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寨油田非均质性特别严重,层间渗透率变异系数达到0.88。长期合注合采使层间层内矛盾日益加剧,单层突进严重,水淹速度快,水驱动用程度低。传统的调剖工艺对于减缓自然递减、降低对应油井含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施工中如果采取的保护措施不当可能造成低渗透层位污  相似文献   

2.
文中油田随着油井含水进一步升高,开发逐渐进入中后期。平面矛盾、层间矛盾、层内矛盾日益尖锐。老区复杂带注采关系复杂,部分注水井注水量过大易造成对应油井过快水淹。无效注水不但由此带来了油田的水锥突进等问题,还额外增加了注水工作量,造成巨大的经济浪费。因而需要对部分复杂区域需要重新确定注采对应关系,对文中油田注水量进行调整与优化,减少无效注水。  相似文献   

3.
鲁克沁油田是国内超深稠油油田,由于粘度高、埋藏深,其开发难度堪称世界级难题.2003年鲁克沁油田鲁2块投入注水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随着注水开发的深入,部分井水窜严重,指进现象突出,对应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剖面及层内矛盾加剧,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效果.针对这一矛盾,调研了国内稠油油田调剖工艺现状,首先对鲁2块注水矛盾比较突出的鲁2-5注水井组进行了调剖工艺研究,并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井组降液及增产效果,为油田后续开展水井调剖改善水驱效果开辟了先河,具有广阔的推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安塞油田长10油藏2007年投入开发,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较强,导致注入水单向驱替,部分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产能损失严重,递减加大,地层能量保持水平较低,影响区块开发效果。为降低区块递减率,封堵高渗透层,扩大水驱波及体积,近年来结合区块地质特征和开发矛盾,深入开展了长10油藏注水井堵水调剖工艺技术评价,确定堵水调剖技术体系及调剖方式,为长10油藏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鲁克沁油田是国内超深稠油油田,由于粘度高、埋藏深,其开发难度堪称世界级难题。2003年鲁克沁油田鲁2块投入注水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随着注水开发的深入,部分井水窜严重,指进现象突出,对应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剖面及层内矛盾加剧,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效果。针对这一矛盾,调研了国内稠油油田调剖工艺现状,首先对鲁2块注水矛盾比较突出的鲁2-5注水井组进行了调剖工艺研究,并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井组降液及增产效果,为油田后续开展水井调剖改善水驱效果开辟了先河,具有广阔的推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渤海P油田是渤海特大型油田,面临多小层合采层间干扰、单层注水突进严重、油水井合采合注限制增产措施和测试作业等问题,急需开展油水井双向治理多维配套方法研究以达稳油控水的目的。在油井端,创新采用大排量打水解堵新型解堵手段,解决油田平面及层间矛盾。通过文献调研、动静态数据分析整理并结合解堵力学计算,分析出解堵措施效果的影响因素、解堵机理并制定出解堵井选井原则。在水井端,油田探索利用转向酸分流解堵治理统注水井,该工艺具有水井解堵和调剖的双重效果。通过转向酸"高堵低流"特性改造水井纵向吸水剖面,从而改善井组油井含水上升率过高的现状。结果表明,措施后油井增油效果明显,整套工艺方式适用于渤海P油田。油田产能得到良好释放并取得良好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田的开发,油田注水、采出能耗高,给成本控制带来了难度.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对高采出、高吸水的高能耗井采取堵水、调剖措施,降低油井的含水比,提高产油量.封堵或卡堵高含水层,减少油井的层间干扰,改变水驱油的流线方向,提高了注入水的波及体积.增加产油层段厚度,减少高含水层厚度,改善油井的产液剖面;注水井调剖后纵向上控制了高渗透层的吸水能力,低渗透层的吸水能力相应提高,不吸水层开始吸水,增加了注入水的波及体积,扩大了油井的见效层位和方向.整体上改善注入开发效果,达到改善产液剖面和吸水剖面的目的,同时见到了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区块08至09年注水井实施调剖及其连通油井受效情况分析。得出水井调剖可有效控制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减缓注水井层间矛盾,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是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稳油控水的一项关键技术;同时在进行调剖时,优选调剖剂类型,可取得更好的调剖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多数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对于一些老岩层来说,由于开采初期没能做好油藏检测工作,不同层之间的注采关系十分混乱,以至于到了高含水阶段后,平面之间,层与层之间矛盾都在加剧。不同与以往的分析方法,从水驱砂岩油田小层注采关系入手,提出了关于小层关系对于油田开发的一理论方法,这套方法在部分油井得到利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秦家屯油田SN77-78块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梨树断陷西部,投入注水开发以来,目前出现注采对应关系差,储量动用程度低,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平面及层间矛盾突出,部分注水井吸水能力低、注水压力高,油井见水后,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等一系列问题,文章通过区块开发历程,区块开发现状,区块整体开发效果评价等分析,确定通过压裂、完善注水层位等手段,达到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L油田是大庆外围投入开发较早的中渗透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随着采出程度的加深,A区块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平面及层间矛盾突出,油井产量递减加快,为此进行注采系统调整,改善区块开发效果。通过配套优化注采系统后的跟踪调整,分阶段、按不同砂体类型对新老水井进行调整,同时根据受效情况,对油井进行挖潜,有效的提高了井区采收率,其跟踪调整做法也为后续注采系统调整油田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文留油田具有断块复杂、油层埋藏深、温度高、产出液矿化度高等特点,自1979年投入注水开发,先后经历了低含水期细分开发层系调整,中含水期层系井网加密、逐层上返,进入开发调整及高含水期的二三类层细分、井组层间精细注采调整等开发过程,主力油层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部分油水井间形成水窜,导致低效高含水油井逐年增多。随着油藏开发向低渗、薄差层、二、三类储层开发的转移,层间差异大的矛盾凸显,注水压力高,水驱动用程度低,开发难度越来越大,精细分层注水工艺的研究势在必行。针对文留油田开发存在的系列问题,立足细分开发,精细到层的管理思路,开展了《文留油田精细分注工艺研究与应用》。现场技术人员结合实施区块油藏、井况等特点,通过研发及引进地面多功能恒流配水器、封隔配水集成器和智能、同心、免投捞测调一体化等工艺新技术,提高了分层注水工艺水平,提高了有效注水、降低了无效注水,增加了水驱波及体积、提高了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葛建华  李朋 《广东化工》2012,39(13):62-62,59
秦家屯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东部斜坡区,属于非均质断块层状油藏。通过分析QK142-2井的单井基础资料、动态数据及井组注采等基本资料,确定纵向、平面吸水不均衡,对应油井已出现水淹现象。同时,该井套变无法分注,因此,对这两口井开展调剖施工。调剖主要解决层间和平面矛盾。通过调剖,缓解了纵向吸水不均现象,指导了秦家屯油田注水开发,改善了开发效果,达到了油田稳产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层间矛盾是贯穿油田开发全过程的主要矛盾之一,常规的堵水技术是以停采(放弃)高含水油层为手段达到减缓层间干扰的目的,停采或陪堵层的存在等于放弃了这部分储量资源和潜力;本文介绍的分采混输采油工艺可实现两层段独立采油混合输送,在缓解层间矛盾的同时,可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获得物尽其用,"鱼与熊掌"兼得的效果。适用于中高含水期,油层跨度大,多油层合采时,层间压力或含水差异产生层间干扰的油井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5.
1988年大洼油田开始投入开发后,注水后期的开采阶段综合含水已达到87.1%。针对高含水的问题,我厂大洼油田自2011年起实施深部调驱,随着注水油田的开发调驱不断深入,目前受效油井也日渐增多,与此同时,油田的采出度也相应的得到提高而剩油的分布也日渐变得复杂起来、并附带一系列的问题,从整体上看给油田的后期开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调驱区块选择部分井实施提液技术,有利于剩余油的采出,提高调驱效果。  相似文献   

