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源是异养生物反硝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结合国内外对于反硝化外加碳源的研究成果,论述了生物脱氮外加碳源的研究进展,并对反硝化碳源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后续碳源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生物法是石化行业废水处理中的常用方法之一,A/O工艺是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两级A/O工艺则可以强化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对高含氮有机废水来说是较为理想的水处理手段。针对某化工企业的己内酰胺废水处理工艺,研究了A/O工艺和两级A/O工艺对己内酰胺废水的脱氮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O工艺对己内酰胺废水的脱氮效率仅为53.6%,投加甲醇碳源后,脱氮率可提升至85.0%,出水总氮可降至40 mg/L。两级A/O串联工艺对己内酰胺废水的脱氮率在投加甲醇碳源后,出水总氮可降至11.2 mg/L,脱氮率可达96.2%,两级A/O工艺可以有效提高总氮去除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广东省某生活污水厂进水总氮浓度高、COD偏低、碳氮比低、碳源投加量大的现状。为实现在少加、甚至不外加碳源的情况下,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厂出水总氮稳定达标的目标,在现有一体化A2/O改良氧化沟的基础上,拟采取严控缺氧区溶解氧、利用出水氨氮控制风机风量等简便、易操作的措施强化脱氮。实践表明,在出水总氮达标的前提下,缺氧区溶解氧由0.56 mg/L降至0.36 mg/L,外加碳源的投加量可节省23%;保证出水氨氮不超标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风机风量,可以不外加碳源,并确保总氮达标,达到了节省碳源和降低能耗的目的,降低了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5.
6.
7.
8.
反硝化除磷系统可实现氮、磷的同步去除,但在处理实际低C/N污水时,常需补充碳源以解决碳源不足的问题。采用A2/O-BCO(anaerobic anoxic oxic-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反硝化除磷系统,通过投加两种常用的外碳源控制进水C/N在4.3左右,考察碳源类型(丙酸钠、乙酸钠)对A2/O-BCO系统长期运行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批次试验进一步探究不同外加碳源条件下活性污泥的内碳源贮存和利用特性。结果表明:碳源种类的变化会改变微生物的底物贮存和利用特性,进而影响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当采用丙酸钠为外加碳源时,PO43--P去除效果稳定在94%左右,实现了磷的高效去除,但TIN的去除率仅为70.82%;而以乙酸钠为外加碳源时,系统TIN的平均去除率可以达到74%,但磷的出水浓度出现波动现象,平均去除率仅为89.90%。碳源转化分析表明,厌氧条件下,进水丙酸钠含量增多,PHV的合成比例增加,相反,乙酸钠含量增多,PHB合成比例增多;缺氧条件下,DPAOs对PHB和PHV的降解效果与其含量相关,丙酸钠作为外碳源时,PHV的降解速率高且微生物产能效率高,因此PO43--P吸收速率较快。此外,本文提出了不同外加碳源条件下系统的优化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