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提升汽车发动机油底壳动刚度,减少其振动噪声,对其动力学性能进行优化.利用Solid Works设计某型号油底壳初始模型,采用Abaqus分析其模态和频率响应,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原始模型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的汽车发动机油底壳结构动力学性能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
采用MSC Adams软件计算吊挂载荷,再在MSC Patran/Nastran软件中利用Adams所得到的载荷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吊挂的强度.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软件分析与建模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指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文章结合计算思维的本质特征,分析软件分析与建模课程在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提出以培养求解复杂科学问题的计算思维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软件分析与建模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复杂问题时,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揭示其内部各因素之间的规律性,提高分析的效率。R软件是一款免费且功能强大的软件,研究表明R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主成分分析的计算,且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5.
该文阐述运载火箭控制系统频域分析软件的开发过程。由于运载火箭姿态运动的动力学模型复杂,只有通过开发专有的计算和分析软件,才能够对其开展频域分析,为降低开发难度,该软件基于成熟的CSCAD软件Matlab做二次开发。该文对该软件的基本结构和关键技术做阐述,重点讲如何采用合适的算法计算火箭姿态动力学的传递函数、如何恰当运用Matlab中的频域分析工具开展频域分析。实践表明该软件拥有计算结果准确,通用性强的优点,且程序简洁,功能易扩充。该软件已经在工程实践中发挥出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程序静态分析和故障树的软件故障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软件安全性和可靠性,探讨一种在软件故障检测过程中将故障定位和原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对程序的静态分析,找出故障的位置,利用故障树定位故障原因。非法计算是一种常见的软件故障,该类故障极易导致系统崩溃,该文以一个非法计算故障为例,说明该方法的分析过程,实验表明其可以有效地定位故障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对应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利用Eviews软件的命令编写了实现对应分析的计算程序,在Matlab软件中作出了对应分析图,并给出了一个示例。  相似文献   

8.
复杂管道的CAE分析涉及多个物理场,通常需要联合使用多种分析工具,而不同分析工具之间的数据不兼容严重影响了分析效率。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复杂管道CAE分析集成平台,对专业管道应力分析软件、CFD软件和通用有限元软件进行集成和定制,构建统一的集成数据模型,实现不同分析工具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分析结果的可视化显示。实验结果表明,该集成平台不仅计算速度快,而且在弯头和三通等处也有良好的计算精度,并实现了计算流程的自动化,大幅提高了复杂管道的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9.
结构计算分析软件是计算机技术在工程结构计算中的具体运用,是建筑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用于对建筑物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文章简要介绍了4种主要的结构分析软件,并针对我国地震灾害频繁的特点,探讨了运用计算机进行地震分析应采取的原则,最后对文章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SINDA/FLUINT仿真软件在电子设备热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分析软件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一种分析工具,SINDA/FLUINT软件基于集总参数-有限差分理论,是目前国内最新引进的航天热辐射及导热设计专业软件,在热分析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根据工程实践经验,首先阐述了电子设备热设计的必要性,然后完成某海洋卫星高度计发射单元电子设备元器件、印制板和机箱的热设计,并采用SINDA/FLUINT热仿真软件建立热分析模型,计算得到各模块及箱体的温度分布,根据分析计算结果提出优化设计建议,圆满完成单机设备的热设计分析及优化工作.  相似文献   

11.
设计并自主开发一个功耗分析仿真软件,完成对硬件描述语言实现的密码算法IP核进行功耗仿真分析。用软件仿真功耗分析攻击,可以在嵌入式加密芯片的设计阶段评估设计方案和抗功耗分析攻击的性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开发时间和成本,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该软件已经实现了几种常用密码算法及其改进后加密算法的一阶功耗分析和高阶功耗分析功能。经测试得到的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出来的攻击结果相符合,实现了本软件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2.
13.
