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竖直矩形窄流道内汽泡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1个大气压下对间隙为2 mm的竖直矩形窄流道内向上过冷流动沸腾的壁面汽泡生长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用高速摄像仪以5 000 fps的速度拍摄512×512 pixel的图片,得到了不同工况(变热流密度和变质量流量)下各汽泡的生长数据.计算了汽泡生长的平均当虽直径(D)与汽泡生长时间的关系;拟合出汽泡生长的指数曲线.研究发现,拟合指数曲线可较好地预测窄流道内汽泡生长,拟合指数曲线的系数K和n值与传统大流道的情况有较大区别;K与Ja数的关系不像传统大流道那样明显;n值在0.339~0.914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2.
3.
采用实验方法对窄矩形通道内过冷沸腾时的汽泡聚合行为进行了可视化研究。矩形通道的尺寸为2 mm×40 mm×700 mm。实验参数为:实验段入口处绝对压力pin=0.55 MPa,入口过冷度Δtin=31 ℃,质量流速G=516 kg/(m2•s),平均速度v=0.52 m/s。采用高速摄影仪对实验流道进行拍摄,拍摄速度为5 000帧/s。将汽泡聚合过程分为4个阶段:靠近、融合、调整和稳定阶段。发现聚合后的汽泡运动速度会先增大再减小,最后趋于稳定。调整阶段汽泡形态不断变化,椭球形、圆形交替出现;伴随着形变,聚合汽泡的角度、长短轴长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最后发现在汽泡聚合过程中会诱导出一个新的小汽泡。 相似文献
4.
为探析矩形小流道受限汽泡流及环状流区域沸腾传热机理,本文基于理论推导,从受限汽泡典型特征出发,探明了受限汽泡流几何结构;基于时间加权平均方法,确定了受限汽泡区及液塞区在受限汽泡流所占权重;基于一维导热等理论和积分方法,建立了液膜蒸发换热系数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环状流区域。综合上述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受限汽泡流及环状流区域沸腾传热模型——双区域模型,该模型适用范围为:雷诺数(Re)为2300~5373,普朗特数(Pr)为2.75~19.8,毛细数(Ca)为0.000835~0.002767。 相似文献
5.
6.
采用高速摄影的方式,对不同系统压力条件下窄矩形通道内汽泡生长过程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分析了回路系统压力、主流过冷度、壁面过热度、主流速度等热工参数对汽泡生长的影响,并在Zuber公式的基础上建立了可满足不同实验工况的汽泡生长模型。结果表明: Ja 、Bo、Re和无量纲温度θ可较为全面地描述热工参数和流动参数对汽泡生长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汽泡生长指数拟合曲线的K和n值随压力的升高明显减小;θ越大,汽泡的生长时间和所能达到的最大直径越小;在给定的参数范围内模型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但由于低压条件下汽泡直径变化的随机性更强,所以模型结果与个别低压实验数据的相对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7.
8.
竖直矩形窄缝通道内近壁汽泡生长和脱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可视化研究窄缝通道内汽泡生长和脱离对于揭示窄缝通道内的沸腾传热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高速摄影仪从宽面和窄面可视化观察了常压条件下矩形窄缝通道内汽泡核化生长和脱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汽泡在核化点生长时,汽泡底部与加热面存在一小的接触面,总体而言,汽泡在生长过程中基本呈球状。在相同热工参数下,不同核化点处汽泡生长规律基本相同,但汽泡脱离直径相差较大。窄缝通道内汽泡生长速率小,脱离时间较长,可采用修正的Zuber公式预测窄缝通道内汽泡生长直径。在同一拍摄窗口内,统计分析了热工参数对汽泡平均脱离直径的影响规律。随热流密度的增加,汽泡平均脱离直径减小;随入口欠热度的增加,汽泡平均脱离直径减小;随主流速度的增加,汽泡平均脱离直径减小。 相似文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