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公园绿地的服务效率是评价城市影响力和衡量市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空间可达性是公园绿地服务效率指标的核心内容。以往的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只是考虑距离公园的直线距离,没有涉及市民到公园的实际路线,或没有考虑到公园绿地周围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以GIS技术为支撑,采用成本加权距离方法对济南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绿地建设方案。结果表明:基于相对阻力的可达性分析,公园绿地可达性较为合理;基于综合阻力值的可达性分析,公园绿地可达性不合理,可达性不合理的区域分布在中心城区的西、北部。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技术,从步行、骑行、机动车驾驶3类交通方式的角度,采用网络分析法,对南京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和公平性进行了评价. 南京市公园绿地服务效果不理想,主城区的公园绿地可达性好于郊区,可达性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四周逐渐减弱的趋势. 出行速度的提高使得主城区在越少的可达时间内公园绿地服务范围越大,越多的可达时间内服务范围越小,而郊区的可达区域面积比随着出行速度的提升,各类可达时间服务面积比均增大,但幅度较不明显. 公平性较好的街道空间分布较为分散,公平性较差的街道主要分布于郊区,少量位于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园冷岛效应对城市生态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landsat8 TIRS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对济南市11个公园进行冷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公园绿地温度明显低于周边环境,公园降温范围在90~420 m,其降温范围曲线近似二次多项式,并受周围下垫面均质性影响而产生波动;另外,公园总面积、园中水体面积和园中绿地面积是影响公园降温效应的主要因素.上述3项指标的异同,对选取的公园各项景观格局指数与公园降温幅度的相关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绿色住区环境规划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气质量平衡、热岛效应控制、水资源利用约束、土地资源约束四个方面出发,确定了绿色居住区环境规划标准并建立约束模型:人均绿地面积9.46 m2;绿化覆盖率大于40%;北方地区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应为3:7,南方地区为1:1;绿地布置形式为建筑间绿地外,主要以区域公园为主,服务半径500 m;绿化用水除中水外,对于干旱-半干旱缺水地区,每平方米绿地需雨水贮存池25 L左右.  相似文献   

5.
济南市绿地建设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地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评价,是反映绿地系统建设水平高低的科学依据,是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构建的前提与基础。文章以RS与GIS技术为支撑,从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功能、景观格局及规划指标三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构建济南市城市绿地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全面量化计算与评价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设济南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优化策略。结果表明:济南市城市绿地系统斑块类型齐全,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占总面积比例小,破碎化程度大。公园绿地在城市绿地类型中占主导地位,生产绿地缺乏;济南市建成区绿地系统的综合评价值为0.4867,其中绿地生态效益指标值为0.4977,绿地固碳释氧能力及滞尘能力较低;景观效益指标值为0.5798,景观破碎程度及分离程度较高,景观优势度不明显;绿地规划数量指标值为0.4525,绿化总量不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均未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园空间是公园城市体系中物质空间的生产效率推动者,是城市品质的主要保证,因此进行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品质量化研究具有一定意义.选择合肥市滨湖科学城的许小河公园为研究对象,以测量城市设计研究的指标评估方法为依据,形成许小河公园绿地空间品质量化物质空间与场所感知体系,包含6个维度、5个要素、13个指标,采用复层结构绿化比例和绿地率计算法、标准差椭圆法、空间句法整合度、空间尺度感知和平均语义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评估分析与讨论.结果 表明:公园绿地空间结构不佳,乔木结构有待整合优化并加强管理;公园的可达性基本合理,节点空间分布特征渗透性不强,需进一步结合城市建设优化节点和道路空间;空间尺度感知的舒适性较好,场所精神感知平淡,需要加强空间序列的文化景观整治建设.以此为许小河公园品质优化和区域后期建设管理提供参考,也可作为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品质量化评估和建设研究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以2014年阜阳主城区绿地系统现状图为基础,通过实地勘察,运用景观生态学的5个景观生态指数对阜阳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阜阳市的绿地率为31.2%,绿化覆盖率为35.8%,未达到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但绿地面积和斑块分布不均衡;各城区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差异较明显;各绿地系统斑块类型差异大,绿地系统结构不合理.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绿地景观格局的优化建议,为后期阜阳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园绿地合理供给是城市生态和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以合肥市区为例,提出改进的Ga2SFCA探究不同类型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特征及其成因,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一步解析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改进的Ga2SFCA模型计算的可达性结果在强度和空间分布上较传统模型更加贴合实际;2)公园绿地总体可达性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结构特征,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向四周递减;3)各类型公园绿地可达性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的可达性空间分布优于街头游园和社区公园;4)自然特征、区位特征、社会经济和建成环境四方面因素的不同导致公园绿地可达性空间差异显著,各因子影响程度依次为:商业区位>中心区位>交通可达>生活便利>居住人口。  相似文献   

