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智涛 《工业计量》2007,17(4):60-60
在国标“GB/T 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中.提出了计量器具计量确认及计量确认间隔的概念,并指出“计量确认间隔应经评审,必要时进行调整以确保持续符合规定的计量要求”。因此,在计量器具的计量确认过程中我们应及时、合理地调整确认间隔,一方面不使确认间隔过长,使计量器具超出允许误差范围造成误判、误收风险而带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企业采用测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保持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是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防范由于不正确测量引发出不期望的风险或后果.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核心就是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验证是其中的关键操作,也是测量管理体系实现其根本目的的关键环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前,许多企业正在积极筹备建立或已经建立了计量检测体系/测量管理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对企业完善计量检测和提高计量管理水平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笔者在参与部分企业的计量检测体系/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审过程中,发现某些计量检定/校准人员以及计量管理人员对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与“检定”这两个专业用语分不清.以为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就是测量设备的“检定”。这两个专业用语在计量工作中究竟有何区别?企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如何应用?笔者现根据自己对这两个专业用语的理解作一些分析,与各位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4.
《中国计量》2006年第3期刊载的《应由谁对测量设备进行计量确认》一文(以下简称"由谁文"),就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中计量确认职责分配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按照GB/T19022(ISO10012)建立和运行测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使用计量手段保证产品质量。按照GB/T19022建立和运行的测量管理体系,通过对测量设备的管理和测量过程的管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溯源性。对测量设备的管理通过计量确认保证。计量确认是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计量确认包括校准和验证两个阶段:通过校准,获得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通过验证,将计量特性与计量要求比较,确定其是否符合组织中的质量保证需要。当企业将校准过程委托外部实验室进行时,在我国,有委托进行检…  相似文献   

6.
冯俊杰 《中国计量》2005,(12):41-41
在新发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附录A(资料性附录)计量确认过程概述中.说“顾客可规定一个准确度为0.5%级,量程为(0~400)kPa的特定供方的压力计”.笔者认为不合乎我国的压力仪表计量检定规程要求。  相似文献   

7.
国家标准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实施两年多来,广大企业纷纷按此标准建立本企业的测量管理体系,但在实施过程中,仍有不少企业对该标准中提出的新名词——计量确认理解还不到位,且与校准的概念也有些混淆。  相似文献   

8.
李霞  刘晓敏 《中国计量》2007,(11):69-70
一、问题的提出多年来.济钢总公司计量处一直在不懈的探索采用计算机对测量设备管理实施闭环管理。2002年,济钢计量处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测量设备实施局域网络管理。200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对ISO10012—1:1992((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第一部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标准进行修改,发布了新标准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与原标准相比,新标准包含了许多对计量工作的新认识、新观念和新要求。新标准的贯彻可以使各个国家的计量管理和计量技术统一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因此,济钢总公司决定在测量设备管理中实施EAM系统,以解决目前测量体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计量职能的内涵和计量确认工作的要求,讨论了测量管理体系中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控制与计量职能分配的关系,提出了计量确认中的计量验证应该由测量过程设计者执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年颁布了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国家标准,并于2004年3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的核心内容是“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控制”。实际上,我国分别于1994年和1997年等同采用了ISO10012—1:1992《测量设备计量确认体系》和ISO10012—2:1997《测量过程控制指南》。  相似文献   

11.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或有效性确认的实施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在总要求中明确提出"测量管理体系内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确认"。那么,作为企业应该如何理解、满足上述要求,达到测量设备都得到确认的目的呢?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虽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计量确认等知识的培训,但到具体实施时又显得茫然。下面本着实施简单、管理有效的原则,谈谈不同要求的测量设备确认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证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有效性.规范已取得认证证书企业的测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2006年1月.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提出对已经取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实施年度监督审核.并制定了《测量管理体系年度监督审核规范》。刚开始实施监督审核时.笔者作为审核员就像对待认证审核时一样.根据GB/T19022—2003idt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及《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注:此标准与JJF1112—2003《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的内容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3.
一、现代企业的计量管理模式——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目前我国企业计量管理体系的主要提法有:计量确认体系、测量控制体系、测量管理体系和计量检测体系。计量确认体系,是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而建立的体系。管理对象是测量设备。测量控制体系,是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须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管理对象不仅是测量设备,还包括测量过程的控制。测量管理体系是ISO/FDIS10012提出的概念,与ISO9000:2000标准所提的测量控制体系完全等同,目的是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和测量数据的品质。所谓计量检测体系,是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ISO10012:2003)的实施。计量管理已由其他管理体系的支撑转变为全新的管理体系,这对企业计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构筑适合石油企业的计量体系。在计控队伍建设、计量技术和计量检测体系管理等方面争取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袁先富 《工业计量》2004,14(2):52-54
1计量确认过程是测量管理体系的重要过程 1.1测量管理体系由过程组成 ISO10012:2003标准采用了过程导向方法。ISO10012:2003标准的测量管理体系是由管理职责、资源管理、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实现、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等4大过程组成。测量管理体系的4  相似文献   

16.
测量过程控制的有效性是做好测量管理体系工作的关键。如何正确实施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对确保测量过程满足预期要求至关重要。依据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过程包括计  相似文献   

17.
行业动态     
《中国计量》2012,(3):44
安钢测量管理体系换证复审和能源计量体系认证审核顺利通过近日,安阳钢铁顺利通过测量管理体系换证复审和能源计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审核。评审组专家对该公司测量设备的管理、计量确认过程控制、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关键测量过程控制方  相似文献   

18.
一、测量设备确认间隔控制的合理化 目前,请计量部门进行检定,校准的测量设备,大部分在检定室、检测室和实验室,工作环境比较好.而且这其中一部分测量设备还是进口的精密仪器,性能稳定。对于这些测量设备确认间隔的控制,我们一直认同证书上给出的间隔。然而,对于那些非强制检定的测量设备.国家新颁布的标准是允许使用者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自行认定的。为此,我们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专题讨论.并核查了以上测量设备历年的检定,校准数据,通过对检测数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在宣贯和实施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的过程中,企业有一些共性问题,如:质量目标的实现没有统计分析、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没有完全受控、测量过程控制检查表填写不正确、测量过程记录的更改不规范、法定计量单位符号拼写错误等.特别是对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过程,由于我国原来对测量设备的计量管理只有检定,没有计量确认,测量设备能否使用只以合格为标准,造成了测量设备的使用误区.下面就计量确认的有关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近日,安阳钢铁顺利通过测量管理体系换证复审和能源计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审核。评审组专家对该公司测量设备的管理、计量确认过程控制、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关键测量过程控制方法、能源计量设备管理等体系所涉及的要素及相关的25个部门进行了检查、验证和严格审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