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Planning》2022,(2):106-111
对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calyciflorus)、壶状臂尾轮虫 (B urceus)、褶皱臂尾轮虫 (B plicatilis)和卜氏晶囊轮虫 (Asplanchnabrightwelli)的休眠卵用不同浓度食盐溶液处理后的卵壳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发现不同种轮虫休眠卵的外表超微结构有明显的差异 ,大部分表面有孔 ,卵壳有不同程度的龟裂。新鲜休眠卵用盐度为 1 0的食盐溶液处理后 ,龟裂不明显 ;隔年休眠卵经饱和食盐水处理后 ,龟裂明显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6)
在实验室内研究了4种臂尾轮虫Brachionus(萼花臂尾轮虫B.calyciflorus、十指臂尾轮虫B.patulus、壶状臂尾轮虫B.urceolaris和方形臂尾轮虫B.quadridentatus)的形态对捕食性卜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brightwellii的可塑性反应,并讨论了轮虫形态可塑性的进化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培养于晶囊轮虫培养过滤液中的臂尾轮虫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表现轮虫的被甲棘刺显著增长,而轮虫的被甲长和被甲宽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4):279-285
利用电镜对冷冻前后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休眠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冻卵比未冻卵卵壳厚度增加,结构疏松,电子密度较低,孔隙呈无规则的破碎状,并可与内外相通;卵壳内的胚胎膜变化次之,冻卵胚胎膜结构宽松,表面观褶皱较大;气室与胚胎变化不甚明显。作者对冻卵、未冻卵及新鲜休眠卵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探讨了各种形态结构与上浮率、萌发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5)
应用单个体培养和群体培养方法,在25℃条件下,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南京品系(NJ)和美国佛罗里达品系(FL)的幼体发育时间、胚胎发育时间、繁殖量、种群增长参数及品系间、品系内受精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萼花臂尾轮虫FL品系与NJ品系的幼体发育时间、第一个幼体孵出时间和繁殖量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NJ品系的胚胎发育时间比FL品系显著缩短6.9%(P<0.05);NJ品系的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世代时间(T)和生命期望(e0)均显著大于FL品系(P<0.05);萼花臂尾轮虫FL和NJ品系雌雄交配试验结果表明,两品系间的受精率低于各自品系内交配的受精率。本研究表明,南京品系和佛罗里达品系萼花臂尾轮虫的发育和种群增长参数存在显著差异,但两品系之间不存在完全的生殖隔离,未形成姐妹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5)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是典型的盐水种,因其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以及对毒物具有高度敏感性等特点,常被用作生理学和生态毒理学等试验中的重要模式生物。本文综述了褶皱臂尾轮虫对极端环境因子的抗逆性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其对温度、盐度、pH、紫外线耐性,以及在受到氧化和有毒污染物及其他不利因素胁迫下的抗逆机制,介绍了其应对食物缺乏和抵御捕食者的适应策略,以期为高效培育褶皱臂尾轮虫及作为模式生物研究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2)
通过聚维酮碘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幼体的急性、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了聚维酮碘对轮虫存活、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对褶皱臂尾轮虫幼体的24 h LC50为2.25 mg/L,48 h LC50为1.99 mg/L,应用Turubell公式得出其安全浓度为0.47 mg/L;褶皱臂尾轮虫的平均存活时间、总生殖量、平均生殖次数和每次生殖个数均随聚维酮碘浓度的升高而减少,产前发育期则随浓度的升高而延长,其中0.5 mg/L高浓度组的这些种群增长参数与对照组及其他各浓度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内禀增长率(rm)、净增值率(R0)和周限增长率(λ)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世代周期(T)则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中0.5 mg/L高浓度组的rm、λ、T与对照组及其他各浓度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0.1 mg/L低浓度聚维酮碘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存活、产前发育时间影响不大,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其种群增长、繁殖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3)
