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闫磊  陈思宇  肖美良子  丁伟 《化工学报》2019,70(Z1):235-241
采用无水三氯化铝与多卤代烷组成的络合物催化体系,研究了以煤制烯烃某一馏分段和混合二甲苯为原料合成煤制烯烃基长链烷基二甲苯。采用条件实验法得出的较佳工艺参数是:起始反应温度为室温,混合二甲苯/煤制烯烃的质量比为2∶3,相当于物质的量之比2.2~2.5∶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液总量的1/110(质量分数),反应时间为60 min,得到的长链烷基二甲苯的含量在80%以上;计算得到其平均分子量约为302.5,相当于十四烷基二甲苯的平均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分子量分布,是更好的生产烷基芳基磺酸盐的原料,并在30 L反应器中进行了放大实验。  相似文献   

2.
采用无水三氯化铝与多卤代烷组成的络合物催化体系,研究了以煤制烯烃某一馏分段和混合二甲苯为原料合成煤制烯烃基长链烷基二甲苯。采用条件实验法得出的较佳工艺参数是:起始反应温度为室温,混合二甲苯/煤制烯烃的质量比为2∶3,相当于物质的量之比2.2~2.5∶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液总量的1/110(质量分数),反应时间为60 min,得到的长链烷基二甲苯的含量在80%以上;计算得到其平均分子量约为302.5,相当于十四烷基二甲苯的平均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分子量分布,是更好的生产烷基芳基磺酸盐的原料,并在30 L反应器中进行了放大实验。  相似文献   

3.
以C_(15~19)烷基二甲苯为原料,采用气体SO_3鼓泡式磺化工艺合成了长链烷基二甲苯磺酸,并经红外光谱与核磁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经单因素试验得到了长链烷基二甲苯磺酸的优化磺化工艺条件:SO_3与烷基二甲苯摩尔比为1.2∶1,SO_3体积分数为8%,磺化温度为(45±3)℃,老化时间为20 min,水解时间为10 min,此时产品中长链烷基二甲苯磺酸的质量分数可达94.5%以上。通过平衡表面张力与动态接触角研究了长链烷基二甲苯磺酸盐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长链烷基二甲苯磺酸盐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平衡表面张力(γ_(cmc))分别为1.08×10~(-2) mmol/L和31.45 mN/m,其浓度高于4倍cmc时,对石腊膜呈现出润湿性。  相似文献   

4.
USY/SAPO-5复合分子筛催化合成长链烷基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  田爽  侯鑫  马涛  连丕勇 《化工科技》2009,17(4):23-25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种USY/SAPO-5复合分子筛.通过XRD、IR、TEM等方法进行袁征,分析其晶型结构,证实形成了以USY为核,以SAPO-5为壳的复合分子筛结构.并将USY/SA-PO-5复合分子筛应用于苯和长链烯烃的烷基化反应,在n(苯):n(长链烯烃)=8:1,反应温度200℃,压力3.5 MPa,在此条件下长链烯烃的转化率可达99.2%,选择性也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5.
使用三氯化铝作催化剂,对C_(13)~C_(14)内烯烃齐聚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三氯化铝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聚内烯烃合成油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三氯化铝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3%,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4 h。在此条件下,以C_(13)~C_(14)内烯烃与1-十四碳烯的混合物为反应原料合成了聚烯烃合成油,并研究了其物化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各为50%的1-十四碳烯与C_(13)~C_(14)内烯烃混合物,可以合成100℃黏度为6.10 mm~2·s~(-1)、黏度指数147和凝点-40℃的聚烯烃合成油,收率为78%,具有黏度低、凝点低和黏度指数高的特点,是高质量的聚烯烃合成油。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碳四芳构化技术原理和20万t/a混合碳四临氢芳构化工业装置概况。对芳构化工业装置工艺条件持续优化,在碳四原料中C_4烯烃含量39.61%(w),反应温度360~410℃、反应压力1.9MPa、进料体积空速1.0h-1、氢油体积比50∶1的临氢操作条件下,C_4烯烃转化率达98.0%,生成油总收率32.05%(w)。混合芳烃(可作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馏程37~207℃,其中芳烃含量45.24~55.42%(w),RON≥94.03。优化后的运行结果表明,碳四芳构化工业装置生产技术指标达到设计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碳链的N-甲基烷基胺(n=3、5、7)和氯丙烯为主要原料,合成了3种二烯丙基甲基烷基氯化铵(分别标记为C_3、C_5、C_7)。其最佳合成条件为:195 mL蒸馏水,原料物质的量比n(N-甲基烷基胺)∶n(氯丙烯)∶n(氢氧化钠)=1. 0∶2. 5∶1. 3,反应温度50~54℃,反应时间24~28 h,所得产物的收率分别为84. 3%、81. 5%和82. 3%。用FT-IR和~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测定C_3、C_5和C_7的水溶性和絮凝性能,结果表明,季铵盐C_3、C_5和C_7的低温水溶性好,对高岭土及硅藻土絮凝能力的强弱次序为C_7C_5C_3。  相似文献   

