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云计算产品的概念认知与视觉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寇睿  季铁 《包装工程》2016,37(4):125-128
目的研究云计算产品中用户和设计师对产品概念认知与表达的差异以及视觉设计方法。方法将参与式设计引入实验研究,探索用户与设计师对于虚拟产品概念认知的差异,并通过标签归类分析概念视觉表达的异同,寻求符合用户认知方式的概念视觉设计方法。结论提出了以角色互动的参与式设计、标签归类分析、概念可视化设计为过程模型的PAD方法,有效辅助云计算产品的概念视觉表达。  相似文献   

2.
谭浩  徐迪 《包装工程》2018,39(22):12-16
目的 探讨设计师在情境作用下的系统性思维过程,旨在构建基于情境的产品交互设计思维模型,为设计师如何设计出用户体验较好的产品提供思路。方法 以设计思维作为研究对象,将设计过程置于情境分析中,采用理论框架构建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基于“5W1H”方法构建情境组织模型,以分析设计过程中的情境作用。结论 通过实验及分析进一步提出基于情境作用的产品交互设计思维模型,在设计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有利于促进设计师开展产品交互设计活动,完善其设计方案,以提升产品的体验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智能服装通过可穿戴计算和量化自我的方式收集个体小数据,物联网(Io T)和万联网(Io E)将小数据和大数据相连接,将用户体验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CD)向用户参与式设计(UPD)转化,形成绿色IT的可持续设计。方法采用用户参与式设计的方法,利用嵌入在智能服装中的传感器收集穿衣者的身体量化自我的个人小数据,并进行信息可视化和交互设计。通过情境感知、意识感知和情感感知,建立信息架构和敏捷交互模型,提出以意义为中心的交互设计方法。通过映射心智模型,发掘利益相关者和交互逻辑动线。通过敏捷交互和直觉交互的实时高保真原型进行迭代式的可用性测试。结论人工智能能够应用于交互设计,将情境角色设计转变为"为真实的用户做真实的设计",提出了基于小数据量化自我的绿色IT可持续设计理念指导下的参与式交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余劲松  陈胜利 《包装工程》2018,39(10):74-79
目的对递归对象模型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根据递归对象模型关注设计需求与解决问题方案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的原理,将其运用到图形设计当中,以图形设计过程中设计方向的提供、设计流程的设定、设计信息的提炼之间的有效联系为基础,对设计元素在分析结果的制约下图形视觉形态的有效整合过程进行研究。结论通过最终生成的图形设计结果与预期视觉功能的一致性,确认递归对象模型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可以应用于图形设计创造性活动,生成一个表达设计理念的图形。在整个图形设计分析过程中,除了明确设计方向和分析设计主题以外,设计信息分析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同时也表明其作为全新图形设计工具的有效性。递归对象模型也可以应用到艺术设计领域,以其独有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流程产生针对任何设计需求的解决方案或结果,并可以预见该工具与艺术设计原理的结合将改变设计师在艺术设计工作中的思维方式,提高设计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赵文强  臧欣慈 《包装工程》2024,(10):116-126
目的 基于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利用AIGC对沈阳故宫文创进行设计,探索智媒时代AIGC在文创产业的发展与应用。方法 在皮尔斯符号学基础模型上拓展并引入AIGC技术,衍生出新的沈阳故宫文创设计模型。通过对沈阳故宫文化元素进行整理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文化元素符号进行编码,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目标用户群体需求,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对产品进行用户体验解码,指导沈阳故宫文创设计。最终的设计实践分为三部分,即基于沈阳故宫文创设计模型引入AIGC编码而成的产品;赋、比、兴描述手法下AIGC对文创产品的编码生成;负面描述下AIGC对文创产品的编码生成。在此基础上将三次设计实践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了AIGC在文创设计中的运用,能够拓宽设计师的设计思维,提高文创产品的创新性,满足用户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具有较高人与AI“交流”频率的文创产品也更符合用户需求,而多种“人机”方案的呈现、设计、比较,有利于实现更高的人机价值共创。三次设计实践也从理论层面优化了皮尔斯符号学理论下AIGC对文创产品的设计。结论 目前AIGC对文创产品的生成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皮尔斯符号学理论的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文创设计的水平与效率,有助于沈阳故宫文创产业的发展,也为后续学者研究AIGC和文创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张家祺  叶梦舟  张翀 《包装工程》2021,42(24):181-190, 197
