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泽洋 《中国酿造》2013,(Z1):85-86
纤维素乙醇是第二代生物燃料,对未来的能源格局将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纤维素乙醇的发展现状、产业潜力和技术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说明了纤维素乙醇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李十中 《中国酿造》2013,(Z1):77-81
2012年我国进口石油超过60%,目前油价仍然较高;雾霾肆虐,汽车尾气导致的空气污染(PM2.5)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据此,文中建议生物燃料替代石油应作为国家优先能源战略。并提出现实发展1.5代生物燃料-甜高粱秆乙醇,加快研发和示范第2代生物燃料-纤维素乙醇和F-T生物柴油,加强第3代生物燃料微藻柴油研发,跟踪第4代生物燃料-人工光合燃料,以期减少进口石油、改善空气质量、拉动国内经济、创造就业机会、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能源资源、粮食安全和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全球能源的发展正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全球能源结构正经历以矿物能源为主向可再生能源等多种能源并存的方向的变迁.第一代生物质能源--用粮食生产乙醇的发展规模必将受到限制,利用第二代生物质能源--纤维素类物质生产燃料乙醇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将纤维素生物质转化为燃料乙醇,可以降低对粮食安全的冲击,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可以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缓解环保的压力、促进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这篇文章重点介绍了生物燃料尤其是生物乙醇的生产过程。简单介绍了生物燃料生产的"问题":"第一代"生物燃料(关于与粮争地,与人争食的问题)和"第二代"生物燃料(关于生产技术有待改进的问题)。介绍了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每一步的生产过程,包括对原材料的预处理、水解和发酵的过程。讨论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筛选有效的甚至是多效的水解酶,发酵过程中对微生物菌株的筛选,利用厌氧作用将糖转化为生物乙醇的最优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5.
甘蔗生产燃料乙醇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C4作物,其光能转换效率、光合速率、单位面积生物产量显著高于其他作物,其净能比最高。用甘蔗生产燃料乙醇,成本低。甘蔗是最有潜力的生物能源作物,但是我国发展生物能源必须重视能源甘蔗品种的选育,加强甘蔗燃料乙醇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利用甘蔗发展燃料乙醇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分析了我国利用甘蔗发展可再生生物能源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非粮食乙醇产业化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清洁、可再生能源-生物植物产乙醇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以木薯、甜高粱为原料的非粮燃料乙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中国生物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木薯、甜高粱燃料乙醇的产业化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酿酒》2021,48(4)
为应对节能减排的压力,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2020年12月我国颁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明确提出发展生物能源要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严格控制燃料乙醇加工产能扩张,推进非粮生物液体燃料技术产业化发展。重点分析了燃料乙醇发展中的现状及瓶颈问题,最后对燃料乙醇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酿酒》2015,(6)
为应对石化能源短缺的局面和节能减排的压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发展越来越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介绍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其中明确:到2015年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400万吨;到2020年,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1000万吨。重点分析了燃料乙醇发展中非粮原料(薯类、甜高粱、木质纤维素等)生产乙醇的发展现状及瓶颈问题,最后对非粮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信息纵横     
《粮油食品科技》2007,15(1):68-69
发改委加快编制燃料乙醇产业政策本刊讯,在我国以生物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能源发展历时5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完成试点评估及《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前期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有关专家专题研究编制《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和《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政策>。从战略高度制定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在“石油替代”和“替代原料石油”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目前各地拟建燃料乙醇项目积极性很高,产业发展面临着开发非粮原料,制定合理的原料路线,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完善政策环境等诸多挑战,必须通过制定产业发展政策,规范市场秩序和投资行为,防止盲目建设和投资浪费,指导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稳步有序发展。(萌讯)  相似文献   

10.