为研究利用制备维生素C所产生的发酵废液培养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可行性,并制定合理的投喂方案,在温度为(29.0±1.4)℃、盐度为23.0±1.1的海水中接种轮虫,密度为20 ind./mL,分别用微拟球藻(A)、发酵废液(B)、裂殖壶藻(C)、微拟球藻+发酵废液(D)、微拟球藻+裂殖壶藻(E)、微拟球藻+发酵废液+裂殖壶藻(F)、微拟球藻+发酵废液固型物(G)7种饵料投喂7组轮虫,每组设3个平行,连续培养7 d。结果表明:混合投喂微拟球藻+发酵废液固型物的G组轮虫密度最高,为211 ind./mL,其抱卵率、日均增长量、日均增长率均最高,分别为(69.4±7.1)%、(27.3±4.6)ind./(mL·d)和(33.5±2.6)%/d;只投喂发酵废液的B组轮虫密度最低,为11 ind./mL;各组轮虫密度依次为G>E>D>F>A>C>B;饵料中含有发酵废液的B、D、G组水中总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浓度均较高,其中,仅投喂发酵废液的B组氨氮浓度最高,为13.81 mg/L;各组水体中pH均有下降,其中B、D组下降趋势明显,试验结束时分别降至7.13、7.17,而C组全程无显著性变化。研究表明,以制备VC的发酵废液培养海水褶皱臂尾轮虫具有可行性,建议施用前将其进行固液分离,配合微藻等其他饵料混合投喂。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3)
本文报道了1982~1990年5次对北门滩生物资源的调查结果。该湖水型为NaMgsO_4Cl型,平均盐度6.92g/L,pH值8.6~10.3,碱度10.3mmol/L.共见到90种浮游植物、64种浮游动物、4种底栖动物和7种鱼类。浮游生物优势种类有衣藻、孟氏小环藻、舟形藻、湖生卵囊藻、铜绿微囊藻、绿裸藻、啮蚀隐藻、褶皱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环顶巨腕轮虫、大型、等刺温剑水蚤等.浮游植物生物量17.85mg/L,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8.08mg/L和0.003g/m ̄2.文中还讨论了北门滩水化学和水生生物学特点并与硝池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5)
采用Pixera Penguin 600CL数码照像机对大银鱼ProtosaIartx hyalocranius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及仔鱼的开口饵料、仔鱼养殖过程中的摄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银鱼受精卵在4~9℃下孵化全程约需852 h,胚胎发育经历了9个生理阶段共30个发育期;出膜后仔鱼平均体长为4.76 mm,全长为4.86mm;出膜后约20 d卵黄完全吸收;平游期鱼苗平均体长为5.85 mm,全长为6.09 mm。在显微镜下对不投饵养殖条件下的仔鱼进行观察,发现仔鱼早期(10~20 d)以浮游植物为开口饵料,20~40 d时可主动摄取轮虫,仔鱼对轮虫壳及休眠卵无法消化。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3)
研究了5种浮游动物(卤虫Artemia无节幼体、大尾猛水蚤Harpacticus uniremis、短角异剑水蚤Apo-cyclops royi、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和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饵料对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摄食和碟状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月水母摄食卤虫无节幼体没有明显的节律性,对蒙古裸腹溞、大尾猛水蚤、短角异剑水蚤和褶皱臂尾轮虫都是在上午8:00摄食量最大;海月水母对卤虫无节幼体和轮虫的个体摄食率最大,分别为42.8、42.0个/(个.h)。摄食卤虫无节幼体的海月水母碟状体的生长率最大,达到8.8%11.2%;摄食蒙古裸腹溞和大尾猛水蚤的次之,生长率分别为4.4%11.2%;摄食蒙古裸腹溞和大尾猛水蚤的次之,生长率分别为4.4%6.1%和3.1%6.1%和3.1%5.2%;摄食褶皱臂尾轮虫的碟状体生长率极低,仅为0.3%5.2%;摄食褶皱臂尾轮虫的碟状体生长率极低,仅为0.3%0.4%。研究表明,卤虫无节幼体、蒙古裸腹溞和大尾猛水蚤均可作为篢滤傅刺宓亩?合适投喂密度分别为5500.4%。研究表明,卤虫无节幼体、蒙古裸腹溞和大尾猛水蚤均可作为篢滤傅刺宓亩?合适投喂密度分别为550700、150700、150300个/L和250300个/L和250450个/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