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活跃学术气氛、扩大学术交流和促进学科发展,并进一步加强《岩土工程学报》与岩土界青年学者的联系,利用《岩土工程学报》各媒介平台,特别是利用学报微信公众号平台(岩土学术CJGE)——它具有学术传播快捷、形式多样的特点——开展《岩土工程学报》青年论坛.分专题推出岩土界青年学者学术成果报道和学术演讲报告,学报编辑部邀...  相似文献   

2.
一、办成一份有影响的刊物不容易我国最早的同类刊物是创办于1979年的《岩土工程学报》,在1982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创办时,《岩土工程学报》的影响已形成,并且由于《岩土工程学报》是当时国内唯一的全国性专业学报,而且是由几家大的学会联合主办的,故一经创刊,其水平和影响提升很快。而在这样的条件下,《学报》要想发展成一份能与其相当的刊物是很不容易的,事实上也是如此,从编辑部佘诗刚主任对三大学报历年论文被引分析的文章也可看出,1998年以前,《学报》上发表文章的水平和影响力还是不够的,当时一般好的文章主要发表在《岩土工程学报》,  相似文献   

3.
第十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自2012年10月发出1号通知后,得到了全国岩土工程界各位同行的积极响应,特别是岩石力学及岩土工程青年工作者踊跃撰稿,会议共收到投稿论文251篇。经大会学术委员会会同《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编辑部组织专家审稿,经严格的审稿程序,共有150篇论文被录用。其中《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正刊录用32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增刊录用28篇,《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正刊录用38篇,《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增刊录用52篇。录用论文已进入编辑出版阶段,大会组织工作也在有序进行,现就本次会议的有关事宜发布第二号通知。  相似文献   

4.
《岩土工程学报》2008,30(5):651
<正>由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武汉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长江科学院、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和三峡大学等联合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定于2008年11月1416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大会将邀请著名专家介绍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组织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交流最新研究成果。论文以《岩土力学》和《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增刊出版。会议评选优秀论文,并推荐到《岩土工程学报》发表,欢迎国内外同行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5.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31(12):2593-2593
会议主题:岩土与工程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主办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图强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 协办单位:待定 时 间:2013年11月上旬 地 点:浙江杭州 背 景:中国的岩土工程,无论是地面的,还是地下的,其规模之大,难度之高,数量之多,已居世界前列。随着基本建设不断发展,岩土力学与工程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挑战,此次会议就是将近年来岩土工程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充分交流我国岩土与工程领域取得的成绩,全面推动岩土与工程领域的科技进步。继前3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之后,作为主办单位的4个学会决定在2013年联合组织召开“第四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作报告,热烈欢迎相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及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踊跃投稿并参加会议。 主要议题:岩土的基本性质与本构关系;岩土工程数值分析与仿真;边坡、基坑与地下工程典型案例;岩土力学实验研究方法;软土地基处理的新概念、新技术、新工艺;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安全和工程稳定问题;岩土工程的加固与防护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重大地质灾害形成机制预警与防治;环境友好的岩土工程技术;岩土文物的勘察与保护技术;岩土与工程技术应用的新领域;岩土工程风险评价与管理等。 会议论文征集: 论文题目由论文撰写者根据大会主题和专题自由选定。会议论文应为未经发表过的最新成果。学术委员会将组织专家对所提交的论文进行审查,精选100~150篇论文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正刊及增刊)和《岩土力学》正刊上发表,其余通过评审的论文将以论文集的形式公开出版。论文格式请严格按照《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投稿要求编排(登陆网站:http//www.rockmech.org,点击“投稿须知”一栏,下载论文模板)。论文版面请控制在7页以内。来稿请注明作者详细通讯地址、E-mail及联系电话。 重要日期: 2013年4月30日,论文全文提交截止; 2013年6月15日,论文审稿意见通知; 2013年7月10日,提交正式论文。 展 览: 会议期间设立展览。主要包括岩土工程仪器、设备、机械、新材料、软件等。热忱欢迎从事岩土工程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生产和运用的相关公司及单位踊跃报名参加技术展览。 大会秘书处地址及联系方式: 秘书处: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科技信息部 联系人:程 平 陈晓芬 周才全 通讯地址:杭州市潮王路22号 邮 编:310014 传 真:0571-88070004 电话及邮箱:0571-56738228 13989893611 chen_p@ecidi.com(程 平) 0571-56738170 13588165806 Chen_xf@ecidi.com(陈晓芬) 0571-56738704 13605701527 Zhou_cq@ecidi.com(周才全) 会议网址:www.ecidi.com 会议论文提交E-mail:shy@zju.edu.cn,ytlx2013@sohu.com 联系人:孙红月 电话:136 6665 7809 0571-8820 8732 主办单位联系方式: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联系人:陆文琳13681289559,csrme@vip.sina.com 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联系人:徐 前13910782580,xuq@cigis.com.cn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联系人:张建红13683387443,cezhangjh@tsinghua.edu.cn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联系人:宋玉环13661349288,engineer2003@mail.igcas.ac.cn  相似文献   

