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金厂河铅锌矿体产状稳定、矿体厚大、倾角缓、品位高、南北倾向短的特点,选择了高阶段大直径深孔侧向崩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同时阐述了该采矿方法的开采工艺.为确保生产过程中该采矿方法安全使用的可靠性及合理性,采用岩土FLAC3D软件对15 m宽的条带两步骤回采(一步骤回采矿柱;二步骤回采矿房)进行稳定性分析论证.模拟结果表明:采用隔一采一的方式,每步骤15 m宽的条带开挖后,采空区周边围岩出现塑性扰动区较小,整体处于稳定状态,验证了该采矿工艺安全、高效、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为矿山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井槽铁矿原采矿方法顶板维护难题,提出了锚杆护顶浅孔+中深孔留矿法采矿方案,将矿体分为两层,上层用浅孔爆破回采,下层用平行中深孔落矿,上、下两层同时自下而上推进,利用锚杆对局部不稳固顶板进行加固。该采矿方案在矿山进行了采矿实验并取得成功,相对原开采方案,新方案千吨采切比减少了2.42 m·kt~(-1),综合回收率提高了5.2%,采矿工效提高了2.3 t·工~(-1)·班~(-1),生产能力提升了120 t·d~(-1),大块率下降了4.3%,采矿直接成本下降了5.6元·t~(-1),该采矿方案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金矿Ⅳ - 4号矿体 42 0中段 2 6— 30线间矿段矿体的开采技术特点 ,确定了分段空场中深孔落矿为这一矿段的采矿方法 ,介绍了回采工艺 ,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经应用表明 :生产作业安全 ,生产能力大 ,技术经济指标较好 ,为在该矿及类似条件的矿山推广应用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4.
针对桂花铜矿伪倾斜工作面分采全面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开采工艺优化改造。将矿块式开采调整为连续回采,通过改变工作面伪倾斜方向、调整切底和落矿之间的开采顺序、优化炮孔布置以改变爆破指向等措施,使采场人工劳动强度大幅降低、抛废作业时间大量缩短、采矿工效得到较大提升、采矿直接成本大幅降低、采矿损失及贫化率也相应降低。改进方案在桂花铜矿进行了实践,千吨采切比减少了23.86 m/kt,综合回收率提高了9.3%,采矿工效提高了4.16 t/工·班,生产能力增加了52 t/d,采矿直接成本减少了27.6元/t,改进方案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控顶切底房柱采矿法采用浅孔切顶、切底、上向平行孔回采中层矿石,改进切顶房柱法的部分工艺,省去下盘脉外底部结构,回采作业在中层矿石“悬臂梁”的保护下进行,适合于矿石稳固但下盘围岩松散破碎的缓倾斜矿体的开采。  相似文献   

6.
高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一般为两步骤回采,一步矿房回采结束后进行胶结充填,为二步矿房回采提供安全可靠的作业环境.在二步矿房回采过程中,一步胶结充填体受二步松散充填体(尾砂)的压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步胶结充填体的稳定性.因此,在设计胶结充填体所需强度时,应定量计算二步尾砂充填体对一步胶结充填体的侧向压力,为胶结充填体的强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论文从莫尔-库伦准则和极限平衡法两个方面分别建立了尾砂侧向压力的力学模型,并推导出了计算尾砂侧向压力的理论公式.并通过实验分析了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距,确定了两个理论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白象山铁矿采用竖井开拓方式,主要开拓工程有主井、副井、回风井及采区斜坡道。根据矿体赋存情况,矿山现采用上向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与小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随着白象山铁矿开采范围的变化,采场作业地点不断调整,矿井通风网络结构发生改变,井下污风循环以及风流短路问题开始出现,通过矿井总风量核算、网络解算分析比较了各通风方案的风机通风阻力、系统实耗功率、系统总风量、系统装机容量等方案的优缺点,综合考虑采区采掘工作面布置,风量合理分配因素,以及系统机站设置方式和风机性能参数,从而确定了最优通风方案,解决风流短路,增加井下主要生产区域供风,提高了有效风量,确保井下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虎墟金矿采矿法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护顶下向分层采矿法。这种采矿法摒弃了分层崩落法缺点,吸收了空场法和充填法优点,可用于开采1~4米厚、30~90度倾角和矿岩中等稳固以上的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9.
宋家坡铜矿南部矿区因前期民采,1 300 m以上分布着形状较为复杂的采空区,地表上部有某乡镇公路穿过,地下矿石开采严重威胁到公路运输安全.在现场调查和实验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三个开采方案.采用三维有限元,对各回采方案的应力、安全率和塑性区分布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推荐了最优的回采方案.提出留矿石顶柱和嗣后充填等方法保持采空区和地表公路稳定性.结果表明:嗣后充填可有效减少上覆岩层应力集中和位移.方案已应用于矿山生产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资源绿色开采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深部井下开采技术的提高,充填采矿法已成为矿山开采领域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尾砂絮凝脱水作为充填采矿法的核心,以深锥浓密机探究全尾砂絮凝沉降规律是目前全尾砂浓密理论发展的最前言技术,深锥浓密过程中给料井初始湍流强度与耙架转速是影响全尾砂絮团尺寸与沉降行为的关键因素。本文利用自制的智能连续浓密实验平台,对深锥浓密机内真实沉降环境进行模拟。结合高速摄像与粒子追踪技术,深入研究给料井内的絮团形成过程与沉降柱内的絮团沉降过程。采用Matlab及ImageJ分析软件,研究了给料井(高度10 cm,横截面直径分别为4、5、6 cm)内初始湍流强度对絮团尺寸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剪切环境下絮团沉降行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固体絮凝剂单耗(20 g/t)、入料浓度(10%)和固体通量(0.1~0.3 t/h/m2)一定的条件下,给料井横截面直径分别为4、5、6 cm时,对应的最大初始湍流强度分别为28.66%、25.99%、23.16%;絮团尺寸随初始湍流强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当初始湍流强度为25.99%时,全尾砂絮团尺寸达到最大6.21 mm。剪切作用可加速絮团的沉降,相同条件下,耙架转速为0时,絮团沉降速度为1.2 cm/s;耙架转速为4 rpm时,絮团沉降速度为5.32 cm/s;耙架转速为8 rpm时,絮团沉降速度为3.42 c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