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果胶的甲氧基含量相对粘度与胶凝强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前言 果胶的主要成分是多缩半乳糖醛酸甲酯。在果胶分子中甲氧基含量的多少直接反映了半乳糖醛酸基的甲酯化程度,也就是所谓酯化度。果胶中含甲氧基的最大理论值为16.3%,若该值以酯化度来表示是100%,则甲氧基含量与酯化度的转换计算式应是: 酯化度(DE值)/100%=甲氧基含量/16.3%  相似文献   

2.
果胶粘度的初步研究—影响测定果胶粘度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 一.前言 果胶是以半乳糖醛酸为主的复合多糖类物质,按其甲酯化程度的高低,可分为高甲氧基果胶和低甲氧基果胶;前者甲氧基含量大于7%,后者则小于7%。 高甲氧基果胶可以从桔皮中提取,其最重要的性质是它的水溶液在蔗糖存在时能形成冻胶。这种形成果胶冻的能力称胶凝能力。可在食品、医疗上作增稠剂、稳定剂。同时胶凝能力的大小也作为评价高甲氧基果胶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离子交换树脂法从甜菜渣中提取果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果胶的性质及用途 果胶为淡黄色至白色的粉末,溶于水,味微酸。按照酯化度来分,通常把酯化度50%以上(相当于甲氧基6%以上)的果胶称为高甲氧基果胶;酯化度在50%以下的果胶称为低甲氧基果胶。按照溶解度来分,可分为水溶性果胶和不溶性果胶两类。果胶在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4.
以商品高酯果胶为原料,以脱酯率、产品粘度、得率为指标,对碱性条件下影响低甲氧基果胶制备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以获得制取低甲氧基果胶的最佳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以浓度2%的高甲氧基果胶为原料,控制温度0℃和pH值9.0,搅拌反应45min进行脱酯;再在常温下利用pH为3.0的60%乙醇溶液搅拌5min以析出果胶。所得产品酯化度(DE)为42.56%、粘度116.2MPa·s、半乳糖醛酸含量(AGA)75.4%;果胶得率89.67%,各项指标符合低甲氧基果胶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5.
选用福建特产琯溪蜜柚果皮为原料,考察酸提工艺条件对果胶的酯化度、黏均分子质量和半乳糖醛酸含量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L9(34)考察各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酸提工艺条件对果胶的酯化度基本无影响,对半乳糖醛酸的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对果胶的分子质量影响最显著。9个不同试验条件下,酸提果胶的酯化度63.5%~63.8%,半乳糖醛酸含量74.2%~88.5%,果胶的黏均分子质量101~202ku。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微波辅助酸法、水浴硫酸法和纤维素酶法提取黄秋葵果实的果胶,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果胶提取率及其理化性质的影响,比较三种方法提取果胶的p H、酯化度、半乳糖醛酸、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热稳定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对果胶提取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纤维素酶法提取率最高,为29.57%,水浴硫酸法最低,为24.80%;与水浴硫酸法和微波辅助酸法相比,纤维素酶法提取的果胶p H最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方法提取的果胶的酯化度均大于50%,说明黄秋葵果胶属于高甲氧基果胶,其中水浴硫酸法提取果胶的酯化度最高,有显著影响(p0.05);三种方法测得的半乳糖醛酸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方法提取果胶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水浴硫酸法最高;黄秋葵果胶在热处理作用下黏度先迅速下降后缓慢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超声波法、酸法和超声辅助酸法3种方法制备低甲氧基果胶,对比分析不同超声强度、超声时间、酸浓度及酸降解时间对低甲氧基果胶制备的影响,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对商品果胶的酯化度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法、超声辅助酸法及酸法3种方法均可达到降解高甲氧基果胶制备低甲氧基果胶的效果。果胶甲酯化度和乙酰化度随着超声时间的增长,超声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当超声时间150 min,超声强度285 W/cm2时,制备的低甲氧基果胶的甲酯化度达到31.27,乙酰化度达到0.69;当超声时间90 min,超声强度475 W/cm2时,制备的低甲氧基果胶的甲酯化度达到32.56,乙酰化度0.67,说明超声波为一种绿色、低碳的可控制备低甲氧基果胶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果酱产品的共同特点之一为均需凝胶。果酱以半乳糖醛酸为构成单位,重合成链状的高分子,分子中羧基完全甲基化时,甲氧基的含量为16.32%,而通常称含量7%以上者为高甲氧酸果胶,7%以下者为低甲氧基果胶。两者的制法不同,凝胶机能差异也很大。果实中所含的果胶量因果实种类及成  相似文献   

9.
