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7 毫秒
1.
以某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该深基坑围护结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建立的计算模型,按单因素分析方法对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可以有效减小其侧移值,但围护结构入土深度满足基坑变形稳定性要求后,继续增加入土深度对控制其侧移的效果并不明显;随着土体的弹性模量和内摩擦角的增大,围护结构的侧移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2.
目前西安地区在地铁深基坑围护体系的选型上,大都按照沿海软土地区的变形控制标准进行设计,并没有考虑黄土的自稳性较好这一特征.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西安某地铁车站围护结构变形进行分析,并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证明黄土的稳定性较好,原设计方案偏于保守.用深基坑支挡结构分析计算软件对影响围护结构变形的诸因素进行了优化分析,提出了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因素以达到控制排桩围护结构变形和节省造价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连云新城金海路二期新建工程案例对沿海深厚淤泥地质深基坑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分析深基坑变形机理及影响因素,如围护结构刚度影响、地基加固强度影响、淤泥质土高灵敏性影响等。然后对其技术原理以及沿海深厚淤泥地质深基坑施工技术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分析得出,沿海深厚淤泥地质深基坑施工技术主要有高压旋喷桩地基加固、钢板桩围护结构施工、深基坑施工监测等。沿海深厚淤泥地质深基坑经常会出现变形现象,相关建筑单位应不断探索和完善深基坑变形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4.
土压力变化是土与挡土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土压力的大小与分布模式同围护结构变形量和变形方式有关。通过深基坑开挖有限元数值分析.研究了围护结构抗弯刚度以及支撑布置等因素对土压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深基坑土压力分布模式不仅与围护结构变形量有关,还与围护结构变形曲率相关,在变形曲率发生改变的区域,土压力存在重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
天津站改扩建工程地下进站大厅深基坑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天津站改扩建工程地下进站大厅及东西旅客地道深基坑工程实例,对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围护结构倾斜变形、围护结构内力以及影响区域的相关沉降进行测试,通过对开挖过程及开挖一定阶段内相关测试资料的分析,研究了深基坑的变形性状。  相似文献   

6.
文章应用DPSA深基坑三维整体空间分析软件对乐阳大厦3层地下连续墙深基坑围护结构进行了整体空间分析,较完整系统地显示了不同挖土、施工阶段围护结构整体的变形和受力状态,同时通过地下室楼面板对围护结构受力和变形影响的分析,显示了楼面板在围护结构受力、变形中不可忽略的作用效果以及采用整体空间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会对围护结构本身及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加强施工过程的风险管控,通过对深基坑围护结构及周边地表开展变形监测,掌握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情况以降低施工风险。本文以南宁轨道交通5号线某车站深基坑监测为例,对土岩复合地层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超限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施工过程中各项变形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为南宁地区类似项目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围护结构变形的机理以及计算方法进行整理总结,并结合实际的监测数据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得到以下结论.(1)对现有的围护结构变形机理以及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并且以实际工程的监测数据为依据进行验证,最终得出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计算公式.继而得出深基坑在开挖时围护结构的变形规律.(2)随着深基坑的不断开挖围护结构的变形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建筑工程管理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的原则进行了总结,对深基坑围护结构优化设计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进一步结合工程实例,对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监测及控制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从而更好的验证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无锡地区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了无锡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的实测变形资料,统计分析了无锡地区以地下连续墙为围护结构的深基坑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围护结构的最大侧移介于0.05%H和0.25%H之间,平均值约为0.12%H,最大侧移位置介于0.7H到1.1H之间,均值约0.9H;周边地表沉降介于0.05%H和0.13%H之间,平均值约为0.09%H;H为开挖深度。由于监测数据的离散性不利于分析不同因素对深基坑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因此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开挖深度、围护结构插入比、首道支撑位置对深基坑变形的影响,得到若干规律性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在特定砂卵石地层中有关深基坑侧向变形时空演化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以成都某地铁车站深基坑为例,通过变形监测数据分析基坑各代表性围护桩单体的侧向变形过程及其在平面和竖向上的空间差异,总结成都深基坑变形的时空演化特征和规律,并给出其设计和安全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2.
深基坑垂直外模微型桩-土钉支护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东大桥路商业楼(秀水街市场改造)工程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深基坑支护的一种新方案,同时提出以小变形护坡作为结构外墙模板的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缓解交通需求持续增长带来的交通拥堵的矛盾,各地争相建设和发展地铁交通,这必然带动地下空间开发的加速发展,随之也不断涌现出一些超大、超深的基坑工程。本文依托深圳地铁7号线7302标安托山站前深基坑项目,根据现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通过开挖方案的比选择优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详细介绍了分层、分段台阶法连续开挖施工技术,并通过对围护结构的监控量测来动态地指导现场施工,确保了超深基坑开挖施工安全,这时类似基坑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翻阅大量的文献,采集、整理、研究大量有关坑中坑式基坑工程的变形数据,对内、外坑开挖深度、间距,围护结构侧向变形值等有关参数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开挖总深度不变时,外坑围护结构最大侧向变形随内外坑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内坑围护结构最大侧向变形随内外坑间距的增大而增大;内墙插入比对外坑围护结构最大侧向变形量的影响不大,但内坑围护结构最大侧向变形量随内墙插入比的增大而减小。外坑围护结构最大侧向变形量随外墙插入比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在忽略内坑影响的情况下,外坑开挖深度与地表最大沉降量之间的关系类似,考虑内坑影响时周围地表沉降量相比单级基坑更大,同时内坑的开挖深度与地表最大沉降量不再符合单基坑的线性规律。  相似文献   