目的 利用系统思维来指导服务设计,深化服务设计中的动态思维,从全局的视角来发掘和分析服务系统中的非线性反馈关系,提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服务设计优化流程和研究框架,并基于此流程及研究框架归纳改进策略。方法 通过传统的服务设计方法对用户行为进行定性研究,并从中提取关键接触点,借助服务质量中的服务差距模型概念,建立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反馈结构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并通过问卷调研进行数据采集和统计学处理,最终进行模拟仿真分析,归纳出优化用户满意度的服务改进策略,并进行假设性预测。结果 以应用实践进行可行性例证,将所提出的服务设计优化方法与网络新热点——“网红现制茶饮”的服务系统相结合,提出减缓服务期望的满意度增长速率及增速服务感知满意度两方面策略,并加以验证。结论 从方法论层面对服务设计进行了有益探索,提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创新服务设计优化方法,以期扩展服务设计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移情设计方法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佳宁 《包装工程》2015,36(24):144-147
目的 对移情设计方法进行研究, 并探索该方法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从移情的角度出发, 研究移情设计的特点, 以此为基础结合实际设计案例, 归纳出几种基于移情的设计方法。结果 将基于实际情境中真实用户为中心的移情设计方法运用到产品设计中。结论 移情设计作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是产品开发中的重要环节, 有别于传统的以设计师为中心的设计, 在国内还属于研究的初级阶段。移情设计能够帮助设计师突破固有的惯常意识, 激发设计灵感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王彬羽 《包装工程》2019,40(14):7-10
目的 针对3DP技术融合文创产品设计的实践与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以作为表达和驱动创意的3DP技术智力,作用于设计思维,形成设计方法,3DP技术具有的快速成型功能,充分适应了设计师应用媒材思考的特点,在文创设计中自有其别具一格的优势,并以此为基础,重点分析了3DP技术融合文创设计的4个设计思维方式,即“命题与定义、直观呈现、体验式情境、优化与澄清”。结论 随着软件和计算技术的进步,3DP制造和材料成本的降低,3DP技术融合设计思维的设计方法,更好地帮助设计师进行正确的研究,创建原型,测试产品,发现并服务于用户需求,从而为文创产品设计的创客运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李健  韩静华 《包装工程》2015,36(4):51-54
目的对歧义交互中"矛盾性"的生成机制、特征与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以符号互动理论为基础,构建设备信息与用户解释的人机交互模型,对歧义交互中的"矛盾性"进行理论和应用分析。结论歧义设计不同于可用性设计、诺曼的概念模型、模糊设计以及设计失误,"矛盾性"作为歧义交互中设备/用户关系的极端情况,是界定歧义交互性质和范畴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设计师和用户的认知思维,基于蛛网结构建立两者之间的认知平衡模型并开发实用的创新设计工具,使产品形态设计的过程更为简明直观。方法首先运用形态分析法提炼产品形态原型,通过类型学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分类,模拟蜘蛛建网行为,建立体现设计师认知的产品方案表征蛛网;然后采用访谈调研、口语分析的方法获取用户语义,对核心语义词汇进行审美逻辑上的形态关联分析,提取符合用户认知的撞击物形态;最后使用四边形网格描述产品方案和撞击物形态,借助形态融合技术生成创意产品形态,建构蛛网撞击进化设计系统,并以女性滑板车设计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模拟并应用了认知思维和蛛网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产品形态创新设计方法。