8.
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顺丁烯二酸酐和苯胺为原料、二甲苯和DMF的混合溶液作溶剂,采用两步法合成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产品用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进行了表征.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如下:n(苯胺)∶n(顺丁烯二酸酐)为1∶1.2;溶剂V(二甲苯)∶V(DMF)为20∶1; 胺化反应温度为40~50℃,环化反应温度为135℃;环化时间为2 h.在此条件下,产品收率达到90%、纯度达到98.15%.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ODMA)的电子转移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详细研究了反应温度、配体用量、还原剂用量对聚合速率及反应可控性的影响。通过凝胶渗透色谱仪(GPC),热失重分析仪(TGA),差式扫描量热分析仪(DSC),水接触角(WCA)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方法对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PODMA)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在75~95℃,配体用量为催化剂摩尔量的10~20倍,还原剂用量为催化剂摩尔量的5~20倍的范围内,采用ARGET ATRP法均能成功合成分子量可控且分子量分布窄的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可控反应条件较短链甲基丙烯酸酯的要宽,这主要是由于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具有长的侧链,其终止速率常数也比相应短侧链的甲基丙烯酸酯类低造成的。研究发现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薄膜对水的接触角达到103°,这是由于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低表面能的长烷基侧链,和侧链的结晶造成凹凸不平表面共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由Rohm and Haas Co.开发的这项专利技术施胶剂是一种聚合物的水分散液,由疏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烷氧基或烷代苯氧基聚氧化乙烯(甲基)丙烯酸酯(alkoxy-or alkylphe-noxy polyoxyethylene(meth)acrylates)、烯烃以及链烯基乙烯酯(Vinyl alkenoates)和水溶性不饱和酸或亲水基单体制备而得。其中一典型的产品是由30%丙烯酸和70%的甲基丙烯酸C_(16~20)烷基酯制成。其专利申请内容请见日本公开特许公报 JP 04 41,800[92 41,800](Cl.D21H19/20)1992.2.12,Appl.90/143,279。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钛酸正丁酯Ti(n-BuO)4为催化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以氯化铵/三乙胺为胺源,桃醛经还原胺化反应制备含羟基长链二烷基胺——双(4-羟基十一烷基)胺的工艺。得到的最优反应条件为:n(桃醛):n(氯化铵):n(三乙胺):n(钛酸正丁酯):n(NaBH4)=1.0:1.45:1.45:1.45:2.0,反应温度20 ℃,反应时间24 h,收率57.7%;用FTIR、1HNMR、13CNMR和MS表征了产物的结构。该还原胺化工艺放大到百克级,收率为61.5%。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烯烃交叉复分解直接应用于植物油甲酯中获取长链终端烯烃化合物,本研究分别以油酸甲酯(MO)和亚油酸甲酯(ML)为原料,通过烯烃交叉复分解反应制备长链终端烯烃化合物1-癸烯(CM1)、1-庚烯(CM2)和9-癸烯酸甲酯(CM3)。对4种典型的Grubbs催化剂,10种短链液体烯烃底物以及不同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时间、催化剂用量和脂肪酸甲酯与烯烃底物物质的量之比)的影响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种催化剂中第二代Hoveyda-Grubbs催化剂(C3)适合于MO,第二代Grubbs催化剂(C2)适合ML,10种短链液体烯烃底物中丁香酚较有利于目标产物的生成。在反应温度0℃、反应时间20~60 min、催化剂用量0.5%~1%以及n(脂肪酸甲酯)∶n(丁香酚)为1∶10~1∶20范围内,两种原料均可获得较佳的结果,MO与ML的转化率最高均可达99%,CM1、CM2和CM3产率最高分别为80%、92%和73%。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专利     
环化顺-1,4-聚丁二烯的制备(公开号CN1080295A/公开日期1994-01-05/分类号1PC~5,C08F136/06/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斯大林大街109号,130022)以镍系顺-1,4-聚丁二烯为原料,溶剂为芳烃或氯化烃(如甲苯、二甲苯、氯苯等),卤代烷基铝和卤代烷烃为催化体系,于100~140℃下进行环化反应,并控制环化度为2%~4%.反应结束后加入终止剂正丁醇,然后用蒸馏水(用量为反应物料体积的1/3~1倍)洗涤5~7次,加入沉淀剂乙醇与丙酮的混合溶液(二  相似文献   

