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上海市边缘区城镇空间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通过对郊区化背景下上海市边缘区城镇空间发展模式的研究 ,从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对空间发展模式进行评价 ,并提出具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罗明  倪敏东  陈珍珍 《规划师》2011,27(5):50-55
城镇空间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城镇空间结构呈现出多要素特性.为了更好地引导城镇空间发展,应从可控要素和不可控要素两方面进行分析,构建适宜的空间发展结构.余姚市姚东片区的规划研究探讨了基于发展要素的城镇空间发展模式,通过确定片区空间发展要素,并考虑这些发展要素的时空层次,分成设施导向期、空间联动期和网络形成期3个...  相似文献   

3.
汪涛  姜丽 《江苏建筑》2010,(5):6-8,19
中小城市边缘区小城镇的特征决定了其不同于其它类型小城镇发展的独特性。以句容市黄梅镇为例,以小城镇发展诉求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中小城市边缘区小城镇的发展机制,以城乡统筹的观点合理选择发展模式,以期总结发展经验,推动此类小城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变革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推进城市空间结构和绩效问题研究。旨在阐明城市空间结构与绩效的关系,解释"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内在组织逻辑和空间绩效机理,并将其运用于大城市空间发展的模式选择。为实现这些目标,以我国大城市"职——住——流"组织作为空间绩效研究的切入点,从"场所——流动"空间的"静态——动态"耦合的视角,分析现实中大城市的不同空间战略及其绩效迥异的成因;基于理论和经验研究,提出大城市空间组织的高产、低熵、稳定和可持续性准则,以用于权衡和选择大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历史城镇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威尼斯和丽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陶伟  岑倩华 《城市规划》2006,30(5):76-82
以丽江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以丽江为代表的中国历史城镇旅游发展演化模式的动力机制、衰落的动因关系和特征、旅游业对古城的经济社会文化的侵蚀作用以及旅游业应选择的发展策略。并以威尼斯的“恶性循环”模式为理论分析的参考工具,对丽江和威尼斯的旅游发展模式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6.
以南海市黄岐区为例,认为大城市边缘小城镇迎合住宅郊区化,以房地产业为龙头带动城镇经济全面发展是一种有效的发展模式.同时,对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城镇规划、工业和房地产业的博弈选择、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就业、同周边区域竞争协调以及小城镇社区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小城镇建设》2006,(2):4-6
2005年12月26日,全国建设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发来贺信。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作工作报告。会议回顾总结了2005年及“十五”期间建设工作,研究部署了2006年的重点工作,并对《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讨论稿)》进行了讨论修改。曾培炎在贺信中说,一年来,全国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强城乡规划,稳定房地产价格,继续清理拖欠工程款,依法规范城镇拆迁,积极推广节能省地型建筑,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希望全国建设系统在新的一年里,切实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  相似文献   

8.
阎婫  齐飞 《四川建筑》2014,(2):26-27,30
文章根据国外有关"边缘城市"理论的研究成果,针对我国高新区建设现状,以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胶州湾北部园区作为典型案例。从区位、规模、用地比例、产业结构、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和比较。得出我国高新区具有西方"边缘城市"的相似特征,但由于城市产生的原因、发展的阶段性等差异,又带有显著的中国色彩。最后得出结论:高新区是独具我国特色的"边缘城市"发展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新常态下,城镇空间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专业市场型城镇更是如此.以浙江省永嘉县桥头镇为例,分析其专业市场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城镇的影响,探究当前专业市场型城镇空间发展的问题.为了适应新时期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专业市场型城镇需要加强专业市场及其关联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拓展新型产业,强化对民生的重视,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加强环...  相似文献   

