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2P环境下的一种混合式信任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P2P环境下的混合式动态信任模型来解决当前P2P网络的安全性差、难于管理等问题缺陷。该模型融合了本地信任、推荐信任和全局信任模型,通过有机的结合能充分发挥各自模型的优点。同时通过相应的反馈机制能够有效地判断节点信任度的变化和抵御诋毁、夸大等安全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判断节点的信任度,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王旭方  吴昊 《微计算机信息》2012,(1):122-123,54
为了提高P2P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性,根据P2P电子商务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信任模型。将信任化分为直接信任和推荐信任。用模糊集来刻画直接信任值,对影响信任主体的多种因素给出了详细的模糊综合评判算法。利用交易金额和交易时间来确定推荐信任的权值。实验表明该信任模型与基于概率估计的信誉评价体系算法相比,该算法误差较小,能有效防止节点的恶意行为,可以很好地应用于P2P电子商务中。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P2P网络传统信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模糊理论和传统数学理论相结合的综合信任模型。该模型将模糊理论应用于网络节点间主观信任的计算,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的网络因素对信任的影响;利用传统的数学模型来计算推荐信任不但可以得到准确的信任值,还可以将网络的负担降到最低。同时模型中引入了等级反馈机制和时间因子,使得模型的信任度评估更加准确和灵活。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较传统模型有一定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网络中的资源评价者分为个体和团体两类。以不同评价者的信任评价为基础,提出了一种P2P网络资源选择方法。给出个体和团体对资源的片面信任计算方法,得到资源的普遍信任度的综合计算方法。提出为用户确定可取信评价者的范围,实现以可取信者为转发对象的资源查询转发。从候选资源中选择出普遍信任度最高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信任的动态性刻画和信任信息的聚合能力是信任模型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然而现有信任模型存在难以描述节点行为的动态变化特性、忽略信任的模糊特征和上下文环境影响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直觉模糊集合理论的动态信任模型DIFTrust,通过兴趣域划分机制刻画节点信任关系存在的上下文环境,基于直觉模糊集合理论刻画信任的模糊特性,以及利用时间窗口机制和自适应权重向量刻画信任的动态衰减特性,解决具有直觉模糊特征的节点动态信任关系的描述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描述节点的信任特征,在防止恶意节点策略性行为改变等方面优于现有PeerTrust和DyTrust等模型。  相似文献   

6.
P2P网络中一种可信访问控制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樱  李仁发 《计算机应用》2008,28(12):3194-3196
信任模型强调成员以及数据的可信性,通过对网络中的不端行为进行通告和限制,为用户能够更加合理地使用网络提供保证。提出了一个基于相似度加权推荐的全局信任模型(GSTrust)。在模型中,信任值的请求者使用推荐者和自己之间的节点评分行为相似度加权推荐意见,以节点评价行为的相似度加权其推荐度计算全局信任值,并提出了基于群组的激励机制作为信任模型的有效补充,仿真实验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组群的P2P网络信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杰  张新有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7(12):4646-4649
由于P2P网络的开放、匿名等特点,使得P2P网络对节点缺乏约束机制,节点间缺乏信任。提出了一种应用于非结构化P2P网络的信任模型——BGTrust。该模型对组群内信任采用局部推荐信任和组群间信任采取全局信任的方法进行处理,充分结合了全局信任和局部信任的优点。仿真表明,该信任模型在对交互的信任度评价可信度和抑制恶意节点方面较已有模型有一定改进。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群组的P2P网络信任管理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 P2P 网络中存在的多种恶意行为,提出一种基于群组的信任管理模型。该模型采用分组策略,引入直接信任度、组内信任度、组间信任度及多种控制因子来计算节点总体信任度,提高了信任机制的可靠性。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抑制多种恶意行为,提高系统成功交易率,使节点之间更有效地建立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P2P网络的动态模糊综合信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屾  王勇 《计算机应用》2011,31(1):139-142
针对现有的P2P网络信任模型在聚合节点信任值时对节点行为的差异性与动态性考虑不足,提出了一种动态的模糊综合信任模型——DFCTrust,即在静态模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加入时间衰减因子及波动惩罚因子。首先,该模型通过静态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来计算每次交易的满意度得分,由于在计算过程中加入了交易上下文的评价因素,所以可以很好地避免恶意节点在小交易上诚信在大交易上欺骗的恶意行为;其次,在综合计算节点信任度时,引入了时间衰减因子和波动惩罚因子,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与不活跃节点交易所造成的失败,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抵御节点采用周期性振荡欺骗的恶意行为。仿真实验表明,DFCTrust具有更好的动态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处理动态恶意节点策略性的行为改变,从而提高交易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DyTrust:一种P2P系统中基于时间帧的动态信任模型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常俊胜  王怀民  尹刚 《计算机学报》2006,29(8):1301-1307
针对现有的信任模型对节点行为改变的动态适应能力和对反馈信息的有效聚合能力支持不足,提出一个基于时间帧的动态信任模型DyTrust,使用时间帧标示出经验和推荐的时间特性,引入近期信任、长期信任、累积滥用信任和反馈可信度4个参数来计算节点信任度,并通过反馈控制机制动态调节上述参数,提高了信任模型的动态适应能力.仿真实验表明,与已有的信任模型相比,DyTrust具有更好的动态适应能力和反馈信息有效聚合能力,能够有效处理动态恶意节点策略性的行为改变和不诚实反馈对系统的攻击.  相似文献   

