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康勇卫  周宏伟 《世界建筑》2020,(11):18-21+130
从民居史、民居分类、民居文化、民居保护与利用4个方面总结了21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民居研究的主要成绩,展望了未来中国传统民居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传统民居与未来居住建筑的取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的传统民居在21世纪应成为富有生命力的居住形式。传统民居得以存在下去的出路是将其变成有机体 ,它能像世间万物一样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进化、改变 ,并在城市和乡村寻找到可以存在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民居非常重视外观装饰,但地域、民系不同,装饰的部位和重点不一,如广府系民居注重建筑外观的装饰,室内则不那么讲究;客家系民居和湘赣系民居以及徽州民居建筑则外表较为简单,而注重于室内的装饰;有些地方的民居,则不管室内室外,都将装饰置于同等的位置上,如此等等,不一而论。但有一点则是各地和各民系都是一致的,就是这些建筑装饰都蕴涵着非常深厚的儒家审美文化意义在内。  相似文献   

4.
人的空间观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来自大尺度的宇宙观,即人对自然的诠释;一类是来自尺度较小的空间,无限世界里有限的部份是人生活的舞台,人们常常将这些身外的空间赋予相当的社会、文化意义。人们生活于其中,接触到不同层次的空间,便会引发某些特定的感觉、认知行为,因此,空间观念是人类文化的产物。 民居是人们居住的空间,容纳着各种的居住行为和活动。从传统民居中表现出来的空间观念有三种:一是人界观念;二是风水观念;三是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传统民居的发展,主要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分析了传统民居在建筑体貌上、院落的布局形式上以及装饰特征上的南北差异,指出这种差异对现代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7.
8.
王其钧 《新建筑》1996,(4):56-58
迎神明,祭祖先是厅堂的主要功能,这与村落中的祠堂功能极为相似。着重就厅堂与祠堂的异同,祠堂,的产生与发展,有无厅堂与祠堂合一的民居形式等问题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由于地理区位、自然环境、经济与社会历史文化、生活习俗上的差异,各地、各城市的传统民居在造型上总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南京由于独特区位和区域中心的地位,其传统民居既有兼容性、包容性,又有自己特有的简洁、精细、沉稳、素雅、平和与淡朴的造型特征。文章从建筑外观、布局特征、建筑构架等几个方面对南京传统民居与江南各地民居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探寻南京传统民居的结构与外观特征,以此为例对当前地方传统民居建筑更新改造提出若干置疑与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溪村,位于广州花都区东部的花东镇,原称花县。它北通从化,南临广州,是当年花县“三山一水六分田”的“六分田”地带,这里所说的六分田即是花县“平坦地区”。花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热充沛,雨量丰富,夏长冬短。冬天虽有严寒低温,但时间短暂,寒潮过后,很快回暖;夏季虽热,但很少酷暑,夏天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村落研究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村落作为活化的文化遗产,承载了大量的历史记忆、人文生态、建筑美学和社会发展轨迹。随着国家推进美丽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传统村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对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的统计分析,中国传统村落相关研究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1996年以前以描述性研究为主的研究起步期;1996-2005年研究方法、深度不断拓展的发展期;2005年以后以地方认同、组织行为等软环境及传统主题多元共存的研究活跃期。从研究内容体系来看,研究主要涉及传统村落价值、文化景观、公共空间、空间形态、保护开发等内容。对比当前国际研究的最新成果,未来我国传统村落研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研究尺度从个案研究向区域多个案例的比较研究拓展,研究对象从传统村落物质空间向传统村落与人类交互关系的研究转变,研究领域从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微观分析向结构分析及村落开发深度利用等方面深入,研究方法方面更注重多学科及新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许辉  杨洁明  罗奎  陶慧 《城市规划》2015,39(5):83-88
对国外创新型城市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从创新型城市内涵、研究进展、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成功经验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藉此提出了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20字建议:“审时度势,扬长避短,以人为本,品牌营造,政策保障”.未来还需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国外创新型城市研究成果进行中国化,借鉴其研究方法及理论成果,加深对我国创新型城市的研究,以推动我国创新型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机械振动技术工程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振动工程应用技术属于一项多学科交叉、联合的综合技术已伸入土木工程的很多方面,其工程应用的效应、前景日益倍受学术界和工程领域的关注。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机械振动工程应用技术目前已经成熟且形成颇具自身特色的工程技术理论体系。以机械振动技术工程应用的若干范例为依托,详细介绍了机械振动技术工程应用的进展及其现状,并初步归纳了其工程应用研究的关键技术理论及进一步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建筑垃圾处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业发展迅猛,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十分巨大,合理地处理和应用建筑垃圾已经成为严峻的环境、生态问题。本文介绍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建筑垃圾处理与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分析和讨论了目前建筑垃圾综合处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建筑垃圾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电沉积法是通过电化学作用把某些物质沉积在电极表面,利用这一技术可以愈合混凝土裂缝。对于传统修复技术难以奏效的水工、海工混凝土结构,电沉积具有独特的优势。对国内外利用电沉积法修复混凝土裂缝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其修复原理、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结合完成的试验,指出了这种电化学沉积法应用于海工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可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王少伶  隋杰礼 《工业建筑》2013,43(1):153-155
以山东省三所有代表性的庄园式传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防卫模式做了比较分析。目的是通过研究,发现传统民居中特有的防御形式,填补传统民居研究的空白,希望对目前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佳伟 《工业建筑》2007,37(4):106-108
不同的人文因素、社会环境、自然条件造成了中西传统建筑审美观在审美观念、建筑材料使用、空间处理手法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理解与分析这些审美观的不同,在世界大融的今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陶卓霖  程杨  戴特奇  郑清菁 《城市规划》2019,43(8):60-68,88
对国内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的主要模型方法进行总结和梳理,概括了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研究方法的主要类型及特性。其主要类型包括经典区位分配模型及其发展形式、公平最大化模型、多目标规划模型、动态和随机区位模型、多等级设施区位模型。并从优化目标、设藏选择行为假设、规划期内的需求变化、对设施等级和规模的关注以及对现状设施资源的考虑5个方面对模型的应用前景及未来可能发展方向进行评述和展望,以期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模型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了1986年至2007年之间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领域的155篇学术论文及部分代表性专著,将我国该领域研究总结划分为3个阶段,梳理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进展与最新动态,评述了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研究重点、研究成果、发展水平等的阶段性特点与变化,剖析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并针对研究中遇到的瓶颈,探讨了未来研究的可能重点与方向,以期有助于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研究获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总结分析了普通短切碳纤维、碳纳米管、纳米碳纤维三种碳材料在制备水泥基智能材料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材料性能与成本分析,纳米碳纤维最具有推广应用前景。面向实际工程应用,提出应进一步系统研究此类材料在各种恶劣环境作用后的智能特性及动力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