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纤维》2021,50(7):27-30
探讨了涤纶织物表面亲水改性方法的研究现状。详细综述了表面形态结构的物理改性、化学改性、表面接枝改性、复合整理法等目前主要的表面亲水改性方法,并分别介绍这些方法主要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认为:涤纶表面亲水改性是涤纶表面功能性整理的一部分;在不影响涤纶原有的性能下,低成本、无污染且耐久性好和设备要求低等特点将是最为理想的工业化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国内外合成革用聚酰胺(PA)纤维的改性技术现状,主要是通过物理改性、化学改性或生物改性,改善PA纤维或其合成革基布的抗菌性能、阻燃性能、抗静电性能以及染色性能等;详细阐述了PA纤维或织物的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方法,如共混改性、共聚改性、静电纺丝、接枝改性、等离子体处理及织物后整理等;指出生物改性合成革用PA纤维将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李莉 《广东化纤》1995,(3):26-29,32
本文综述了涤纶纤维仿毛改性的目的、原理、方法、从聚合、纺丝生产过程阐述了高收缩改性、抗起毛起球改性、抗静电改性、可染性改性方法。从纤维后加工的混纤维技术阐述了异属于 缩性能及织物外观风格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刘莉  王世和  张建国 《合成纤维》2007,36(9):11-13,18
涤纶吸水性差、吸油性强,作为滤料处理含油废水时除油效果较好,但由于反洗再生困难,使用受到限制。为提高纤维的吸水性,以利于其再生,选取3种改性试剂进行纤维表面改性。分别比较了大分子结构亲水化、接枝共聚及亲水整理3种方法的不同改性效果,探讨了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及改性液浓度对纤维的亲水性及反洗再生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国内外沥青路面用聚酯纤维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改性沥青用聚酯纤维的生产技术,以及改善纤维在沥青中分散性的途径,介绍了聚酯纤维改善沥青及其混凝土性能,指出必须改进现有聚酯纤维纺丝技术及纤维表面处理工艺,才能生产出合格的路面用聚酯纤维。  相似文献   

6.
阳离子改性涤纶细旦长丝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探讨了阳离子改性涤纶细旦长丝在常规纺丝速度下的可纺性和生产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干燥工艺、纺丝温度、冷却成形条件、后拉伸倍数和拉伸温度以及复合混纤技术等因素直接影响阳离子改性涤纶细旦长丝的结构性能和纤维质量。  相似文献   

7.
改性聚酰胺纤维的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聚酰胺纤维的改性品种;详述了聚酰胺纤维的改性方法,其中物理改性主要有共混纺丝法、复合纺丝法、异形纺丝法及静电纺丝法,化学改性主要有共聚改性、交联改性、表面化学改性及络合改性,生物改性包括生物酶改性及生物基聚酰胺的合成;指出我国聚酰胺纤维的改性今后将朝着改性技术的多元化、服用性能的提升及产业用高性能纤维等方面发展,同时应加强改性产品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涤纶纤维的生物酶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用酯酶对涤纶纤维表面进行改性的方法,通过酯酶的催化作用使涤纶大分子中的部分酯键水解生成亲水性的羧基和羟基,从而提高涤纶纤维或织物的亲水性、抗静电性等性能。  相似文献   

9.
涤纶织物表面惰性是制约涤纶-TPU涂层织物复合牢度的重要因素,纤维及织物表面改性是改善涂层与织物界面结合效果的有效措施.在分析涤纶-TPU涂层织物界面结合强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涤纶织物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以及涂层织物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及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聚酯纤维以其独特的性能在纺织领域大量使用,但由于纤维表面的高反射光量使得织物的得色较浅。汇总介绍了聚酯纤维织物的颜色增深方法,包括复合纺丝、表面处理、改善染整工艺条件、纤维截面异形化以及添加增深剂等,还介绍了目前用于表征织物色深的主客观评价方法和色深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常用表观色深评价公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以期实现色深主客观评价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