6.
《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征订通知《岩土工程学报》创办于1979年,是中国水利、土木、力学、建筑、水电、振动6个全国性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刊登土力学、岩石力学领域中能代表中国理论和实践水平的论文、报告、实录等;报道新理论、新技术、新仪器、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主要栏目有论文、短文、工程实录、焦点论坛、学术讨论和动态简讯等;欢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重要项目的研究成果向本刊投稿,倡导和鼓励有实践经验的作者撰稿,并优先刊用这些稿件。本刊被《中文核心期刊要…  相似文献   

7.
简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土工程学报》2000,22(5):637
请订阅《岩土工程学报》  《岩土工程学报》创办于 1979年 ,是我国水利、土木、力学、建筑、水电、振动等六个全国性学会联合主办的核心期刊。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承办 ,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土力学、岩石力学领域中能代表我国理论和实践水平的论文、报告、实录等。报道新理论、新技术、新仪器、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欢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重要项目的研究成果向本刊投稿 ,倡导和鼓励有实践经验的作者撰搞 ,并优先刊用这些稿件。主要栏目有论文、短文、工程实录、展望 2 1世纪岩土力学、焦点论坛、学术讨论和动态简讯等。本刊获“国家自然科学基础性、高科技学术期刊经费”资助。凡本刊刊登的文稿均收入相应光盘版  相似文献   

8.
简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土工程学报》2005,27(6):651
 第六届华东地区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会议纪要由华东地区岩土力学与工程联谊会主办,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与河海大学共同承办的第六届华东地区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于2005年5月1416日在南京举行。来自华东地区各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设计院(所)、施工单位和管理部门的岩土工程科技工作者120余人出席了大会。本次会议共收到来自华东地区及国内外其他地区的论文160余篇,刊登147篇,分别由《岩土力学》和《河海大学学报》出版。沈珠江院士、殷宗泽教授、龚晓南教授、宰金珉教授、刘汉龙教授、黄宏伟教授、王建华教授、刘松玉教授、蔡正银教授分别在会上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会议期间代表们在岩土力学与工程新理论和  相似文献   

9.
<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岩土工程学报》转眼已届不惑之年。40年来,在黄文熙、沈珠江等老一辈岩土工程专家学者的殷切关怀下,在6个主办学会和承办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学报编委会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学报质量不断地提高,学术影响逐年增加,已发展成为我国岩土工程领域最重要的学术期刊。据中国知网报道,2018年学报综合影响因子为1.399,总被引频次为9377,位居同学科158种期刊中的第3位,学报已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10.
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软土地基学术讨论会 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软土地基学术讨论会,1979年4月23日至29日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系统95个单位、136名代表(另有106名列席代表)出席了会议。 水利学会副理事长严恺教授致开幕词。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黄文熙教授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就岩土力学的研究和发展等重要问题发表了意见。俞调梅教授等应邀向大会作了特约报告。 以软土地基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这是建国以来规模较大的一次。会议论文共58篇,不仅反映了建国以来软土地基的科研成果,而且也涉及了岩土力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基本问题。会议就软土的基本特性、软土的变形和稳定、软基堤坝、软基加固四个专题分组进行讨论。 会议决定创办《岩土工程学报》,提出了“对于建立岩土工程测试仪器的研制专业工厂的建议”,还研究讨论了今后的学术活动计划。  相似文献   

