》2006,20(11):31-32,25
实验采用复合酶制剂处理美国红鱼,测定了红鱼肌肉及鱼体中的蛋白质、脂类、灰分等生化组成,分析了肌肉蛋白质中常见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红鱼肌肉中脂类含量低,属高蛋白低脂肪、低比能值鱼类,同时得出复合酶的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用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混合酶解的时间为5 h,酶用量配比为木瓜蛋白酶用量为1.5%、水解3h和用中性蛋白酶用量2.5%、水解2h,对提高红鱼产品中可溶性营养成分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水产品具有的腥味物质会对其产业化生产引发不利影响,腥臭味问题成为水产品加工与销售的一大限制性因素.该文对近几年国内外关于水产品腥味物质的形成机理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方面脱腥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各类脱腥技术的优缺点进行比较,为今后水产品腥味物质的脱除与生产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谢超  罗红宇 《肉类研究》2006,20(7):32-34
实验采用复合酶制剂处理美国红鱼,测定了红鱼肌肉及鱼体中的蛋白质、脂类、灰分等生化组成,分析了肌肉蛋白质中常见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红鱼肌肉中脂类含量低,属高蛋白低脂肪、低比能值鱼类,同时得出复合酶的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用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混合酶解的时间为5h,酶用量配比为木瓜蛋白酶用量为1.5%、水解3h和用中性蛋白酶用量2.5%、水解2h,对提高红鱼产品中可溶性营养成分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冰藏过程中美国红鱼生化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肌肉盐溶性蛋白含量、巯基含量和ATPase活性为生化特性指标,同时结合pH值、感官评定和挥发性盐基氮等指标,考察了美国红鱼在冰藏期间生化特性及鲜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盐溶性蛋白含量、巯基含量和ATPase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冰藏12d后分别下降了70.19%、79.44%和64.26%(Ca2+-ATPase活性);冰藏过程中pH值变化不大,但挥发性盐基氮及感官指标变化比较明显,挥发性盐基氮在第9d时达到33.73mg/100g,处于Ⅲ级鲜度范围。  相似文献   

11.
《食品工业科技》2013,(08):386-389
水产品的腥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水产品的加工和消费,研究水产品腥味物质的产生及脱腥技术对于水产加工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水产原料及其制品中腥味物质的种类、形成机理及脱除方法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水产品的脱腥研究及高价值水产制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产品营养丰富均衡,味道鲜美,在广大消费者饮食列表中意义重大。但由于水产原料中含有种类繁多的挥収性物质,如醛类、醇类、酮类、烃类、萜烯衍生物和少量的硫醚、呋喃、萘类等,多种挥収性成分相互之间共同作用导致强烈的腥味产生,这种不良风味影响食用口感与市场销售,产业化収展受到严重阻碍。大量研究表明腥味物质主要来源于氧化三甲胺的分解、脂质的自动氧化及外界环境次生代谢物的作用。如今消费者对食品风味的要求越来越高,腥味物质的形成以及如何有效控制成为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点研究方向。本文重点介绍了水产原料中腥味物质的形成机制和脱腥技术的研究迚展,分析兵今后的収展幵做出展望,以期对水产原料脱腥技术的应用和収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畜禽副产物是指畜禽屠宰后除胴体肉外的可食性部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但其腥味问题严重阻碍了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限制了畜禽肉制品加工行业的发展。近年来,针对畜禽副产物的脱腥方法不断被开发和探索,成为畜禽副产物加工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畜禽副产物中腥味物质的来源和产生机制,介绍了物理法(感官掩蔽法、吸附法、包埋/微胶囊法、其他物理脱腥方法)、化学法(酸碱盐处理法、天然抗氧化剂法、氧化剂法、美拉德反应法)、生物法(酵母发酵法、其他微生物发酵法)和复合法等脱腥方法,以期为畜禽副产物脱腥方法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鱼类腥味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的丰富营养和鲜美滋味使其成为餐桌上的优先选择,我国渔业资源丰富,但鱼类深加工技术却无法解决目前鱼类及其制品中存在的腥味问题,阻碍了淡水鱼加工产业的发展和新产品的开发.该文综述了淡水鱼类异味脱除的物理(流水暂养法、吸附法和包埋法等)、化学(酸碱盐处理法、抗氧化剂法及臭氧脱腥法等)以及生物(摄食法、酵母法、微生物酶法)...  相似文献   

15.
为开发一种天然来源的脱腥剂,研究姜、蒜、香菜提取液对罗非鱼片腥味的影响。以罗非鱼片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2、4、6、8、10 g/L)姜、蒜、香菜提取液对罗非鱼片腥味值、脂肪氧化及菌落总数的影响,再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三种提取液的浓度。结果表明,姜、蒜、香菜提取液在浓度为6~8 g/L时能有效减轻新鲜罗非鱼片的腥味值,并抑制冷藏过程中腥味物质的产生;三种提取液对硫代巴比妥酸值的最佳抑制浓度皆为8 g/L,蒜提取液处理组的抑制效果较好;姜、蒜、香菜提取液最适的抑菌浓度为8、8、10 g/L,蒜提取液处理组的抑菌效果较好。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到的三种提取液复合脱腥的配方为:姜提取液8.9 g/L、蒜提取液7.5 g/L、香菜提取液5.8 g/L,在此条件下新鲜罗非鱼片腥味值为0.42。姜、蒜、香菜提取液复配对去除罗非鱼片的腥味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鱼肉制品腥味物质形成及脱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鱼肉制品腥味物质的形成机理、检测方法和脱除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感官屏蔽法祛腥的特点及应用,旨在为鱼内制品加工过程中的脱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Aquatic products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ods with plenty of high-quality protein,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EPA, DHA), a variety of minerals and other essential nutrients. However, the bad smell of fish, such as fishy smell and earthy smell, restricts its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The main fishy odour substances from freshwater fish and marine fish are different. The geosmin and 2-methylisobomeol are the main compounds in freshwater fish, and aldehydes, alcohols and ketones are found in most marine fish. The odour compounds can come from environment like water, feed and alga, enzymolysis and oxidative reactions of protein and lipid.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remove or inhibit odour by managing farming environment like improving water quality, using physical method like adding some substance to cover the bad smell and using some chemical or biological method to prevent enzymolysis or oxidation. Therefore, knowing the composition of fishy substances and understanding their production pathways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uppressing fishy substances and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nsumer production. Besides, it could provide new ideas for innovative deodorising methods.  相似文献   

18.
淡水鱼油加工过程中风味控制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提取方法、时间、酸洗、真空处理、抗氧化剂等对以淡水鱼内脏为原料生产的鱼油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了原料经121℃蒸煮1.5h、用20mL/L浓度为0.01g/L的柠檬酸水溶液酸洗、温度为80℃真空度为0.095MPa的真空干燥、添加0.02g/L的TBHQ与柠檬酸钠(2∶1)的混合物等可有效控制鱼油异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鱼制品脱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介绍了生鱼腥味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成分,详细综述了鱼制品脱腥的方法,并提出了鱼制品脱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鱼制品腥味产生机制及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24):254-261
鱼制品肉质鲜美,风味独具,营养价值高,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长久以来,腥味一直是限制鱼制品的开发与推广的主要问题之一。全面地了解腥味的来源及调控措施对高品质鱼制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该文对腥味物质的产生机制及调控措施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这些措施通过降解腥味物质、抑制生化反应、杀死微生物、破坏腥味物质与蛋白的交联作用等方式以去除腥味或抑制腥味形成的可能机理,旨在为提高鱼制品风味及开发高品质鱼制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