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详细介绍了引进的2万吨/年本体法PVC树脂生产技术与装置及同时引进的0.5万吨/年有本体PVC树脂加工成电缆粒料的技术的装置。  相似文献   

2.
3.
明天科技股份公司集生产电石、树脂为一体。根据公司现有状况及市场调查后决定对原13M3聚合釜生产PVC树脂进行改造,扩大为30M3聚合釜,年产树脂为2万吨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三氯乙烯作为氯乙烯模拟液,研究主/助乳化剂结构、用量和比例等对分散液滴粒径及粒度分布的影响。采用5 L高压夹套釜进行氯乙烯微悬浮聚合,研究主/助乳化剂结构、用量、比例和水油比对PVC初级粒子平均粒径和粒度分布的影响。发现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主乳化剂时分散液滴的尺寸最小,PVC胶乳稳定,粒度分布窄;随着脂肪醇助乳化剂链长的增加,分散液滴尺寸明显减小,十六醇、十八醇或两者的混合醇是氯乙烯微悬浮聚合适宜的助乳化剂;随着十六醇或十六~十八混合醇与SDS用量比的增加,分散液滴和PVC胶乳粒子的尺寸逐渐减小,粒度分布趋窄。微悬浮聚合PVC糊树脂包含粒径范围较宽但呈连续分布的初级粒子,通过主/助乳化剂用量比的改变,可调节PVC初级粒子的平均粒径及粒度分布。  相似文献   

5.
悬浮法聚氯乙烯树脂生产技术总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悬浮法聚氯乙烯树脂的研究情况和生产实践经验,并提出了提高聚合釜生产强度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充分再现反应条件和工业树脂性能的实验室扩大试验聚合釜中研究氯乙烯的悬浮聚合。在不同的转化阶段分析颗粒形态的形成,验证颗粒形成的模型。分析悬浮介质的粘度对分子量分布和颗粒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提供一种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堆积密度大、成型加工性优良的氯乙烯树脂的方法。在含有悬浮分散剂的水介质中,采用悬浮法聚合氯乙烯或以氯乙烯为主要成分的聚合性单体时,在有1种以上无机物粉体存在的条件下,采用超声波进行照射并以此为特征。  相似文献   

8.
悬浮法PVC的生产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强  刘颖 《聚氯乙烯》2003,(3):26-27
介绍了悬浮法生产聚氯乙烯树脂的发展概况。简介了两步悬浮聚合工艺。指出:VCM聚合釜趋向大型化,开发一系列性能好、易于加工的PVC专用树脂是悬浮法PVC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介绍了国内PVC悬浮聚合分散体系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及技术进展,分析了影响分散剂分散能力和保胶能力的主要因素,指出了PVC生产中分散剂应用的改进措施,可为提高PVC树脂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堆积密度大,加工性能好的聚氯乙烯树脂,把氯乙烯单体或氯乙烯为主要成分的聚合单体、水溶剂、悬 浮分散剂聚合引发剂作为悬浮聚合成分的氯乙烯悬浮滞方法。该悬浮分散剂最少有一种成分是用氧化铝水合物处理氧化钛的微粒子表面,再对其表面进行有机物包覆处理,是这一方法特征。  相似文献   

12.
简述PVC糊树脂微悬浮聚合回收单体对精馏及转化等系统的影响,根据聚合回收的特点和能力的分析,核定了新增设备的能力,设计了单独压缩工艺流程,确保了精馏及转化等系纺的连续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氯乙烯/交联剂悬浮聚合合成了含有部分凝胶结构的消光PVC专用树脂,讨论了交联剂,聚合温度,分散剂及引发剂等对消光性能的影响。并初步分析了树脂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4.
15.
6000吨听食品卫生级PVC树脂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了通过技术改造解决了单体不稳定、降低氯乙烯残留量,提高树脂内在质量等问题。经改造后经济效益明显,促进了塑料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石灰窑是电石生产的重要设备,在冶金、制糖和建材等工业上也有广泛的应用。 我厂先后建造过九座石灰窑。寿命长,产量高质量好,能耗低的石灰窑,是我们多年研究、探寻的目标。目前,世界上大都采用低能耗,低污染和自控水平较高的气烧石灰窑。如美国联碳公司的双梁式石灰窑,德国维马斯特公司的双套筒石灰窑等。我国也先后引进了这些技术、气烧石灰窑技术获得了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肖奇 《绿箭信息》2001,2(4):1-5
制得的PVC糊树脂颗粒为聚氯乙烯树脂的初始粒子的球状聚集颗粒,其静止角为30-38,直径在20um以上的球状颗粒的质量分数超过60%,其表观密度(松散)为0.59-0.65g/mL,如果颗粒中未分散粒子的质量分数在0.3%以下会更好,该树脂颗粒的制备方法为:由乳液聚合或 微悬浮聚合制得氯乙烯系聚合物的水分散液,对其进行喷雾干燥回收聚合物,喷雾干燥期间排气,借此从大粒径的颗粒中脱除微细颗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