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城市建筑》2013,(19):14-26
召集人、主持人徐卫国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系主任.XWG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特邀嘉宾(以发言先后为序)袁烽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NeilLeach英国建筑理论家,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2.
《世界建筑》2004,(11):22-23
两年前,一个民意测验机构针对德国建筑形象的问题调查了104个在德国经济、政治、艺术及媒体领域的决策者。这其中常见的回答是:“德国建筑师要求高质量”,“德国建筑在功能和技术上是精致的”,“德国建筑师是组织和项目管理的大师”。而与此相对,被询问的人中几乎没有人相信德国人会运用机智、天赋和创造力去设计建筑。  相似文献   

3.
建在乡村与乡村建筑 李晓东:我从未觉得“乡村营造与运营”是一个建筑师可以做的事情.乡村是一个很功能化的地方,在材料、使用方面和日常的结合都很紧密,而我在乡村做设计是很巧合的. 华黎:我一开始在乡村做设计也属于巧合,我们只是碰巧在乡村做了建筑. 李晓东:“乡村营造与运营”是一个很大的城市化的问题,而我们在乡村做设计是希望在一个小的机会中寻找建筑本质上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秦佑国:男,1945年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建筑促进会主任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相似文献   

5.
《中国住宅设施》2014,(2):12-33
在当今的建筑事业大潮中.成长起来的女性建筑师越来越多的显示出她们的创作激情和想象力.从她们的业绩中.不仅看到旦有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而且令人欣喜地看到她们蓬勃向上的朝气和创新的精神。她们作为中国女性建筑师的代表.突破性别对自身的束缚.并从女性独特的视角审视建筑.运用女性独特的手法重构建筑.成为现代建筑风潮中独特的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深圳的三座绿建筑引起业界普遍关注,成为各大媒体竞相追逐的焦点,它们分别是万科地产的总部万科中心、招商地产总部的南海意库3号楼以及深圳建科院的建科大楼(笔者参与设计)。可以说,这三座建筑从某种程度代表了绿色建筑在全国的领先水准,也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各自的价值取向。万科中心——绿色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7.
第15期“域对话”于2013年4月2吕下午在上海卓美喜马拉雅酒店六层蝶宴会厅举办。此次活动结合《域》4月刊内容,将主题确定为《数字新建筑》,旨在探讨参数化技术在中国当代建筑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活动邀请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XWG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徐卫国先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创盟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袁烽先生,  相似文献   

8.
《城市环境设计》2013,(11):34-39
自1953年韩国战争停战以来,迄今已整整过了60年。韩国的建筑.以战后重建为新起点.经历了关于传统性的争论、国家经济的盛衰,以及建筑师自我反思等过程后,最终回归到将建筑归还给市民的新落脚点。在此过程中,建筑师的社会地位不停地转化,建筑的意义也随之不断地转变。  相似文献   

9.
屈湘玲 《中外建筑》2010,(12):32-43
罗劲1990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同年分配到机械部第八设计研究隰(现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工作,20年期间,一直从事建筑专业设计工作,现为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高级工程师、  相似文献   

10.
《建筑与文化》2008,(2):52-52
王昀1985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1995年日本东京大学院工学硕士,1998年日本东京大学院工学博士,期间周游世界研究人类聚落现象,寻求人类、环境、建筑、艺术的和谐。现就职于北京大学建筑系研究中心副教授,并且创立“方体空间工作室”任主持建筑师。  相似文献   

11.
赖文波  穆威  文静 《新建筑》2014,(1):85-87
“作为物质性的实体与空间,除了被人亲身使用和体验之外,一件建筑作品被人认识、理解和自我表达的最重要的方式,恐怕就是建筑摄影了。好的建筑摄影清楚地展现出设计者的意图——建筑的外部面貌、内部空间,以及使用的状况,更难能可贵的是将建筑所具有的精神和气质呈现在观者的眼前和内心。”这段摘自李兴钢为夏至写的推荐文字也是我们策划这辑“建筑摄影”的缘由。本辑分别访谈了来自北京的夏至、上海的苏圣亮、成都的存在建筑(苏暂维、伺震环)四位80后的代表。同时,还邀请到与他们有过精彩合作的职业建筑师撰写推荐寄语,力求真实和客观地记录四位建筑摄影师的专业水准和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0月16日-18日.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工业建筑专业学术委员会主办.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的“2008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工业建筑专业学术委员会年会暨第七届工业建筑学术研讨会”在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召开。建设部质量司副司长王树平、  相似文献   

13.
刘焱  张琦 《城市建筑》2022,(10):120-125
本文从“整合设计”的理论与设计方法出发,以新加坡国立大学SDE4教学楼为例,展现其在“整合设计流程”框架下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性措施,包括项目边界的定义、流程与教育的结合、传统经验的回归、现代技术的批判、使用方式的变革及大众意识的引导,从而为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环境设计》2010,(4):185-200
彭礼孝:《城市·环境·设计》杂志关注中国建筑师和中国建筑的发展,一直以来想做一个主题叫本土设计。我们在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挑了两个著名的建筑师——北京的崔恺和深圳的孟建民,对本土设计做一个关注。  相似文献   

15.
2011年4月1日,在北京清华大学举办了"暗示与明示:2010阿卡汗建筑奖研讨会"(由世界建筑杂志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与阿卡汗建筑奖委员会共同举办)。其  相似文献   

16.
今日建筑     
《时代建筑》2010,(5):164-165
<正>1 BOXEL建筑师:代特莫尔德应用科技大学建筑系项目地点:德国,代特莫尔德建设时间:2010BOXEL这一实验性的临时展览作品是由代特莫尔德应用科技大学的建筑系学生设计并建造的。这一概念构思来自Henri Schweynoch的一项竞赛获胜作品,该作品为演讲/小型音乐会等等各种校园事件创造出丰富的三维空间。而BOXEL这一作品是建筑系数字化设计课程的一部分,学生不仅要设计一个临时性建筑,还要按1:1的实际比例,结合数字化设计和手工工  相似文献   

17.
唐亮 《建筑与文化》2014,(11):94-99
自《筑界绘》栏目推出后,受到很多艺术从业者和爱好者的喜爱,而且吸引了更多的年轻画家、设计师、专业学生和爱好者加入了建筑画的行列中来。他们用不同的技法和艺术风格表现不同的物象。
  为了进一步推动建筑钢笔画的发展,普及钢笔画和手绘,本栏目将在本期展示多幅优秀的钢笔画作品,以供更多朋友所认知。  相似文献   

18.
十年,不太长,可也不算短过去的十年,给我们经历这一时代的每一个个体,带来了跌宕起伏、潮起潮落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将深植于我们每一个个体之中,成为值得收藏的永久记忆。本次参展的三家设计机构,均成立于1999年。他们十年的命运变化,也许正是这时代变迁的注脚。1999~2009,十年的巨大变革一高速经济增长下的快速城市化过程一既为中国建筑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挑战。三支来自民间的设  相似文献   

19.
《城市环境设计》2009,(7):176-176
“此书关注了本土建筑师和民间的设计,也探究在海内外各种事件影响下中国建筑实践的发展。帚为有趣的是分析了传统和过去如何影响了中国崛起的一代年轻建筑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建筑现在的发展状态是非常畸形和混乱的。一是畸形繁荣,因为数量巨大而陶醉在一片欣欣向荣之中;另一是畸形的专业化,在非常大量而且非常快速地建造中,建筑师基本上没有什么时间思考,甚至包括专业上很多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