结论蜘蛛建网、猎物撞击的行为和方式能够比较合理地模拟设计师和用户的认知平衡过程,该方法对于提高产品形态设计效率,开拓创新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设计学视角下,探索污水流行病学的应用,关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与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进而拓展健康监测的途径,改善用户体验,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方法 首先通过参与式设计方法,使用户介入到行为分析的流程中,研究社区居民对公共卫生信息的需求,同时引入符号学阶梯模型,对用户需求研究框架进行构建;其次将用户的行为需求映射为行为意义,通过对意义层级进行聚类分析的方式来完成对用户行为的定性分析,进而得到核心意义簇;最后,根据核心意义完成服务系统的构建,再通过参与式设计方法来评估服务系统。结果 通过参与式设计方法与符号学阶梯拆解并分析用户行为,寻找社区居民的触点与行为意义,实现污水健康监测服务系统的建立。结论使用户参与到设计的流程中,是为了增加复杂技术与组织系统设计的关联性,提升服务系统的用户体验,该设计为污水健康监测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思路,并不断完善符号学对产品构建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陈涛  陆定邦  王金广  李光浩 《包装工程》2023,44(24):328-335, 404
目的 从消费者感知评价角度出发,对人工智能(AI)生成化妆品包装设计的关键因素进行定量研究,分析其与消费者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提供基于AI的包装设计相关开发策略。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及用户访谈,综合专家意见构建出包含5个维度共18项因子指标的评价体系;依据评价指标对AI生成的包装设计进行受访者问卷调查;采用IPA模型分析AI生成化妆品包装设计的各项因子指标的重要程度与满意度。结果 研究发现消费者对AI生成包装设计的信息传达度和创意吸引力维度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而对包装的功能可用性和用户体验性方面则普遍倾向于不满意。结论 增强AI生成包装的实用性和用户体验是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关键。可通过现有成熟的包装公模训练AI模型、强化多模态学习丰富数据集、优化AI设计生成过程的可解释性及可控性、构建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创生设计平台等策略提升AI设计的有效性及消费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智能手机APP用户界面设计的行为逻辑思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洁 《包装工程》2018,39(22):241-245
目的 研究用户行为逻辑对智能手机APP用户界面设计的影响,以实现用户界面设计思维和结果的优化。方法 首先分析智能手机APP用户界面设计的基本流程,再重点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结合实例分析用户界面设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架构不能匹配用户的惯性思维与行为习惯,交互流程不够方便造成用户误操作,视觉隐喻不能及时地给予用户操作指引。从而论证得出从用户行为逻辑入手是优化用户界面设计的重要设计思维。结论 总结出智能手机APP用户的行为逻辑特征和APP用户界面设计的行为逻辑应用,包括以用户行为逻辑为优先优化信息架构、以用户行为逻辑为指导简化任务交互流程、用户行为逻辑分析与视觉设计同步展开。  相似文献   

14.
黄薇  邵恩雨  吴剑锋 《包装工程》2023,44(2):290-297
目的 从具身认知视角探索就医导视系统界面适老化设计,优化界面可用性,提升老年用户的交互体验。方法 引入具身认知理论,归纳总结具身交互特征,从功能目的、交互行为和情绪表现三个层面提炼产品界面适老化设计要素;调研老年用户就医导视系统交互过程中的使用体验与具身认知行为,绘制用户体验地图挖掘老年用户痛点,基于适老化设计要素解析得到用户具身认知需求并推出界面设计需求;结合就医导视系统设计层级,从“情境化”的功能流程、“生动化”的交互体验和“专注化”的情绪体验等方面提出基于具身认知的交互界面适老化设计策略;展开就医导视系统适老化设计实践,以验证该适老化设计方法有效性。结论 身体体验、心智模型及身体与环境的交互行为是影响认知理解的重要因素,老年用户在短期记忆、信息分析和决策力等方面的认知能力有所退化。因此,基于具身认知视角建立的交互设计方式,为适老化设计提升用户体验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自然思维下的体验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鹏  喻德荣  薛新元 《包装工程》2019,40(14):224-227
