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了满足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对工作流访问控制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生命周期状态、工作流节点和角色的工作流访问控制模型.该模型实现了一种基于组织的角色动态分配机制,满足了PLM系统中多项目团队并行开发的要求,提高了工作流系统权限控制的灵活性和安全性.通过建立数据项在工作流中的工作空间模型,以及生命周期授权模型和工作流节点授权模型,实现了PLM系统中生命周期管理和工作流管理的共同授权与访问控制,并且支持多种不同的权限解析规则.给出了该模型在某大型通讯设备制造企业PLM系统中的应用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2.
面向PLM的工作流管理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点,探讨了PLM中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作用及重要性并在分析比较WFMC的工作流参考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作流管理系统基于Web的分布式三层体系结构及其对象模型。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对工作流访问控制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生命周期状态、工作流节点和角色的工作流访问控制模型。该模型实现了一种基于组织的角色动态分配机制,满足了PLM系统中多项目团队并行开发的要求,提高了工作流系统权限控制的灵活性和安全性。通过建立数据项在工作流中的工作空间模型,以及生命周期授权模型和工作流节点授权模型,实现了PLM系统中生命周期管理争工作流管理的共同授权与访问控制,并且支持多种不同的权限解析规则。给出了该模型在某大型通讯设备制造企业PLM系统中的应用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经济进一步激化商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由于PDM/PLM普遍采用面向产品对象代替面向文档对象的管理技术,管理的理念和复杂程度有很大的差别,从而使得不少企业在PDM/PLM技术面前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技术背景、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结合现代企业生产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讨论了PLM的技术定位,提出了构建PLM系统的新方法———产品流。详细论述了建立产品流的PEORRC产品主模型结构、产品流概念及其模型,以及产品流的意义。给出了以产品流为基础的生命视图管理实现PLM系统的方法与总体框架。论述的产品流理论方法对开发企业级或广义企业级PLM系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作为一种综合技术,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PLM系统平台有多种,介绍用西门子PLM系统及集成的NX三维软件进行制造业产品模块化设计应用,两者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并能高效无缝集成,同时阐述了基于PLM系统的产品模块化设计应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颜琳沁 《汽车零部件》2013,(4):86-89,76
分析传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存在的缺点,介绍第三代PLM技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的优点,并讨论该系统在前后桥产品中的实施过程和实施中的功能化。  相似文献   

8.
2005年4月5日,中国国内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CAXA与全球PLM技术的领先供应商DASSAULT SYSTEMES集团共同发布了CAXA V5解决方案。该方案是新一代集成化并可扩展的二维和三维PLM解决方案,它嵌入了达索系统集团的V5技术构件,主要针对中国市场量身定制。  相似文献   

9.
PLM技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制造业产品研发信息化管理技术从简单的电子文档管理(EDM)发展到产品数据管理(PDM)。由于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产品设计阶段数据管理(PDM)也扩展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PLM系统不仅管理产品设计阶段的各种产品数据,还要管理产品开发前期的市场需求,各种技术方案的比较,用户、法律、标准、新技术等因素变化对产品开发的影响,跟踪设计、工艺、材料、进度、人员等各种数据的变更历史。  相似文献   

10.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缩短开发周期、节约成本,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面对问题,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的理念随之提出,并逐步深入各行各业。在PLM系统之中,逆向工程技术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亮点而格外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11.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PLM系统的概念以及它在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地位,同时对典型的PLM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基于统一数据模型的PLM结构。  相似文献   

12.
产品全寿命动态信息模型是产品全寿命动态模型的最重要部分之一 ,它是创建信息系统并进行全寿命管理的基础。本文叙述了产品全寿命动态信息建模涉及的信息分类、各类信息项之间的关系、数学表达式、信息编码及动态综合描述等。以船用低速柴油机为对象 ,分析了其全寿命的信息流和信息系统框架并应用本动态信息建模方法和现有的全寿命管理 (PL M)方案阐述了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3.
支持产品生命周期的远程服务系统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现有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理论,详细论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理论以及通过远程服务方式实现产品生命周期服务的思想。根据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的需要,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远程服务的组织模式,如一对一、一对多、服务联盟以及第三方服务模式等。在对远程服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实现远程服务所需的一些关键支持技术,提出了基于J2EE应用服务器和中间件开发技术且支持过程集成的远程服务集成平台体系结构,并针对这些研究成果,给出了已实现的远程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4.
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的本质出发,分析了PLM知识管理在汽车企业重要性,提出了一种简单的PLM知识管理模型(TELL&ASK模型)并简要介绍其关键技术及PLM知识管理系统中的几个主要研究问题。该模型旨在简化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信息流,使正确的知识能在正确的时间传递到正确的地点被正确的用户应用;论文最后给出实例。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复杂应用环境下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访问控制需求,提出一种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多粒度访问控制模型.该模型通过完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法中访问主体的组成粒度和访问客体的层次粒度,引入访问客体生命周期粒度和许可分配控制粒度,在扩大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范围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误授权率和公共许可的重复授权量,实现了对不同层次和生命周期状态的访问客体的精确控制,解决了临时授权、项目授权、委托授权等导致的许可一致性控制问题.最后,给出了该模型的形式化描述和许可一致性控制算法,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多学科虚拟样机协同建模与仿真平台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针对面向多学科虚拟样机开发的协同建模与仿真平台,建立了其系统体系结构和技术体系结构。提出了该平台解决多学科虚拟样机协同建模与仿真问题中的4项关键技术,包括:①面向模型的多领域协同仿真技术;②基于系统工程理论和组件技术的建模技术;③网格技术和微软自动化技术;④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集成技术。给出了一种符合并行工程思想的基于该平台的虚拟样机开发过程模型。最后,简要介绍了该平台在船舶领域的一个应用范例,以及在航天、船舶和卫星等领域的初步实践,表明该平台能有效支持虚拟样机工程。  相似文献   

17.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61,自引:4,他引:61  
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信息化战略,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在近几年有了迅速的发展。然而,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作用和内容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混淆。本文对国内外主要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进行了调研和分析,介绍了它的发展和研究状况。对于什么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其发展和产生背景如何,它在企业信息环境中处于什么样的角色和地位,包括哪些功能和关键技术,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元模型驱动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采用统一数据模型作为集成方法,结合统一建模语言和可扩展标记语言等工业标准,建立了模型驱动体系结构下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应用系统开发模式。在产品统一数据模型中引入元模型,为数据建模提供了语义定义和约束表达。在语法上,统一数据模型的建立采用了标准的统一建模语言;在实现上,产品数据建模过程集成了图形化建模环境。通过文档类型定义和可扩展标记语言的生成规则定义,完成了元模型的解析和利用,并把元模型转换成可扩展标记语言文件。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实现平台,给出了元模型到公用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一接口定义语言的映射规则,讨论了可扩展标记语言表达的元模型到公用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开发平台的转换。最后,介绍了元模型驱动方法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项目中的应用和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开发实施的客户满意度,提出了一种增量式聚合开发实施方法.首先建立过程模型,并进行了形式化描述,给出了该方法的核心--集成产品元模型,定义了信息组织的框架.面向增量式聚合的元模型体现了业务特性和软件系统特性,为实现其二维特性的统一,给出了相应的模型层次结构.最后,结合某企业具体系统的开发实施,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