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Planning》2015,(11):64-65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也是根治北京"大城市病"的必由之路。北京与首尔、京津冀地区与首尔都市区之间的发展有很多相似性,同时也存在差异。北京在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过程中,应根据本土情况,合理借鉴韩国在首尔疏解战略中采取的政策手段。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要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密切联系;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各种规划要在统一领导下进行,使其具备可操作性;提升河北的发展水平,以更好地配合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以业控人,合理定位,发挥市场和制度的作用;加强新城自足性建设,丰富完善多核心空间结构;做好前瞻性规划,建设具有特色和先进运营理念的通州行政副中心;构建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网络,改善北京大众交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北京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要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中央决策层已经认识到,解决北京大城市发展问题,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必须明确首都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合理调整首都功能和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张高丽在2015年指出:要按照"严控增量、疏解存量、疏  相似文献   

3.
由于诸多功能在北京中心城区过度聚集,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凸现,2014年,中央提出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这为从更大尺度缓解首都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提供了重要机遇.然而,京津冀城市间发展极差大,自然资源本底条件较差.在借鉴东京、纽约、伦敦的空间圈层布局经验基础上,梳理北京及区域的主要问题及已有城镇体系基础,立足区域协同发展的视角,打破行政边界,重点从30km、50km、150 km三个圈层提出首都特大城市地区的分圈层空间布局策略,并提出完善和创新配套体制机制支撑.  相似文献   

4.
<正>为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5年起,国家开始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其关键在于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1]提出,沿京沪、京广、京九、京承、京张、京秦等方向铁路通道,选择若干中小城市,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若干定位明确、特色鲜明、职住合一、规模适度、专业化发展的"微中心",发挥比较优势,推动非首都功能有序转移。如果说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中枢,那么北京向外放射的区域发展廊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这是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动员令。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记(记者肖莉)11月14日,"国际城市论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5年年会"在北京举行并首发了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重要研究专著《首都战略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北京之路》。该书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将推动"从北京时代迈向首都时代"。该书以解决"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紧紧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剖析首都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透析导致北京"大城市病"的条件和根源,解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和难  相似文献   

7.
<正>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关键举措。如何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逐步破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和"大城市病"等问题,北京没有现成经验可遵循。而国外纽约、莫斯科、伦敦、巴黎、东京、首尔等国际大都市率先在人口疏解方面达到了瘦身健体的成功效果,或许对北京有一定启发和可借鉴之处。立法与规划"双轮驱动"国际大都市通常都采取立法控制"增量"、规划疏解"存量"的路径,坚持疏与堵结合,做到"控"与"疏"  相似文献   

8.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历史性工程,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空间结构、培育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明确2300万人口的调控目标,发布了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关停退出了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启动了部分教育医疗机构的疏解工作.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实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批发市场首当其冲.被疏解的对象包括大红门地区的批发市场、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红桥天乐玩具市场、天意小商品批发市场、官园批发市场及回龙观城北批发市场等,多个市场被列入疏解名单,一场北京批发市场疏解大幕进入高潮.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北京在面临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着力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等外部要求和内部需求的双重背景下,自2017年开始开展了以"疏解整治促提升"为主的城市更新工作,主要包括拆除违法建设、疏解一般制造业、治理"散乱污"企业、疏解区域性专业市场等十大重点任务,为"四个中心"首都功能升级、城市功能织补更新释放了大量腾退空间资源。《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明确提出严禁发展一般性制造业的生产加工环节,  相似文献   

11.
李浩 《规划师》2012,(6):76-80
从内涵上看,世界城市与世界级城镇群具有内在统一性:城镇群发展催生世界城市,世界城市引领世界级城镇群的整体发展。根据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结合北京自身发展的现实状况,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必须树立明确的区域发展观念,通过京津冀联手打造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镇群,实现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和京津冀区域整体发展的互利双赢,这是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14年A股上市公司总部-子公司组织网络数据,采用GIS、Ucinet等网络分析工具,构建了中国286个地级市以上城市网络,并进行综合测度,揭示了企业组织视角下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的复杂性特征。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总部的区位分布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集聚趋势,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以及中部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和西部的成渝经济区等六大城市群内;基于城市网络节点的总联系量对节点进行分级,北京、上海和深圳是全国性的网络中心;城市网络联系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东密西疏、东强西弱的空间梯度格局,其中在高值联系流上又凸显出一个三棱锥体的"钻石"结构,京津、上海、深广和成渝分别为其4个顶点;不同等级的网络联系具有不同的空间异质性,网络的空间组织以核心节点的中心辐射连接与局部地区的近邻交互连接为主;整个网络符合无标度网络特性,并呈现"小世界"网络特征。  相似文献   