11.
锦屏二级水电站绿片岩双轴压缩蠕变 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岩石双轴流变试验机对锦屏二级水电站辅助洞的绿片岩进行不同加载路径、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双轴压缩蠕变试验,将一维Burgers模型推广到双轴受压状态,对试验曲线进行辨识。结果表明,轴向和侧向的蠕变规律与加载方式有很大关系,当以定侧压比同时加轴向和侧向荷载时,轴向和侧向应变基本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加,而采用定侧压的加载方式时,侧向应变则随轴向荷载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采用Burgers模型拟合试验曲线时,其理论值与试验结果比较接近,因此,Burgers模型比较适合描述绿片岩的黏弹性流变特征,研究得到的双轴压缩蠕变参数也可供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隧洞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绿片岩进行双轴压缩状态下的加卸载蠕变特性试验,并基于Mohr-Coulomb屈服准则得到塑性元件,将该塑性元件与六元件黏弹性流变模型组合得到复合黏弹塑性流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以定侧压比同时施加轴向和侧向荷载时,轴向和侧向应变基本随着荷载等级的增加而增加;当将轴向荷载和侧向荷载同时卸载时,轴向和侧向应变均随荷载等级的不断减小而减小;卸载前后的应力水平差越大,不可恢复的瞬时应变也越大;蠕变试验曲线和理论模型曲线较吻合,说明复合黏弹塑性流变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绿片岩的蠕变特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大型多轴疲劳试验机,进行了双轴拉-压、三轴拉-压-压等幅循环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疲劳性能研究.分析了不同侧压比、不同应力水平下混凝土的多轴等幅疲劳破坏形态、疲劳强度以及残余应变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应力水平-疲劳寿命(S-N)曲线及其表达式.结果表明:在等幅疲劳荷载下,混凝土多轴疲劳破坏形态与侧压比无关;残余应变呈三阶段发展规律,受侧压比影响较大,几乎与应力水平无关.定义相对残余应变为损伤变量,建立了损伤演变方程,为混凝土多轴等幅疲劳试验研究及疲劳损伤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应用双轴压缩试验设备对棱柱状颗粒材料进行了轴向加载、卸载和再加载应力路径试验,观察到在不同侧向应力状态下棱柱状颗粒材料在轴向加卸载过程中开裂破损并逐渐形成破损带的过程.当侧向应力较低时,颗粒材料试样的变形主要来自颗粒的错动和破裂;且随着竖向应变的增加,试样体积先压缩后膨胀;加载初期侧向稍有收缩,随后侧向则一直膨胀.当侧...  相似文献   

15.
对建筑用PVC(聚氯乙烯)膜材进行单轴和双轴应力松弛试验.采用Prony级数模拟单轴应力松弛,建立单轴和双轴应力松弛拟合方程.结果表明:单轴经、纬向应力松弛量受初始应力影响较小;不同经、纬向初始应力比下,双轴经、纬向应力松弛量变化较小;双轴经向应力松弛量高于单轴经向应力松弛量,而双轴纬向应力松弛量则低于单轴纬向应力松弛量.Prony级数可以有效模拟单轴应力松弛;在单轴应力松弛拟合方程中引入调整参数,可以较好地模拟双轴应力松弛.  相似文献   

16.
阶梯状滑移破裂作为节理斜坡的一种典型破坏模式,裂隙间裂纹的扩展模式对其变形破裂机制及斜坡破裂面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颗粒流程序研究了不同岩桥倾角(0°,45°,90°,135°)和围压条件下双裂隙间裂纹的贯通模式、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揭示含双裂隙岩体在不同围压作用下裂纹扩展的细观力学机制,并推广到含多裂隙岩体裂纹扩展模式中。主要成果如下:(1)双裂隙的贯通主要通过次生共面裂纹、次生倾斜裂纹和翼裂纹;(2)裂纹扩展具有明显的围压效应,低围压条件下,裂隙的贯通主要通过翼裂纹和次生倾斜裂纹,高围压条件下,裂隙的贯通主要通过次生共面裂纹和次生倾斜裂纹;(3)裂隙的贯通应力受岩桥倾角影响较大,岩桥倾角为45°时,裂隙的贯通应力最小,裂隙最容易贯通。结合双裂隙贯通模式的研究,对多裂隙岩体贯通模式进行研究,多裂隙岩体贯通模式可以理解为多组双裂隙的贯通模式的不同组合,同时,在多裂隙贯通模式中,裂纹会寻找贯通应力最小路径扩展。最后,结合一实际斜坡案例,对阶梯状破坏斜坡的基本破裂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破裂模式分区。  相似文献   

