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宏观形貌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组织分析、XRD物相分析和土壤环境分析等方法查找某居民小区中的埋地天然气管道穿孔泄漏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管道外防腐层性能较差,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破损,管壁在强腐蚀性土壤中发生腐蚀穿孔是导致管道泄漏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富硫原油产量不断增加,炼油厂脱硫系统中硫含量越来越高,脱硫设备和管道将承受更加严酷的环境介质的腐蚀.针对某炼化公司脱硫系统富液管道开裂失效,进行了外观检测、材料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分析、断口微观形貌扫描电镜分析和腐蚀产物的能谱分析.检测结果发现断口较平整,母材、焊缝的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均正常,微观断口表面呈现沿晶开裂现象,且存在树枝状二次裂纹.表明管道的开裂是由富含H2S环境介质再加上焊缝附近较高的焊接残余应力引起的应力腐蚀开裂.在开裂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护和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管道失效的腐蚀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蚀是管道失效案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得出影响管道失效的腐蚀现象,可以分为环境腐蚀、介质腐蚀、杂散电流腐蚀、缺陷诱发等4类18种形式,针对不同腐蚀形式的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治理原则建议。  相似文献   

4.
总结大量压力管道容器腐蚀失效案例,采用当前最流行的数据库技术(SQL Server)存储各种压力管道容器腐蚀失效案例数据,用ASP(Active Server Page)技术开发应用程序,实现了一个基于INTERNET的压力管道容器腐蚀失效案例库,库中有比较丰富的图文并茂的案例,可以进行多种查询。  相似文献   

5.
海底管道发生泄漏的原因有多种,例如外力损伤、内部腐蚀等。南海某油田海底管道在投产几年后发生了腐蚀泄漏,通过对海底管道泄漏前的生产数据进行管道失效长度分析、冲蚀分析和腐蚀速率模拟计算,给出了该管道发生腐蚀泄漏的原因,为以后海底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2个在一定腐蚀环境下工作的黄铜管道部件失效断裂的案例,分析黄铜管道部件的特点及失效原因,有助于提高黄铜管道的运行水平。结果表明:失效件均在承受一定应力的腐蚀环境中服役,从而引发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7.
川东油气田天然气集输管道多次出现管道破裂穿孔管事故,利用X衍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热重分析等方法对现场的腐蚀挂片和集输管道中收集的腐蚀产物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集输管道虽然经过三甘醇脱水工工艺处理,仍曹受较严重的H2S腐蚀,腐蚀形态主要为局部抗蚀,集输管道中形成的腐蚀产物万分 比较复杂,主要为FeS,FeS2,Fe3S4和Fe9S8,同时存在一定量的铁的氧化物和其它化合物;管道中腐蚀产物的热  相似文献   

8.
某海底管道在投产3a后发生了腐蚀穿孔,通过检测数据分析、腐蚀速率模拟计算、实物管段检测分析、内腐蚀模拟试验及缓蚀剂有效性分析等方法对其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投产后CO2和H2S含量增高,缓蚀剂未达到预期效果,产生严重的CO2局部腐蚀,这是造成海底管道腐蚀穿孔失效的主要原因。针对类似的失效情况,提出了海底管道安全运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某市改造的老管网的镀锌管进行材料力学性能实验、金相组织分析、腐蚀产物的成分分析,以查明失效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表明:管内介质及土壤中含有的S2-和Cl-会加速管道镀锌层的减薄及破坏,从而导致管道的腐蚀失效;建议在管道铺设时严把质量关,尽量采用有机涂层防腐层和阴极保护联合保护,并加强防腐层和阴极保护的定期检测和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埋地管道阴极保护系统失效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濮阳站站外埋地管道阴极保护系统的保护方式,分析了造成站外埋地管道阴极保护系统失效的原因。通过调整参比电极埋设位置,排除了干扰,使站外埋地管道阴极保护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确保了长输管道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研某平台生产水管线的工况,结合失效管段的腐蚀形貌和失效特征,使用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腐蚀产物的成分和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旁通管线停用期间存在腐蚀性介质、介质中存在硫酸盐还原菌(SRB)、溶解氧和CO_2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平台生产水管线的失效,其中SRB腐蚀是管线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某油轮排海回流管线发生腐蚀泄漏,穿孔直径约45mm,给油田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通过理化性能试验、扫描电镜和电谱分析、电化学试验研究了管线的腐蚀失效原因。结果表明:CO2生成的FeCO3等沉积导致的垢下腐蚀,是造成管线穿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基于某再生水厂现有水处理工艺,对其混凝沉淀和消毒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挂片失重试验、扫描电镜(SEM)观察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对比研究了两种再生水处理工艺对管网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工艺出水的Larson指数和微生物活性比原工艺出水的显著降低,金属表面腐蚀层呈光滑晶态状,在优化工艺产出的再生水中,对管体起到保护作用的CaCO_3层从腐蚀初期就开始形成并贯穿整个腐蚀过程中,使再生水管网的腐蚀情况得到缓解,因此优化工艺可有效地缓解铸铁管网的腐蚀。  相似文献   