15.
贾向东 《安徽建筑》2002,9(5):70-71
目前,深基础工程越来越多,深度越来越大,在拉锚施工无效或无法进行的情况下,采用钢管内支撑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加固方法,而且,钢管内支撑安装及拆除速度快,简单方便,非常适用于深基坑抢险加固工程。  相似文献   

16.
付利红 《山西建筑》2010,36(16):264-265
根据工程地质现状,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与H型钢梁加固铁路路基,倒挂法加固基坑边坡,介绍了其具体施工要点,解决了矿区铁路装车系统改造阶段深基坑施工与专用线通车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轴力伺服系统因能有效控制支撑轴力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如何通过轴力来实现对围护侧向变形的精细化控制还有待研究.为此基于结构力学体系中的影响性原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从支撑轴力对围护侧向变形、土体流变的影响、支撑轴力的竖向相干性等方面探讨了其在软土地铁深基坑围护侧向变形主动控制中的应用.为更好地控制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围护侧向变...  相似文献   

18.
深圳地层上部为松散的富水性砂性土与黏性土沉积地层,10 m以下为风化花岗岩地层,在此地层中施工超深基坑需要防止上部松散土层的变形。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深圳地层某超深基坑工程进行模拟分析。数值模拟中把包括地基土体在内的整个围护结构作为一个结构体系。考虑开挖过程、围护结构和土的共同作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实现对施工逐级开挖、支撑的装拆进行动态模拟,综合分析围护结构的内力、变形及开挖引起的环境效应。数值模拟结果符合实际工程情况和规范要求,得出的结论适用于深圳地区类似基坑工程的变形预测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9.
彭亚飞 《山西建筑》2010,36(16):77-79
以京沪高速铁路沧德特大桥工程为例,对深水基础钢板桩围堰施工工法进行了介绍,分别对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措施及效益作了具体阐述,为今后深基坑施工提供了丰富的计算数据和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20.
应力路径与累积变形量影响土体的力学特性。本文以天津滨海新区有一定结构强度的吹填土为研究对象,采用WF应力路径试验仪对土体施加不同的应力路径,再控制土体的不同的累积变形量,在此基础上,进行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探讨不同应力路径及初始累积变形对吹填土变形特性、强度特性以及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土体三轴剪切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形状与应力路径阶段累积变形量密切相关,应力路径对土体抗剪强度大小以及抗剪强度包线形状有明显影响,抗剪强度指标粘聚力受应力路径的影响比内摩擦角大。土体孔压变化不仅与应力路径有关,还与土体结构屈服有关。3种不同应力路径下,有效应力路径在土体结构屈服前后都出现明显的偏转,呈现为“S”型。土体的结构屈服应力并不是一个定值,随着应力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