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改进厚壁聚丙烯(PP)管材塑料件的熔体温度、注塑压力、快速注射时间,慢速注射时间、冷却时间、模具温度、背压等注塑工艺条件,以减少塑料件气孔出现的几率。总结出这几个工艺条件影响因素大小,并确定了使厚壁PP管材内部出现气孔几率最小的最佳工艺参数:熔体温度为170℃,注塑压力为13 MPa,快速注射时间为0 s,慢速注射时间为120 s,冷却时间为120 s,模具温度为70℃,背压为1.5 MPa。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注塑的PP管材内部气孔出现的几率可降至2%左右。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的工艺条件对无规共聚聚丙烯EP548N进行注塑成型,测试注塑件表面光泽度、黄色指数和透光率,分析了注塑成型条件对制品光学性能的影响。确定聚丙烯EP548N的最佳注塑工艺为:熔体温度200℃,模具温度40℃,注射速度210mm/s、保压压力4.6MPa、注射压力4.9MPa,注塑工艺条件改变对聚丙烯EP548N注塑件透光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以某杯形塑件为例,设计了随形冷却水道模具。在Moldflow软件模拟注塑成型过程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熔体温度、注射压力、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制品成型周期的影响。通过遗传算法和Moldflow获得的最佳注塑工艺参数为熔体温度180℃,注射压力22 MPa,保压压力16 MPa,保压时间8 s,成型周期14. 11 s。在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下进行注塑成型试验,平均注塑成型周期为14. 19 s。结果表明,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之间相接近。将数值模拟和遗传算法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运算速度和优化效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保压压力、冷却时间、注塑速率、注塑压力等注塑工艺条件对煤基均聚聚丙烯S1003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塑S1003的保压压力为9 MPa、注射压力为7 MPa、注射速度为120 mm/s,其他工艺条件按GB/T 2546.2—2003进行时,S1003的性能最佳。通过极差分析对注塑工艺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为:注射压力对S1003的拉伸屈服应力影响最大,保压压力对S1003的拉伸断裂应力影响最大,注射速度对S1003的断裂标称应变影响最大,冷却时间对S1003的拉伸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Moldflow软件对变模温注射成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利用蒸汽加热和冷却水冷却的变模温注塑工艺,研究不同蒸汽加热时间下注塑位置处压力以及制件冷凝层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制件表面和模具型腔表面的热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注射成型工艺过程,变模温注射成型通过提高注塑充填过程中模具温度,使得制件冷凝层出现在充填阶段之后;随着模具加热时间从10、15、25 s增加到40 s,注塑位置处最大注射压力从87.0608、84.6064、79.6863 MPa减小到74.4342 MPa,大大提高了熔体注塑充填过程中的充填能力;通过不同的蒸汽加热时间,制件表面和模具型腔表面可以获得不同的温度值,同时通过模拟获得了传热系数对制件表面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塑件在成型过程中的多指标优化问题,利用注塑仿真软件对塑件进行仿真,预测其翘曲、体积收缩以及缩痕效果,并结合正交试验、极差分析和综合评分方法对注塑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证明,当模具温度为50℃,熔体温度为200℃,保压压力为注射压力的120%,冷却时间为15 s,保压时间为20 s,注射时间为3 s时,塑件成型综合质量较好,注射时间对综合评分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翘曲变形对壁厚塑件质量的影响,利用注塑仿真对塑件进行模拟,并结合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对注塑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模具温度70℃、熔体温度220℃、保压压力为注射压力的120%、冷却时间15s、保压时间30s及注射时间4s时,塑件翘曲量最小,熔体温度对塑件翘曲影响最大,模具温度对翘曲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8.
以翘曲变形量为评价指标,采用Moldflow软件和正交试验法对高分子塑件注塑成型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根据Taguchi指标权重计算结果,选取熔体温度、模具温度、注射时间为因素,建立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获得了注塑成型中的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模具温度240?℃,熔体温度32?℃,注射时间0.68?s,此条...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玩具汽车转向器注塑工艺参数优化困难的问题,采用CAE分析法研究了注塑工艺参数对玩具汽车转向器加工质量的影响,通过Pro/E软件建立了玩具汽车转向器的三维模型,利用Plastic Advisor对注塑过程进行了模流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玩具汽车转向器的最佳注射位置位于结构中心附近,总体注射时间为1.98 s,注射压力为75.97 MPa,最高温度为240℃,最大缩痕为0.085 mm,注射时间随熔体温度的增加而减小,注射时间随模具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以医用导管接头为研究对象,对其注塑成型过程在Moldflow软件中进行模拟,通过极差分析得到工艺参数对导管接头体积收缩率的影响趋势和最佳工艺参数,建立以注塑工艺参数为输入量,塑件的体积收缩率为输出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进行训练与测试。结合遗传算法对导管接头的注塑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工艺参数为:熔体温度226℃、模具温度47℃、注射压力73 MPa、注射时间0.72 s、保压压力19 MPa、保压时间21 s,得到体积收缩率为12.75%,与优化前极差分析所得的13.13%相比,降低了2.89%。将遗传算法优化后的工艺参数组合应用于产品试生产,得到产品表面质量良好,满足企业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王丹  李庄 《塑料工业》2012,40(4):64-66,122
采用注射成型工艺制备了热塑性弹性体(TPEE)发泡材料。研究了发泡剂用量、发泡温度以及注射压力对TPEE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万能力学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测试和观察了TPEE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泡孔结构,并测试了TPEE发泡材料的表观密度。试验结果表明:TPEE发泡材料的材料性能与发泡剂用量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关系;一定的发泡温度可以影响发泡材料的表观密度,进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注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发泡剂的发泡倍率,对发泡材料的性能以及外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发泡剂用量为4.5份、注射温度185℃、合模时间200 s、注射压力40 MPa、注射速度30 g/s的条件下,能够得到综合性能比较理想的发泡材料。  相似文献   

