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现有煤矿车辆调度管理系统存在物料运输效率低、斜巷存在人车同行等安全隐患、且未融合绞车联动控制系统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矿用机车调度管理系统。该系统由机车精确定位系统、机车物料管理系统和绞车联动控制系统3个子系统组成。机车精确定位系统采用无线信号飞行时间定位方式对井下车辆进行实时定位与跟踪,定位精度可达到1m;机车物料管理系统通过动态目标识别器、车辆标志卡对各机车的物料进行管理,可减少物料积压;绞车联动控制系统采用动态目标识别器对绞车斜井巷道的行人进行监测,通过矿用断电器控制绞车运行状态,避免人员误入斜井巷道。系统管理平台通过共享各个子系统的数据,实现对车辆的全面管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对井下机车的行驶轨迹、运料情况及行车安全进行合理调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煤矿轨道运输监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矿井机车运输监控系统存在抗干扰能力差、通信不稳定、机车难以精确定位等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煤矿轨道运输监控系统的设计;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结构、主要功能及特点,并给出了机车过轴统计问题的解决办法。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抗干扰能力强、机车定位准确,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煤矿井下运输管理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煤矿井下机车数量多、流动性大难于管理以及司机与调度员通讯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煤矿井下运输管理系统,系统实现了井下车辆定位、调度员远程遥控道岔以及与司机通讯的功能.论文详细阐述了系统的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机矿车定位以及文字、语音通讯功能模块的实现.该系统操作界面友好、工作稳定,能够保证车辆安...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在神东煤炭集团锦界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实践表明,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性能稳定,能够实现井下人员考勤管理、实时定位跟踪、安全警示报警监测、安全管控等功能,提高了煤矿生产安全调度的效率及煤矿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矿用机车无线通信及定位系统由中煤科工集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研制推出。该系统以矿用WiFi无线通信系统为基础,以以太网络为骨干,在机车沿线设立若干基站,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实现机车司机的语音通信、视频监控、机车定位、运行状态跟踪、机车管理等功能,保障机车运行安全,提高调度效率。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煤矿井下运输智能调度指挥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该系统实现了机车位置监测、行驶方向识别、道岔控制、信号指引、语音通话、安全预警、移动视频监控、运营调度管理等功能,其应用有效预防了煤矿井下运输事故的发生,提高了井下轨道运输管理水平,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7.
矿井信集闭系统中车载式机车定位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以往煤矿井下运输信集闭系统中依赖轨道铺设的传感器实现机车位置监测的可靠性差的难题,本文提出一种不依赖轨道铺设传感器的机车位置监测的煤矿铁路运输信集闭系统,采用捷联惯性导航技术,设计了依靠电机车自身精确定位的信集闭系统。重点介绍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算法问题以及车载式机车定位的硬件设计方案,经实验测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车辆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基于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对物流车辆监控系统的原理、系统硬件总体框架、系统软件总体框架结构的设计和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该系统能实现GPS定位跟踪、运输路线指挥、累计重量报表输出、历史数据查询和实时情况追踪等功能,能有效地解决运输任务的监控和管理,从而大大提高了运输任务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工矿自动化》2013,(12):100-102
针对煤矿井下机车运输的安全性问题,设计了一种嵌入式煤矿井下机车自动控制系统。基于RFID的读卡器通过无接触方式获得机车的位置信息,并将位置信息传输给主处理器,主处理器根据不同的位置信息,对机车发送不同的控制指令;轮轴脉冲转速传感器将测得的机车速度信息传输给主处理器,主处理器结合预定的车速对机车速度进行及时控制。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机车的启动、停车、加速、减速等控制,使机车在无人驾驶的状态下完成矿石运输功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特种煤矿需要对上井人员进行定位的要求,提出了采用双频率的特种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系统关键硬件技术和系统软件功能的设计。该系统通过低频定位器实现了特种煤矿人员的全方位定位与跟踪,提高了特种煤矿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1.
