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提出一种结合差图像和Gabor小波变换的人脸特征提取方法,并使用支持向量机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s)进行人脸表情识别。对包含情感信息的静态灰度图像进行预处理,将眼睛和嘴巴等表情子区域从人脸中切割出来,求出其差图像,然后提取差图像的Gabor特征,使用下采样降维减少特征向量的维数并进行归一化,最后使用SVM进行分类。与只从表情子区域提取Ga-bor特征的识别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识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的Gabor无法兼顾识别率与实时性的缺点,提出了一种融合Gabor、LBP、LPQ三种特征的表情识别算法.首先采用Gabor变换提取人脸图像的边缘信息,根据获得的变换表征结果,提取其LBP特征及LPQ特征;通过PCA算法对提取的特征进行降维,并对降维后的LBP特征及LPQ特征进行直方图操作;最后,设计基于ELM神经网络面部表情分类器.应用JAFFE人脸表情数据库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比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度和更快的识别速度.  相似文献   

3.
刘姗姗  王玲 《计算机应用》2009,29(11):3040-3043
针对包含表情信息的静态灰度图像,提出基于自动分割的局部Gabor小波人脸表情识别算法。首先使用数学形态学与积分投影相结合定位眉毛眼睛区域,采用模板内计算均值定位嘴巴区域,自动分割出表情子区域。接着,对分割出的表情子区域进行Gabor小波变换提取表情特征,再利用Fisher线性判别分析进行选择,有效地去除了表情特征的冗余性和相关性。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实现对人脸表情的分类。用该算法在日本女性表情数据库上进行测试,实现了自动化且易于实现,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Gabor小波描述的人脸特征维数太高,直接将Gabor小波提取的特征进行识别时出现计算量大、实时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Gabor小波变换与分块主分量分析的人脸识别新算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Gabor小波变换得到人脸图像特征,然后用分块主分量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降维、提取特征向量,最后用最近邻分类器分类识别。在ORL和NUST603人脸库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识别率优于传统PCA、分块PCA、Gabor小波变换与PCA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人脸识别领域,提取人脸特征和降低维数是人脸识别的关键。传统的基于小波变换的人脸识别算法仅在小波分解的低频分量上提取用于分类的图像特征,造成了高频分量中部分对识别有利信息的丢失。为了更有效地提取人脸图像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特征加权融合的人脸识别算法。首先通过小波变换对人脸图像进行降维处理,然后对4个小波子图分别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提取特征,并把这4部分特征加权融合,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分类识别。在ORL人脸库上进行实验验证,识别准确率可达到97.5%,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提高人脸识别能力,与传统识别算法相比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和识别速度。  相似文献   

6.
多尺度图像的Gabor表示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探讨了面部表情图像的Gabor表示方法,为了减少特征矢量的维数,本文对Gabor小波系数进行了下采样处理和并采用PCA二次降维。最后利用Adaboost方法对面部表情进行识别,通过实验表明该方法对已知人脸的表情识别率达到95%以上,对未知人脸的表情识别率达72%,识别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Gabor小波提取人脸特征存在维数高,计算复杂的问题,引入基于划分的局部切空间排列算法(Partitional Local Tangent Space Alignment)对得到的Gabor幅度特征(Gabor Magnitude Feature,GMF)进行降维,同时将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引入到算法中,确定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的最优投影子空间。通过在ORL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用Gabor小波提取特征对光照和表情变化等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局部二值模式(LBP)算子在人脸表情识别中直方图维数高、判别能力差、具有冗余信息等缺点,提出一种中心二值模式(CBP)算子并对人脸表情关键部位(眉毛、眼睛及嘴巴部分)提取特征。最后利用稀疏表达分类器对提取的表情特征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识别效果有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混合特征和多HMM融合的图像序列表情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多数图像序列的人脸表情识别方法仅提取图像的某一类特征,导致特征参数不能全面地反映脸部情感信息.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特征和多HMM融合的图像序列表情识别方法.采用Gabor小波变换、二维离散余弦变换分别提取眼睛及眉毛区域、鼻子区域的纹理变化特征,对嘴巴区域则采用主动表观模型提取形状变化特征.对待测图像序列中的每个表情特征区域采用离散隐马尔可夫模型得出6种表情概率;然后根据在训练阶段得到的每个表情特征区域对每种表情的贡献权值进行加权融合,并选择融合后的表情概率最大者作为识别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综合了表情的纹理与形状变化,能够得到很好的识别效果,且处理速度快,适合于实时图像序列的表情识别.  相似文献   

