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凝析气井合理产能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凝析气井的绝对无阻流量入手,系统地介绍了凝析气井合理产能确定,给出了公式推导过程;在确定合理产能方面提出了两种方法.以上方法在塔北某凝析气藏得以应用.实践分析表明整个过程正确、实用.   相似文献   

2.
严涛  李久娣 《海洋石油》2007,27(3):70-76
凝析气井合理产能的确定对凝析气藏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认识东海凝析气藏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利用测试资料求取凝析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各种方法,给出了公式推导过程;同时给出了确定合理产能的原则与方法。结合东海凝析气井的测试实例,运用确定凝析气井合理产能的方法,获得该井的合理产能。通过产能试井结果对该井配产进行了调整,获得较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了凝析气井井筒内流动结构的变化,提出凝析气井合理产量要满足的两个条件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文中作出两张计算图,可供开发初期凝析气井投产时确定合理产量之用,也可用公式求出自喷管合理直径进行投产。文后列举了B52井在开发过程中采取措施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气井合理产能是凝析气藏开发的一项重要指标,关系到气藏的开发水平和经济效益。在深入分析红台凝析气田开采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最小携液产气量、一点法、类比法、数值模拟法等多种方法开展气藏合理产能研究。首次给出适合红台凝析气田的一点法计算公式,论证红台凝析气田合理产能为1.0×108m3。  相似文献   

5.
气井合理产能是凝析气藏开发的一项重要指标,关系气藏的开发水平和经济效益。在深入分析红台凝析气田开采特征的基础上,应用最小携液产气量、一点法、类比法、数值模拟法等多方法确定气藏合理产能,为科学高效开发吐哈盆地红台凝析气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凝析气井流入动态分析是气藏工程研究,节点分析及产能计算与配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中指出了现有方法利用二项式产能方程预测凝析气井流入的动态的不足,认为利用测试资料回产能方程只能用于测试阶段,而当气藏压力变化后,产能方程中的回归系数均应随气藏压力,含水饱和度,相对渗透率等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气井凝析液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天然气中所含有的水会形成凝析液,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井口,则会在井底形成积液,导致气井不正常生产,因此,研究凝析液的数量对于制定合理的气井工作制度,维持气井的正常生产具有现实的意义,从计算天然气的含水量出发,计算气井的凝析液量,分析凝析液量随井口压力和气层压力的变化关系,模拟一口实例气井的产水曲线,从而论证提出的计算凝析液量方法的合理性,对于预测气井的凝析液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气井合理产能是凝析气藏开发的一项重要指标,关系气藏的开发水平和经济效益.在深入分析红台凝析气田开采特征的基础上,应用最小携液产气量、一点法、类比法、数值模拟法等多方法确定气藏合理产能,为科学高效开发吐哈盆地红台凝析气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确定凝析气井合理产能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凝析气藏开发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下降,反凝析油会在井底周围聚集,形成反凝析油污染,伤害地层渗透率。凝析气井合理产能是保障高效开发凝析气藏的重要参数。基于凝析油气体系在恒温条件下的反凝析渗流理论,考虑“地层——井筒——井口——地面定点”连续流动,研究了凝析气井在不同配产条件、不同生产时间下凝析油饱和度分布特征和多项渗流特征的计算分析方法。在综合分析凝析气井各种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凝析油污染条件下凝析气井动态优化配产理论与方法。大港油田某凝析气藏实例计算表明,采用考虑凝析油污染条件下凝析气井动态优化配产理论与方法确定出的凝析气井合理产量与实际气井产能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图3参7  相似文献   

10.
根据凝析气井生产系统分析方法,可以认识到正常发挥气井产能的极限管径;根据凝析气井流入动态曲线和油管携水曲线的分析,认识到井筒出现积液的极限管径。综合考虑以上两点,便得到凝析气井合理油管直径,从而建立了既考虑凝析气井流体相态变化的特点,也考虑地层能量的供给能力、井筒举升能力和井筒携液能力的合理油管直径计算方法,能更好地指导凝析气井的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该方法,对WD7井合理管径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WD7井的合理管径应为Φ50.8 mm。  相似文献   

