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基于GDP规模分布的中国城市等级变化研究——等级结构扁平化抑或是等级性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规模分布的观点,对1990-2006年市辖区GDP排序前200位的中国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中国城市等级变化的趋势,并对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第一,中国城市体系的等级性仍处于逐年加强的趋势中,这不同于当代发达国家的城市等级扁平化的趋势,但这种加强的趋势有减弱的势头;第二,二次模型相对于一次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城市GDP规模的分布情况;第三,近年来中国城市体系等级性的加强趋势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以下因素正方向的作用力:第三产业产值、货物周转量、研究生毕业生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利用外资金额;而受到以下因素负方向的作用力: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第一产业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旅客周转量、第二产业产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等级体系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等级结构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但研究中通常用人口规模作为研究的基本材料,因而得出的结论不大符合实情。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度计算公式略作修正,先找出不同的专业职能等级序列,再在专业职能等级序列的基础上加权求和,得出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在全国范围内的综合中心度,进而分析中国城市体系的等级结构。 相似文献
4.
1985年以来黑龙江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等级规模结构是城市体系的三大结构之一,其特征可以反映出城市在不同规模层次中的分布状况及城市人口集中或分散的程度,有助于认识城市体系发展所处的阶段。分析了1985年至2004年近20年间黑龙江省城市等级规模体系的变动特征.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我国人口规模结构变化的分析,找出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城市人口增长方式的内涵规律,提出了不同城市人口规模结构所面临的问题,反思我国过去推行的城市人口规模发展战略的得失,为当今我国城市化人口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9.
一、江苏省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的现状分析 (一)行政规模等级结构 到2001年江苏省城镇总数为1194个,建制镇为1123个(包括县级市政府、县政府所在镇58个)。按行政等级划分城镇体系形成了副省级城市(1个)、省辖市(12个)、县级市和县城(58个)、建制镇(1123个)、乡集镇(144个)的五级等级体系,如表1所示。全省城镇非农业人口为2390.59万人,其中省辖市非农人口为1098.94万人,平均为84.53万人,县城镇人口为624.58万人,平均为8.94万人;建制镇、乡集镇人口为306.88万人,平均为0.6238万人。 (二)人口规模等级结构 按常住人口规模划分,全… 相似文献
10.
梳理并评析了相关研究成果,然后利用1990-2008年数据对我国是否存在最优城市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对于多数指标和年份,中国不存在统一的最优城市规模;对于部分存在最优城市规模的年份和指标,最优规模是一个变量;整体上看,中国目前不存在过度规模城市,限制大城市规模的观点依据不足。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我国基础设施互动作用研究现状,提出农村基础设施系统化的基本方向。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建立评价模型,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系统化以后的综合效益,有利于提高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进程。 相似文献
12.
13.
14.
4M1E 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应用模糊综合评定法对工程质量做出评定,确定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权重)是其中的关键,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出了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向量。 相似文献
15.
16.
南京传统回族聚居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貌在江南城市中独树一帜,然而在近年的城市化过程中,这些区域面临全面衰退的危机。为了有效保护这一城市中独特的亚文化区域,本文对南京传统回族聚居区演变的历史进行梳理,并对其现代发展的挑战和机遇进行研究,寻找适于其生存与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苏州工业发展脉络的梳理,关注不同时期的工业特点及城市特征,解构了苏州工业遗产与城市特色的关联,提出工业遗产的认定应结合城市特色,从而确定了苏州工业遗产的独特定义,构建了包含工业遗产对城市特色贡献度指标的定量评价模型,建立了"定性+定量"的认定标准体系。最后通过对苏州古城区域工业遗存的大范围普查,在按上述认定标准体系进行详细筛选、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苏州工业遗产建议认定名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论述美国社区规划模式从邻里单位向新城市主义社区转变的历史过程,并揭示了二者在规划理念、布局模式上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19.
昆明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句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空间句法轴线地图模型的整体集成度、局部集成度、可理解度三个关键参数,分别对昆明不同年代现状图和总体规划图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空间句法能够动态地体现空间结构演化过程、敏感地把握空间结构转变时刻、准确地预测城市发展方向及完整地呈现城市内部结构变迁的结论。通过与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重点和空间结构对比,句法分析能够找出1982年昆明空间规划存在违背发展趋势、1996年空间规划丧失昆明结构调整时机的问题,体现了空间句法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显著的应用价值。根据空间句法对昆明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分析,对未来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提出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行多中心建设、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和完善慢行交通体系的规划策略,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