10.
王晓霞  李振龙  辛乐 《计算机工程》2011,37(15):171-173,176
采用主动形状模型提取人脸嘴巴几何特征,利用Gabor小波提取眼睛和眉毛频域特征.根据人脸表情特征基于分类树思想将表情进行三层分类.第1层以嘴宽高比、嘴高、嘴宽高差作为最近邻的输入进行训练实现粗分类;第2层以嘴宽、嘴宽高差作为最近邻的输入进行训练实现分类;第3层以眼睛和眉毛区域15个关键点的Gabor小波特征作为最近邻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前2D表情识别方法对于一些混淆性较高的表情识别率不高并且容易受到人脸姿态、光照变化的影响,利用RGBD摄像头Kinect获取人脸3D特征点数据,提出了一种结合像素2D特征和特征点3D特征的实时表情识别方法。方法 首先,利用3种经典的LBP(局部二值模式)、Gabor滤波器、HOG(方向梯度直方图)提取了人脸表情2D像素特征,由于2D像素特征对于人脸表情描述能力的局限性,进一步提取了人脸特征点之间的角度、距离、法向量3种3D表情特征,以对不同表情的变化情况进行更加细致地描述。为了提高算法对混淆性高的表情识别能力并增加鲁棒性,将2D像素特征和3D特征点特征分别训练了3组随机森林模型,通过对6组随机森林分类器的分类结果加权组合,得到最终的表情类别。结果 在3D表情数据集Face3D上验证算法对9种不同表情的识别效果,结果表明结合2D像素特征和3D特征点特征的方法有利于表情的识别,平均识别率达到了84.7%,高出近几年提出的最优方法4.5%,而且相比单独地2D、3D融合特征,平均识别率分别提高了3.0%和5.8%,同时对于混淆性较强的愤怒、悲伤、害怕等表情识别率均高于80%,实时性也达到了10~15帧/s。结论 该方法结合表情图像的2D像素特征和3D特征点特征,提高了算法对于人脸表情变化的描述能力,而且针对混淆性较强的表情分类,对多组随机森林分类器的分类结果加权平均,有效地降低了混淆性表情之间的干扰,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相比普通的2D特征、3D特征等对于表情的识别不仅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同时还能保证算法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2.
鉴于Gabor特征对光照、表情等变化比较鲁棒,并已在人脸识别领域取得成功应用,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abor-LDA算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多方向、多尺度Gabor小渡滤波,然后对得到的特征向量使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变换降维,采用自适应加权原理重建类内散布矩阵和类间散布矩阵,从而改进了最佳鉴别分析(LDA)判别函数,有效地解决了训练样本类均值与类中心的偏离问题.对Yale人脸库的数值试验表明,该算法比传统算法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人脸的层次化描述模型及识别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脸自动识别是一个困难但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人脸层次化描述的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人脸进行快速准确的特征定位及标准化,然后采用主元分析神经网络分别对定位的人脸及其特征区域进行最佳特征提取,从而得到人脸在低分辨率和较高分辨率上的两层特征描述用以识别,具有识别率高、特征数据量适中、可用于大量人像识别等特点。此方法在1300幅人像上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其在人脸转动、表情变化或入脸未经训练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人脸子区域对表情识别分类的重要程度不同,提出一种基于Gabor小波特征和ENM(Eye,Nose,Mouth)差分权重的表情特征提取方法。通过对人脸眼睛、鼻子、嘴巴三个区域进行特征提取并自适应加以权重,有效地区分了不同区域对识别表情的重要程度。对预处理后的表情图像提取ENM区域Gabor特征;将表情图像与中性图像作差值计算得到ENM差分权重;将ENM-Gabor特征结合差分权重得到最终的表情特征并用BP神经网络进行分类。与其他方法在JAFFE表情库上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于传统Gabor特征提取有了明显的提高,且平均识别率达到99.3%。  相似文献   

15.
针对方向性局部二值模式(DLBP)在单尺度下获取图像纹理特征的不足,提出一种非对称方向性局部二值模式(AR-DLBP)多尺度多方向融合的表情识别算法。首先对人脸表情图像进行光照补偿预处理,消除光照、噪声的影响,分割出人脸及眉、眼、嘴局部表情关键区域,并计算出关键区域的贡献度(CM);然后提取人脸及关键区域的异或-非对称方向性局部二值模式(XOR-AR-DLBP)直方图特征信息,并根据CM对关键区域直方图信息进行加权级联再与整幅人脸图像的特征信息进行融合;最后用SVM分类器进行表情分类识别。该算法在JAFFE库、CK库上仿真实验,分别取得95.71%、97.99%的平均识别率及112?ms、135?ms的平均识别时间,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精确地完成人脸表情的分类识别。通过对表情图像光照补偿预处理及分割出表情的关键区域,并加权融合局部与整体特征,大大提高了特征的鉴别能力,与传统算法的对比实验,也表明该算法无论是在识别率还是在识别时间上,所得效果都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传统人脸识别算法特征提取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卷积特征和贝叶斯分类器的人脸识别方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人脸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特征降维,最后利用贝叶斯分类器进行判别分类,在ORL(olivetti research laboratory)人脸库上进行实验,获得了99.00%的识别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的人脸图像特征具有很强的辨识度,与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和贝叶斯分类器结合之后可有效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The rapid enhanc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drive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facial image recognition. Recently, facial recognition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several distinct domains with the help of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kind of applicat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digital forensics investigation, recognizing the patterns of a human face based on the partial matching of images that would be in 24-bit color image format, including the spacing of the eyes, the bridging of the nose, the contour of the lips, ears, and chin. In this paper, we have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an image recognition model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genetic algorithms, and neural networks, in which PCA reduces the dimension of the benchmark dataset, while genetic algorithms and neural nets optimize the searching patterns of image matching and provide highly efficient output with a minimal amount of time. Through the experiment results on the human facial images dataset of the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e overall match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achieve the recognition of human face images with an accuracy rate of 93.7%. Moreover, this model helps to examine, analyze, and detect individuals by partial matching with reidentification in the procedure of forensics investig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e robustness of the proposed model in terms of efficiency compared to other state-of-the-art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