以八月瓜果皮为原料,优化酸提醇沉法提取其果胶的工艺,并对果胶酯化度、半乳糖醛酸含量进行测定。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探讨了料液比、p H、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因素对果胶得率的影响,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最后对果胶的酯化度、半乳糖醛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酸提醇沉法提取八月瓜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20(g/m L)、p H1.5、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温度90℃,此条件下得率达12.15%;八月瓜果皮果胶的酯化度为81.94%,属于高酯果胶,其半乳糖醛酸含量为83.17%,符合GB 25533-2010对果胶半乳糖醛酸含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果胶     
<正> 果胶是一种天然的多糖化合物,存在于所有的水果和蔬菜中,它在植物中的作用是结合水份和作植物细胞间的胶合材料。 哥本哈根果胶工厂有限公司的果胶主要分两种,高脂果胶(HM)和低脂果胶(LM)。 高脂或称高甲氧基(HM)果胶的酯化度大于50%,有效性能随酯化与分子聚合程度而有所不同。低脂或称低甲氧基(LM)的酯化度低于50%。  相似文献   

11.
黑曲霉果胶酯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黑曲霉(As3.3324)用高甲氧基果胶诱导,当接种量为3×103个孢子,30℃恒温培养,转速90r/min,液体培养4d时果胶酯酶的活力最大,为90.2U/mL培养基。该果胶酯酶能将高甲氧基果胶的酯化度从64.54%降低到45.70%。经果胶酯酶作用后低甲氧基果胶的粘度为0.006Pa·s,与同样条件处理的高甲氧基果胶的粘度0.007Pa·s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2.
以商业橘皮果胶为原料,在无水甲醇环境中采用盐酸催化甲酯化反应制备高甲氧基果胶。通过对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料液比以及盐酸添加量的调节,可以制备得到酯化度在90%以上的高甲氧基果胶。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反应时间延长和盐酸浓度增加,产物的酯化度逐渐提高,但数均分子质量逐渐降低。在料液比1∶50,盐酸添加量0.1 mol/L,温度60℃下反应12 h,产物酯化度达到91.20%,但数均分子质量降低为15.00 kDa。基于极高酯化度果胶所具有的双亲性(甲氧基为疏水基团而羟基为亲水基团)和分子链短的特点,进一步研究了极高酯化度果胶的乳化性质。用高能量法(高速剪切)分别制备了油滴体积分数为10%、20%和30%的纳米乳液,并考察了7 d内乳状液的稳定性、粒径和Zeta-电位变化。结果显示采用极高酯化度果胶可制备得到粒径为3 500 nm的乳状液(油滴体积分数10%~30%),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豆腐柴果胶含量丰富,以商品柑橘果胶为对照,对豆腐柴果胶多糖的理化指标和乳化特性进行比较,并研究果胶质量浓度、pH和油相体积分数对果胶乳液体系乳化特性的影响。与柑橘果胶相比,豆腐柴果胶多糖半乳糖醛酸含量为(71.35±0.11)%,其他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果胶标准。酯化度为(64.67±0.78)%,为高甲氧基果胶。通过测定得到其乳液体系的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和乳析稳定性均受到果胶质量浓度、油相体积分数和pH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豆腐柴果胶多糖具备比商品柑橘果胶更好的乳化性质,可开发作为乳液体系中天然乳化剂,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采用红外光谱、离子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固态发酵过程中胡椒果皮果胶组分结构、含量及其变化。结果显示:胡椒果皮中水溶性果胶、酸溶性果胶为高酯化度果胶,螯合性果胶为低酯化度果胶;水溶性果胶在发酵前36h含量上升,而后下降,酸溶性果胶和螯合性果胶在预处理催熟时含量上升,在发酵过程中含量下降。固态发酵24~48h为果胶主链半乳糖醛酸快速降解期、12~24h为支链阿拉伯糖快速降解期,12~36h为半乳糖快速降解期。发酵48~60h,果胶半乳糖、阿拉伯糖等侧链几乎完全降解。