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速溶茶粉是重要的茶叶深加工产品,酶工程技术是改良速溶茶粉及其加工产品风味的重要途径。为了解β-葡萄糖苷酶和α-L-鼠李糖苷酶对速溶绿茶粉水溶液香气的影响,运用感官检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香气强度值(OAV)方法对酶处理前后的速溶绿茶粉水溶液进行分析。感官评价和GC-MS分析发现,速溶绿茶粉水溶液主要呈焦糖香和甜香;β-葡萄糖苷酶处理后花香、甜香和青草香显著增强,焦糖香降低,顺式-3-己烯醇、香叶醇、己醇、水杨酸甲酯和苯甲醛这些重要的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显著增加;α-L-鼠李糖苷酶处理后速溶绿茶粉水溶液中焦糖香显著降低;两种酶结合处理后青草香和甜香进一步增强,顺式-3-己烯醇和水杨酸甲酯的含量进一步增加。OAV分析发现,速溶绿茶粉水溶液主要香气贡献成分为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2-乙基呋喃、柠檬烯和壬醛;β-葡萄糖苷酶处理后主要香气贡献成分为顺式-3-己烯醇、水杨酸甲酯、香叶醇和癸醛;α-L-鼠李糖苷酶对速溶绿茶粉水溶液各成分的OAV值没有显著影响;两种酶联合处理可进一步增强顺式-3-己烯醇的OAV值。以上研究表明β-葡萄糖苷酶可显著改变速溶绿茶粉水溶液的香气,且α-L-鼠李糖苷酶与β-葡萄糖苷酶对增强速溶绿茶粉水溶液的青草香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为改良速溶茶粉加工食品的风味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速溶茶粉是重要的茶叶深加工产品。国内外对速溶茶粉加工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对其香味品质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速溶乌龙茶粉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研究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SPME的优化条件为用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在70℃萃取40 min;经GC-MS分析,从速溶乌龙茶粉中鉴定出3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芳樟醇、反式-β-罗勒烯、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和顺式芳樟醇氧化物浓度最高,其浓度分别是16422.8、3407.8、2549.7和2163.1μg/kg;香气强度值最高的成分是芳樟醇、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反式-β-罗勒烯和苯乙醛,它们的香气强度值分别是2,737,138、360,522、424,950、56,796和31,708。以上结果表明速溶乌龙茶粉主要挥发性成分和香气贡献成分是芳樟醇、反式-β-罗勒烯、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和顺式芳樟醇氧化物。该研究为评价速溶茶粉香味品质特征提供了挥发性成分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真空冷冻干燥对速溶茶粉香味特征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乌龙茶浓缩液及其真空冷冻干燥粉的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74种成分,其中浓缩液的主要成分为吲哚、2-乙基呋喃、p-伞花烃,而冻干粉的主要成分为吲哚、正己醛、芳樟醇。聚类分析发现,浓缩液经真空冷冻干燥后2-乙基呋喃等9种成分消失,而新增正己醛等23种挥发性成分。此外,2-庚酮和E-β-罗勒烯经真空冷冻干燥后含量降低,而E-橙花叔醇等7种成分的含量则升高。香气值(OAV)分析表明,浓缩液主要的香气成分是E-2-壬烯醛和(E,E)-2,4-癸二烯醛,冻干粉主要香气成分是1-辛烯-3-醇、芳樟醇和正己醛。该研究结果说明真空冷冻干燥对速溶乌龙茶粉浓缩液的挥发性成分和香味特征有一定影响,为速溶乌龙茶粉的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β-葡萄糖苷酶酶解腊梅花增香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β-葡萄糖苷酶对腊梅花的增香效果。用β-葡萄糖苷酶酶解腊梅鲜花,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分析酶解前后腊梅花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经与酶解前的46种香气成分对比发现,酶解后,腊梅的香气成分增至64种,主要香气成分的质量分数均明显增长,其中β-榄香烯、4-异亚丙基-1-乙烯基-o-孟-8-烯、α-荜澄茄油烯和α-可巴烯分别增长了107.7,50.3,46.5,30.0倍。β-葡萄糖苷酶可水解腊梅鲜花香气的前体物质,释放出鲜花中潜在的香气成分,起到自然增香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茶叶品质主要体现在色、香、味、形等方面,其中香气和滋味是衡量各类茶叶品质的主要指标。水分在乌龙茶初制过程中参与了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同时也是各种化学反应的重要媒介,对乌龙茶外形内质具有重要影响。β-葡萄糖苷酶是一种与乌龙茶特征性品质香气形成密切相关的水解酶类,为实现形成乌龙茶特有香气品质特征的目标,研究做青叶含水量及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对做青适度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不同茶类加工过程中水分变化、乌龙茶加工过程中水分管理指标与水分控制及乌龙茶加工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动态变化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乌龙茶加工过程中水分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β-葡萄糖苷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柑橘果皮、果汁以及果肉中都能被检测到。柑橘中β-葡萄糖苷酶对柑橘香气形成、柑橘果实加工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柑橘中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测定和分离纯化方法,阐述了柑橘中β-葡萄糖苷酶对柑橘果实香气的影响,及其在柑橘柠檬苦素类物质及花色苷降解中的作用,并且指出了柑橘β-葡萄糖苷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的食品增香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将黑曲霉 β 葡萄糖苷酶应用于果汁、茶汁、果酒等的增香 ,经感官鉴评 ,样品间存在显著差异 ,显示较好增香效果。  相似文献   

8.