11.
凝析气井的生产能力是决定凝析气田开采的关键因素之一。凝析气的开采效益取决于气体与凝析液体的产量、凝析液在井底附近的析出可能导致产能的降低。可 水力压裂增产方法提高低渗凝析气藏的产能。水力裂缝的缝长及导流能力与地层渗透率和凝析液析出的程度有关。在一定条件下,水力裂缝能改善析出液体对产能的不利影响。注气(甲烷、氮气、二氧化碳气体)吞吐,也能有产地降低井底附近凝析液的封堵作用,所以是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楠 《复杂油气藏》2013,(3):52-55,59
注CO2吞吐被认为是解除凝析气井反凝析污染、提高气井产能的较好方法。利用CMG数值模拟软件,以一口实际的含水凝析气井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单井径向数值模拟模型。对比研究凝析气井自然衰竭开采和注CO2吞吐不同情况下,反凝析液饱和度和气相相对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并利用陈元千的"动态污染表皮系数"法进行产能提高效果评价。研究表明:反凝析现象在近井带形成了一个10m左右的动态径向污染区,致使气井产能急剧下降。注CO2吞吐可通过CO2与凝析液的反蒸发作用有效地消除近井带的反凝析液污染,从而提高气井产能。CO2注入量越大,吞吐效果越好,但也存在一个最优值(实例为16×104m3),超过后的产能提高幅度明显减小,而注入速度和焖井时间对产能的提高不敏感。  相似文献   

13.
在总结牙哈凝析气田高压凝析气井的施工经验的基础上,经压恢凝析驼峰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的分析认为,产量不一样致使井筒温度有差别是产生驼峰的主要原因。解决凝析驼峰的根本措施是把压力计下到气层中部,从根本上消除凝析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16.
凝析气井在生产中常会出现反凝析现象,会对其产能预测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凝析油含量较高的气藏中影响尤为明显。为此,提出了使用关井压力恢复试井结果,计算凝析气井瞬态产能的方法。从油、气两相渗流方程出发,利用相渗曲线定义拟压力,得到线性化后的油气两相渗流方程。结合状态方程及多组分闪蒸计算,准确描述了凝析气藏在开发过程中相态的变化,得到准确的地层压力和油相饱和度关系,实现了压力与拟压力的转化。利用线性化的拟压力方程可计算试井分析图版,并通过试井分析得到地层渗透率等参数。使用这些地层参数,通过拟压力方程计算得到凝析气井的IPR曲线,最终可对凝析气井的产能进行准确计算和预测。将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井例的生产测试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其计算合理准确,与已有的井产量数据基本吻合,可在凝析气井中推广使用,以获得准确的产能预测数据。  相似文献   

17.
在凝析气井产能评价中,利用拟压力两相渗流数学模型计算产能,能有效反映凝析气液两相渗流特征,比常规单相压力平方法计算的产能更准确,但模型涉及物性参数较多,参数间具有动态变化关系,因此,计算较为繁琐,方程系数不易确定。结合不稳定产能测试,引入修正等时试井方法及积分元素法对产能方程进行求解分析。首先基于考虑相变的凝析气井拟压力方法,建立气液两相渗流数学模型;然后结合实验室静态资料,运用积分元素法对模型中拟压力函数进行求解;再根据修正等时试井原理,利用不同工作制度下的动态测试产能点计算产能方程系数,从而确定凝析气井两相渗流拟压力产能方程。现场实例表明,与凝析气井常规单相渗流模型相比,运用该方法所得凝析气井产能偏小,这反映了凝析液析出对气井产能的影响,其结果更符合实际生产情况。因此为快速有效地确定凝析气井产能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雅.  СИ 《断块油气田》1996,3(3):55-58
乌克兰国立石油工业研究院研制出一种使用试剂棒处理气井和凝析气井的工艺。这种试剂棒含有防腐剂,表面活性剂和防垢剂。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作为携带剂,由专门装置制成棒状。在施工时,把这种试剂棒从油管释放到井底,在井底条件下,固态二氧化碳气化,释放出防腐剂、防垢剂和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和井底积水形成双相泡沫,即随气流一起被举升到地面。现场实验表明了这种工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干气处理近井地带提高凝析气井的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深部凝析气井流入动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天然气和反凝析流在地层中渗流特点,结合凝析气体系相态理论及闪蒸计算方法,运用状态方程进行模拟,考虑流体相态和组分的变化以及凝析及气井的表皮系数,引入稳态理论的两相似压力函数,建立适用凝析气流入动态预测的方法,并根据凝析汪的临界压力和临界饱和度渗流的关系,给出了预测凝析气井井底流压的数学模型;(1)井底压力高于露点压力时的渗流数学模型;(2)井底流压低于露点压力且凝析油饱和度小于临界和度时的渗流数学模型;(3)井底流压低于露点压力且凝析油饱和度大于临界饱和度时的渗流数学模型,根据这一思路编制了完整的计算软件,该方法适用于凝析气井流入动态预测。参9(喻西崇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