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宽带宽(TB)积较小的线性调频(LFM)信号的脉冲压缩可用A100等器件构成的横向滤波器实现;对于TB积较大的LFM信号,在时域上对其进行脉冲压缩所需的计算量和硬件量太大。本文介绍用TMS320C6201DSP在频域上实现大TB积LFM信号的实时脉冲压缩,内容包括海明加权、循环卷积、长数据分段迭加、软件流程图和硬件框图。实验结果表明,当雷达重复周期为300Hz时,对TB积为320的LFM信号进行脉冲压缩后最大副瓣电平为-42.3分贝。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定点通用型DSP芯片TMS320VC5509为硬件核心的LFM信号实时脉冲压缩技术。在CCS 3.3软件开发平台上实现,采用C语言编程,结合Matlab仿真得到LFM信号和匹配滤波器的系数,在时域实现脉冲压缩算法。为有效抑制副瓣的影响,采用海明窗加权函数对滤波器进行调制。采用单位阶数耗时衡量滤波算法,通过增加滤波模块接口的方法对数据存储更新方式进行优化,并结合FIR滤波器的特性简化了卷积算法。测试表明,系统工作稳定,处理精度和实时性均达到了较高标准,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线性调频(LFM)信号的时频特性,分析了基于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S)技术的信号产生原理,在此基础上,选择ALTERA公司的Cyclone II系列的FPGA芯片EP2C70F896C6FPGA,采用 ROM 查找表技术,基于QUARTUSII系统提供的 PLL 锁相环IP核设计系统时钟,设计产生带宽B=10MHz,时宽 的LFM信号。通过调用Modelsim仿真工具进行RTL仿真验证,FPGA电路仿真的结果与MATLAB仿真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4.
5.
6.
7.
针对超宽带室内定位系统中首达脉冲检测的复杂度以及精度要求,本文提出了MAX-TC算法,通过非相干能量检测与FPGA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首达脉冲的检测。采用MAX-TC算法来确定首达脉冲的位置,能够减小首达脉冲到达时间的估计误差,从而提高系统定位的精度;而通过非相干能量检测方法以及FPGA数字电路控制来检测首达脉冲,降低了接收射频处理的难度,简化了接收机设计的结构,增加了对脉冲检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高明 《电子制作.电脑维护与应用》2014,(20)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LabViEW FPGA的正弦脉冲信号的检测方法。这种方法是在FPGA中进行自功率谱的计算,然后确定信号的频率和幅值,判断出信号是否符合要求,最后将满足要求的信号上传至上位机。该种方法可以在实际中完成对于正弦脉冲信号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信号和测试定义(STD)标准是面向信号自动测试工程应用的理论基础,但目前该标准中提供的基本信号模型并不能满足雷达告警设备检测需求。针对此问题,依据标准要求扩展线性调频(LFM)脉冲信号类型,并进行信号仿真。基于MATLAB APP Designer工具设计开发测试信号模型加载和实例创建软件,创建信号实例,并通过矢量信号源模拟产生雷达信号,送至雷达告警接收机前端,进行信号的有效性验证。实验证明,扩展的线性调频脉冲信号模型可以满足实际测试需求,为未来雷达信号标准化建模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基于FPGA的随机脉冲信号快速捕捉系统的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该系统完全摆脱了传统数据采集系统在采集深度和采样效率方面的制约因素,能够在整个时域范围内对外部信号进行连续的高速采样;系统工作过程中不需要外部控制器的干涉,完全由FPGA内部的硬件逻辑电路实现对随机脉冲信号的快速、精确捕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同时具有很高的采样效率.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激光雷达数据无损压缩的FPGA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测距激光雷达海量回波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效率,在以FPGA为核心的激光雷达数据采集系统中实现了对回波数据的Lempel-Ziv-Welch(LZW算法)基于字典的无损压缩;通过对字典管理进行简化,利用FPGA芯片内的RAM来存储字典,采用逻辑电路来处理压缩算法,算法的主体为Verilog语言描述的有限状态机;经过仿真验证与综合,结果表明该算法的FPGA实现能获得30%左右的压缩比,压缩速度满足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19.
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机内自栓与测试是系统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功能,高速脉冲信号源是采集系统自检与测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一种高速脉冲信号源的设计实例,它采用Altera公司的可编程逻辑器件EPF10K10及MAX+PLUSⅡ开发系统实现。由于采用该器件,简化了电路设计,减小了设备体积,同时也使设备的可靠性和设计的灵活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