这提示发酵过程中,富含半乳糖醛酸的果胶主链断裂及支链中性糖的降解是胡椒果皮降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采用酸提取法对不同品种的鲜山楂进行果胶的提取,并比较其得率、纯度、总糖含量、果胶酸含量、酯化度、持油力,从中选择各种理化性质相近的七种山楂进行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大旺、25号品种果胶得率较高,分别为4.11%、3.05%。持油力除了瑞丰(10.01 g/g),大金星(10.93 g/g),敞口(10.13 g/g),紫珍珠(11.97 g/g)外,其余都小于10 g/g;总糖除大红(19.05%)和大旺(50.20%)外,其他品种山楂果胶总糖含量均在20%~32%之间;所选山楂品种其果胶单糖组成均包含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这六种单糖,而歪把红,大旺,279品种还含有木糖,共七种单糖;山楂果胶均为高甲氧基果胶,果胶的质量分数均在8%~11%,酯化度差异不显著(62.30±0.96~65.06±1.61),不同品种的山楂果胶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歪把红和大金星山楂总抗氧化能力最佳,高于80(unit/mg),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0.043 mg/mL和0.040 mg/mL。本研究为山楂精深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低甲氧基果胶具有特殊的胶凝性和适用性,其凝胶化不需要添加糖类,广泛应用于低糖食品中,但天然低甲氧基果胶来源很少。本文以向日葵盘为原料,利用响应曲面法对复合酶法(复合酶:1.0%纤维素酶、1.0%半纤维素酶、0.5%木瓜蛋白酶)提取果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考察了干燥方式对向日葵盘果胶半乳糖醛酸含量、酯化度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7、提取时间1.9h、提取温度60.5℃、p H=5.3,果胶得率为11.94±0.38%。研究发现复合酶法提取的向日葵盘果胶为低甲氧基果胶,干燥方式对向日葵果胶的半乳糖醛酸含量和酯化度的影响不大,但对分子量分布有一定影响,其分子量大小顺序为:Mw_(烘干)Mw_(冻干)Mw_(喷干)。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马铃薯渣为原料采用盐酸提取——乙醇沉淀法获得果胶,分析酸度、温度、时间及乙醇体积分数等在果胶提取和沉淀时的影响。做单因素(温度、pH值提取时间和乙醇体积比等)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果胶提取的方法为:80℃热水浸泡30min,充分洗涤后,用盐酸调节pH=2、0,90℃下浸泡1.5h;乙醇沉淀条件为,调节pH=3.5,并保持乙醇的体积分数达到60%以上。此种方法获得的果胶酯化度为70%~80%,为高甲氧基果胶。  相似文献   

18.
柑皮高甲氧基果胶提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柑皮为原料,采取稀酸提取、乙醇沉淀的方法制取高甲氧基果胶。探讨了盐酸浓度、加热温度和时间对产品得率、胶凝强度及甲氧基含量的影响,确定了柑皮果胶的最佳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以胡萝卜皮渣为原料,采用超高压、食用菌发酵、水浴、微波四种方法提取其中果胶,探讨了不同提取方法对果胶得率、酯化度、半乳糖醛酸含量、色差、分子量等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水浴提取果胶酯化度及总糖含量最高,不同提取方法对果胶半乳糖醛酸含量无显著影响,食用菌发酵提取所得果胶颜色与其他果胶差异最大,超高压提取果胶分子量最大。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山楂粉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超声辅助热水浸提、酶法辅助热水浸提三种方法提取果胶,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对果胶得率、总糖含量、总酚含量、半乳糖醛酸含量、酯化度和粘度等理化性质及体外抗糖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酶法辅助热水提取果胶的得率最高,达到17.7%,且相应酯化度和粘度最高,但操作过程复杂;热水浸提法果胶得率次之,为10.1%,但总酚含量和酯化度最低;超声辅助热水提取法得率最低,仅有6.4%,但其总糖含量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量最高。体外抗糖化活性分析表明,超声辅助热水法提取的果胶抗糖化活性最强,在BSA-果糖以及BSA-丙酮醛模拟体系中的糖化抑制率分别为82.7%和79.8%,抗糖化活性与半乳糖醛酸酸含量成正比。由此可见,不同提取方法对山楂果胶得率、理化特性以及抗糖化活性均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