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简述了β-葡萄糖苷酶的理化性质、催化反应机制、酶活性测定方法及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密斯蒂"和"奥尼尔"蓝莓为原料发酵蓝莓酒,研究AR2000葡萄糖苷酶制剂对蓝莓酒总花色苷、总酚、总黄酮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酶解前后香气的变化。研究表明,经过AR2000的处理,2个品种蓝莓酒花色苷的含量随着酶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但总酚、总黄酮以及抗氧化活性变化不大。对香气进行气相色谱的分析共测得22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以酯类和萜烯类的种类最为丰富。计算得到OAVs大于1的挥发性香气物质有14种。结果表明,"密斯蒂"蓝莓酒的萜类及丁子香酚含量高于"奥尼尔"蓝莓酒。酶解处理后2个品种蓝莓酒的部分萜类香气物质以及丁子香酚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因此,葡萄糖苷酶对蓝莓酒香气成分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Kramer感官品评,并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方法,研究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对赤霞珠葡萄新酒酶解增香调控的最佳条件及香气物质影响。结果表明,酶解增香处理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4.0 h、加酶量4.0 U/m L。酶解样品经SPME-GC-MS检测分析,共定性出59种呈香物质,方差分析得知其中35种物质酶解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香气物质相对含量总量增加24.59%,其中以萜烯及C13-降异戊二烯类物质增量最为明显,为118.54%。酶解处理对提高葡萄酒中典型性香气,进一步改善葡萄酒风味起到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22种食品工业用酵母、霉菊等和豆豉分离菌中筛选能将大豆异黄酮转化为其甙元的菌株。经过β-纤维素平板的快速初筛,摇瓶复筛,最终选出了产β-葡萄糖苷酶酶活较高的菌株O3。经鉴定O3菌株为米曲霉,采用了京尼平甙法测其相对酶活,于590nm处测得O3菌株的吸光度为1.3。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β-葡萄糖苷酶水解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灵香草挥发油的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酶水解灵香草油及其对照组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经酶解提取的灵香草油中共分离鉴定出63种挥发性香气成分,总相对百分含量为78.33%,包括芳香族类13种、醇类8种、酸类8种、酮类6种、酯类5种、烷类5种、烯类5种、醛类4种、酚类1种和其他杂环化合物8种;对照组分离鉴定出43种挥发性物质;(2)和对照组相比,酶解灵香草油新出现39种挥发性成分,19种物质消失,21种物质的相对百分含量发生变化;(3)经酶辅助提取的灵香草油的整体挥发性成分改变显著。  相似文献   

13.