11.
P2P环境下引入激励机制的动态信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的P2P信任模型中对节点行为改变的动态适应能力不足以及欠缺激励机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引入激励机制的动态信任模型(DITrust)。该模型采用信任值动态衰减策略以提高其动态适应能力,同时通过推荐偏移量来计算推荐信誉值,增加了推荐信誉的可信度;最后引入虚拟信誉货币以鼓励节点提供服务和推荐信息,提高了节点模型参与的主动性。实验结果表明,DITrust较已有的模型能够抵御类型更广泛的恶意节点攻击,且具有更小的网络开销。  相似文献   

12.
针对如何高效准确地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搜索到所需的资源,分析了现有搜索算法的优缺点,结合P2P网络中的信任机制对源节点请求算法和中继节点的转发、响应算法进行改进,提出SAT搜索算法来提高搜索的成功率,并采取了高速共享资源缓存机制和无重复转发机制减缓搜索的时延。仿真实验表明,与Random-walk算法相比,SAT算法具有更高的搜索成功率和更短的搜索时延。  相似文献   

13.
由于P2P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随机性以及网络节点的高动态性等特点,使得网络节点之间的交流和服务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信任模型作为一种解决网络安全隐患的方案,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本文从基于超级节点、基于推荐、基于反馈和基于博弈论这四个方面系统总结和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最具有代表性的P2P网络信任模型,详细阐述了这四类模型的特征,并指出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尽管P2P网络信任模型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尚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本文最后结合当前研究热点和难点展望了P2P网络信任模型在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对等网络系统中的声誉模型不能很好地处理虚假反馈和合谋的问题,结合公平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双ratings的声誉模型.采用两个度量来评价节点:服务信任和回馈信任.服务信任表示服务节点提供服务的可靠性;回馈信任表示评价节点评价的可靠性.该模型根据节点历史交易情况,通过比较评价节点的评价值以及比较评价节点的回馈信任,识别虚假反馈和合谋,并给出了具体量化的服务信任和回馈信任数学表达形式.实验结果表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的信任模型不能很好地处理P2P网络环境中存在的不诚实推荐、协同作弊与复杂的策略性欺骗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信誉的分布式P2P信任管理模型(RATrust),以量化和评估节点的可信程度.在信任模型中使用时间区间标示出经验和推荐的时间特性,使用节点信任度、近期信任与长期信任来精细描述节点的最终信任水平,通过引入信任偏差值与信任滥用值来更精确地刻画节点的各种信任度量.仿真实验表明,与已有的信任模型相比,RATrust具有更好的动态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处理动态恶意节点策略性的行为改变和不诚实反馈对系统的攻击.  相似文献   

16.
一种实用对等网络信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一种实用信任模型的特点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信任模型WeightRep.分析和仿真表明,改进模型比原模型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P2P点播系统(P2P-Vo D)受到广泛关注,其大多研究工作基于理论性的传统假设,这些假设在真实的系统中是如何表现的不得而知。因此,在真实P2P-Vo D系统中对传统假设进行全面的测量和验证就显得十分迫切。对实际运行的P2P-Vo D系统Cool Fish进行了大量的测量与分析,发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假设的结果:节点加入不是简单地服从泊松分布;观看时间和影片流行度不呈严格的正相关性;跳转频率和影片流行度不呈负相关。最后对这些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袁福成  李志淮  周晓玮 《计算机应用》2007,27(11):2683-2685
在分析和总结主流对等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型高效的、负载均衡、可扩展的、动态的对等网络分层路由模型——基于超级节点的分层DHT网络(SHDN),旨在为用户提供用户的准确定位、用户的组群管理和文件资源传输等基本的信息服务功能。对SHDN模型的路由算法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最后,通过仿真试验对SHDN模型的合理性和路由效率进行了验证和测试,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9.
P2P网络的节点在处理能力、存储能力、网络带宽、兴趣域等特性上存在着明显的异构性,在早期的研究中,这种异构性往往被忽略或者仅仅简单、单一地被考虑。综合利用节点的这些异构性,提出基于节点服务能力的自适应P2P模型。模型中,节点通过服务能力自主选择邻居进行聚类,根据网络的需求和动态变化自适应地调整聚类的规模和节点间的连接。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减少了网络拓扑失配和freerider现象,有效地提高了网络的搜索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