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留云 《节能》2011,30(7):138-139
在充分了解锌回收的生产工艺特点和烟气成分及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对现运行的空气表面冷却器酌研究分析可知,通过合理设计余热锅炉可以取替空气表面冷却器,实现热能回收。  相似文献   

2.
对自行研制设计的间接蒸发冷却换热试件开展了实验,研究了影响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换热效率随二次空气入口的速度升高、一次空气入口的温度、二次空气入口的湿球温度升高而变大,随一次空气入口的速度变大而变小。实验结果对于深入认识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换热机理及开展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旧型空气冷却器的比较,得出采用新型空气冷却器的优势和重要性。通过对该新型冷却器系统配置的分析,对目前电厂业主和锅炉厂家提出的优化方案进行比较,得到冷却空气冷却器水侧系统较为可行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4.
以结霜工况下的变片距空气冷却器为研究对象,对空气冷却器建立分布参数计算模型,采用分子扩散理论建立霜层的生长模型。在计算过程中,采用空气冷却器迎风面的霜层厚度平均值作为变量迭代求解空气冷却器的风量。研究了变翅片间距结构对空气冷却器结霜工况下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空气冷却器的风量、换热量变化趋势的实验值和计算值基本一致,偏差在5%左右。与定翅片间距空气冷却器相比,变翅片间距空气冷却器在结霜工况下具有较长的除霜周期和更好的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5.
某型车载板翅式油冷却器采用锯齿翅片强化油侧传热。利用风洞实验台对该油冷却器进行实验,测试其不同空气和油流量条件下的传热和流阻性能,并拟合了传热性能经验关联式。采用对数平均温差法建立油冷却器性能模型,以分析其空气侧部分遮挡工况下的实际性能。为提高油冷却器性能模型预测精度,借助FLUENT模拟得到了其锯齿翅片传热和流阻的特性数据。研究表明,正常工况下,油冷却器基于油侧表面积的总传热系数为49~74 W/(m2·℃),空气侧遮挡将显著降低油冷却器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某合成氨装置中空气冷却器的传热失效问题,对冷却器在设计、制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传热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构建CO_2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变频运行实验装置,测试分析高环境温度、高进水温度下变频运行对CO_2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气体冷却器压力、制热功率及性能系数(COP)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_2空气源热泵压缩机降频运行能有效避免压缩机过载、抑制气体冷却器压力过高等问题。随压缩机频率的减小,气体冷却器压力持续减小,COP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优压缩机频率值。在高环境温度和高进水温度工况下,CO_2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压缩机最优运行频率区间为35~45 Hz。  相似文献   

8.
通过爆破试验、振动试验等试验手段,对我国电力机车用新型铝质冷却器的可靠性进行研究。证明了新型铝质冷却器的可靠性完全满足主机厂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丁良  王坚钢  韦锦顺 《柴油机》2019,41(1):27-29
采用CFD技术,在边界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对采用逆流和顺流结构的商用车EGR冷却器的内部热交换、温度场和流场等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顺流和逆流两种结构设计方案对EGR冷却器沸腾区域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顺流结构的EGR冷却器的沸腾区域要比逆流的沸腾区域小,有利于提高EGR冷却器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增压器涡轮外壳出现裂纹的故障,通过ANSYS结构动力学分析,得知增压器系统前2阶固有频率在发动机的激振频率范围内,存在系统共振,是故障的主要原因。为提高系统固有频率,设计了2个优化方案。通过模态分析及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最优方案的一阶固有频率提高了98%,达到设计目标,且零件通过了可靠性试验的考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