17.
采用颗粒流软件PFC模拟了单轴压缩、双轴压缩和卸围压条件下裂隙倾角和岩桥倾角分别对含单裂隙和双裂隙岩体的裂纹扩展贯通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不同应力路径下裂隙岩体破裂演化过程,总结了裂纹扩展贯通模式,揭示了裂纹扩展贯通的细观力学机制和裂隙岩体损伤破裂的能量机制。研究表明:卸围压条件下岩样张性破坏略弱于单轴压缩条件但远强于双轴压缩条件,而剪性破坏远强于单轴压缩条件但略弱于双轴压缩条件;裂隙尖端应力集中导致岩体开裂,随后张性翼裂纹受拉应力场驱使沿拉应力释放区与压应力区边界延伸扩展,剪切裂纹受压应力场驱使,其扩展路径处压应力释放;裂隙岩体发生卸荷破坏时,内部损伤和贯通裂隙的产生会导致耗散能的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结构性黄土在复杂应力路径(非侧限压缩路径)下浸水和加荷的次序对黄土湿陷变形的影响以及探讨黄土在双轴剪切和浸水时粒间胶结破坏行为,本文应用分层欠压法制备出非饱和结构性黄土离散元试样,进行了单线法(不同增湿路径:一次增湿、逐步增湿)和双线法双轴数值湿陷试验。结果表明:单线法在某偏应力水平下浸水所得轴向湿陷应变大于双线法;当增湿偏应力大于增湿后试样的强度时会产生湿陷破坏。逐步增湿引起的体积变形小于一次增湿试验;逐步增湿比一次增湿胶结破坏点数量少。  相似文献   

19.
脆性岩石各向异性损伤和渗透性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压应力作用下,脆性岩石的渗透性随着裂纹的扩展而演化。通过试验观察和微观机制分析,提出渗透系数计算方法。在已建立的细观损伤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对摩擦准则和加载函数进行改进,采用改进模型模拟Lac du Bonnet花岗岩三轴压缩试验。根据力学模型中得到的损伤变量和裂纹的法向、切向位移,引入连通系数描述裂纹扩展过程中,裂纹逐渐贯通形成渗流通道,采用立方定律作为单个裂纹中渗流方程,利用细观力学定义裂纹半径和等效开度,对各方向裂纹上的渗流速度进行平均化,得到渗透系数张量计算方法。采用此方法对Lac du Bonnet花岗岩现场试验结果进行模拟,比较轴向和侧向渗透系数的不同演化规律,预测不同围压条件下轴向渗透系数的演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计算值与试验值非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挪威Iddefjord花岗岩试样加工制备含双侧预制方形孔洞的板状试样,并在Instron液压伺服控制试验机上开展单轴压缩试验,监测试样的应力、应变、声发射信号特征及试样破坏过程。研究发现,随着轴向应力的增大,试样在平行于孔洞竖直方向的位置相继出现劈裂裂纹并逐渐贯通,孔洞周边岩体出现块体弹射、片帮等应变型岩爆特征。试验研究表明,含孔洞花岗岩试样在单轴压缩下总是从孔洞周边的劈裂破坏开始,试样的声发射曲线比完整岩样存在更多的跳跃突变点。在此基础上,利用FLAC3D对室内试验进行数值模拟,通过线弹性模型分析含孔洞岩石材料的应力分布特性,通过应变软化莫尔–库仑准则模拟岩样的破坏过程,监测各计算时步下单元拉伸和剪切破坏特性;发现单轴压缩下含孔洞岩样的塑形破坏单元以拉伸破坏为主,拉伸破坏单元沿孔洞竖向边界贯通形成劈裂破坏面,这和室内试验观测结果是一致的。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深部硬岩洞室开挖后,在高地应力作用下总是产生平行于洞室开挖边界面的板裂、片帮破坏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