14.
某输油管道腐蚀泄漏失效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输油管道腐蚀泄露失效的主要原因。方法对输油管道泄漏失效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了输油管道失效样品,对泄漏孔形貌、几何参数、理化性能、金相组织进行了试验分析,并在泄漏穿孔处取样进行了电子显微镜扫描、微区能谱分析。结果经化学分析、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等理化检验分析,该失效输油管道的材料理化性能符合GB/T 8163—2008标准的相应要求及用户要求。从穿孔宏观形貌分析来看,腐蚀区域面积较大,管道内壁存在大量腐蚀产物,穿孔位于输送管道的下部,最大腐蚀深度达3.5 mm,且管道中存在大量临界腐蚀坑电子显微镜下放大观测,能看到表层覆盖有疏松的腐蚀产物,微区能谱分析显示腐蚀产物中含有大量的Cl、C、O和Fe等元素。结论材料性能并不是造成输油管道失效事故的主要原因,输油管道泄漏主要是由管体内壁点腐蚀穿孔造成的,引起腐蚀穿孔的主要因素为输送流体介质中的Cl-,当管材基体中的Fe不断被Cl-腐蚀溶解后随流体介质迁移,点蚀坑迅速扩展,最终导致腐蚀穿孔。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长输管道强制电流阴极保护系统出现的恒电位仪输出异常的情况,对阴保系统故障进行了分析排查,并采取排除措施使阴保系统恢复正常运行。以此为例,简述了长输管道阴极保护系统常出现的故障及排除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种新型的用于长距离输水管线的在线腐蚀监测专家系统的开发,该系统可以在线监测输水管线的腐蚀状况并且可以对输水管线的阴极保护寿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对某集气站埋地管道的失效管段进行了宏观检查、腐蚀产物分析、管道材质与金相分析等,并开展了管道内部气/液两相流动计算和腐蚀模拟实验,综合分析了埋地管段腐蚀失效原因及腐蚀机理。结果表明:埋地管道的水样中存在大量的SRB,铁细菌和腐生菌,管道内流态为层流,管道底部5~7点钟部位发生了严重小孔腐蚀。细菌腐蚀和垢下腐蚀是导致管道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水中的Cl-加速了腐蚀穿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埋地失效天然气钢质管道的物理化学检测,分析了失效原因,提出了天然气管道运行管理和腐蚀防护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我国经济水平得到了一个显著的增长,经济的增长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进入21世纪,城市绿化工程建设规模呈一个稳定上升的趋势,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形势下,如何做好绿化大管径供水管线的安装与腐蚀防护工作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大管径供水管线的稳定性关系着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要从多方面做好大管径供水管线的安装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稠油热采中含砂流体对四通管冲蚀磨损问题,明确失效机理及特征.方法 采用金相分析仪对失效四通管损伤处材料ZG(J)35CrMo进行金相组织分析,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四通管进行冲蚀形貌微观检测,同时借助多相流冲蚀试验机对四通管材料ZG(J)35CrMo进行冲蚀试验,构建冲蚀预测模型,并通过单因素冲蚀试验对冲蚀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最后建立CFD-DPM-EPM(耦合计算流体动力学-离散粒子-冲蚀)数值模型,研究不同流体速度、颗粒粒径和质量流量对四通管冲蚀规律的影响.结果 金相组织分析结果显示,失效四通管材料基体组织成分为索氏体、铁素体和贝氏体,表面发生轻微脱碳现象.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失效四通管内壁有明显的砂粒冲蚀形貌,材料无明显的材质劣化及脆断现象.单因素冲蚀试验验证了回归分析法构建的冲蚀模型的准确性.随着流体速度由5 m/s增加至25 m/s,四通管最大冲蚀速率增加了16.947倍;颗粒粒径由0.05 mm增加至0.2 mm时,四通管最大冲蚀速率减少了50%,而颗粒粒径由0.2 mm增加至0.4 mm时,四通管最大冲蚀速率增加了1.382倍;质量流量从0.15 kg/(m2·s)增加至2.4 kg/(m2·s)时,最大冲蚀速率增加了16.584倍.结论 四通管失效主要由于颗粒冲蚀管道内壁,管道减薄到一定程度后,无法承受内部压力所致.四通管出口段肩部为冲蚀高危区.随流体速度的增加,四通管最大冲蚀速率呈指数关系增加;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加,最大冲蚀速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质量流量增加时,最大冲蚀速率呈线性关系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