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从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的诗歌阐释入手,通过分析海德格尔用哲学对诗歌的阐释,认为海德格尔对诗歌的讨论,不仅表达了他的哲学,更表达了他对纳粹政治或国家社会主义的态度,他是通过研究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政治的对抗。  相似文献   

2.
非理性主义自叔本华、尼采以来,渐进形成西方哲学一个声势浩大的派别,而存在主义是这一洪流中的中坚力量。海德格尔作为存在主义中最著名的思想家,以"存在"作为其哲学本体论的根本问题来阐述自己的哲学观点。讨论海德格尔的哲学本体论,从"此在"、"烦"、"畏"来梳理海德格尔"存在"本体论的内在逻辑理路,理解其哲学对人的意义价值的追问与界定。  相似文献   

3.
非理性主义自叔本华、尼采以来,渐进形成西方哲学一个声势浩大的派别,而存在主义是这一洪流中的中坚力量.海德格尔作为存在主义中最著名的思想家,以"存在"作为其哲学本体论的根本问题来阐述自己的哲学观点.讨论海德格尔的哲学本体论,从"此在"、"烦"、"畏"来梳理海德格尔"存在"本体论的内在逻辑理路,理解其哲学对人的意义价值的追问与界定.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认为人只有追问在,才能致力于领会在。本文将从海德格尔对“此在”这个问题的分析出发,讨论他的“烦”“畏”“死”三个哲学概念,并由此清理出他对沉沦人生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逻辑哲学的基本问题即:逻辑存在本身之所以存在的根据是什么?逻辑存在本身之所以存在的根据是如何可能的?本文以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为视角,认为哲学就是哲学本身,逻辑哲学不应当研究诸如”什么是逻辑”等逻辑问题。同时认为,逻辑哲学是研究与逻辑有关问题的哲学,哲学逻辑根本就是没有理论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的存在问题不是一个科学可以解决的问题。对海德格尔而言,成为一个人就是简单地对存在敞开,一个人对存在敞开的标志是对存在的惊讶。去存在就是存在于一个有各种可能性的世界,把世界中的事物经验为预备上手的,以各种方式与之打交道、去感知对它们的焦虑和关注、寻找它们的意义。存在是此在存在模式的一个方面,“事实性”和“沉沦”则是此在另外两个“基本本体论的特征”,对它们的审视,使人类困境———人生存的重负———突现出来。因此,此在存在模式有三个方面:存在、被抛和沉沦。在存在哲学的基本阶段,海德格尔把实体论和本体论区别开来,并从实体论研究转移到本体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规律、真理一般表达为判断。作为对科学事实的有所断定,科学判断关涉存在者,这是科学的特质。但这并不是科学的什么坏事,而是科学思想自身的规定与限度。在现象学看来,作为一种对象性思维,科学判断并非本源之思。为了克服科学判断的认识论困境,海德格尔与胡塞尔都从哲学上作出了各自的有意义的努力,但他们的努力并不是为了否定科学,而是力图为科学思想寻求更为坚实的本源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科学与哲学、形而上学的区分与边界。胡塞尔揭示了作为述谓判断基础的前述谓经验,对存在判断加以悬置,并主张回到生活世界,但胡塞尔的现象学仍受制于先验自我。与胡塞尔不同,海德格尔则走出了先验现象学,致力于科学判断的存在论基础的揭示,即一种存在之思,进而实现诗意的居住。但就语言自身何以成为科学判断的本源的问题,海德格尔并未给予充分的阐明。无论是胡塞尔,还是海德格尔,在科学判断与思想的本源问题的探索上,都增进了对科学及其与存在、语言关系的认识,同时他们也留下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无是个本源性的、基础性的元哲学问题 ,“无”是人类的最终极的挑战 ,是每个人乃至可能是人类所不可逃脱的“终极命运”。它是人类的“终极关怀”的起点。西方传统文化将存在与无截然二分 ,将无排除在存在之外 ,在思无的方法上将无当成一个对象来思。而现代西方哲学 ,尤其是海德格尔哲学 ,则将存在和无相内在包含、互相依赖、互为根据 ,认为无就是存在的最基本的结构 ,存在和无相反相成、互由对方显现自身、互以对方为自身的结构。由此引发出西方现代哲学的根本性变革因素 :时间性 !这是海德格尔哲学的核心问题。无是时间意识得以成立的基本要素 ,取消了无 ,也就取消了时间意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生态哲学是伴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而发生的一次哲学范式的转向,它不是一般哲学原理下的应用科学,而是一种独立的哲学形态。生态哲学是一种以生态整体存在为基础的生态世界观、以自然内在价值为核心的生态价值观、以生命平等为前提的生态伦理观和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生态实践观。生态哲学的理论构建对生态文明时代的人类实践活动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在现象学基础上研究本体论。他在《存在与时间》中进一步追问"存在者的存在",作为"基本本体论"研究的核心范畴,突出"此在"存在的价值意义。探讨海德格尔本体论与形而上学的关系,研究其美学思想的建构,了解海德格尔本体论"此在"建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发展产生极广泛的影响,是西方美学史上最值得珍贵的一份 遗产。《诗学》是其西方美学史的开山杰作,从哲学的高度建立了一个比较系统,合理的美学理论。本文着重 论悲剧,剖析其艺术特征,构成要素,展示它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在论悲剧中展开他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的闲适诗中有多篇关于池的诗,或是直接吟咏小池,或是写他在池边的日常生活,或是表达由小池感悟到的人生境界。诗人以小池之水见江湖之意,赋予这些“小池诗”丰富的思想蕴含,其中包括诗人的闲适思想,诗人的“中隐”生活理念以及诗人入狭而得境广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3.
林纾的翻译观,即林纾翻译所遵循之宗旨。译者总是带有特殊的翻译目的和文化意识开始自己的翻译实践。透过《黑奴吁天录》的原著选择,及译者对文本删减、改写和增补,可以发现:林纾在政治上力图翻译救国,而文化上追求的是在翻译中不忘遵循中国传统纲常伦理规范。“翻译救国”和“以中化西”构成了林纾的翻译思想的核心,也造就了风格独特的“林译小说”。  相似文献   

