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山川形便为脉络,从地理学视角出发,结合史料及考古成果,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层面对其影响的古代交通系统及地区政治区划进行历史演进研究,并基于此探讨平遥古城在建城前的历史区位条件变化。通过古籍相互引证及考古发现,推定平遥古城建城时间,复证平遥古城作为城镇聚落的历史区位条件,山川形便与其出现时间的一致性,即平遥古城选址建设受到多层级山川形便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文化基因理念,研析闽中地区传统民居的空间形态基因谱系。以尤溪双兴堂民居为例,深入分析归纳堂横屋民居的环境空间形态、平面空间形态和立面空间形态等文化基因特征。从类型学视角,详实解析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文化基因表达形态。宏观山形水势造就总体环境山水空间格局,中观人文与自然相融造就平面形态类型组构,微观地域与工艺造就立面图式结构,以期更好保护传承地域文化基因,为锻造文化自信提出新的应用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研究结合古城复兴规划的内涵与定义,寻找古城复兴规划的出路,提出通过梳理文化资源、分析文化载体、分析文化高度、构建基因库、比较文化基因、文化基因空间模块化和控制文化环境品质等方式实现古城复兴的路径。同时,结合西安市古城复兴空间规划,明确古城复兴规划体系包括宏观的大都市文化格局规划、市域文化体系规划、中心城区文化脉络规划,中观的主城区文化结构规划、老城区文化极核规划、外围城区文化演绎规划,以及微观的文化遗址公园规划、古镇名村规划、特色文化街区展示规划、古城墙遗址展示规划、建筑风格体系规划、雕塑体系规划、标识体系规划、古树名木保护规划三个层面、十四个方面的规划内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为案例地,分析了平遥民居改造成为民俗旅馆过程中因居住形态演变所表现出的街坊、院落及建筑单体空间形态的变化。平遥居住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可以归纳为主体要素、社会要素和文化要素。改造所形成的新空间成为外来游客活动与交往的载体,同时产生了独立于传统街区及民居的社群关系、文化形态。研究加深了对旅游商业化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发展演变的认识,并为其保护和更新提供借鉴和引导。  相似文献   

5.
初探民族文化的当代转换——云南昭通师专建筑群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昭通师专建筑群设计为例,尝试将文化的转换在建筑学的语境中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来研究,宏观层次是建筑的外部空间,中观层次是建筑单体的组合方法,微观层次是在单体建筑中的形式与色彩体现。  相似文献   

6.
以古今文献、历史舆图和当代影像资料为基础,以川主信仰的空间载体—川主信仰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其起源发展和传播演进历程,并对其空间秩序和文化内涵及其营建管理机制进行考察,总结川主信仰建筑在分布与选址、原型与分类以及空间文化上的特征与规律。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承载空间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研究了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承载空间,从功能属性上,将其分为仪式空间、教育空间、表演空间、商业空间、生产空间以及生活空间六类。此外,从形态上,将其归纳为微观、中观、宏观三层次以及点状、线状、面状三种形态的空间特性。据此,提出了社区营造,延续承载空间文化内涵;整体性保护,梳理承载空间的组成;原真性保护,维护承载空间的形态的保护思路与措施关键词 传统村落保护;非物质文化;承  相似文献   

8.
伍国正  吴越 《华中建筑》2011,29(1):84-87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建筑文化审美可以从建筑生成环境系统、建筑文化传统和建筑的审美特征等三个层面展开.该文结合对湖南传统民居庭院的布局方式、人文精神、使用功能和审美价值观的分析,从文化审美的中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论述了中国传统民居庭院在体现"礼乐"和鸣的宗法伦理观、"天人合一"的哲学观、阴阳有序的"四象"时空观、审...  相似文献   

