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阵列感应测井仪刻度系数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刻度系数是阵列感应测井仪器的关键参数.在阵列感应测井刻度理论基础上,导出刻度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分析了短、中和长3个子阵列的刻度系数随刻度环半径及其在仪器轴向上所处位置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子阵列的特性差异较大,尤其是长子阵列,并用各子阵列的二维几何因子解释了其产生的原因.讨论了刻度环大小选择、最佳刻度点和刻度电阻确定问题.这些研究结果可用于阵列感应测井仪器刻度中.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准确可靠的测井资料,必须定期、认真地对测井仪器进行刻度.本文简要介绍了3700数控测井仪器的刻度原理、主刻度和各类校验的概念、裸眼井常用测井仪器的刻度标准、有关的刻度.校验命令以及刻度管理程序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LDLT5450岩性密度测井仪的刻度方法,包括一级刻度和二级刻度的基本原理、刻度程序、注意事项以及一些操作细节,对提高该仪器测井计量的准确性,避免刻度过程中的差错,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4.
测井过程中,补偿密度测井曲线容易出现测量值偏高的问题,这种现象与仪器刻度有很大关系.基于补偿密度测井仪器的刻度原理,阐述了刻度图版双脊双肋图的成因.给出了补偿密度测井和刻度的基本方程,通过3组现场刻度数据,对4点刻度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了刻度过程中长、短源距计数率变化对脊肋图的影响及计数率变化对密度测井值的影响.指出低...  相似文献   

5.
沙峰 《测井技术》2010,34(4):335-338
介绍了侧向电阻率测井的基本原理及其常用的2种刻度方法:两点刻度计算法和单点刻度计算法。分析了这2种刻度方法的原理、计算方法及电路特征。讨论了因刻度计算方法不同而导致的侧向电阻率测井的测量误差及2种刻度方法的优缺点。两点刻度计算法由于受测量电路本身的零值偏置影响,在高电阻率与低电阻率地层会产生很大的误差,从而制约了该类仪器的动态测量范围;单点刻度计算方法是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侧向电阻率测井刻度计算方法。胜利油田孤古8井的高电阻率测井实例对比表明,当电阻率超过10000Ω&;#183;m时,采用单点刻度侧向曲线表现良好,而采用两点刻度的曲线出现异常,证明了单点刻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阵列感应测井仪刻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阵列感应测井仪刻度原理,导出阵列感应测井仪电导率与刻度环串接电阻阻抗之间的关系,采用复系数电压信号刻度法,选用3种直径的刻度环在各子阵列相应的刻度点能对各子阵列进行刻度得到刻度增益值.给出了在半空间测量阵列感应测井仪线圈系误差的校正图版,介绍了仪器的刻度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MIT5530阵列感应测井仪器的测井原理入手,介绍了该仪器的刻度环刻度和半空间刻度的原理、计算方法及具体刻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任晓荣 《测井与射孔》2003,6(1):45-47,32
依据流体密度仪的计数率响应方程,推导出了流体密度仪的刻度方程,论述了流体密度仪的刻度原理及传统刻度方法,指出两点基本刻度和三点验证刻度是确保流体密度仪刻度有效性,提高测井质量的重要手段,针对流体密度仪传统刻度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的刻度方案,即5点基本刻度和1点验证刻度,采用该方法能够提高流体密度仪刻度的成功率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9.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刻度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管电阻率测井刻度系统和其它常规测井刻度系统相比更为复杂,需要能够模拟地层介质参数变化,电流源的变化。文章提出了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刻度系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刻度系统原理及测量方法,介绍了刻度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关键电路。本刻度系统的设计不仅可以完成仪器的刻度任务,而且可作为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的研究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10.
刻度在X -Y井径仪测井中是必不可少的工序。通过研究分析刻度原理和计算公式 ,综合测井施工流程 ,提出了刻度程序的设计思想 ,给出了关键的编程算法 ,并用C语言编程实现。经油田测井使用表明 ,该程序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刻度数据准确等特点 ,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18.
19.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