14.
以烷基叔胺和碳酸二甲酯为原料制备烷基碳酸甲酯铵,烷基碳酸甲酯铵水解得到烷基碳酸氢铵,再通过离子膜连续电解法合成长链烷基季铵碱。以十四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为例,考察了电解反应温度、电流密度、阳极液浓度、阴极出料液浓度对电流效率的影响,得出其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5 ℃、电流密度450 A/m2、阳极液浓度1.40 mol/L、阴极液出料浓度为0.15 mol/L,在此条件下电解反应的电流效率可达67%以上;通过1H-NMR、IR对产品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合成的产品为长链烷基季铵碱;对得到的长链烷基季铵碱的表面活性、pH值、润湿性、泡沫稳定性等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间二甲苯(MX)和对二甲苯(PX)为原料,使用500 mL高压氧化反应釜MX和PX混合氧化,制备粗混合苯二甲酸(TA-IA)。考察了催化剂中促进剂溴的含量、空气流速、反应温度和压力、MX与PX的质量比、体系含水量、溶剂比对MX和PX混合氧化反应的影响,并对最佳工艺条件下的产物TA-IA进行加氢精制。结果表明:最优混合氧化工艺条件为空气流速2 000~2 500 mL/min,温度187℃,压力1. 1 MPa,醋酸∶二甲苯的质量比为10∶1、体系含水质量分数7%,MX∶PX质量比69∶31,四溴乙烷为促进剂,三元催化体系中钴含量为545μg/g、锰含量为250μg/g,溴含量为955μg/g,在此工艺条件下反应物的转化率为99. 92%,目标产物TA-IA的收率为88. 81%;所得混合氧化产物在反应温度286℃、反应压力7. 86 MPa、TA-IA浆料质量分数为25%的条件下进行加氢精制,加氢精制后产物中对羧基苯甲醛和间羧基苯甲醛的总含量为2μg/g。  相似文献   

16.
以长链烷基叔胺、长链烷基叔胺盐酸盐、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了N-(3-氯-2-羟丙基)-N,N-二甲基长链烷基季铵盐,利用其与长链烷基咪唑啉季铵化合成了含咪唑啉环的不对称双季铵盐。通过FTIR,1HNMR验证了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结构,考察了其合成工艺。合成含咪唑啉环不对称双季铵盐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N-(3-氯-2-羟丙基)-N,N-二甲基长链烷基季铵盐]∶n(长链烷基咪唑啉)=1∶1.1,反应溶剂采用异丙醇,反应温度80℃。用失重法测定了25℃时含咪唑啉环不对称双季铵盐在1.0mol/L盐酸溶液中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仅添加50mg/L,对Q235钢缓蚀率达98.89%。  相似文献   

17.
以烷基叔胺和碳酸二甲酯为原料制备烷基碳酸甲酯铵,再经水解得到烷基碳酸氢铵,通过离子膜连续电解法合成长链烷基季铵碱。以十四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为例,考察了电解反应温度、电流密度、阳极液浓度、阴极出料液浓度对电流效率的影响,得出其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5℃、电流密度450 A/m2、阳极液浓度1.40 mol/L、阴极液出料浓度为0.15 mol/L,在该条件下电解反应的电流效率可达67%以上;通过1HNMR、IR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产品为长链烷基季铵碱;对得到的长链烷基季铵碱的表面活性、p H值、润湿性、泡沫性等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红薯淀粉烷基多糖苷生产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转糖苷法,以红薯淀粉、乙二醇、长链醇为原料,在2000L反应釜中生产了淀粉烷基多糖苷系列产品。工艺条件为m(红薯淀粉)∶m(乙二醇)∶m(长链醇)=1∶4∶1,残压小于9.3kPa,反应温度100~120℃。平均聚合度DP=1.10%,表面张力31.1~35.5mN/m,w(无机盐)<1.0%,w(固型物)>50%,w(活性物)>80%,w(游离脂肪醇)<1%。分析了刮膜除醇及氧化、还原脱色的生产工艺条件对产物的影响。用红外、气相色谱表征了产品。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介绍了在催化剂无水AlCl3作用下用异丁烯做烷基化剂,用混合C9芳烃溶剂油中的连三甲苯合成烷基连三甲苯的过程,并交代了该烷基化反应的较佳工艺参数为烯烃:连三甲苯(量比)=1.1:1.0;烷基化温度为70~90℃;催化剂/投料(质量比)=1.5:100.0;烯烃进气速度为3L/min。减压精馏的较佳工艺参数为真空度为(9.584~9.927)×104Pa;回流比R=(3~15):1;切取温度范围90~119℃。烷基连三甲苯的精馏收率高于86.00%。  相似文献   

20.
针对仲胺基聚醚合成存在产率低、反应条件苛刻等问题,以端伯胺基C12~14烷基聚乙二醇醚(A/C12~14E5)为原料,通过伯胺在常压条件的分子间脱氨耦合,高效地合成了双(C12~14烷基聚氧乙烯基)仲胺(S/C12~14E5).探究了耦合温度、催化剂用量、氢气流量及反应时间对S/C12~14E5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200℃,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2.5%,氢气流量为200 mL/min,反应时间为5 h时,仲胺含量(化学法)达到97.3%.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底物拓展、放大实验,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