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克服采用比例谐振(PR)控制的并网逆变器对电网非基频处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较弱的缺点,提出了一种电压前馈谐波补偿策略,即将电网中存在的3、5、7等高次谐波反馈到逆变器的控制端.通过对并网逆变器系统的理论分析建立了逆变系统的数学模型和Simulink仿真模型,对系统运行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电压前馈谐波补偿策略的逆变并网系统能够实现输出对参考无静差跟踪的要求,有效地减小电网中的干扰,使得输出中的总谐波畸变度(THD)由3.61%降低到0.31%,可应用于并网逆变器设计中.  相似文献   

2.
日益增多的非线性设备使电网电压背景谐波含量增加,并导致逆变器的并网电流畸变。为了抑制并网电流谐波,提出了一种改进电网电压比例前馈控制策略,分析LCL型并网逆变器逆变侧电感值以及滤波电容值对电网电压比例前馈控制策略的影响,得到了逆变侧电感和滤波电容的优化选择方法,即根据逆变器的性能需求和设备安全需要,确定LCL型并网逆变器逆变侧电感和滤波电容的取值范围,并据此确定合适的电感值,继而通过选取较小的电容值降低并网电流的谐波含量,最后在LCL型并网逆变器样机中验证了该控制策略和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滤波参数优化选择的电网电压比例前馈控制策略后,LCL型并网逆变器并网电流的总谐波畸变率由4.04%降至2.58%,对于谐波含量较高的3、5次低次谐波,均由2%降至1%以下,提高了逆变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并网电流和电容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对并网电流进行直接控制,与传统的并网电流单环控制相比,相当于引入了虚拟阻抗来增加系统阻尼,从而抑制了谐振,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对提出的策略进行系统建模,深入分析了所提策略的控制器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可有效抑制进网电流谐振,并且具有较高的入网电流功率因数和良好的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动态响应缓慢、传统PID控制并网电流跟踪效果差的问题,提出BP神经网络结合PID的控制方法。取单相LCL型并网逆变器为研究对象,分析单相LCL型并网逆变器电路结构以及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采用具有动量更新的反向传播BP学习算法加快误差性能函数收敛,实时快速地输出合适的PID参数,以提高系统响应速度。最后构建Matlab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PID控制器,BP结合PID的控制策略能更好地完成对并网电流跟踪,且速度更快、稳态误差更小,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光伏发电并网过程中,为避免光伏发电系统的耦合影响电网质量,提出一种更为简单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三相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采用外环为功率环,内环为电流环,选择准比例谐振(PR)控制器实现电网电流的控制,最后得到了三相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系统。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逆变器侧电感电流反馈是一种实现LCL型并网逆变器有源阻尼的有效方法,通过逆变器侧电感电流反馈配置系统极点的方式实现谐振阻尼。但通过该方式配置的系统内环为一个振荡环节与一个惯性环节的乘积,系统内环控制参数难以确定。针对这一情况,对逆变器侧电感电流反馈控制方式进行数学建模,该文详细分析了内环控制参数与系统内环极点之间的关系。研究逆变器侧电感电流反馈控制方式的阻尼机制,提出了一种简便的内环控制参数的确定方法。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该内环控制参数确定方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Z源逆变器克服了传统电压型逆变器只能降压不能升压、必须加入死区时间等缺点,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传统PWM控制和L型、LC型滤波器的缺陷,采用单周期和LCL型有源阻尼控制方案进行三相Z源逆变器并网控制.单周期控制较传统PWM控制具有结构简单、高次谐波含量低等优点,LCL滤波器较LC、L型滤波器滤波性能优越,但谐振峰值会降低系统稳定性,因此,采用滤波电容电流反馈有源阻尼法构成陷波器来矫正LCL滤波器谐振峰值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在Simulink环境下进行仿真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论述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一种采用并网电流外环、电容电流内环的微电网双闭环控制并网模型,并用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不仅能够实现稳定并网,而且具有较好的滤波性能。  相似文献   

9.
