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应用带电阻率的LWD仪器进行地质导向钻井,实现薄油层水平井开发是油田增产增效的有效手段。电磁波电阻率测井仪器具有探测深度深、测量精度高等特点,是随钻测井的必测项目,但该项技术被国外石油公司垄断。经对该技术原理的研究,通过对天线壳体的结构优化和高集成度、低功耗电路的设计,研制了四发双收对称式电磁波电阻率测井仪器。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井下复杂工况下,工作正常,测量数据准确,性能可靠,确保了仪器在油层中穿行。 相似文献
4.
文章进行了Trim-LWD随钻感应测井原理的研究,并通过在辽河油田杜813-H601井的成功应用事例,证明了Trim-LWD能及时掌握所钻地层岩性变化并能进行精确的地质导向。在稠油油层中应用该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油层中的井眼轨迹,这对于大幅提高油层钻遇率和最终采收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8.
介绍了TRIM(Tool Resistivity Induction MWD)工具的工作原理,通过在河口采油厂河100-斜23井等3口井的使用,确保轨迹在有效产层中钻进,大大节省了钻井施工时间,降低钻井成本超过50万,测量曲线与电测曲线比较,显示出对地层电阻率较好的响应,进一步展示了TRIM工具在钻井行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10.
随钻电阻率测井仪器探测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钻电阻率测井具有预测井周围和钻头前方各种地质情况的能力,能为科学化钻井提供有利的依据。在对随钻电阻率测井原理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电磁场量与地层电阻率之间的转换关系,计算得到了随钻电阻率测井仪器的探测特性,包括探测深度和纵向分辨率。分析结果表明:衰减电阻率比相移电阻率的探测深度要大;而相移电阻率比衰减电阻率的纵向分辨率要高。这些结论可以用来判断地层侵入和围岩情况,以及在随钻电阻率测井资料解释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双感应电阻率反演研究及在吐哈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电阻率反演是电测井曲线校正的重要方法。双感应测井在油田现场应用非常普遍,其数据反演属于非均匀介质中电磁波逆散射问题范畴。在旋转轴对称地层模型条件下,正演采用数值模式匹配法(NMM),反演用变形的Born 迭代法(DBIM),利用双感应测井曲线逐层进行地层电阻率和侵入半径的反演计算,从模型处理和吐哈油田实际资料处理结果看,效果较为理想,预示了双感应测井反演处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13.
14.
胜利测井公司研制的高分辨率电阻率测井仪(HDRT)既有较深的探测深度,又有较高的垂向分辨率,是评价薄互层和常规储集层的有力工具.HDRT测井资料可以识别0.05 m厚的薄层,显著地改善了薄互层的评价和产层有效厚度的计算,有助于岩心和测井资料的对比.HDRT曲线与Rxo曲线的重叠或交会,可显示可动油气的存在.阐述了HDRT测井仪器的结构原理和响应特征,并结合测井实例对其应用做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岩石各向异性在水平井测井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水平井测井解释面临的新问题是地层各向异性的影响,为更好地了解地层各向异性的大小及其对测井值的影响,在实验室建立了测量岩石各向异性的装置和方法。取与水平井同一层段的岩心,按层界面切割出立方体,测量不同方向上参数的变化。所有的砂泥岩样品都显示了在垂直层界方向渗透率最小、声波速度最小、电阻率最大的特征。由此算出岩石各向异性系数,并对水平井电阻率曲线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6.
17.
利用感应测井动态响应估计地层真电阻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泥浆滤液对地层的侵入使感应测井响应偏离地层真电阻率,还使得测井响应与泥浆滤液的浸泡时间有关。利用感应测井的动态响应模型,可以深入研究深、中感应测井响应随泥浆滤液浸泡时间的动态响应特征,进而更准确地估算地层真电阻率。对油田现场数据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测井符合得较好。感应测井的动态响应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侵入过程的复杂性,定量化描述侵入过程对测井结果的影响,为评价储集层性质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垂直井多分量感应测井大型三维有限差分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电性各向异性低电阻率储层的含水饱和度评价经常出现偏差,其原因在于对这种储层的评价没有综合考虑测井仪器的测量特性和地层电阻率方向上的差异。对垂直井,表征各向异性地层的参数主要有水平电阻率和垂直电阻率,但常规电法测井只提供地层水平方向的电阻率信息,不能直接测量地层垂直方向的电阻率。多分量感应测井直接用来测量电性各向异性地层的水平电阻率和垂直电阻率,从而可对各向异性储层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简单介绍了多分量感应测井原理,推导了垂直井中进行三维有限差分模拟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能较好地模拟三维地层模型。它对更深入研究多分量感应测井方法以及进行仪器研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