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巴吐尔 《肉类工业》2001,(10):17-18
以新疆伊犁优质马肉为原料,采用传统配料与腌制、烟熏、蒸煮、定量包装、高温杀菌等现代工艺相结合而制成的哈萨克熏马肠的生产工艺,技术要求及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发酵剂对熏马肠脂肪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熏马肠发酵成熟过程中的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双烯值、脂肪氧合酶活力(LOX)、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OD)和过氧化氢酶活力(CAT)等指标的测定,研究发酵剂对熏马肠发酵成熟过程中的脂质氧化、氧化酶和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发酵剂可以显著抑制脂质氧化和LOX活力,且显著提高SOD和CAT活力。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发酵剂组的LOX活力与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和双烯值这3个氧化指标呈不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89~0.427。SOD和CAT活力与3个氧化指标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84~0.970。  相似文献   

3.
发酵剂对熏马肠脂肪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发酵剂对熏马肠发酵成熟过程中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脂肪酶活力、中性脂肪酶活力、磷脂酶活力在发酵成熟过程中持续下降,并且发酵剂组的三种酶活力在添加发酵剂后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在熏马肠发酵成熟过程中,发酵剂组中的三种酶活力与p H、水分含量及盐分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4.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熏马肠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从5个不同样品中共鉴定出106种风味物质,包括烃类、醇类、酯类、酸类、醛类、酮类、酚类、呋喃类、含氮类等化合物。其中烃类、醇类、酸类、酮类、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空白组和发酵剂组熏马肠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新疆熏马肠中生物胺含量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丹磺酰氯柱前衍生法,检测了从新疆自治区4个县市采集的44个熏马肠中8种生物胺含量。结果显示:4.6%熏马肠样品的生物胺(BAs)总量超过FDA规定的1 000 mg/kg限量标准,色胺、酪胺和亚精胺含量在不同程度上超过生物胺安全用量标准,腐胺和尸胺含量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对熏马肠发酵成熟过程中蛋白质的降解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蛋白氮含量在加工过程中持续增加,并且发酵剂组的非蛋白氮值上升较快;通过SDS-PAGE图谱分析,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均发生了降解,发酵剂组的蛋白降解程度明显高于空白组,尤其是肌浆蛋白,分子质量在14.4 ku、27~35 ku、66~90 ku附近的蛋白条带均降解消失;通过对组织蛋白酶B和L活力测定,得出空白组的酶活力高于发酵剂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微生物选择培养分离方法获取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熏马肠中优势菌种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并研究其在不同pH值、不同盐浓度、不同亚硝酸浓度等条件下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熏马肠中分离得到的葡萄球菌,在pH值为6的情况下生长情况较好;葡萄球菌的生长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受到抑制,盐浓度5.50%下生长较好;在亚硝酸盐浓度为150 mg·L-1时,葡萄球菌生长情况较好。本实验结果表明,熏马肠中优势菌种葡萄球菌具有优良微生物发酵剂的生长特性,为进一步研究本地熏马肠中的发酵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使用经实验室分离鉴定的4株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taphylococcus simulans.001;Staphylococcus simulans.002;Staphylococcus simulans.003)及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采取不同的纯菌及复合添加组合(4株葡萄球菌分别与植物乳杆菌1∶1的比例)作为发酵剂,在发酵和成熟的不同时期取样及提取熏马肠中细菌的总DNA,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发酵剂对内源微生物在熏马肠成熟全过程中动态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发酵剂添加组合的熏马肠菌相分布呈现不同变化,但是随着成熟时间的增加,优势菌趋于明显,Weissella sp.,Lactobacillus sp.,Enterococus faecium,Enterococus faecalis始终存在于菌相中。