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近年来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已在国内全面铺开,同时在国家提倡发展智能电网的形势丁我们又将面临着智能化变电站改造的压力。智能化变电站对一次设备从功能上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但若因此采取更换传统一次设备的方式,显然有违智能电网节约电网投资、降低能源损耗的主旨。本文以现有变电站的传统一次设备为例,提出了数字化、智能化的改进方案,同时展望了智能变电站技术对一、二次技术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一次设备智能化对智能电网建设的影响。概述一次设备智能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预期达到的战略目标;总结变电站智能化一次设备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及与其传统一次设备的主要差别,为传统电力设备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提供了选择方案;分析智能化一次设备对电网运行维护带来的变革。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前技术发展趋势,预测了一次设备智能化的应用前景,并对一次设备智能化建设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3.
智能化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电气系统设计的可靠性会影响到智能电网电力调度的一系列运行效果.为此,本文从110kV智能化变电站电气系统的设计入手,概述了智能化变电站的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的工作原理,并重点探究了智能化变电站的电气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设计方案,以此优化智能化变电站的设计与建设.  相似文献   

4.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份,智能化变电站对一次设备的数字化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但若因此采取更换传统一次设备的方式,显然有违智能电网节约电网投资、降低能源损耗的主旨。本文以现有变电站的传统一次设备为例,提出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5.
《低压电器》2012,(17):68-68
国家“十二五”智能电网专项规划指出,未来时间内,智能电网的建设重点将是通过现代先进技术的高度融合,全面提高大电网运行控制的智能化水平,以及供电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最终实现我国电网的跨越式发展。在设备投入上,除了以特高压为主的一次设备之外,智能电网建设将全面转向电网智能化的六大方面:发电、智能输电、智能化变电站、智能配电网、智能用电和智能调度。据统计,至2020年,包括电网接入、柔性输电、电网监测、智能化变电站、智能电表、充电站/桩等设备在内,电网智能化所带来的设备市场容量将超过6200亿元。  相似文献   

6.
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变电站与数字化变电站及传统变电站在一次设备上的主要区别是一次设备智能化。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定义、结构及特征,探讨了智能变电站中一次设备智能化的有关问题,总结了智能变电站与数字化变电站及传统变电站在一次设备上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7.
智能化变电站采用了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一方面可改变传统的二次设备模式、简化系统、信息共享、减少电缆、减少占地面积、降低造价;另一方面较好地适应无人值班站的发展,达到减人增效,提高运行可靠性的目的。采用智能化变电站已成为电网运行管理现代化的趋势。本期以智能变电站为主题,介绍变电站智能化技术发展之道路。有专家介绍智能变电站的发展状况和前景,从宏观描绘变电站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有文章以实际经验介绍智能  相似文献   

8.
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评估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依据实际项目调研数据,首先建立了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评估模型,然后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提出相关系数概念,根据二者相关性提出综合权重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各个评估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同时对传统逼近理想点评估方法进行改进,解决了改变评估目标个数后可能出现的逆排序问题。最后给出实际算例,验证了该评估方法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任旭会 《电气时代》2013,(10):64-65
中压配电方面作为智能电网中重要的一环,拥有的变电站及配电设备数量巨大,而中压设备经过近20年的发展,技术成熟。智能设备是基于现代控制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一次和二次设备融合的产物,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建设智能电网,使“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集成化、一体化的智能设备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网设备的数据采集和维修中单纯凭借视频监控和作业人员的主观判断,不能满足电网统一管理的智能化和安全性的问题,文章结合电网实际需求,将可穿戴技术运用到安全帽和电子手表等设备中,提出基于智能穿戴技术的变电站带电作业系统,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巡检、维修的智能化以及作业人员的安全监护,有效支持电网的巡检和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