左万娟  王小丽  黄晨  董燕 《测控技术》2023,42(10):24-29
基于软件测试的角度,聚焦航天嵌入式软件隐含需求分析,提出需求颗粒度分析、代码设计无依据分析、引申推导分析3种隐含需求分析方法,研究构建了包含隐含需求库在内的可良性循环利用的隐含需求分析框图。结合实践应用,从接口、可靠性安全性、恢复性、性能、功能等方面给出了航天嵌入式软件典型隐含需求。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指导研发过程的需求分析与编码、提升软件研发质量,而且可以指导测试过程的测试需求分析与测试设计,避免因测试疏漏而导致的软件缺陷遗漏,从而有效提升软件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对软件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程序分析是保障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日益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重视.介绍了若干基本程序分析技术(抽象解释、数据流分析、基于摘要的分析、符号执行、动态分析、基于机器学习的程序分析等),特别是最近10余年的研究进展.进而介绍了针对不同类型软件(移动应用、并发软件、分布式系统、二进制代码等)的分析方法.最后展望了程序分析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对软件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作了详细论述:在需求分析阶段通过结对分析与需求评审来保证需求分析的质量;在设计与开发阶段,制订相应的软件开发规范,并严格执行,保证实现代码的质量;在测试环节上,强调测试与软件实现同步,强化Bug管理,以进一步提高软件质量。软件开发全程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上措施是开发出高质量软件系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控制软件是运载火箭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软件;传统模式下,型号的控制软件是专用的,型号之间的控制软件存在相似功能重复开发、开发和维护效率低的问题;针对上诉问题,采用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技术,设计了一套基于面向对象的通用控制软件,通过对控制软件的业务逻辑进行建模和分析,抽象出满足特定规则的命令实体类,使得命令实体间可以互相组合,用户可以通过将命令实体进行组合而成为控制流程;采用XML文件持久化控制流程,提高数据文件的可读性和易更改性;通过面向对象技术屏蔽细节,特定需求通过扩展实现,而无需更改现有的设计;通过测试分析,软件的结构设计合理,扩展性和维护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自从“软件工程”在1969年NATO会议中提出以来已有四十多年. 在此期间,软件工程理论有了很大进步,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对照四十年前的理论,软件工程理论在基本框架上没有重大改变,仍然延续着需求、设计、编码和测试四个阶段的自然逻辑,强调着工程的循序渐进,各阶段的承前启后,需求方和开发方的密切配合. 然而,在现实软件开发过程中,按照上述理论去做仍然会碰到许多问题,如需求的不确定性和软件开发成本失控等,最终导致相当部分的软件开发不成功. 为了提高软件开发的成功率,本文从分析软件开发方式及开发成本构成出发,对现有软件工程需求和验收阶段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运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实现软件需求可视化和标准化,规范需求提取操作. 改进的需求分析方法能够形成更确定的需求分析,也便于确定和控制开发成本,提高软件开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C语言作为安全关键软件的主要实现语言,其存在的内存泄漏缺陷具有很高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如何保证内存泄漏检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是一大挑战。静态分析具有直接分析源码、能够较早发现软件错误,从而降低修复代价的优势。基于静态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路径敏感的值流分析的内存泄漏检测方法,首先进行指针分析生成精确指向信息;然后基于指向信息构建值流约束,执行可达性分析以识别程序中的泄漏路径;最后借助指针与内存地址的有效生命周期进行验证。在典型基准C程序上的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本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效率和精度上都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型的构件软件修改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构件的软件构建方法目前被广泛使用在软件开发中,用于减少软件开发的工程成本和加快软件开发进度.面向构件的系统主要由第三方提供的可重用构件或者内建的可重用构件组成,因此,系统的质量好坏和维护的难易程度依赖于构件的品质.一个软件修改会给其他构件甚至整个系统带来影响,而修改影响分析是控制和消除这类影响的有效手段.然而,现有的研究很少涉及构件软件的修改影响分析,尤其缺少对系统层面的修改影响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系统化修改影响分析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提出构件及系统层面的修改影响分析模型,然后根据分析模型分别从构件和系统两个层面对构件软件修改前后的版本进行修改识别,并且利用“防火墙”方法进行影响分析.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漏洞这一名词伴随着计算机软件领域的发展已经走过了数十载。自世界上第一个软件漏洞被公开以来,软件安全研究者和工程师们就一直在探索漏洞的挖掘与分析方法。源代码漏洞静态分析是一种能够贯穿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帮助软件开发人员及早发现漏洞的技术,在业界有着广泛的使用。然而,随着软件的体量越来越大,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复杂,如何表示和建模软件源代码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难题;此外,近年来的研究倾向于将源代码漏洞静态分析和机器学习相结合,试图通过引入机器学习模型提升漏洞挖掘的精度,但如何选择和构建合适的机器学习模型是该研究方向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将目光聚焦于源代码漏洞静态分析技术(以下简称:静态分析技术),通过对该领域相关工作的回顾,将静态分析技术的研究分为两个方向:传统静态分析和基于学习的静态分析。传统静态分析主要是利用数据流分析、污点分析等一系列软件分析技术对软件的源代码进行建模分析;基于学习的静态分析则是将源代码以数值的形式表示并提交给学习模型,利用学习模型挖掘源代码的深层次表征特征和关联性。本文首先阐述了软件漏洞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对比了静态分析技术和动态分析技术的优劣;然后对源代码的表示方法进行了说明。接着,本文对传统静态分析和基于学习的静态分析的一般步骤进行了总结,同时对这两个研究方向典型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归纳了它们的技术特点和工作流程,提出了当前静态分析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方向上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