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建筑乱象”、城市风貌趋同、城市特色丧失等现象入手,分析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空间管控缺失问题,提出加强城市设计是新型城镇化对城乡规划变革的必然要求。进而分析了城市设计面临的认识不统一、定位不明确、体系不完整、管控机制不成熟等现实困境。通过分析这些困境出现的原因,从四个方面提出加强城市设计工作的基本思路和重点内容:(1)明确城市设计的定位,借鉴欧美设计控制的经验,在我国现有规划体系框架下建立与规划控制并重的设计控制体系;(2)建立城市设计相关制度,统一认识,规范城市设计的编制和管理;(3)建立与规划管理对接的城市设计管控机制,强化城市设计实效性;(4)加强城市设计教育培训,培养城市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2.
吕锋  田玥 《建筑与文化》2021,(1):153-154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入由注重空间扩展转向注重品质提升的提质阶段,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的作用愈加重要.由于缺乏与法定规划的有效衔接,城市设计在城市管理中的实效性较低.基于此,研究以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为例,从"要素凝练-目标愿景-体系构架-发控制衔接-实施管控"等方面,探索出基于风貌特色营造与实施落地管控的城市设计方法,以期为城市风貌特色彰显以及城市设计实施管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吴松涛  薛睿 《城市规划》2016,(12):91-97
我国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有赖于各地区、各城市整体的研究和努力。各地对城市设计实施的认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及时总结这些认识演进过程,对下一步推动城市设计实施工作具有较好的参考作用。本文以哈尔滨城市设计实施为例,按"风貌、秩序、活力"三个价值取向演进为主线将其从时间上划分为"风貌塑造"、"空间秩序管控"与"城市活力激发"三个发展层次,并对其"宏观背景、影响要素、规划成果、规划方法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重新梳理与解读,以期通过哈尔滨案例剖析,从地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视角提出对我国城市设计实施目标与发展方向的点滴思考。  相似文献   

4.
区绮雯 《规划师》2024,(3):130-136
在城市设计视角下,良性的公共空间设计管控包括获得理想的设计方案以及有序的实施过程。以地块公共空间及其设计管控为研究对象,辨析“地块公共空间”的概念与属性,推演设计管控及全流程伴随式服务需求,提出伴随式服务导向的地块公共空间设计管控策略,即在规划设计阶段,以精细化技术提升设计管控的科学性;在建设实施阶段,以规范化制度提高设计管控的实效性;在运维管理阶段,以多主体治理优化设计管控的长效性。同时,结合广州南沙明珠湾起步区滨水绿地、口袋公园的设计管控实践,验证了刚性管控与弹性引导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22)
人的创造活动是城市多元化的主要动力。当设计出优秀的"自然—人—环境"和谐共生的感觉系统时,新的文化感受便能凝聚并扩大为对地域情感共存共荣的再认同。通过城市导向系统在造型与材质设计、感官设计、智能化人机交互式导向系统设计创新方面的发展,可以充分体现出当代设计的"人本位"特征。  相似文献   

6.
当前,城市策划日渐成为城市设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当下城市策划在城市设计工作开展中一直处于意识甚强而方法薄弱的状态。本文试图借鉴商业领域中的"情景规划"方法,将其应用于城市设计中的城市策划工作阶段,并将企业的市场环境和城市发展的社会环境相类比;利用"情景规划"在团队工作中的均衡思考、博弈思考以及对环境预警信息的有效分析等方面的优势,提升城市策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应变性,从而为城市设计中城市策划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城市设计实施过程研究——“壹街区”城市设计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俭  肖达 《城市规划》2011,35(Z1):67-73
城市设计不会仅仅因为细致与全面而有效,在不同目的下、不同阶段中,城市设计的编制内容、深度甚至方法不尽相同。本文以都江堰"壹街区"规划的实施为基础,对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实施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新时期适应性转型,城市建设对建成环境品质,尤其是公共空间、景观环境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团队基于"精细化"理念,相继于广州琶洲西区、南沙明珠湾起步区C2单元、白鹅潭中心商务区核心区开展城市设计实施工作,简述相关城市设计优化、城市总设计师制度管控工作及精细化实施效益.  相似文献   

9.
根据近年来在福州参与的一些城市设计编制与研究工作经验,重点以《福州市南台岛三江口东部片区樟岚总部基地城市设计》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在城市设计的方案生成以及后续导则编制的过程中,始终贯彻以规划管控为导向。首先,在城市设计方案生成的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城市设计管控中遇到的核心议题进行设计,包括商业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重要山水视廊的管控、围绕地铁站周边地块的立体交通组织以及滨江城市界面的创新等问题;其次,在导则编制的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将来地块规划条件的"量、形、流、口、策"五个方面,务实地为城市每个地块的开发建设提供简洁明了的开发建设导则。  相似文献   