2008第二届诺盖斯中国国际生物质能(上海)展览会(CIBE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8第二届诺盖斯中国国际生物质能(上海)展览会(CIBE2008)将于2008年3月31~4月2日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上海市兴义路77号)举行。展品范围:(1)生物质能发电:生物质发电机组、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设备、秸秆发电、垃圾发电和沼气技术及机组等;(2)生物质能燃料:生物质能液体燃料(生物柴油、木质纤维素转化燃料乙醇等其他燃料),生物质固体燃料、生物质气体燃料(沼气、生物制氢)生物塑料等;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生物柴油)转化、生物质造粒设备、专门锅炉及发电机、热电联产系统,能源作物的育种及栽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生物能源等一批新兴产业正在形成,木薯、甜高梁等非粮原料制燃料乙醇产业化加快,一批生物柴油、秸秆发电项目正在建设,投资快速增长。中国将加大非粮原料生产生物能源的研究,加大对生物能源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投入,建立财政资金优先购买自主创新生物产品制度,对生物柴油、生物质发电和经批准生产的燃料乙醇等重要生物产品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到2010年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200万t;到2020年,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迭1 000万t.评述了我国纤维素乙醇开发进展、纤维素乙醇开发前景和国际合作进展以及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下的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在8月20-23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生物质能源技术国际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欧阳平凯指出,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生物燃料。继美国和巴西之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但是,粮食安全问题限制着我国燃料乙醇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大型海藻发酵燃料乙醇已成为目前生物乙醇研究的前沿热点,大型海藻具有生长周期短、资源丰富、不与粮争地等优点,发展前景广阔。该文综述了大型藻类发酵燃料乙醇的预处理方法、水解糖化以及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利用大型藻类发酵生产燃料乙醇对缓解人类面临的粮食、能源和环境三大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能源甘蔗生产燃料乙醇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李奇伟  戚荣  张远平 《甘蔗糖业》2004,(5):29-33,44
本文分析了能源甘蔗生产燃料乙醇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指出与玉米木薯等淀粉质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相比,能源甘蔗生产燃料乙醇具有原料成本低、加工成本低、综合利用潜力大等突出优点,发展能源甘蔗生产燃料乙醇是解决我国能源紧缺的最佳办法。同时,发展能源甘蔗生产燃料乙醇可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蔗梢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可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发酵技术制备的生物乙醇具有高氧含量,燃烧清洁,并能降低有毒物质排放量的优点。本文综述了第二代生物乙醇制备过程中的原料优势,预处理和2种水解方式的优缺点,发酵过程中常用的酵母种类及其作用范围,以及对不同原料采用不同预处理和发酵的组合方式进行制备第二代生物乙醇的流程。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4):86-86
未来我国车用燃料中,以乙醇为主的生物燃料将占到重要地位。在上海举行的为期2天的“中国能源的未来——MIT论坛”上,国务院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锭明表示,到2010年,我国燃料乙醇的年产量可以达到200万t,到2020年达到1000万t。国家正在制定相关法规政策,规范燃料乙醇的生产,合理推广车用乙醇。  相似文献   

18.
稻米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米是一种具有潜在开发与利用前景的生物质能源,其转化的途径是利用稻壳、稻草作为燃料和发电,利用不宜食用的高酸价米糠油制取生物柴油,陈化粮制取燃料乙醇。详细介绍了稻壳、高酸价米糠、陈化粮的主要特征和参数以及转化为能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广西非粮生物质燃料乙醇、生物沼气、颗粒燃料方面的产业发展现状与研发现状,分析了广西非粮生物质能源产业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提出近期该产业的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12月9~10日,第三届中美先进生物燃料论坛在北京举办,中粮作为承办方之一出席论坛。论坛对两国在先进生物燃料领域的合作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并确定下一步工作计划。双方重点探讨了非粮生物质能源供应体系建设、先进生物燃料在减少温室气体及PM2.5排放方面的积极作用、国内外纤维素乙醇商业化及产业化示范等议题,在中粮挂牌的国家能源生物液体燃料研发(实验)中心与美国同行就纤维素燃料乙醇的原料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在共同开发、完善收集模型等问题上达成了合作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