黑曲霉ZJ1摇瓶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黑曲霉ZJ1发酵产 β -葡萄糖苷酶的发酵条件及 β -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 :黑曲霉摇瓶发酵产 β -葡萄糖苷酶的培养基组成为 (g/L) :稻草 5 0 ,麦麸 15 ,大麦粉 15 ,(NH4) 2 SO410 ,KH2 PO40 .5 ,MgSO4·7H2 O 0 .5 ,起始pH 5 .0。产酶条件为 :培养温度 2 8℃ ,转速为 2 0 0r/min ,当培养时间为 14 4h ,β -葡萄糖苷酶活性达到最大。β -葡萄糖苷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 5 0℃ ,在 4 0℃时热稳定性较好 ;β -葡萄糖苷酶的最适反应pH为 5 .5 ,在pH 3.0~pH 8.0之间较稳定 ;Zn2 、Al3 、Ca2 和Mn2 对 β -葡萄糖苷酶酶促反应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潘利华  罗建平 《食品科学》2006,27(12):803-807
β-葡萄糖苷酶是一种能够水解结合于末端非还原性的β-D-葡萄糖苷键的水解酶,在纤维素降解、食品风味的改善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且一葡萄糖苷酶的生物化学特性、分子生物学、固定化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5.
酒类酒球菌(Oenococcus oeni)是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MLF)中的主要微生物,糖苷物质是葡萄酒中的重要香气前体物,β-葡萄糖苷酶是降解糖苷物质的关键酶。酒类酒球菌β-葡萄糖苷酶对增加葡萄酒香气,提升葡萄酒整体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β-葡萄糖苷酶的定义、分类、作用机制和测定方法,阐述了酒类酒球菌β-葡萄糖苷酶活,探讨了pH值、发酵温度、乙醇浓度、糖含量和二氧化硫含量对酶活的影响,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研究了酒类酒球菌β-葡萄糖苷酶基因,并对酒类酒球菌葡萄糖苷酶未来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这对深入认识葡萄酒生物增香机理和提高葡萄酒整体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探讨β-葡萄糖苷酶酶解蜂胶黄酮苷的工艺参数。通过β-葡萄糖苷酶酶解蜂胶黄酮苷,提高酶解产物中杨梅黄酮、槲皮素、芹菜素、松属素等黄酮苷元的含量,可以明显提高蜂胶提取物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菌核侧耳产β-葡萄糖苷酶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黄豆浆为氮源,葡萄糖为碳源,初始pH为6.0产酶条件最优。培养温度为25℃、装液量50ml/250ml、摇瓶转速为150r/min培养72h后,酶活力达最高,为1.86U/g(温菌丝体)。  相似文献   

18.
为开发新型碱性微生物来源的β-葡萄糖苷酶资源,本文采用七叶苷平板显色筛选法在碱性条件下从多个土壤样本和印染洗涤废水中筛选得到一株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发酵特性及部分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筛选菌株为Bacillus sp.,其最适生长和产酶温度为3537℃,最适生长和产酶p H分别为9.5和9.0;该菌株所产β-葡萄糖苷酶最适作用温度和p H分别为50℃和9.5;在50℃以下和p H9.010.0内比较稳定;Cu2+、Fe2+、Ca2+和Mn2+对该酶表现出一定抑制作用,而Mg2+、Zn2+和Co2+对该酶催化活性没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对产碱性β-葡萄糖苷酶的微生物资源获取和信息整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滤技术分离纯化β-葡萄糖苷酶粗酶液,以膜通量、回收率和比酶活为综合评价指标,筛选出合适的截留分子量的膜材料,并进一步考察了进口压力、回流压力、粗酶液固形物含量、膜过滤时间等因素对β-葡萄糖苷酶粗酶液超滤浓缩的影响。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粗酶液最佳超滤工艺条件为:选用50 ku的超滤膜,对0.9%的料液浓度在进口压0.12 MPa、回流压0.08 MPa条件下超滤20 min,浓缩倍数达3倍,β-葡萄糖苷酶回收率达95.05%,比酶活提高1.24倍,平均膜通量达96.0 L/(m2·h)。用超滤膜浓缩β-葡萄糖苷酶具有工艺简单、能耗低、绿色环保、β-葡萄糖苷酶活性损失小等优点,为β-葡萄糖苷酶的工业化生产放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食品工业科技》2004,(01):108-110
对大豆中的葡萄糖苷酶进行了提取和酶学性质的研究。以硝基苯基-β-D-葡萄糖苷为底物,酶反应的最佳温度为45℃,酶反应的最佳pH为5.0。该酶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差,在pH为5~7时较稳定;在低于40℃时较稳定,70℃酶活性基本全部丧失;Ba2+、Ca2+、Al3+、Mg2+和Fe2+对酶活性无抑制作用,但Ag+对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