较高的开关频率能够抑制低频谐波,但同时会引入大量的高频谐波,采用LCL型滤波器可以满足低频增益的同时衰减高频谐波,但该滤波器为一高阶系统,存在谐振尖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反馈的控制策略,采用状态观测器实现对系统状态变量的观测,利用状态反馈技术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并利用该控制策略减少了系统传感器的数量.仿真和实验结果均验证了该控制策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一种基于电流预测控制的 PWM 逆变器及其性能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电流预测控制的PWM逆变器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改进方法。仿真结果显示,通过这些方法可获得更好的电流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控制器动态性能差、稳态跟踪精度不高、无法对变化的谐波电流进行实时调整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CL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并联型复合电流控制策略。将模糊PI控制器和快速重复控制器结合,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和稳态补偿精度,并给出了详细的设计方案。为了提高直流侧电容的稳压速度,对电容电压控制设计了模糊PI控制。最后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电流环的设计方法不明确的问题,通过建立DC/AC系统的动态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理论上的推导和分析得出了电流环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在系统参数不完全明确的情况下,电流内环尽量采取PI调节器,将使系统的稳定性更好,参数调整比较方便,能满足一定的带宽和动态特性.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传统控制器的逆变系统有着输出电能质量不佳的问题,把无源控制(PBC)理论用于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控制器的设计,改善了系统输出电能质量。建立了基于哈密尔顿系统数学模型,并用串联陷波器的方式对系统谐振尖峰进行抑制,使系统输出电流THD在0.5%以下,满足并网要求。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19基本空间矢量法电流型多电平逆变器输出谐波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25个基本空间矢量的SVPWM控制方法.该方法与传统19基本空间矢量法相比,基本空间矢量的个数增加了6个,但这6个空间矢量的模比原19基本空间最小矢量的模还小,并且对称分布形成一个内六边形.该组基本空间矢量的加入,使基本空间矢量的分布更均匀,选择也更加合理,从而输出波形更好、谐波更小.实验证明,25基本空间矢量法优于19基本空间矢量法.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三相并网逆变器增设过多的交流电压传感器,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鉴于此,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无电压传感器控制策略,与PQ间接电流控制技术相结合,并详细讨论了输出滤波器的建模、设计步骤以及对被动阻尼的要求。在进行LCL滤波系统的参数设计过程中,根据LCL滤波电容的Y型接法和Δ型接法,进行了分类分析和设计。最后,搭建了实物模型对理论分析进行检验,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单相电压源型逆变电源并联工作的需求,提出了一种电流内环采用比例控制、电压外环采用比例谐振控制的新型控制方案.在获得逆变电源控制框图的基础上,推导了该控制方案下单相逆变电源的传递函数,并基于传递函数给出了控制器参数的设计过程.对等容量情况下和不等容量情况下的不同负载性质的逆变电源并联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逆变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防武器装备领域.近年来,在电力传动、智能电网、新能源发电等现实应用技术推动下,能实现变压变流、电气隔离及功率调节等多种功能的逆变理论和技术得到深入的发展,为此就单相隔离逆变器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首先对电压型单相隔离逆变器研究进行了阐述,给出了工频隔离、高频隔离逆变器的主电路拓扑及其控制方法;然后对谐振电流型单相隔离逆变器研究进行了梳理,给出了LC串联谐振、LC并联谐振、LCC谐振、LLC谐振隔离逆变器的主电路拓扑及其控制方法;最后对单相隔离逆变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孤岛模式下的微电网缺少了大电网支撑,使得分布式电源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易受负载投切影响,进而导致分布式电源输出电能质量下降。为解决该问题,首先将并网逆变器等效成戴维南模型,并通过分析得出在低频段逆变器输出阻抗可代替总等效阻抗的结论,从而提出一种并网逆变器电压电流双闭环改进控制策略。该改进策略通过将负载电流前馈至电流内环的参考输入前达到减小输出阻抗的目的,最终减轻了负载投切对输出电压的影响。此外,该策略在电流前馈前增加了一节低通滤波器,可有效减小不平衡负载对输出电压的影响。仿真结果验证了改进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对采用最大电流控制法、平均电流控制法、3C电流控制法和加权电流控制法等电流瞬时值均流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进行统一建模,提出了一种统一的小信号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很方便地分析系统在电路参数一致和不一致情况下的均流环稳定性问题.对多台并联系统的阻抗匹配特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讨论了均流环控制参数和并联逆变器台数对并联系统均流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两台220 V输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为1 kW的逆变器并联系统进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