10.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开展城市设计、提升城市设计水平的政策要求,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城市设计工作提出明确工作部署.面对城市发展转型要求,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适应时代发展的城市设计管控体系是规划部门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厦门市自2015年开展了《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及《厦门市全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等一系列全域规划,在战略和空间上确定城市发展基本框架,为城市设计管控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在厦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空间划定、基于公共景观利益的要素分类、管控分级的管控层级方法,系统性架构“从编制到实施,包含要素、编制及管理”完整的城市设计管控体系,目标是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探索符合现阶段的城市设计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城市空间增长出现高速低效、整体结构失衡、整体容量控制失效的问题,城市增长边界作为城市增长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并没有发挥真正的效用。本文立足于城市增长边界在我国的规划实践,结合典型发达国家对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的分析,试追溯城市增长边界基本内涵,对城市增长边界与我国现有空间管制工具——"三区四线"、"规划区"、"城市建设用地边界"、"城市开发边界"的关系进行辨析。提出我国城市增长边界应具有双重内涵——基于区域发展观和城乡统筹原则,体现"底线"思维和城市最终远景规模特征的"永久性"城市增长边界,和基于"分期规划"的理念,体现城市阶段性发展特征的、保证过程紧凑的"阶段性"城市增长边界。最终通过对国外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城市增长边界的实施需要结合切实有效的控制技术和管理政策,从而实现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的平衡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2.
李少云 《建筑师》2012,(6):10-13
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城市设计运作体系中城市设计编制和城市设计实施两个阶段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和观点的深入分析评价,认为城市设计应充分考虑我国城市建设的具体特点,与我国城市规划体系充分结合,在城市设计编制类型划分中采用两分法:整体城市设计和局部城市设计:在城市设计实施体系中采用融入型城市设计和独立型城市设计相结合的"双轨制"模式,以兼顾我国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效率和质量的双重目标,建立务实的城市设计运作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设计实践伴随着快速、高密度、大规模的城市化,在物质性建构的需求推动下追求中观乃至宏观的空间形构,并具有显著的规划实施导向特征,在城市设计方案获得和规划执行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与教训,伴随着理论缺位的困惑。城市设计实践与绝大部分都市主义理念所倡导的以实践改变城市具有相通性,如何通过都市主义思辨什么是好的城市及其空间范型,有助于认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相对缺乏的“反城市”精神,并启发对未来中国城市设计的趋势及本土理论建构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按照国家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要求,作为"空间治理"政策工具的城市规划也纳入到了治理现代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中。通过分析主流城市规划的历史嬗变,认为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作为一门解决城市问题的学问,必然从属于"问题导向",且整体上具有"城市问题—孕育新理论—产生新问题"循环的特点。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市规划也被带入了"问题导向"发展的循环圈中。本文引入老子哲学,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人性论方面构建了一个整体性的理论框架,为规划转型提供了本土哲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李志明 《新建筑》2004,(5):82-85
通过对美国建筑师约翰·波特曼城市设计理念形威背景的介绍,结合亚特兰大桃树中心和旧金山艾姆巴卡迪罗中心两个城市设计案例,指出波特曼特有的双重职业身份和他提出的“城市编织”理念对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建设具有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磐岩  牛萌 《园林》2021,(1):2-7
基于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出现的技术、机制协同难点以及城市绿地作为重要海绵体的价值意义,开展《海绵城市绿地建设管理技术指南》课题研究。《指南》重点解决了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建设评估全过程各层级的技术路径,以系统思维和工程思维的不同角度确定各层级海绵城市绿地建设的指标、目标和技术方法,包括海绵城市绿地规划、海绵城市绿地设计、海绵城市绿地工程施工与维护及海绵城市绿地绩效评估等内容。《指南》聚焦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与传统方法、做法的不同之处,通过规划、设计、实施、维护、评估全过程把控城市绿地海绵功能的落实,强调蓝绿灰融合和多专业协同,有效发挥城市海绵体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设计管理制度——促进更加全面综合的城市设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刘宛 《城市规划》2003,27(5):19-25
针对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现实 ,分析了在城市设计实践活动、理论研究以及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 ,指出在规划管理体系中建立和完善城市设计管理制度的现实性和必要性。主张城市设计是一个社会实践过程 ,方案设计仅为全过程的一个环节 ,由此分析城市设计过程的阶段以及好的城市设计具备的要素。在此认识基础上 ,对我国城市设计管理制度做了初步定位 ,指出设计管理制度必须依托规划管理体制 ,做到微观管理与宏观管理相结合 ,注重以社会经济规划的理念为设计师开发更多的创作空间。最后 ,作者提出建立我国设计管理制度的初步构想 ,建议在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层面制定“城市设计的政策导则” ,在城市政府层面制定包括原则性和规范性内容的“城市设计的准则” ,以此来保障城市设计实践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8.
杨华 《南方建筑》2012,(4):33-37
实效性是城市设计从技术走向实施的关键,本文概述了深圳在城市设计实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土地使用与空间形态一体化的总体策略,对规划编制、技术法规和设计管理中空间形态要素的建立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总体城市设计的密度分区:方法体系与控制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城镇化进程使中国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也造成了城市密度格局的混乱.“量超质低”的现实使城市密度管控迫在眉睫.尝试从总体城市设计的视角出发,将其控制性成果的实施与城市密度分区管控相结合,使总量分配和形态分配融合为一张蓝图.认为中国城市应当倡导集约紧凑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审慎对待高层建筑开发,将“控量提质”作为下一阶段的城市发展目标.一方面构建高效而紧凑的高密度城市中心地区,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城市背景地区,平衡形式与功能、供给与需求这两组关系,从而形成有效、有序的城市密度结构.在方法层面,提出了由现状要素综合分析、基础模型构建和多重技术校正三个环节组成的密度分区方法体系.同时,应将总体城市设计成果进行刚性和弹性的区分,并将刚性控制成果进一步划分为五大类型,参与到密度分区中.在制度实施层面,密度分区的宏观成果应当纳入总体规划体系,形成对总规的补充,并以法定形式确定权威性.密度分区还应以指标的形式,在中观层面对接控规体系,成为控规的编制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0.
城市规划不能承受之重--城市规划的价值观之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分析,提出市场运行的准则是效率,城市规划的核心价值应该是公正与公平,这是现代城市规划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生存和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如果把城市建设的效率作为城市规划的价值标准,那么城市规划就不具有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合法性.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我国城市化快速时期的城市规划所面临的困境的根本性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