16.
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的开采,层间矛盾突出以至于油层的动用程度不均衡。这种不均衡性对于油田的稳定开采构成一定的威胁,为了解决矛盾,充分的发挥不同渗透层的生产潜力,避免低效无效循环、层间干扰严重的问题,需要化学浅调剖技术限制高含水层和水淹层的注水量,提高动用程度,改善开发效果。F油田区块中选择适井适层进行调剖,从而使措施效果明显,选择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油田的开发,油田注水、采出能耗高,给成本控制带来了难度。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对高采出、高吸水的高能耗井采取堵水、调剖措施,降低油井的含水比,提高产油量。封堵或卡堵高含水层,减少油井的层间干扰,改变水驱油的流线方向,提高了注入水的波及体积。增加产油层段厚度,减少高含水层厚度,改善油井的产液剖面;注水井调剖后纵向上控制了高渗透层的吸水能力,低渗透层的吸水能力相应提高,不吸水层开始吸水,增加了注入水的波及体积,扩大了油井的见效层位和方向。整体上改善注入开发效果,达到改善产液剖面和吸水剖面的目的,同时见到了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喇嘛甸油田储层进入特高含水期后,油层层内和层间无效注采循环已经非常严重。针对无效注采循环严重问题,2010年以来,为了控制无效注采循环,在喇嘛甸油田开展了水驱浅调剖工作,但是没有对水驱浅调剖效果进行整体评价。本文主要针对喇嘛甸油田水驱浅调剖技术效果进行分析。注水井监测资料表明:调剖后启动压力上升,调剖改善吸水剖面,采油井生产资料表明:调剖后采油井均见到较好效果。通过分析表明水驱浅调剖能提高油层吸水状况,改善水驱开发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9.
A区块油层从注聚前动、静态资料来看,油层各沉积单元平、层间、层内动用差异较突出,采出井含水级别较高,低效无效循环严重,部分注入压力低,存在严重的单层突进现象。为保证A区块聚驱开发效果,在注聚初期对18口注入井实施深度调剖。深度调剖可以有效地解决厚油层的垂向和平面矛盾,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浅析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田进入注水开发阶段以后,随着长期的注水开发,非均质性油层中渗透率较高的部分油层最先吸水,而且与连通油井之间极易形成水线,其他渗透率相对较低的油层得不到有效注水,产生单层突进现象,致使连通采油井的含水快速上升,致使注水的低效、无效循环。为了缓解这些矛盾,我们在油田开发中通常采用分层注水,但是仅仅采取分层注水的发法是不够的,调剖技术的应用在缓解油田注采矛盾的问题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分析总结,正确的选取调剖的类型,采用先进的调剖工艺、选择最佳的调剖时机,最大限度的发挥调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