14.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是贯穿西方哲学的主线之一,从中世纪唯名论与唯实论的斗争,历经近代哲学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康德哲学对二者的调和直至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无不贯穿一般与个别这条主线。唯名论与唯实论的斗争是西方中古哲学的焦点,斗争的核心是理性和信仰的矛盾,在斗争中,哲学冲破基督教的束缚进入到近代西方哲学阶段。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斗争是近代西方哲学的主题,它们主要围绕知识的可靠性展开争论,与理性与信仰的矛盾一脉相承,理性最终导致近代自然科学的大爆发,引发了关于知识确定性的思考;而信仰的形式在知识确定性思考的课题下转化为先验论。康德调和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矛盾,他接过经验论的怀疑论者休谟的问题,通过先天综合判断建立了他的先验哲学;而黑格尔批判康德哲学的二元化倾向,建立了辩证思维体系,他的哲学被马克思发展,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的物质概念,实际上是唯名论、经验论的思维方式在唯物唯心二元对立哲学问题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在自我意识、人生哲学抑或精神结构上,鲁迅与克尔凯郭尔之间都存在着相应的联系。鲁迅作品中的群体形象与克尔凯郭尔的“个一群”对立模式有许多相通之处。在与群体的对立中他们对于自身的存在产生了一种孤独感。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其起因是鲁迅对于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敏感与认同。试图梳理鲁迅藏书中的克尔凯郭尔和鲁迅作品中的克尔凯郭尔,来探究克尔凯郭尔对鲁迅的思想和创作有着何种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孔子论死亡     
孔子有限的几句关于死亡的话语其实透露出孔子对如何生的思考。"未知生,焉知死?"这句话告诉我们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一样,肇始于学会如何看待死亡。"朝闻道,夕死可矣"反映了君子肩负传承道德的人生使命;仁则是君子在传道途中不畏惧死亡的根本原因;孔子追求的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和死。在某种意义上,死亡是一个人生命的完成。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在<实践论>中阐述了自己的认识论、实践论,同时也具体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论述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诠释体现了自己的特色--重视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这是非常科学的一面,但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诠释也有自己的局限,即未能把感性对象当作实践去理解,未能明确地表述过实践是意识的唯一的感性对象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为避免重蹈城市建设的覆辙,充分发挥乡村传统民居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优势,以利于兴建更多具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良好的新式民居,所选研究对象为地处秦岭之颠西侧的牧护关镇秦茂村,该地区气候寒冷,属贫困落后地区,可种植农作物有限.通过调研、测试、设计等方法,尝试建立多种生产及生活单元,如农家乐、农作物再加工、经济作物合作种植等,带动经济的发展,以解决面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传统民居正在逐渐衰落甚至消失问题;并从生态角度对新型民居在场地选择、室外环境、建筑平面、材料应用、构造技术几方面提出了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运用哲学中"互补方法论"的研究成果就当代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问题给出更加综合全面的方法论指导原则.以"系统论与还原论"为基础,提出了历史文化遗产"整体保护"观念以及在保护过程中建立"复合层次性保护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众多的文学史资料中,杰克·伦敦一直被评论家和学者们列为现实主义作家或自然主义作家。对杰克伦敦的研究和分析也大都是关于他的现实主义作品、自然主义观点、生态主题和他复杂的哲学思想方面,他的浪漫主义情结似乎被批评家们所忽略。笔者认为,杰克·伦敦所在社会环境及其家庭环境对杰克·伦敦浪漫主义性格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杰克.伦敦的一生也是浪漫传奇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