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橡 《湖南包装》2023,(5):195-197
以女性高等院校为背景,从文化育人的角度阐述湖湘红色文化融入“刺绣工艺”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结合女大学生教育特点,从湖湘红色文化中筛选出契合“刺绣工艺”课程教学目标的内容,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融入课堂,在文化感知、工艺学习、思政育人等方面提升学生对传承和发扬湖湘红色文化的自信心,并形成课程广泛且持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艺术参与到城市文脉建设的诸多环节,不仅为城市建设带来持续附加值,还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文章对历史文化街区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公共艺术与洞庭南路历史街区在互融互生、地域文化元素在公共艺术的应用及公共艺术在历史文化街区的表现形式,同时以洞庭南路历史街区为实例进行规划设计。基于对城市文脉保护进行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艺术设计是提升城市公共品质的可持续性方法,并且其对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艺术的资源整合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公共艺术的设计手法保护岳阳城市文脉,从而达到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天津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张爱鹏 《包装工程》2013,34(10):1-3
对地域性公共艺术的概念及地域性公共艺术在国内外地铁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对比分析了天津地铁建设中地域性公共艺术设置的现状,并结合当地文化特征和具体的几个地铁站点设计,归纳出天津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形式和内容,得出其设计原则,即主题性、公众性和经济实用性,体现了艺术要服务于大众生活的意义与宗旨。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由于其拥有较强的“思政”和“德育”价值,对大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红色文化与包装设计专业的思政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本文以文化创意产品的包装设计为例,探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设计类专业的思政教育教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王平 《湖南包装》2020,(1):123-125
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效提升传统文化新时代创新传承是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地域文化资源创新传承与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特色发展的对接性,探寻了高校艺术教育对地域文化资源创新传承的方法与策略,认为借助高校的科研与教学平台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既彰显了地方高校立足于本土文化资源,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特色办学理念,又激发了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护、传播和创新发展的意识,是地方优秀文化保护与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的双赢之道。  相似文献   

6.
一、城市文化的概述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外部彰显,能够感受到城市居民对于城市的情感对城市生活注入的激情,是城市生活的内在动力,为城市文化和发展提供燃料,彰显出一个城市的形态和特征,是城市外部的表现,体现城市内部实力、外部表现力以及未来的发展。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的更高阶段,是城市品牌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大量收集、阅读、整理、分析国内外相关书籍、资料,并对电子文献进行检索的基础上,总结出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亚  孙玲玲 《包装世界》2018,(3):80-81,95
城市文化具有广泛性,对公共艺术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公共艺术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发展。本文就公共艺术的现状、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及如何推动城市文化的建设,加强公共艺术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充分了解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塑造中的作用,推动城市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复合化与多元化,时代需要具有完整思维能力的复合型创造性人才。文章从学生成长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分析了理工类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深度剖析了目前理工类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普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凌云 《包装世界》2013,(2):85-87
城市的公共交通展现的城市的现代化进程,而公共交通中的公共艺术呈现的则是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风貌。地铁空间中的公共艺术是城市公共交通公共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门类。本文面向地铁在空间、受众、运营等方面的特性,综合分析,从满足审美、空间调整、城市文化、强化场所、调动互动方面提出了地铁公共艺术的功用性框架。同时结合杭州这座文化积淀深厚的旅游城市新近开通的地铁中公共艺术墙,进行了案例分析,试图探索一个理论框架指导地铁公共艺术的创作。  相似文献   

11.
胡铭 《湖南包装》2023,(6):191-193+205
文章探讨互联网+视域下将湖湘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设计专业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和具体路径,认为除了在设计专业教学内容上融入湖湘传统文化内容,还可以通过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发挥校园媒体作用、强化学生网络行为管理、组建专业的网络工作队伍和构建科学合理的网络评价体系5个方面将湖湘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设计专业思政教育中,从而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和效果,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
将红色文化元素应用于平面设计中,既丰富了现代平面设计资源与创意来源,同时也可以利用红色文化元素的艺术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增强平面设计的文化内涵和设计作品附加价值。文章主要探析了红色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在深刻理解红色文化内涵基础上,分析红色文化元素特征,同时通过实地考察陕西延安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并提取其中红色人物、红色故事场景、红色文化符号优化平面设计。  相似文献   

13.
金瑞  王丽红 《湖南包装》2023,(3):99-101
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的方法,以设计艺术学的角度,对安吴青训班红色文物进行初步探讨,充分挖掘安吴青训班红色文物的艺术价值,通过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性转化研究,促进安吴青训班革命精神的传播,从而充分彰显出红色文物资源在新时代下积极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姝琪  段峰峰 《湖南包装》2022,(3):141-143+197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湖南省博物馆推出了一系列红色文创产品。通过对该系列红色文创产品的意蕴选择、产品设计、营销途径等方面的分析,发现红色文创产品对红色文化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推动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基于此,提出了增强视觉突破、添加交互设计、进行全媒体传播三方面的举措,以更好地助力红色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白凌婷 《包装工程》2022,(S1):416-418+420
目的 为践行延续红色基因的时代使命,回应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学的现实需求,提升艺术硕士的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强化课程思政理念,从教学方式、理论研究、实践教学等三个方面对融入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围绕强化以人为本、优化教育手段、深化课程改革等三个层面提出创新路径的具体实践,不断推动融入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提升。结论 构建科学可行的融合模式,解决了当前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艺术硕士课程思政在课程教学、红色教育和融合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有助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朱静  唐莉英 《包装工程》2020,41(18):183-188
目的 分析湘西传统村落语境下地域文化符号,构建地域文化符号图案库,淬炼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设计元素,再结合实际案例总结出湘西传统村落地域文化符号在公共家具设计中的应用模式。方法 简述湘西传统村落和公共家具的概念,分析并总结湘西传统村落与公共家具之间的关联,从“质”、“形”、“色”、“韵”四个维度对湘西传统村落地域文化符号进行分类和提炼,运用感知分析与形状文法淬炼特色设计元素,结合实际案例,总结地域文化符号在公共家具设计中的应用模式。结论 提出能体现湘西文化内涵的公共家具设计应用模式,助力营造传统村落宜居环境,弘扬地域文化特色,拓宽湘西传统村落地域文化符号在公共家具设计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7.
王忠 《包装世界》2015,(5):100-102
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号召发展的经济产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今年的新浪潮。当前,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发展热点,是宝贵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湖湘陶瓷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铜管的“陶”醴陵的“瓷”具有得天独厚的陶瓷优势,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如何传承与发展,创新与重塑,使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得以推广和提升,建构设计新的视野,达到更高的平台,都是需要我们深深思考的。  相似文献   

18.
19.
新时代深入探求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是对利用好革命文物资源、继承好红色文化基因的深入思考和生动实践。文章以安吴青年训练班旧址为研究对象,通过挖掘革命文物的红色文化内涵开发其背后的价值,提出以主题展览、线上展厅、研学结合及开发文创产品的方式拓宽红色文化传播路径,以期能提升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公共艺术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公共艺术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缺位现状,分析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客观原因,以便于研究指定科学合理的公共艺术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