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协议提出了一个安全高效的三方密钥交换协议方案,通过在CDH假设下运用椭圆曲线密码体制,将长期私钥和临时私钥混合的方法保证协议的安全,通过对该协议的安全性进行分析,表明该协议可以抵御多种攻击;另一方面,将参与方中的任意两方作为一组,生成一个共同密钥,然后两方中的任意一方再与第三方进行消息认证和密钥协商,这样仅需要五次信息交互就可以实现整个协议的相互认证和密钥的确认功能,同时通过协议的比较还表明该协议具有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王娟  郑淑丽  操漫成  方元康 《计算机工程》2012,38(23):127-130,136
Kerberos认证协议容易遭受口令攻击和重放攻击,且需要2次双线性对运算、2次指数运算和1次椭圆曲线上的点乘运算,计算量大。为此,利用高效的无证书密钥协商对Kerberos协议进行改进。用户与认证服务器之间通过使用无证书签密技术抵抗伪造攻击。分析结果证明,改进协议符合密钥协商的6个基本安全要求,满足已知密钥安全性、完美前向安全性、抗未知密钥共享安全性、密钥不可控性、已知会话临时信息安全性,能抵抗口令攻击、重放攻击、中间人攻击及密钥泄漏伪装攻击,并且仅需3次点乘运算,具有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无证书密码学的可认证三方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使密钥协商协议能够抵抗主动攻击,提出了一个可认证的无证书三方密钥协商协议。首先分析现有密钥协商协议的特点,然后以无证书密码学理论为基础设计一个安全的三方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只需要一轮消息交换就可以建立起安全的三方会话密钥,有效地克服了密钥托管问题,提供完善的前向安全性。通过性能分析表明,该协议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4.
一种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的安全分析及改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用于移动通信的可证安全的双向认证密钥协商协议MAKAP给出了一种有效攻击,指出该协议存在安全缺陷,它不能抵抗未知密钥共享攻击.分析了这些安全缺陷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一种改进的协议MAKAP-I.改进后的MAKAP-I协议不但是可证安全的,而且无论从计算开销、通信开销、存储开销以及实现成本等方面,都比原MAKAP协议更高效、更实用.  相似文献   

5.
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是一种重要的安全协议,然而设计安全的此类协议却是十分困难的。本文分析了陈铁明等人于2008年提出的一个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指出该协议不能抵抗密钥泄露伪装攻击。首先给出了具体攻击方法,然后在原有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改进协议,最后对改进协议的安全性质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改进协议满足较高的安全性,提供了已知密钥安全、完善前向安全、抗密钥泄露伪装攻击、未知密钥共享以及无密钥控制等安全属性,并且改进协议在计算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取得了较好平衡,更加适合实际网络通信需要。  相似文献   

6.
基于签密方案,Liu-Xu构造了一个高效的无证书两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对Liu-Xu的方案进行安全性分析,指出由于传送消息存在冗余,该方案不具有强安全性。该方案不能抵抗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提出一个改进的方案来修正上述问题,新方案没有使用签密方案。分析结果表明,新协议的效率和安全性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7.
一种匿名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没有考虑用户的匿名性,在分析已有MAKAP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用户匿名性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AKAPA,为用户提供隐私保护。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证明其安全性,并就增强的安全属性进行了分析,表明AKAPA具有完美前向安全性,能够抗未知共享密钥攻击和完善拒绝服务攻击等。性能分析表明效率优于已有协议,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无证书公钥密码系统中两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问题.现有的无证书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大多被证明是不安全的,或者要求较大的计算量.基于Cash,Kiltz和Shoup提出的双Diffie-Hellman问题,设计了一个高效的两方无证书认证密钥协商协议.为构造双Diffie-Hellman问题的有效的判定预言,给出了产生部分私钥的通用方法.通用方法采用一个主私钥和两个哈希函数,然后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协议的设计中.和其它可证安全的无证书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相比,新协议在消息带宽相同的情况下,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并在随机预言模型中不借助于Gap假设证明了协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张龙翔 《计算机应用》2012,32(11):3147-3152
双方认证密钥协商是生成会话密钥的重要手段。分析了赵建杰等于2011年提出的一个可证明安全的双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指出如果敌手持有原协议的长期私钥,协议是不安全的。提出一种改进的协议,新协议将影响安全性的公开参数保护起来,避免了长期私钥的泄露,并对新协议的安全性和计算量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新协议在减少计算量的前提下实现了协议双方的安全密钥协商。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无证书的两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孟波  徐秋亮  郭山清 《软件学报》2009,20(Z1):321-329
两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的设计主要基于传统公钥密码体制和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体制.基于无证书的认证密钥协商方案避免了基于传统公钥证书方案存在的身份管理复杂性,同时也消除了基于身份方案中所固有的密钥托管问题.Park等人在2007年提出了选择身份安全模型下抗选择明文攻击(IND-sID-CPA)的无证书加密方案,在该方案的启发下提出了基于无证书体制的两方认证密钥协商方案,并与其他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该方案满足目前已知的绝大多数安全属性要求,特别是完美前向安全性,PKG前向安全性,已知会话相关临时秘密信息安全性以及无密钥托管等安全特性,同时保持了良好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1.
可认证的无证书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新银 《计算机应用》2008,28(12):3165-3167
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能有效地克服基于身份密码体制中密钥托管的限制,结合基于身份密码体制和可认证密钥协商的优点,提出了一个新的可认证无证书密钥协商协议。经过分析,该协议不仅满足一般密钥协商的安全特性,而且与已有的密钥协商相比,具有更少的对数运算。  相似文献   

