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乡村地区发展步入提质转型新阶段,特色保护类村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梳理了特色保护类村庄发展面临的建设主体空心化、公共服务供给失衡、传统文化认同危机等问题;引用“文化自觉”理论,将“文化自觉”解析为“文化自知”“文化塑造”“文化传承”三个维度,并从创新特色文化产业、重构公共服务体系及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三方面提出了特色保护类村庄的有机更新路径。以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镇巴园子村为例,从“文化自觉”的三个维度,将巴园子村发展面临的困境归纳为文化认同意识薄弱、空间文化属性趋同以及文旅宣传力度不足,并围绕营造文化空间、完善项目清单、构建长效机制三个方面提出“文化自觉”驱动下巴园子村文化延续与有机更新策略,以期为同类村庄保护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徐坚  张帅  杨平  叶海涵 《华中建筑》2020,38(1):106-109
高原山地民族村落由于所处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在与自然长期适应协调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征,构成历史文化价值丰富的村落文化。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民族村落受自然、社会等条件的限制,导致民族村落在保护与发展中处于被动状态。如何在良好的文化保护引导下,发展特色产业,保护具有地域特点的村落文化、产业及形态,是民族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该文以迪姑村为研究对象,分析迪姑村文态、业态及形态所体现的地域特征,采用三态融合的方式提出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旨在为民族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深入研究目前村庄发展面临的劳动力流失、产业衰败、建筑破败、环境杂乱和治理乏力等诸多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策略。结合安徽省萧县刘行村村庄规划实践,在分析村庄发展条件及潜力的基础上,探索从产业振兴、文化复兴、生态修复、组织构建四个方面建立刘行村的振兴路径,以期为同类村庄振兴规划编制提供启发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兼具城乡二元结构性特征的空间。在以往重视土地经济效益的大规模商业开发中,导致不少城中村消失,城市文化断裂。新时期村寨保护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政策和战略,强调对村庄多元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利用。从村寨保护和乡村振兴的视角重新审视城中村的文化价值,并以大厂城南五村为例,探索城中村以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为依托,采用渐进式设计改造、实现文化保护与产业振兴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时期背景下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问题,提出少数民族村寨继承性发展概念,以侗族村寨滚正村为例,探讨适应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的规划技术方法。通过典型形态要素识别、空间单元分类导控以及传统民居建筑类型演化的方式,达到少数民族村寨文化传承与当代发展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四川建筑》2021,41(4)
十九大农村工作概要报告中首次正式明确提出深入实施推进乡村现代农业建设振兴协调发展重大战略,要彻底实现民族乡村经济振兴首先必须彻底改变传统民族村庄落后的基本面貌,将村庄治理与乡村改造相有机结合,坚持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1])。在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精神文明体系建设的同时,需要加大全区乡村文化风景园林绿化景观规划项目建设的推进步伐,以实现美丽乡村的文化建设最终目标。基于此,文章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背景下,提出如何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理论与操作方法体系加以结合运用于乡村实践,为更好地实现乡村文化景观园林建设目标提供了具体的管理方法论和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7.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广受关注。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江西传统村落内有着丰富的建筑上梁文化资源。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结合文献搜集和田野调查研究方法,分析了江西建筑上梁文化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文化要素碎片化、文化空间消亡化、文化传承人老龄化等问题,提出了在建筑上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应构建以"传统建筑上梁文化空间"为保护核心,以"居民"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以技术为辅助的三层次的江西建筑上梁文化保护模式,以期为传统村落的文化振兴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避免村庄人居环境千篇一律,须充分体现其乡土特色、文化底蕴,从而构建"美丽乡村"。在大城市辐射圈内的回族村庄,将发展特色农村经济与地域性农村文化保护和利用相结合,挖掘旅游资源,促进城乡良性互动与发展。研究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结合河北省村庄面貌提升规划的实践,提出以伊斯兰文化和地域文化为纽带,贯穿经济发展、开放空间、自然环境、建筑风貌、支撑体系的改造策略,从而塑造以"伊斯兰天堂花园"主题的回族村庄,为少数民族村庄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莆田市常太镇马院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是闽中地区革命发源地之一,2019年被列为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以马院村为试点,分析村庄现状问题,构建革命老区保护开发特色型村庄规划技术路线框架,提出革命老区村庄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以文化传承的角度切入乡村的建设发展,在减少生态干预的前提下发展乡村经济。以北方特有的民族村庄规划为例,探讨北方村庄发展中文化发展的作用,在新一轮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中探索经验。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地域民族文化的载体,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表现出了高度的丰富性与混杂性,无论从地区发展战略层面考虑,还是从文化多样性角度考量,均值得深挖与保护.  相似文献   

12.