目的 探讨用户体验与自然思维的联系,研究自然设计思维在设计过程中的必要性和影响,分析在体验设计中自然设计思维的相关要素,以及如何运用自然设计思维要素进行产品的体验设计。方法 抛开设计者主观的认知定式,基于用户和自然的相互联系,运用用户研究方法,从用户自然行为延续研究和自然心智的合理预判中获取设计思路,并结合移动医疗设计的分析和研究进行论证。结论 人类发展的过程,就是从自然中学习并总结的过程,而用户体验设计的本质,则是理解人类在自然生活中的行为,结合伦理、心理、行为等研究,以自然交流的方法,帮助产品在新场景下顺应人类的自然思维方式。通过提出在体验设计过程中应用三大自然设计思维要素,以此建立新的自然体验设计方法,为创造出更为精准、高效、易用的产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谭征宇  刘磊  江阳晨 《包装工程》2019,40(6):165-172
目的通过研究设计团队面对感知冲突的团队行为风格,探究不同类型的团队行为风格的应用意义,促进设计团队产生更优秀的设计决策。方法以湖南大学自主研发的交互产品,即"多角色汽车车身造型设计系统"为背景,采用参与式设计方法引入用户参与,以交互手势为切入点,探究设计团队应对感知冲突的行为风格对方案进程和设计输出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在应对感知冲突时,合作型团队能够满足用户在可用层和易用层上的需求,竞争型团队能够在此基础上延伸到体验层的用户需求。结论研究在多角色设计团队和感知冲突之间发现了合作型与竞争型团队行为风格的应用价值,并针对实验结果提出了合作型和竞争型团队行为风格适用的设计阶段,在实际产品项目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帅  范蒙 《包装工程》2024,(10):42-51
目的 对老年用户换鞋行为进行分析,设计满足半自理能力老年用户需求的适老化换鞋座椅产品,提高老年人群居家养老的生活质量。方法 通过行为观察、入户观察和访谈的方式获取初步需求;利用Kano模型确定用户需求属性;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获取用户需求权重排序;基于QFD质量功能配置理论建立(HOQ)质量屋模型,将用户需求转化为质量特性并计算相对重要度;采用参与式设计完成适老化换鞋座椅设计实践。结果 依据设计要素得到满足半自理能力老年人换鞋行为需求的座椅设计方案。结论 将Kano-AHP-QFD模型进行集成应用,可获取准确的用户需求,并转化为质量特征及重要度排序,以此指导适老化家具产品设计;从老年用户行为意图角度出发,细分家具应用场景,为未来适老化家具开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城市社区养老模式下医疗服务设计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长学  王兴宇 《包装工程》2019,40(6):128-134
目的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系统运用服务设计理论,对老龄化用户生活行为、医疗护理行为等要素进行分析,探究城市社区养老模式下医疗服务系统设计方向。方法通过视频人种学和用户访谈法等质化研究方法对老龄化用户进行定性分析,再结合服务设计思维方法,界定现有城市社区养老模式下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和设计创新机会点。结论基于服务—信息—产品3个系统接触点之间的关系分析,运用服务设计思维实现不同系统的跨界组合,完成服务体验图建构,提出了社区医疗护理站、健康信息软件和智能呼叫手环的设计方案,形成"医疗服务体验—信息系统交互—可穿戴式设备"的适老医疗服务设计框架,为以服务设计驱动国内社区养老模式创新提供设计学维度的思考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朝侠  廖小菊 《包装工程》2022,43(14):90-99
目的 针对疲劳驾驶问题,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开展疲劳预警产品交互设计研究与评估,提出改进相关产品用户体验的设计方法。方法 首先,构建车载疲劳预警产品交互设计体系框架,通过用户访谈、问卷调研等方式归纳用户对车载疲劳预警产品的需求,并建立用户需求层次分析模型。其次,运用AHP采集专家和用户的评分并计算指标权重,分析各需求优先级,在此基础上进行车载疲劳预警产品交互设计。最后,运用FCA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与优化。结论 通过设计实例,验证了AHP-FCA设计策略的有效性。该方法能够帮助设计人员探索车载疲劳预警产品的交互设计方向,提升用户体验,为相关产品交互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鉴于目前产品创新设计服务平台的设计用户类型众多、资源形式复杂,不同用户要快速、准确地获取其所需信息比较困难,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模型的产品创新设计服务平台框架并实现了相应系统的开发.通过建立基于本体的用户模型以获取用户兴趣,为平台用户提供3种方式获取不同用户的兴趣.基于用户模型构建了包括用户层、应用服务层、个性化操作层及资源层四个层面的平台架构,并为用户提供基于用户需求的特定服务流程,从而能够辅助用户有效获取所需信息,实现对用户设计过程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