12.
Simulatable certificateless two-party authenticated key agreement protoco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ey agreement (KA) allows two or more users to negotiate a secret session key among them over an open network. Authenticated key agreement (AKA) is a KA protocol enhanced to prevent active attacks. AKA can be achieved using a public-key infrastructure (PKI) or identity-based cryptography. However, the former suffers from a heavy certificate management burden while the latter is subject to the so-called key escrow problem. Recently, certificateless cryptography was introduced to mitigate these limitations. In this paper, we first propose a security model for AKA protocols using certificateless cryptography. Following this model, we then propose a simulatable certificateless two-party AKA protocol. Security is proven under the standard computational Diffie-Hellman (CDH) and bilinear Diffie-Hellman (BDH) assumptions. Our protocol is efficient and practical, because it requires only one pairing operation and five multiplications by each party.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服务器与客户机之间的密钥协商显得非常必要。无证书公钥密码是为了克服基于身份密码的密钥托管性质提出来的,它结合了传统公钥证书密码体系和基于身份的公钥体系的优点。应用椭圆曲线的配对运算,提出了一个两方的无证书密钥协商协议,其中每一方只需计算一个配对,并证明了它在ECK模型下的安全性。与其他无证书密钥协商协议相比,安全性和效率都更好。  相似文献   

14.
一种高效的无证书三方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目前提出的无证书三方密钥协商方案大都使用了耗费时间的对运算,具有较大的计算量,根据离散对数(DL)问题并以公钥密码学理论为基础,设计出一个不用到对运算的无证书三方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解决了基于身份的密钥协商中的密钥托管的问题。经过安全性证明和效率比较表明该协议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国际计算机数学杂志》2012,89(13):2707-2716
Key agreement protocols are multi-party protocols in which entities exchange public information allowing them to create a common secret key that is known only to those entities and which cannot be predetermined by any party. Key agreement can be achieved using a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or identity-based cryptography. However, the former suffers from a heavy certificate management burden, while the latter is subject to the so-called key escrow problem. Recently, the notion of certificateless public key cryptography (CL-PKC) was introduced to mitigate these limitations.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the notion of three-party authenticated key agreement into CL-PKC and propose a concrete certificateless three-party authenticated key agreement protocol. We show that the proposed protocol is secure (i.e. conforms to defined security attributes) while being efficient.  相似文献   

16.
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可以使多个参与者在公开信道中建立会话密钥。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基于PKC的无证书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由于采用了无证书机制,简化了基于证书的协议中复杂的证书管理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基于身份的协议中密钥托管问题。还对新协议进行了严格的形式化证明和计算量的横向比较,结果显示,新协议是安全且高效的。  相似文献   

17.
Recently, He et al. (Computers and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2012) proposed an efficient pairing-free certificateless authenticated key agreement (CL-AKA) protocol and claimed their protocol was provably secure in the extended Canetti-Krawczyk (eCK) model. By giving concrete attacks, we indicate that their protocol is not secure in the eCK model. We propose an improved protocol and show our improvement is secure in the eCK model under the gap Diffie-Hellman (GDH) assumption. Furthermore, the proposed protocol is very efficient.  相似文献   

18.
针对李、贾的两个无证书三方协议,分别构造具体攻击算法证明方案均有安全缺陷,进一步提出了新的三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并进行分析;由于该协议计算效率的局限性,同时在考虑内部人攻击的情况下采用Schnnor签名提出第二个协议。与同类协议相比,两协议均具有安全性优势,满足完美前向安全、已知会话密钥安全、抗密钥泄露伪装安全和抗临时密钥泄露安全等属性,避免了证书管理和密钥托管的缺陷;协议1与2相比,前者通信成本较低并实现了可证安全,后者计算效率更高且抗内部人攻击,均适用于电子商务、手机漫游或电子会议三方交互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