以规划引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在北京市门头沟区马栏村村庄规划实践探索发现,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运用底线思维有助于落实空间管控目标,协调各部门利益需求,实现村庄资源统筹配置。本文在综合分析马栏村村庄规划编制的突出问题基础之上,构建基于底线思维的马栏村村庄规划编制总体框架,提出了底线思维导向下村庄规划编制的具体策略,以期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规划思路和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0,(3)
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实施战略,其中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深入发展的根基,是发扬乡风文明的根本。山西作为文化大省,五千年的文化深刻蕴含在山西这片土地中,每个村庄都有其独特的村庄文化,选取有代表性的村庄进行走访,通过实地调查考察,结合自身平时与周边村庄人们的接触了解和经验,得出山西村庄文化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促进作用,分析乡村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山西以及全国的乡村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而乡村旅游则是传承、活化、发展乡村文化的重要路径。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旅游转型、丰富乡村文化内涵的必然选择。大城市近郊村作为城乡联动的"先行地",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了文化遗产活力丧失、旅游发展同质化、村庄空心化、产业转型困难等困境。本文以北京市房山区车厂村为研究案例对象,通过从具体案例分析到共性策略总结的方法,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以文化振兴、生态优先为原则,将文化基因贯穿于旅游体验,以达到挖掘文化遗产价值、优化村庄格局、促进产业转型,最终实现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的目的,为该类型村庄规划与产业策划提供策略借鉴。  相似文献   

15.
特色保护型乡村由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构成,是彰显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类型之一。湖南省特色保护型乡村基于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背景,在近年连续实施的乡村规划与建设中日渐突显其魅力,同时也存在经济基础差、旅游发展受限等保护与开发难题。文章试图从地域特征入手进行挖掘,从特色产业、传统文化与人居环境等方面提出特色保护型乡村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精神层面的村庄文化与实施层面的村庄规划相结合,发挥文化在村庄规划中的引领作用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怀柔区北房镇大罗山村为例,阐述一个普通村庄在规划中遇到的困境,通过找寻历史文化,让文化起到引领作用,并将文化印记落实在村庄规划中,解决村庄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等多方面的问题,推动村庄发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29):120-121
本文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与保护文化和发展文化艺术相结合的角度,深入探讨其价值意义和应用研究。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的结合,不仅可以对地域民俗文化进行高效的宣传、开发以及传承。特别是通过学科专业与地域文化产业的深入融合进行创新,带动特色保护类村庄与城郊融合类村庄这两类村庄振兴发展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云南省那柯里村为例,分析其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及发展的不足,并提出优化策略。研究认为,那柯里村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乡村人文景观挖掘不足、对旅游资源保护不当、经营模式同质化严重等方面。通过深度挖掘当地文化景观特色、合理保护乡村旅游资源和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等措施,可以促进那柯里村乡村旅游的优化发展,从而助推那柯里村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是国家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提出的战略要求。论文以禤洲村国土空间规划为例,探索村庄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修复、耕地农田保护、基础设施布局等规划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下,新一轮村庄规划正在全国展开。但是,在当前的村庄规划中,规划师多简单套用城市规划的方法,更为重视村庄要素而忽视村域资源,专注于重视物质空间忽视产业经济,导致村庄规划沦为简单程式化项目。当前,随着多规合一的实质推进,空间规划应运而生。与传统规划相比,空间规划强调全覆盖,关注"山水林田湖草"所有空间资源,而不局限于建设区,更适用于乡村规划。基于问题剖析与经验借鉴,利用空间规划的理论与思想,在北京市北部山区某村庄的规划中,首先在空间上强调"山水林田村"协调共生,保护村庄赖以存在的整体环境,保障生态安全;在产业方面强化农商游旅居统筹发展,实现村庄产业振兴;挖掘地域建筑风格,强调建筑与山水环境融合,提升村庄风貌,积极探索面向空间规划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