9.
林剑 《规划师》2009,25(10):39-43
城市雕塑是城市艺术的体现,编制城市雕塑规划,要站在统一部署、统筹协调的立场,注重体现地域文化特征与城市特征,增强与城市风格、空间形态的吻合。南宁市城市雕塑规划着重于地域文化特色的体现,紧扣时代发展主题,选取独特的雕塑题材,从宏观、中观、微观层次引导形成合理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是地域特色文化和乡土建筑风貌的重要载体,其空间形态是人与地域环境长期互动交融的结果。湘西地区自然资源丰厚、民族文化多元,选取湘西地区传统村落为样本,基于ArcGIS空间分析、空间类型分析等,提炼分析湘西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构成要素和普适性特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空间层次,解析村落山、水、林、田、宅空间格局,空间结构,空间组织和建筑群体组团的空间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梳理总结湘西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在地性表达模式,构建空间形态特征图谱,深化对传统村落的认识,为传统村落在地性保护与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量欧式商品房的建设破坏了古城风貌,为此,有必要探索和研究适宜该地区住宅建设的空间语境与建筑形式,使之与传统风貌相协调,并能适应市场需求。课题选址于临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分析临海城市特质、传统街区空间形态以及传统民居空间、外观,归纳总结该地区地域街坊特征和建筑特色的基础上,采用"叠合"的手法,探索了与古城风貌相协调的现代居住空间、形态和建筑外观设计。  相似文献   

12.
文化线路以其整体性、连续性、动态性对于遗产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已成为共识,多维度、多尺度发展文化线路视野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从城市尺度出发,将传统区域尺度的文化线路内涵活化引入老城空间,强化历史遗产保护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总结凝练出整体价值、连接廊道、动态视角三大关联特征,为老城更新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围绕"要素识别调查-适宜评价分析-空间规划布局-分类营建策略"的基本框架展开文化线路视野下的老城复兴路径探讨。并以陵川老城为研究案例,提出以空间线路为载体,遗产保护为核心,兼顾生态修复、社区营建及城市公共空间整治的老城整体性复兴策略,形成了一套综合且翔实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洋  朱捷 《园林》2021,(5):34-41
针对我国城市建设更新过程中出现的历史文化名城场所精神消逝现象,基于场所精神理念,提出名城场所精神复兴的可行路径.依循理论研究、问题剖析、模式建构、实例验证的逻辑路线,凝练出以历史文化为基底、特征环境为构架、地方社区为表情、地域生活为舞台的历史文化名城场所精神复兴思路.剖析陕西韩城古城在历史文脉断裂、原真空间受创、原有居...  相似文献   

14.
古都型历史文化名城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而古都型历史文化名城因其大遗址、古墓葬、地下埋藏文物特别丰富等,在城市的发展与保护问题上矛盾更加尖锐。通过对城市特征和地下空间特性的研究,探寻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对古都型历史文化名城的意义,进而总结出地下空间的利用原则及地下空间规划的方法,并应用于洛阳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中,希望能够为我国其他同类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建设积累一些有价值经验。  相似文献   

15.
郝永刚 《山西建筑》2008,34(8):207-208
针对平遥古城的特点分析了平遥古城消防给水系统的重要性,通过几种消防给水系统的比较,提出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是平遥古城的最佳选择,以保证古城安全,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马成理 《山西建筑》2012,38(12):35-36
采用高科技无损检测技术,对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墙现状进行了探测,并结合人工检测结果进行了安全性评价,为古城墙的维修加固保护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
李凯 《山西建筑》2010,36(8):47-48
对平遥古城进行了介绍,从保存最完整的传统民居建筑研究了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指出平遥以传统民居为基础,加上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和古街、古巷、古建筑及其他文物古迹,使古城历史环境的整体保护达到了很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阎羽  罗谦 《城市建筑》2014,(33):35-35
四川古城阆中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城的规划思想受到道家风水学说的影响;街巷呈棋盘式方格网空间布局形成节奏韵律的美感;阆中城区还保留着主要的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散发着浓郁的古城气息。  相似文献   

19.
平遥古城环城地带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学军 《山西建筑》2009,35(33):15-16
解读了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历史、空间、城市依存关系,梳理了自然、人文、现状建设、景观视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生态、文化和游憩等功能的织补,从而为我们展现出平遥古城环城地带在记忆与梦想中的愿景。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中国古城墙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彭蓉  张永生 《山西建筑》2005,31(13):11-12
简述了中国古城墙保护的现状和古城墙保护的意义,并提出了对城墙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原则和措施,简要介绍了南京、西安、开封、平遥等几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