其中F组(Staphylococcus simulans.002)的抑菌效果明显,内源菌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所减少,尤其是对Lactobacillus plantarum,Pseudomonas sp.,Enterococus faecalis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从熏马肠中分离出的具有抑菌作用并可以产生物胺氧化酶的菌株,1株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3株模仿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imulans)作为发酵剂加入到熏马肠,在熏马肠成熟过程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不同发酵剂对生物胺含量变化的影响,进而阐明发酵剂对熏马肠中生物胺累积的控制作用。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马肠成熟过程中,B组对色胺、苯乙胺、腐胺、组胺、酪胺都有较显著的减少作用;C组对色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减少作用显著;D组对色胺、苯乙胺、腐胺、组胺、酪胺的减少作用显著;E组对组胺、苯乙胺、色胺的减少作用显著。添加发酵剂组对精胺、亚精胺的减少作用均不显著。结果表明,上述菌种对熏马肠成熟过程中生物胺产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具有肉品发酵剂的良好特性,为熏马肠以及其他发酵肉制品的工业化生产和安全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熏制条件对熏马肠感官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并优化了熏制工艺。采用感官评定和质构分析法,研究了烟熏温度、烟熏时间、熏烟浓度和熏制时的空气湿度对熏马肠的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熏制条件。结果表明:烟熏温度对熏马肠感官品质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空气湿度、熏烟浓度、烟熏时间,最终确定的熏马肠最优熏制条件为:烟熏温度50℃,烟熏时间6h,熏烟浓度80%(s/s),空气湿度50%。此条件下制得的熏马肠具有较好的硬度、咀嚼性、弹性和粘聚性,且具有较佳的外观、色泽、组织状态及滋味和气味,说明该工艺条件是稳定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高产生物胺肠杆菌在不同发酵条件下的动态变化情况,将高产生物胺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和气味沙雷氏菌)接种到无污染的马肉中,并制作成熏马肠,置于20、25、30和35℃发酵条件下发酵,建立肠杆菌在熏马肠中的生长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采用Origin 8.0统计软件拟合不同温度下肠杆菌的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所选取的修正的Gompertz模型对不同发酵温度下肠杆菌在熏马肠中的生长曲线拟合效果较好,相关系数都在0.980之上。利用平方根模型反应温度与最大比生长速率和延滞时间的关系,结果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51 8和0.987 8,其残差的绝对值均在0.1左右浮动,表明所建立的二级模型平方根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也说明建立的20—35℃发酵温度下熏马肠中高产生物胺肠杆菌的生长预测模型有比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从新疆熏马肠中分离鉴定得到32株产氨基酸脱羧酶的优势细菌,并确定了各株菌的产胺能力。试验从新疆多产熏马肠的四个地区采集44个熏马肠样品,利用双层培养基显色法初步分离其中的产胺优势菌。再采用PCR-DGGE技术,剔除重复菌株并通过同源性比对,确认32株产胺菌。最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菌液产物,验证其产生物胺的能力。此次研究中,得到的菌株主要高产腐胺、色胺、组胺及苯乙胺,其中4号菌株(气味沙雷氏菌,Serratia odorifera)产生物胺总量(平均值)最高985.14μg/mL,且组胺生成量最高7259.64μg/mL;17号菌株(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产生物胺总量(平均值)次高737.78μg/mL,且色胺生成量最高4507.81μg/mL;11号菌株(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产腐胺量最高2550.54μg/mL;8号菌株(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产苯乙胺量最高3831.50μg/mL。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良好的产生物胺氧化酶的肉品发酵剂,本试验以新疆不同地区的44种熏马肠样品为研究对象,对产生物胺氧化酶菌进行筛选和鉴定,利用单层培养、双层显色的方法剔除产生物胺菌株,对分离后得到的菌株进行氧化酶试验、抑菌试验、耐盐和耐亚硝酸盐试验。采用DGGE剔除重复菌株,通过HPLC对所筛选菌株氧化生物胺能力进行验证,最后对筛选出的菌株提取DNA,并对其16S rDNA的V6-V8区段进行PCR扩增后测序。结果表明:本次试验共筛选出6株菌有氧化酶特性,耐盐能力在6%以上,耐亚硝酸盐能力在0.15 g/kg以上,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三种致病菌有良好的抑制效果,经HPLC验证后氧化生物胺能力较强,分别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为发酵肉制品的工业化生产和安全性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熏马肠是我国哈萨克族居民加工的一种传统肉制品,煮制成熟的熏马肠和汤汁都深受人们的喜爱,为了量化熏马肠煮制过程中滋味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释放,对不同煮制时间汤汁中的游离氨基酸、主体风味特征、味觉特性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汤汁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呈增加趋势,煮制105 min和120 min时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煮制初期(P<0.05),而不同煮制时间的呈鲜、呈甜和呈苦味氨基酸百分比差异不显著(P>0.05)。