胶轮车运输监控系统在煤矿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田华 《工矿自动化》2012,38(9):119-120
介绍了一种胶轮车运输监控系统在煤矿井下的布置原则、建设目的、系统结构、主要功能及应用效果。该系统在煤矿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井下无轨胶轮车的运输安全问题,并为胶轮车的安全管理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平台。  相似文献   

12.
赵立厂 《工矿自动化》2012,38(9):101-103
分析了矿井胶轮车运输信号系统的架构设计,指出应采用分布式架构,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与实时性;介绍了分布式系统结构,比较了RS485总线和CAN总线两种通信方式,提出将CAN总线作为系统的主传输通道;介绍了胶轮车运输信号系统的分布式架构及其工作流程。实际应用证明,与传统的主从式架构系统相比,基于分布式架构的胶轮车运输信号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3.
移动视频技术在井下机车运输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简要介绍了传统的信集闭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实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井下机车运输监控系统中应用移动视频技术的方案以及实现方法。改进后的机车运输监控系统能够实时地显示机车运行状况,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此外,该系统具有视频回放功能,对于事故救援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现场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视频图象清晰,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煤矿无轨胶轮车监控调度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煤矿井下巷道狭窄、视线差、会车困难和调度信息不畅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无轨胶轮车监控调度系统。该系统采用RFID技术实时采集井下无轨胶轮车辆的运行数据信息,实现了井下车辆定位跟踪、车辆调度管理功能;采用分布式自动控制调度方式对车辆行进方向进行判断,通过信号灯对行进车辆进行交通指挥。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充分利用人员定位系统中的井下设备,满足煤矿现场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成庄矿轨道机车运输系统因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而导致的机车运输效率低、货物流向不明的问题,指出了设计井下物资运输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分析了有源射频识别技术及高频无源射频识别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超高频射频技术的井下物资运输管理系统。该系统由无源抗金属射频标签、超高频固定式射频读写器、手持式射频读写器和物资运输管理软件组成,可实现对井下机车及运输物资的识别定位及远程监测功能。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有效提高了矿井辅助运输系统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前矿井运输系统中所采用的射频识别等电机车定位方法,只能检测到电机车在某一区域内,不能实现精确定位.通过对移动目标定位技术、数据通讯技术以及可视化技术的研究,结合对煤矿井下特殊工作条件的分析,提出了将惯性导航技术应用到井下定位系统的方案.利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测得井下电机车位置、速度、方向等数据信息,通过无线通讯与有线通讯相结合的方式,将数据传送到井上调度中心计算机,应用组态王软件实时显示井下电机车的精确位置.该系统便于调度员了解电机车实时情况,提高了行车安全和效率,排除了撞车等事故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煤炭运销电子票据系统存在无法实时跟踪车速、无法统计道路行车流量、难以实现严格的监管以及合理调度等问题,采用射频识别、M2M、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煤炭运销智能管控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整体结构以及车载无线通信终端、运销管理平台、计量监测站的设计方案。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提高了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监察力度,缓解了运输道路拥堵状况,杜绝了漏税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针对矿用电机车白炽灯照明系统存在照度低、射程近、易发生追尾事故、耗电量大的问题,提出了矿用电机车一体化LED照明系统的实现方案,详细介绍了LED照明灯、恒流源线路、模块化逆变电源、场效应管并联均流的设计要点。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消除了矿用电机车运输中的安全隐患,解决了白色照明灯和红色尾灯一体化、逆变电源高压与低压分离的难题,耗电量低,节电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UrbanSim is a new urban simulation model, developed over the past several years, which is now operational in three urban area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model system is designed to address emerging needs to better coordinate transportation and land use planning as a result of recognition of the strong interactions between land use and transportation, increasing pressure from federal transpor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and growing adoption of state growth management programs. The model system is implemented as a set of interacting model components that represent the major actors and choices in the urban system, including household moving and residential location, business choices of employment location, and developer choices of locations and types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ll subject to the influence of governmental transportation and land use policy scenarios. The model design is unusual in the degree of disaggregation of space, time, and agents, and in the adoption of a dynamic disequilibrium approach.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describe the entire system at a sufficient level of detail to convey the key specification and design choices made in implementing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