12.
二维平板制件注塑充模流动计算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东燕  刘阳  屈小中  梁瑞凤 《塑料工业》1999,27(3):30-32,37
用C-Mold软件对二维平板制件(海尔洗碗机盖)注塑充模过程进行计算机流动模拟分析,应用动态应力流变仪测试所用材料PP1300和HIPS492动态流变性能,由Cox-Merz规则得到宽剪切速率范围的粘度,用改进Cros模型拟合得到n、B、τ、β、Tb等参数。研究了注射温度、注射时间、浇口位置、材料性质对充模过程的影响;利用优化螺杆速率分布考察了浇口位置、注射温度、注射时间、保压压力等对锁模力、熔体入口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PP1300而言较佳工艺为注射时间4s,注射温度230℃,保压时间25~30s,最大注射压力40MPa,并将原浇口向左偏离30mm。  相似文献   

13.
通过注射成型试验探索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成型工艺条件,并结合紫外可见光谱和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分析注塑成型工艺对PET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PET适宜的注射成型温度为280℃,模具温度为70℃,注塑压力为50 MPa,冷却时间为20 s。此条件下制得的PET制品不易结晶、透明无缺陷、无翘曲和凹痕、综合力学性能较好,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弯曲弹性模量较小,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14.
Injection molding rigid PVC is no longer the chore it once was. Advances in resin properties, additive systems, and molding equipment have allowed injection molders to take advantage of PVC's favorable economic, weatherability, flame retardant, and chemical resistant properties. As a result, injection molding of PVC is entering a new era. With the proper equipment and formulations, today's PVC molder is graduating from pipe fittings to ever more profitable, yet demanding, parts and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近年来注塑机关键零件—螺杆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详细论述了目前研究较多的几种化学复合镀的研究现状及其主要性能,指出化学复合镀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注塑机零部件目前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化学复合镀应用于注塑机行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对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GF)复合材料进行了微发泡注塑实验,采用海绵密度测试仪、万能力学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制品的表观密度、力学性能、泡孔形态和结构等进行了测试和表征,探究了微发泡工艺参数对制品减重比及泡孔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对比减重比不同制品的泡孔结构与力学性能找出了制备具有理想泡孔结构制品的注塑工艺参数方案。结果表明,注气量和熔体温度是影响制品减重比的主要因素;注气量对泡孔结构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注射压力和注射速率;注塑工艺参数为注气量0.2 %、注射速率70 cm3/s、注射压力70 MPa时,制件的泡孔质量和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分析法考察了机筒最高温度,注塑压力,保压时间,喷嘴温度对注塑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中机筒最高温度对冲击强度和对拉伸强度有较大的影响,是影响冲击强度和对拉伸强度的主要因素,当最高机筒温度为185℃、注射压力为5.5-6.5 MPa、保压时间为10 s、喷嘴温度为200℃时为最优工艺。  相似文献   

18.
孙晓辉  张婧婧 《塑料》2020,49(2):152-155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多种粒径、不同含量的石墨烯(GNP)/聚丙烯(PP)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流变实验和拉伸实验分别研究了GNP粒径和GNP含量对复合材料流变特性的影响以及注塑成型工艺参数(注塑温度、注射压力、注射速度及背压)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NP微粒能够显著改善PP基体的抗拉强度,在一定含量范围(3%~9%)和较大粒径(40μm)时,会对PP熔体的流动性产生较大影响。虽然,注塑成型工艺参数对GNP/PP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影响较小,但是,其对材料的韧性影响较大。随着注塑的温度、压力、速度和背压的升高,材料韧性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最优参数组合为注塑温度215℃、注射压力60 MPa、注射速度50%、背压压力1 MPa。  相似文献   

19.
微孔发泡模内表面装饰复合成型工艺是高表观质量、轻量化塑料制品的重要成型方法,成型制品的泡孔结构与力学性能对其最终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以典型拉伸样条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平均气泡半径、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该工艺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对泡孔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速率、熔体温度、超临界流体(SCF)质量分数、模具温度与充填/保压(V/P)切换时充填体积分别设置在50~80 cm~3/s、180℃、0.5%~0.8%、70℃以上与86%时,试样的泡孔结构分布和宏观力学性能最佳。通过工艺参数对泡孔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为优化复合成型工艺的工艺参数、获取高表观质量制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长玻璃纤维(LGF)增强聚甲醛(POM)复合材料。通过6因素2水平的正交试验,探讨了注射压力、注射速度、模具温度、保压压力、保压时间、冷却时间等工艺条件对LGF增强POM复合材料的制品表观和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压力、注射速度、保压时间和模具温度等4个工艺条件对LGF增强POM制品表观和拉伸强度的影响最大,当注塑成型条件分别为料筒温度180190℃、注射压力60 MPa、注射速度60 mm/s、模具温度80℃、保压时间15 s时,制品具有最佳的表观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