9.
对城市空间扩展进行动态监测,有助于把握城市空间格局的结构性特征和发展模式,其监测数据可以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和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提供基础依据。文章基于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和专题资料,利用空间象限方位、紧凑度、分形维数等计算方法,对2000至2017年济南市城区空间扩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至2017年间,济南市主要沿东西方向扩展,平均扩展速度为13.07 km~2/a;在5个监测时段,济南市城区的分形维数值均1.5,城区边界图形复杂,紧凑度指数均1,形状紧凑度较差,扩展类型由外部扩展向内部填充转变;济南市新增城区的土地来源主要为耕地,其次为建设用地,且逐年的耕地占比减少,建设用地占比增高。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态公园是以生态学为指导思想,以传统城市公园与主题公园为基础,建立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园,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公园以"景观生态"为设计理念,以生态优先、群众参与性以及体现地域特色为设计原则,以"一轴两线、三区"为总体规划布局,对济南市彩虹湖公园进行生态规划设计,规划形成了一条环湖文化景观轴,两个休息娱乐广场,以及体育健身区、娱乐活动区、休闲体验区三大功能区域,提出了乔灌草复层植物群落结构的植物景观规划,营造一个功能全面、生态良好、具有浓厚地域文化氛围的城市生态公园。  相似文献   

11.
通过辨析适于避震疏散的绿地规划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不同,阐明适于避震疏散的绿地应具备的规划设计观,提出避震疏散专项绿地系统规划的有效途径,从而达到使避震疏散专项绿地系统规划正确实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绿地开放空间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绿地开放空间正越来越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系统地分析目前我国绿地开放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绿当量”的济南绿地生态补偿建设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改善维持城市生态环境,提高舒适和谐的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城市绿地生态补偿能力定量化的研究是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规划及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以济南市为例,以RS和GIS技术为支撑,应用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相关理论,基于碳氧平衡原理,采用“绿当量”方法,对济南市生态绿地系统生态补偿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定量化提出了济南市各行政区加强生态补偿能力的绿地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4.
城市游憩绿地是基于城市与自然矛盾不断激化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的规划体系,它放眼于整个城市规划区,研究范围包括城市建成区以及城市非建成区内各类具有游憩性功能的绿地。本文以张家口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项目中所涉及的城市游憩绿地体系规划为例,探析城市游憩绿地体系的构建思想。  相似文献   

15.
建筑立体绿化的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建筑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及垂直绿化)的特点、相关技术措施及绿化植物选择进行探讨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及解决相关问题的办法.同时,对如何加快建筑立体绿化工程实施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依据涡阳县总体规划,并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县城现状绿地系统的问题,运用城市绿地系统和景观规划相关理论或规范,针对性对涡阳县城绿地系统的结构体系、指标构成、绿化布局以及风貌特色等进行规划和控制,力求营建出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绿地景观,为实现“亲水宜居城”的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东营市东城十四条道路绿地内植物种类、数量及生长状况、配置方式等内容的详细调查,结合东营地区气候、土壤等立地条件,分析了东城道路绿地的景观现状、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盐碱地道路绿地景观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东营市东城十四条道路绿地内植物种类、数量及生长状况、配置方式等内容的详细调查,结合东营地区气候、土壤等立地条件,分析了东城道路绿地的景观现状、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盐碱地道路绿地景观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均衡考虑城市公园绿地提供的服务与负面服务

毛靓,崔馨月

(东北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哈尔滨 150040)

创新点说明:

以往对于城市公园绿地的评价研究,均是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角度,文章主要从生态系统负面服务的角度对城市公园绿地展开讨论,对于城市公园绿地的概念与分类,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识到需要均衡处理公园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与负面服务,使本研究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研究目的:

提供新的研究视角,通过论述城市公园绿地服务与负面服务的均衡关系,概述了研究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系统负面服务(PEDS)对提高人类福祉的意义。最后,指出未来城市公园绿地在规划设计和管理维护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与田野工作法相结合。

研究结果:

1)理解生态系统负面服务的概念,表明生态系统负面服务(EDS)是由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产生的。

2) 意识到研究生态系统负面服务的必要性。

3)对于城市公园绿地的评价,需要对公园绿地的生态服务和负面服务进行综合评估。

4) 均衡考虑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负面服务对应策略。

结论:

突出生态系统负面服务评价的重要性:首先识别生态系统中潜在的生态系统服务(ES)和生态系统负面服务(EDS),然后保护生态系统服务(ES)并避免或最小化生态系统负面服务(EDS),恢复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ES),最后减轻和适应生态系统负面服务(EDS)。对生态系统负面服务(EDS)进行的研究越多,就越能在不减弱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情况下消除负面服务。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负面服务;城市公园绿地

  相似文献   

20.
根据监测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绿地与风两者之间环境效应的发挥是密切相关的,即城市绿地清除大气污染的效果依赖于风的作用,而风的作用能使绿地的生态效应作用范围扩大.因此,城市组团需要以宽度适当的绿地型的绿带(非道路型的绿带)分隔.在生态效应上,分隔绿带能形成影响组团内部的"林源风"."林源风"风场是城市中尺度特征的局地热力环流风场,"林源风"能改善城市组团环境质量,不仅可以稀释污染,还可以调节组团小气候,给人带来舒适的风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