13.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本文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历程,介绍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构建城市空间秩序、以人为本服务居民需求以及提高城市协同性等方面的工作,并通过加强城市设计工作,加深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融合,提高城市整体品质,实现城市更高质量的发展、人民更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王慧  吴晓 《城市规划》2019,43(3):17-26
以南京市主城区展开实证,基于"分职业"(商业服务业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业)视角,从"就业集聚分区"和"就业中心体系"两方面,探讨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的分布特征,并进一步通过空间拟合解析其与城市就业空间的关联。结果显示:(1)商业服务业外来工就业集聚区大量集中于主城中南部核心区域,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外来工就业集聚区大量集中于主城北部边缘区域,二者叠加致使外来工就业总体呈现出明显的"核心放射+半环带"的空间分布格局。(2)商业服务业外来工呈单中心就业体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外来工无就业中心,两种职业人口共同集聚致使外来工总体呈现出一"主"一"次"、分具"单一"和"综合"特征的"双中心"结构。(3)商业服务业人员外来工就业集聚区呈现出较好的融合特性,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外来工就业集聚区则呈现出吸引和互斥的多重特征,致使外来工总体与城市就业空间呈现出融合与隔离并存的双重特性。(4)外来工分职业和城市分行业就业中心呈现出更多的相似性,商业服务业外来工就业与城市服务业还呈现出明显的分子力作用关系,但叠加之后,两者总体上呈现出了截然相异的空间体系,外来工就业在西北沿江地区形成了独立于城市就业结构的"非依附性质"的另类中心。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3)
Based on the data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office buildings in the built-up area of Beijing, us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ols such as correlation analysis, ArcGIS kernel density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ffice areas and residential areas around the rail transit station from the two levels of micro structure and macro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offices and residences around the rail transit station had an obvious concentric ring structure, and such concentric ring structure was most obvious in the transfer area of rail transit from 5 km to 10 km from the city center.(2) Both the residential space and office space presented distinct spatial differences and multi-center agglomer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office space was mainly distributed between the East Third Ring Road and West Third Ring Road as well as the South Second Ring Road to the North Fifth Ring Road, and agglomerated in the China World Tower, the Beijing Financial Street and Zhongguancun, while the residential space was spread from the center of the city to the surrounding area.(3)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obs-housing balance, the areas of jobs-housing balance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within the fourth ring of northern Beijing, while the peripheral areas and southern Beijing were mainly residential functions, and the impact of Beijing rail transit on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was still in its infancy.  相似文献   

16.
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及旅客换乘中心工程, 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与河北省廊坊市之间, 其核心区工程建筑面积约60万m2, 建成后将与现有的首都机场、天津滨海机场和河北石家庄正定机场一起, 形成京津冀机场群, 加速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 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结合结构超大超长、中心区钢连桥跨度大、隔振系统节点复杂、钢结构支撑形式多样、屋面钢网架造型变化大和机电系统复杂, 以及项目参与方众多, 施工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在BIM技术的应用上, 着重于将BIM技术与建造技术、信息化技术和项目管理相融合, 科学高效地解决项目施工难题, 提升管理效率, 也使得本项目成为BIM技术向智慧建造方向发展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7.
关于  阳建强 《城市规划》2019,43(4):15-23
城市中心区作为城市的核心,涉及功能构成、关联、分布在内的中心区功能结构的变化,与资本循环变化紧密相关,并随着城市资本循环的演替而逐步变化。首先,分析总结了中心区功能要素的基本构成及资本循环的影响。其次,从产业、交通、空间等方面对中心区要素关联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研究了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心区规模提升、类别优化、关联方式优化以及构成多元化对优化中心区功能关联和增强中心区吸引力的作用;最后,提出功能分区是功能关联的空间体现,对工业化早期的功能混合、中期显现的功能分区、后期不同类型产业的分工协作以及后工业化时期出现的功能多元化与相对混合等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回顾国际上不同国家提出“都市区”“都市圈”“都市带”等概念的背景及目的,辨析这些概念的内涵,分析相关概念在中国化过程中的起伏变化及其原因,指出“城市群”概念在中国得到广泛认可是与“市带县”的城市制度相关的,而在核心大都市影响力不断增大、“大城市病”日益突出及空间形态不断连绵的背景下,传统空间尺度下的城市区域治理受到挑战,“都市圈”概念再度兴起,都市地区发展也将在产业逻辑、交通组织和治理模式等方面发生新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大都市阴影区是由于中心城市及其 周边区域因集聚、辐射作用的不同组合关系 而形成的一种发展落差现象。本文介绍了大 都市阴影区的形成和演化机制,并以京津冀 都市圈为例,利用Huff模型、K-means聚类 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划分了都市圈的影响圈 层与范围,界定了2012年都市圈的“大都市阴 影区”,总结出了通过GIS的空间分析手段界 定“阴影区”和“半阴影区”的方法。研究发 现:利用GIS空间分析手段可以定量、直观地 界定大都市阴影区和半阴影区;京津冀都市 圈的大都市阴影区主要存在于以北京为中心 的西北和西南两翼,京津冀自然本底条件和 区位差异决定了人口和经济活动布局的空间 不均衡性,国家实施区域不均衡发展战略导 致人口和产业快速向京津等沿海地区集聚, 政策、交通、经济要素和产业结构是造成京 津冀都市圈阴影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提出大 都市阴影区的消减对策应依据大都市区中心 城市、外围区域和阴影区三者关系来制定。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北京市昌平新城东部新区商务中心区的城市设计方案。从区位和自然及社会禀赋,明确了其作为中央游憩商业区的定位。围绕此功能定位,提出城市设计应以生态与人文城市理念为核心,进行城市空间设计,体现在:充分利用场地及其附近的自然条件,通过营造内湖,抬高水面和水城相穿插,创造滨水游憩空间,构建滨水城市阳台和空中画廊;通过将核心区的街道下沉,形成城市绿谷,营造冬暖夏凉的微气候,并通过立体交通处理,与滨水带连为一体,形成步行友好的休闲商业环境;在建筑布局上采用合院方式,营造宜人的空间和良好的微气候;方案打破常规的建筑退红线做法,通过建立穿越地块的步行绿道,形成城市步行绿道网络,与公交系统有机结合,形成绿色交通网络。通过具体案例,提出了与洪水为友建立"城—水"关系、"反滨江路"、景观都市主义、低碳城市及矫正建筑退红线的控制法则等一系列城市设计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