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坛集锦     
正馈天线焦点不准时如何确定焦点在日常施工中,经常遇到正馈接收天线由于三根支撑杆长度不一或单根与撑杆固定馈源及馈盘位置不在焦点上,而使接收效果不佳、无法收看,此时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焦距不对(排除馈源和高频头质量问题外)造成的。本人曾多次调试过河北任丘、中卫、成都等不同厂家不同口径的正馈接收天线,都有类似情况发生。其办法是,先将馈源及馈盘(或剪一圆型硬纸片代替馈源及馈盘)固定在支撑杆上,将接收天线正面直对太阳,使馈源及馈盘的阴影正好落在接收天线的正中央部分,此时说明太阳光直射在接收天线上,然后用一暗色纸片,在馈源及…  相似文献   

2.
接收地点:广东深圳、白天、睛朗器材:430×P数字机、0.75m偏馈天线、PBI1800C波段高频头及原配馈源盘。材料:铁片(固定水喉管用的那种)、铝箔包装胶纸(铝箔的两面有塑料薄膜)、铁网、铝条、热熔胶条。工具:钢锯、热熔胶枪、铁钳等。不需馈源盘和专用夹具安装  相似文献   

3.
卫星电视节目是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的主要信号源 ,卫星系统的调试和维护是保证有线电视信号质量很重要的一环。1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系统主要有 :接收天线 (包括馈源 )、低噪声下变频器 (高频头LNB)和卫星接收机 (或卫星综合解码接收机IRD)。1.1 接收天线卫星接收天线的种类很多 ,有不同口径的天线 ,有前馈型和后馈型天线 ,有板状和网状天线 ,有Ku波段和C波段天线 ,有电动极轴天线和多馈源多波束天线等。在选购天线时有以下几点可以借鉴 :一是在前馈天线和后馈天线的选择上 ,一般来说收发合用的卫星通信站宜选后馈天…  相似文献   

4.
通常情况下,在固定的通信或广播接收站中,无论是接收C波段信号,还是接收Ku波段信号,一般都采用正馈天线和正馈高频头。只有在移动接收时和个人用户接收时,为方便起见,往往采用偏馈天线和偏馈高频头。一些TVRO朋友们在用正馈天线接收Ku波段信号时,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困惑,本文将对此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5.
一套完整的卫星电视接收系统,馈源盘在系统中起着很微妙的作用,用好了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给天线系统搭配上一套合适的馈源盘是非常重要的。玩家通常在资源有限制的情况下会喜欢用大口径的正馈天线安装Ku波段的高频头来接收KU波段的卫星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6.
我台的老式4.5米卫星接收天线,因为结构上的原因,常出现因漏雨等问题引起播音故障,而且维修不便。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点改进尝试,将后馈式天线改为前馈式天线。提高卫星接收天线的效率,选择卫星天线接收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使馈源方向达到最佳状态,采用高效率馈源。二是使反射系统效果最佳,即从给定馈源方向图出发,对反射面形状进行修正。⑴后馈式天线:后馈天线安装与维护比前馈较复杂,它主要有主反射面、二次反射面、馈源三部分组成(见图1)。后馈天线主要优缺点有以下几点:①馈源可放在抛物面顶点附近,馈线较短,减少了相位不平…  相似文献   

7.
翻开卫星电视书籍,介绍馈源的内容篇幅相当少。而实际的卫视接收中,有关馈源技术则太多,如圆极化接收技术、正馈天线Ku接收技术、偏馈天线C波段接收技术等,这些都与馈源技术有关,多数都要动手自制。如果你掌握了馈源理论,你可任意设计制作;如果对其中部分不太清楚,你可测量正规成品馈源推测设计原理;懂得甚少或完全不懂就仿制,照抄的也许能用搬了家也许效果不佳。任何设计制作,最后还得试用验证,  相似文献   

8.
苏成仁 《电视技术》2001,(12):74-75
接收卫星电视节目需要调整卫星接收天线的方向,使卫星电视转发器发射的电磁波经接收天线(抛物面)反射后聚集于馈源中心,才可能在高频头探针上感应出比较强的信号,这就需要调整正馈天线的主轴或偏馈天线的一副轴,指向要接收的卫星,轴指向由轴的仰角和方位角确定。卫星接收天线的仰角和方位角调整正确后还不一定在高频头的探针上感应出较强的卫星信号,还必须调整天线馈源的极化方向(高频头探针沿南北方向的叫垂直极化,高频头探针沿东西方向的叫水平极化),使接收天线的水平极化与卫星转发器的水平极化方向一致,使接收天线的垂直极…  相似文献   

9.
器材:3.7m华达、自制不锈钢馈源杆、嘉顿C馈源盘、新款启基头(改为正馈加装仿嘉顿小馈源盘)、自制支撑杆、拉索及SH-200寻星仪等。  相似文献   

10.
说起中卫天线,卫视发烧友估计无人不晓。中卫天线以其质优价廉,增益效率高等众多优点深受消费者喜爱。本人拥有中卫正馈1.5米天线,偏馈天线0.6米、0.75米、0.9米型号各一面,也算是中卫天线的忠实客户了。器材有PBIDVR-1000型、百胜P-3900型、高斯贝尔GSR-508盲扫型数字机以及C和Ku波段高频头若干,多星切换开关四个,高效馈源一个。近几年来,烧友用偏馈天线接收C波段信号似乎成为一股潮流。《卫视传媒》也曾多次刊登烧友用偏馈天线接收  相似文献   