11.
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结构是相互联系、相互推动的关系。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快速、大运量的客运系统,对城市空间演变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天津市的空间布局面临着重大转变。天津的市域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依托,以积极引导天津市空间结构转化为目标,规划构建包括市域线及城区线两级线网、全市域联网互动的轨道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12.
《城市规划》2020,(5):111-117
中国正处于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建设期,从城市空间发展视角需要关注平衡问题。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失衡,主要反映在空间错位、时间异速和功能失配上,亟需揭示二者协同规律。本文通过影响模型、模拟模型与反馈模型构建协同分析框架,以北京为例,探究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在不同尺度上的时空响应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在大都市圈尺度,城市形态中的职住空间关系会影响到轨道交通客流量,就业中心和居住中心都可能对轨道站点产生强客流压力。在城市尺度,轨道交通可达性较高的站点,会产生集聚效应而吸引更多的就业,增加周边就业岗位的密度。在站点尺度,轨道交通线路开通会带动站点周边土地利用转变。研究表明,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同发展核心是空间上匹配、时间上同步和功能上整合,研究旨在对中国城市应对轨道交通快速集中建设时期的挑战起到理论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北京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东 《城市规划》2016,(10):81-85
随着近些年北京城镇化、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以城市交通拥堵为表象的"大城市病"日益严重。本文探讨了北京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从城市人口规模、空间结构调整、土地综合效益提升、交通出行结构优化、宜居城市建设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董丕灵 《规划师》2002,18(1):70-72
从做好规划与设计、坚持设备国产化、建立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优先发展轻轨交通、开辟多元化投资渠道等方面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提出建议,认为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兴起之时,应展开多方面的研究,从而推动轨道交通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长周期性使其沿线巨大的外部增值收益具有明显的时间阶段性和空间差异性,尝试基于时空双维度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其沿线房产增值的相互作用及规律进行分析。并应用HPM模型对二者的作用关系进行模型构建,选取天津地铁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轨道交通的不同建设时期(即规划期、建设期及运营期)对其沿线房产增值的作用范围与程度,在此基础上从城轨交通全生命周期的视角,提出基于一体化规划开发策略的城轨交通与土地资源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深圳地铁2号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沿线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客流的实证分析,探讨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的空间适配问题。研究发现,地铁2号线的客流与站点地区的土地使用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主要表现为:(1)功能影响。出行的流动主要发生在居住型站点与混合型站点或就业型站点之间;(2)密度影响。站点客流量与站点地区开发密度有正相关性,但高密度开发并不必然生成较高的站点客流量;(3)距离影响。客源大都分布在500m步行可达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中国城市实现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的空间适配不宜简单应用TOD模式的高密度开发、土地混合使用、宜人的步行环境等原则,而应该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的现实状况,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站点周边地区潜在的轨道交通使用者密度而非单纯的开发密度;(2)在促进站点周边土地混合使用的基础上,平衡线路乃至线网上不同类型站点的数量与布局;(3)优化轨道交通的自行车和公交接驳服务来扩展轨道站点的服务圈层。  相似文献   

17.
我国行政规划现实法制分散不统一,涉及规划类型众多。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例,纵向经历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横向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不同规划衔接不畅导致程序层面的规划冲突,公权力控制与私权利保障不足导致实体层面的规划冲突。对此,我国行政规划法制的完善思路包括:一是明确专业性规划的法律地位;二是短期明确行政机关职权、提高公众参与程度;三是长远建构针对专业性规划的规划确定裁决程序。  相似文献   

18.
城乡统筹下大城市郊区小城镇发展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城市郊区的小城镇在发展机遇、发展速度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当前面临着规划、管理的各项问题,阻碍了城镇的快速发展。本文提出了城乡统筹下郊区小城镇不同阶段城市化进程中的两种发展模式:新城模式和特色城镇模式,并从规划、交通、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大城市郊区小城镇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开发的需要、形成TOD的发展格局,从站点类型和开发圈层两个层面构建站点周边土地开发的密度分区制度,制定一套适用于不同类别地区的开发强度标准,作为土地开发容积率的控制准则。依据车站功能定位将车站划分为综合站点和一般站点两种发展区域类型;利用非参数统计学的局部线性回归法对地价和地块距站点距离两个参量进行拟合,确定轨道交通影响半径,进而将站点周边划分为三个圈层,300m以内为高密度复合开发区,300~600m之间为中密度开发区,600~1000m之间为低密度开发区,开发强度随用地与车站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商业开发应尽量建于核心圈层。应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土地开发强度与开发利润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使土地开发利润最大的最佳容积率;以政府利润最大化为优化目标,构建土地开发强度优化模型,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利用深圳市轨道交通3号线沿线住宅售价和建造成本测算了各密度分区的最佳开发强度。  相似文献   

20.
大都市成长区城镇的发展具有复杂与动态的双重特征。在总结国内外对于都市区空间演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在理论层面对大都市成长区空间结构与功能组织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划分,并以杭州余杭区为例对其所处的大都市化背景和自身发展特征进行解析,对成长区城镇发展路径和模式进行研究,并对成长区内的城镇发展提出多样化的组群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