汤汁咸味值、鲜味值、丰富度、苦味值、苦味回味值均随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涩味值和涩味回味值的变化规律不明显。不同煮制时间汤汁的挥发性成分具有明显差异,挥发性物质总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汤汁主体风味成分在PC1和PC2上的方差贡献率为97.06%,风味特征明显,且在LD1和LD2上的方差贡献率为85.27%,通过风味主体成分可以区分不同的样品。煮制105 min时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主体风味得到一定保持,涩味值未显著升高,较适宜用作熏马肠的熟制。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以从新疆熏马肠中筛选出来的6株产生物胺氧化酶菌株(鼠李糖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腐生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戊糖片球菌、植物乳杆菌)作为发酵剂加入熏马肠中,采用PCR-DGGE技术监测菌落动态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熏马肠中生物胺(色胺、腐胺、苯乙胺、组胺、酪胺、尸胺、精胺、亚精胺)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熏马肠成熟过程中发酵剂对生物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腐生葡萄球菌对色胺、腐生葡萄球菌对苯乙胺、木糖葡萄球菌对尸胺、鼠李糖乳杆菌对腐胺、腐生葡萄球菌对组胺和枯草芽孢杆菌对酪胺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减少程度分别为45.49%、57.54%、40.75%、51.03%、49.28%、64.33%。本研究为熏马肠以及其他发酵肉制品的提高安全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郑州市部分建筑工地食堂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郑州市建筑工地食堂卫生状况,更加科学规范化管理该行业,于2004年10月~11月对郑州市58家建筑工地食堂的卫生设施及卫生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食品加工场所普遍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是:加工场所大部分不密闭,达79.31%,现场加工炒菜呈暴露式,达13.79%,不具备相应的卫生条件而加工炒菜,达87.93%,缺少防蝇防尘设施,达86.12%。针对建筑工地食堂中突出的卫生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城市建筑工地食堂卫生状况有很大改观,卫生管理逐渐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相似文献   

17.
姚新奎  赵天佐 《肉类工业》1993,(4):22-23,25
前言在人类远古时期马肉就是重要的食物。现在许多民族仍将其视为“肉中上品”,加工成各类肉制品招待尊贵的客人。在我国蒙古族、哈萨克等民族用马肉加工肉制品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产品大多具有典型的民族风味,其它民族,尤其是大多数汉族同志不易接受。我国目前有一千多万匹马,居世界之首位。由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马的需要量锐减,养马业滑坡严重。因此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马肉资源,开发适合大众口味的马肉新产品,对于丰富人民膳食结构、振兴我国养马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故此,笔者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结合马肉理化特性和大众口味,进行了西式马肠制品的开发研究和加工,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使用同时蒸馏萃取法萃取熏马肠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使用二氯甲烷为提取溶剂,最佳萃取条件为提取时间156 min,溶剂用量50 m L,料液比1∶2.4,在此最优条件下提取量为875.63 mg/kg。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结果表明,熏马肠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含55种化合物,有酚类、醇类、烯烃类、烷烃类、脂类、醛酮类、含氮含硫及杂环化合物,其中酚类物质含量较高占提取总含量的52.66%,为熏马肠主要的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9.
目前牛肉熏干肠市场异常火爆,市场需求大。本文对牛肉麻辣熏干肠原料肉的配比和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牛肉:猪肉在3∶2的配比时,色泽、口感、组织状态均良好,并且确定了辅料的最佳配比。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优质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对麻辣牛肉熏干肠原料肉的配比和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并且通过大量的试验确定了辅料的配比.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优质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