11.
以前的卫星地面接收天线几乎都是大口径后馈式抛物面天线,所用的馈源都是单极化馈源,馈源波导输出口是矩形法兰盘输出口,这种馈源只能安装一个高频头接收一个极化的信号.要想提高天线的利用率,能同时很好地接收两个极化的信号,一是安装双极化馈源,同时安装两个高频头;二是安装双极化高频头.但在没有改动原天线馈源结构的情况下,上述两种方法都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双极化馈源和双极化高频头的信号馈入口都是圆形波导口,而后馈式天线的馈源波导输出口是矩形法兰盘输出口,两者都无法与之对接.我们经过多次试验,用一个双极化馈源和一个单极化馈源对接后再与天线对接解决了这一问题,提高了原大口径天线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用0.9米Ku偏馈天线加装C波段馈源和高频头收视C波段信号是卫视烧友经常的话题,有的人用0.75米Ku偏馈天线加装C波段高效馈源也同样收视成功。这些都是用偏馈天线,那能不能用小口径正馈Ku天线,加装C波段平面馈源和高频头收视C波段信号呢?笔者没有试验过,心中一直是个疑问。正好手中有一面正在使用的微波天线改装的0.9米Ku正馈天线。  相似文献   

13.
在正馈天线多星接收C波段时几乎没有什么高增益C头来选择帮助解决弱信号的问题,如果客观条件所限不能换用大口径天线,那么另辟蹊径是烧友所期望的。此次采用四款馈源在1.5米正馈天线上做个实验,期望能找到提升弱信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简要阐述了对卫星接收后馈天线极化角调整装置进行技术改造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具体的改造方法。进行技术改造后,彻底改善了卫星广播电视的收看效果,在天线上安装双极化、双波段馈源,1副天线相当于4副,节约了经费,提高了天线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王艳红 《电视技术》2000,(8):34-34,38
卫星广播具有频带宽、容量大、性能稳定可靠、覆盖范围广、适用于多种业务等特点,已成为广播电视的主要传输手段。用于卫星广播电视的地面接收天线,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卫星地面接收设备的CR/T值,决定卫星广播电视节目的收视质量。因此,正确选择合适的卫星接收天线是做好卫星接收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卫星地面接收站基本选用两种类型的天线,即抛物面天线(前馈式)和卡塞格伦天线(后馈式)。抛物面天线由旋转对称的抛物面即电磁波反射面和馈源组成,馈源在抛物面的前方,如图1所示。卡塞格伦天线是在抛物面天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6.
小张有一套接收亚太6号数字卫视套站。适逢亚太5号世华、数码天空开锁播出,小张便要求朋友阿新帮他用“一锅双星”接收亚太5号、6号C、Ku波段节目。小张原有的器材是中卫1.5米正馈天线一面,PBI-1800C波段高频头一个,数字接收机一台。为了双星接收,阿新买了C波段双星馈源盘、PBI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提高天线效率,降低天线噪声为出发点, 依照标准卡塞格伦天线原理,给家用C波段天线增加一双曲面,馈源改为后馈式,高频头选用普通Ku偏馈高频头,改后其1.5m天线接收效果和1.2m偏馈天线相比不相上下,估算天线效率在60%左右,虽比不上效率高迭80%以上的修正型卡式天线,但价格却低出1.2m偏馈天线2-3倍。  相似文献   

18.
在 2 0 0 0年 8月初 ,笔者与同事一起将闲置的 6m后馈C波段天线打磨升级后 ,成功收视日本通信 3号的水平信号的全部节目。本方法比较简便 ,天线改动小 ,但接收效果很好。本文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 6m后馈C波段天线改为接收Ku波段的过程 ;第二部分为介绍用改装后天线收视日本通信 3号的调试过程及用爱华SU-CS5SkyPerfecTV专用接收机测出的各下行频率的信号强度 ,以供参考。1 打磨升级1.1 调试器材仰角仪、佳顿G30接收机、36cm夏普电视、嘉州单极化高频头 ( 11.30G ,0 .7dB)、中卫正馈馈源。1.2 调试过程( …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提高天线效率,降低天线噪声为出发点,依照标准卡塞格伦天线原理,给家用C波段天线增加一双曲面,馈源改为后馈式,高频头选用普通Ku偏馈高频头,改后其1.5m天线接收效果和1.2m偏馈天线相比不相上下,估算天线效率在60%左右,虽比不上效率高达80%以上的修正型卡式天线,但价格却低出1.2m偏馈天线2~3倍.  相似文献   

20.
不少卫视爱好者由于受安装空间的限制,只能够使用放置在室内或阳台的偏馈天线接收Ku波段信号,想用它接收免费资源丰富的C波段信号,往往比较困难。笔者根据本人的一些经验,从器材的选用、一些接收措施等方面,以图解的形式来谈谈如何成功地用偏馈天线对C波段信号进行有效接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